我家的文明小故事
有哪些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有哪些文明礼仪的小故事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
有哪些文明礼仪的小故事,我们来看看。
有哪些文明礼仪的小故事一 1.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
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
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
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
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
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3.某小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一对冤家对头,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吵得邻里不安。
刘家的冬冬天生淘气,一两岁就调皮得很,整天在屋里折腾,穿着小皮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
李家的两口年纪大了,心脏又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自然要去提意见。
可刘家的孩子淘气惯了,不但没改,反而越大越闹腾,在房间里拍球,跳绳。
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生。
李家人上门去说,刘家大人护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脸,之后又蹦又跳闹得更欢。
4.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讲文明小故事

讲文明小故事故事一,排队。
有一天,小明去超市买东西,发现收银台前排了很长的队伍。
虽然他很着急,但他还是耐心地排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当他终于轮到他付款的时候,收银员微笑着对他说,“谢谢你的耐心等待。
”小明觉得很开心,因为他知道,排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故事二,让座。
一天,妈妈带着小明坐公交车去医院看病。
车上有一个老奶奶,她腿脚不便,站在车厢的门口。
妈妈看到后,立刻让座给了老奶奶。
虽然坐着的时间很短,但妈妈的举动让小明明白了让座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是对弱势群体的尊重。
故事三,垃圾分类。
小明的学校开展了垃圾分类的活动,老师告诉他们应该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分类投放。
小明回到家后,就开始帮助家人进行垃圾分类。
他知道,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是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故事四,文明用语。
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之间总是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他们知道,用文明的语言交流是一种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他们不说粗话,不说伤人的话,而是用友好、和善的语言来交流。
故事五,保护公共设施。
小明和妈妈在公园散步,他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在乱扔垃圾,还有一些人在随地吐痰。
妈妈告诉他,保护公共设施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爱护公共环境,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和美好。
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文明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尊重他人,关爱环境,就能成为一个文明的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好公民。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文明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文明小故事20则

文明小故事20则社会一直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人与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
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文明礼仪修养在身边的小故事

文明礼仪修养在身边的小故事文明礼仪修养在身边的小故事文明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规范,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时刻提醒我们如何践行礼貌,尊重他人,关注他人需要,让别人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善意。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身边的文明礼仪小故事,希望能启发和感染更多人。
故事一:让座让行有一天下午,我和几个朋友在商场内散步,突然听到一个老奶奶在板凳上咳嗽声,双手按在胸口。
这时有一位中年男子看到这情况,并迅速走到老奶奶所在的地方,并勇敢的问她:老奶奶,您怎么了? 需要我帮忙吗?经过交流,中年男子扶起老奶奶到疏散通道,在许多人走在前头的情况下,走到了出口处帮她嘱咐其他人避让,让出有利的通行路线。
等老奶奶慢慢地离开商场之后,他又迅速回到自己原有的地方,拾起之前穿透商场的步伐,看起来丝毫没有耽误自己办事的事。
这个中年男子的行为,让我很感动。
他舍弃了自己的时间和利益,主动帮助一位陌生的老奶奶,因为他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修养,懂得让座让行,关心他人需要。
故事二:谦虚待人一个小小的例子,让我深刻体会到“谦虚待人”的重要性。
有一次,我在公车站排队等车,旁边有一位刚刚换工作的小伙,他正和身边的同事交谈,很是得意。
突然有五六个人挤进来插队,我看到了,语气平和地告诉那位小伙:小伙,这里有几个队伍,你在这里排队吧。
那位小伙听到了我说的话,连忙道歉说:“对不起,蒙您关照。
”这个小小的例子,告诉我们要谦虚待人,不要自以为是,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感受,使用优美的语言和行为态度来和他人进行沟通。
故事三:守纪律遵规定我曾经担任过一次大型赛事志愿者,由于活动规模大,参与的志愿者众多,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组织方出了一些规定。
在活动现场,看到一位志愿者正在拿着手机在赛道边拍照,当我向他提醒时,他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样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很快就有其他志愿者见到之后借机参照,开始有人边拍照,边吃东西,边闲聊,这样不仅有可能影响比赛的进行,也会影响参赛者和观众的观看体验。
文明小故事有哪些

文明小故事有哪些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那么知道文明小故事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文明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文明小故事1文明礼仪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
每一个人都应该讲文明、懂礼仪。
文明礼仪对我们很重要,它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
要想做讲文明、懂礼仪的人,就应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在生活中,我非常注意文明礼仪,其中还有过不少有趣的事呢!一天在坐公交车,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
我看车里没人让座,便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老爷爷。
还有一次下大雪,路上雪滑冰厚,不仅交通堵塞,连行人都没法走。
我二话不说,就出去帮忙除雪。
上次,看到一位叔叔乱扔垃圾,我就上前跟叔叔说不要乱扔垃圾,叔叔最后还夸我是个好孩子......我是这么讲文明礼仪的,我也会永久性的坚持下去!还有,每天早上,晚上要先向家人打招呼;遇到人也要主动问好;看到地上有垃圾也要捡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得。
看!文明礼仪就在这些显得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少一留心就能做到了。
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之、知文明,懂礼仪的好少年。
文明小故事2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
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
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
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
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
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
“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
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
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
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
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
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家庭美德小故事四篇

家庭美德小故事四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庭美德小故事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美德小故事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庭美德小故事》。
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尊老爱幼、谦虚礼让。
想必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小故事吧!其中的孔融虽年纪小小,却颇懂礼貌。
懂得尊重长辈,先人后己。
在我的家中,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
记得那是在一个夏天,姥姥来到我家里做客。
我们热情款待,连六岁的小弟弟也是又端苹果又端水。
此时,我正玩耍回来,口渴难忍,便随手抓起一个苹果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
这时弟弟却大喊一声:“不能吃!”我被弟弟这严肃的一声吓了一跳,赶紧把苹果放回原处。
弟弟背着手,踱着步,口中念叨着:“孔融让梨,年芳七岁。
今日我让果……”说完这一大通话,便用那幼稚的小手捧起一个最大的苹果给了姥姥,其次是爸爸、妈妈、我,而最后他自己却要了一个最小的。
我们看他的这一举动,都哈哈大笑起来。
但也深为我的弟弟感到骄傲。
家庭美德,其实不难做到。
婆媳关系要处好,孝敬父母先做到。
只有在家庭里讲究美德,才能逐步地踏入社会。
我们21世纪的小学生必然要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成为新世纪的榜样。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讲究美德与品质的人,将来才能报效国家。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家庭美德小故事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会离不开家庭和谐,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夫妻相敬如宾,孩子活泼可爱,老人健康长寿,相处和睦,其乐融融。
但事实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能保持家庭和谐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记得孩子出生后,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由于我们每天上班早,晚上回家晚,那时都是公公婆婆干家务,自己心里总过意不去,周六周日想帮二位老人干点什么,但公公婆婆总不让,总是对我说:“好不容易周六了,快好好休息休息,和孩子玩玩,我们干点活累不着……”。
文明小故事12则

精选文明的小故事12 则社会一直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
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他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我的文明故事[五篇材料]
![我的文明故事[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1d52b0b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9.png)
我的文明故事[五篇材料]第一篇:我的文明故事我的文明故事首先,我们先搞懂一个问题,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的亲切,是见到师长的亲切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致歉。
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被大家广泛推崇的优良行为。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天下。
文明礼貌,重在表现。
真正的文明美德不是说去做件多么伟大的事,而是从身边的点滴开始做起。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的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的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才能提高。
不爱护公物,乱扔纸屑,大声喧哗,不遵守纪律,不讲究卫生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形象和正常秩序。
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身强体健的年轻人在公交车上,对站着的老人熟视无睹;一些大学生高谈阔论时不时从嘴里吐出脏话;一些人随手乱扔垃圾;也许有人撞了你一下,若无其事地扬长而去……每当我看到这些情形时,我总是觉得这些人严重影响了一个地方的形象,也许有的同学会为自己辩护:“区区小事,何足挂齿”?难道这真的是区区小事吗?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许许多多的小事,却忘记了深藏于你我内心深处的文明之火。
也许这些小事中就蕴藏着你从未知道的文明美德。
刘备曾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道德经》中也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的哲理。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
相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校的环境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物品摆放有序,校园整洁优美……我们是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一生和自身的素质,而良好的习惯和文明的言行能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水平,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么即使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人,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家的文明小故事
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就来说说我家的文明小故事。
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间里做作业,突然听到轻轻的“笃笃笃”的敲门声。
是谁?爸爸?他还没回家呢!是妈妈?她进我的房间还会敲门?肯定是我听错了,或许是邻居家的敲门声吧。
于是我没有理会,继续做我的作业。
刚动笔,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又响了起来,随着传来的是妈妈的声音:“洪亮,妈妈可以进来吗?”啊,原来是妈妈!我连忙说道;“妈妈,你进来吧!”妈妈微笑着打开房门,走了进来。
我不解的问:“妈妈,您到我的房间来干嘛还敲门啊?您想进来就进来是了。
”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你正在专心地写作业,如果我突然推门进来,会吓你一跳的。
”“我是小男子汉,我才不会被吓着的!”“是吗?其实妈妈这样做最主要的是因为你长大了,这是你的房间,我不能说进就进,应该尊重你,征得你的同意,这也是文明的表现啊,你说是不是啊?”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
听了妈妈的话,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平时进出爸爸妈妈的房间的情景。
想着想着,我的脸红了:妈妈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我,给我做榜样啊!想的入神时,妈妈轻轻拍拍我的肩膀,说:“妈妈去做饭,你认真做作业。
”说完,妈妈走出房间,轻轻地关上了门。
吃晚饭,妈妈收拾好厨房回房间看电视去了,我洗漱好准备睡觉,想着还没跟妈妈到晚安呢。
于是我来到妈妈房间外,连敲了三下门。
“请进!”我赶紧打开了门。
妈妈搂住我说:“真是妈妈的好孩子!记住,文明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一件小小的事就能反映一个人的文明。
”我笑着直点头,妈妈把我搂的更紧了。
原来,讲文明是一件这么愉快的事,让我们都学会讲文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