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文明的小故事20则

合集下载

文明小故事100字

文明小故事100字

《文明的小故事》
有一天,小明在公园里玩耍。

他看到地上有一个空瓶子,就主动捡起来,扔到了垃圾桶里。

旁边的叔叔阿姨看到了,都夸小明是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小明心里美滋滋的,他觉得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他想:以后看到垃圾都要捡起来,让公园变得更干净、更漂亮。

《文明的小故事》
在公交车上,小红看到一位老奶奶上车了。

她马上站起来,说:“老奶奶,您坐这儿。


老奶奶笑着说:“谢谢你,小姑娘。


小红说:“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周围的人都对小红竖起了大拇指。

《文明的小故事》
周末,小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街。

过马路的时候,看到绿灯还没亮,小刚拉住了想要往前走的爸爸。

小刚说:“爸爸,我们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这样才安全,也文明。

”爸爸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夸小刚做得对。

他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过了马路。

校园文明小故事

校园文明小故事

校园文明小故事在我们的校园里,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些或许微不足道,但却能够反映出我们校园的文明风貌。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一些校园文明小故事。

故事一,垃圾分类。

小明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他从小就受到环保意识的熏陶,因此对垃圾分类非常重视。

每当吃完午餐后,他都会主动站起来,将饭盒、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中,同时将剩余的食物垃圾投放到厨余垃圾桶中。

其他同学看到他这样做后,也纷纷效仿,使得我们班级的垃圾分类工作更加顺利。

故事二,礼让行人。

在我们学校的马路口,经常会有家长和小朋友们过马路。

有一次,小红和她的妈妈一起过马路时,一辆车突然加速冲了过来,小红的妈妈吓得连忙把小红拉到了身后。

就在这时,一辆车停了下来,司机示意小红和她妈妈先过马路。

小红的妈妈感激地对司机点了点头,而小红也在妈妈的示意下向司机挥手致谢。

从那以后,每当小红和她的妈妈过马路时,她们也会主动礼让行人。

故事三,文明用语。

在课堂上,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解知识,突然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老师很高兴地回答了他的问题,而同学也礼貌地说了声“谢谢老师”。

这时,其他同学也纷纷跟着说了声“谢谢老师”。

老师听到后笑了笑,继续给我们讲解知识。

从那以后,我们班的同学们在提问和回答问题时都会用文明用语,使得课堂更加和谐。

故事四,爱护公物。

每当下课铃响起时,同学们都会迅速离开教室。

有一次,小明发现有同学在教室的桌子上乱涂乱画,他立刻站了起来,拿起橡皮擦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又整理了一下椅子,最后才离开了教室。

其他同学看到后也纷纷帮忙收拾教室,使得教室更加整洁。

这些小故事或许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校园文明的缩影。

在校园里,每一个同学都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文明的好榜样,让文明之风在校园里不断传播。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丽的校园!。

讲文明小故事

讲文明小故事

讲文明小故事故事一,排队。

有一天,小明去超市买东西,发现收银台前排了很长的队伍。

虽然他很着急,但他还是耐心地排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当他终于轮到他付款的时候,收银员微笑着对他说,“谢谢你的耐心等待。

”小明觉得很开心,因为他知道,排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故事二,让座。

一天,妈妈带着小明坐公交车去医院看病。

车上有一个老奶奶,她腿脚不便,站在车厢的门口。

妈妈看到后,立刻让座给了老奶奶。

虽然坐着的时间很短,但妈妈的举动让小明明白了让座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是对弱势群体的尊重。

故事三,垃圾分类。

小明的学校开展了垃圾分类的活动,老师告诉他们应该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分类投放。

小明回到家后,就开始帮助家人进行垃圾分类。

他知道,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是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故事四,文明用语。

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之间总是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他们知道,用文明的语言交流是一种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他们不说粗话,不说伤人的话,而是用友好、和善的语言来交流。

故事五,保护公共设施。

小明和妈妈在公园散步,他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在乱扔垃圾,还有一些人在随地吐痰。

妈妈告诉他,保护公共设施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爱护公共环境,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和美好。

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文明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尊重他人,关爱环境,就能成为一个文明的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好公民。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文明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文明小故事20则

文明小故事20则

文明小故事20则社会一直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人与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

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在我们的生活中,礼仪文明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关于礼仪文明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如何遵守礼仪文明。

下面是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以及应该如何遵守它。

故事一:抬头看路有一次,有个小男孩在马路上走路,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

小男孩抬头一看,愣住了,原来是一个盲人。

这时,盲人对小男孩说:“小朋友,你在路上走路的时候,要抬头看路,不要玩手机。

”小男孩听后,非常惭愧。

从此以后,他在路上走路都会时刻提醒自己抬头看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中,要一直保持礼貌,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行走的时候,要保持警觉,不要玩手机或者听音乐,而要专注地看路。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并且显示我们的礼仪文明。

故事二:给老人让座一天,一个老人坐在公交车上,由于车上人太多,老人无法站立。

这时,一个年轻人看到了老人的困境,主动给他让座。

老人很高兴,对这个年轻人表示了感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中,尤其是在公交车上,要时刻注意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对于老人或者有孕妇等特殊身份的人,我们更应该主动给予照顾与关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故事三:排队等候有一次,张先生在银行排队等待业务处理,这时,一个年轻人突然插队了。

张先生非常不满意,于是请年轻人回到队伍中间排队。

年轻人很不情愿,但是也只能回到队伍中排队。

最后,张先生和其他人顺利办理完业务,年轻人也排在了最后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所中,要遵守排队的规则。

排队是文明礼仪的一种表现,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等候、让位与宽容等等。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他人的感受,不要因为自己的小小利益而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和情感。

总之,这些小小的故事都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需要遵循文明礼仪,从自身做起,注意实际行动与行为的言行谨慎(如遵守交通规则,排队、讲卫生等等),共同维护一个有序、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环境。

文明的小故事20篇

文明的小故事20篇

三一文库()〔文明的小故事20篇〕导语: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轶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一、文明从小事做起我国是世界是着名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

从古到今,代代相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也不断发展,并加入新的内涵,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

事情发生在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

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

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

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

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

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

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

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

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

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

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

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

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

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

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校园文明小故事

校园文明小故事

校园文明小故事
在一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或许微不足道,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校园文明小故事,感受校园文明的力量。

故事一,垃圾分类。

小明是一个热爱环保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会帮助老师清理教室。

有一天,他发现垃圾桶里的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于是他向同学们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主动组织大家一起进行垃圾分类。

渐渐地,全校的学生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故事二,礼让行为。

小红是一个懂礼貌的女孩,她每天上学都会主动让座给需要的人。

有一次,她看到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艰难地走在楼梯上,于是她主动伸出援手,帮助老奶奶一起走上楼梯。

这个温暖的场景感动了许多人,也让更多的学生懂得了礼让的重要性。

故事三,友爱团结。

小明和小红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玩耍、学习。

有一次,班上发生了一场争执,小明和小红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但他们并
没有因此而产生隔阂,而是通过理性的沟通和包容的态度,最终和
解并成为更好的朋友。

故事四,爱护环境。

学校的花园里有一棵参天大树,但有一天,树上的树叶被无良
的学生摘下来了。

小明看到后非常生气,他立刻找来老师和同学们
一起种下了一颗小树苗,并制定了爱护环境的倡议书,号召大家一
起保护校园的绿化环境。

这些校园文明小故事或许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蕴含
的教育意义却是深远的。

在校园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
会做一个懂礼貌、懂得关爱、懂得团结的文明学生。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1. 小明和小华是幼儿园的好朋友,一天,他们一起去公园玩耍。

在公园里,他们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小明和小华赶紧跑过去扶起了老奶奶,并询问她是否受伤。

他们还帮助老奶奶找到了她的家人,并陪同她一起离开了公园。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关心和帮助别人,尤其是需要帮助的老人。

2. 小明是一个注意礼仪的孩子,他每天都会向父母和老师问好,说谢谢和请。

一天,他参加了一次家庭聚餐。

在餐桌上,小明不仅用餐有礼,还主动帮助爷爷奶奶、父母和弟弟妹妹夹菜,倒水。

小明的举止和言谈得到了全家人的表扬,让他感到非常开心。

3. 大卫是一位公司的职员,他一直以文明礼貌闻名于公司,而且他总是乐于助人。

有一天,公司里突然停电了,大家都陷入了困惑和无助之中。

大卫立即拿出了自己备用的手电筒,并帮助同事们安全地离开办公室。

大家都对大卫的冷静和协助非常感激,公司的领导还特地表扬了他的行为。

4. 小芳是一个住在社区里的小姐姐,她非常懂礼貌和关心他人。

有一天,她看到一个年纪较大的邻居搬家,她主动前去帮忙。

小芳用细线帮助邻居捆绑箱子,还帮忙搬运家具。

邻居非常感激小芳的帮助,并送给她一本漂亮的小礼物。

5. 小明是一个小学生,他每天都会走过一条繁忙的马路上学。

有一天,他在过马路的时候发现一个老奶奶无法通过马路。

小明立即上前询问老奶奶是否需要帮助,并主动牵着她的手帮助过马路。

快到对面时,马路上有更多的车辆,小明决定等到安全时再过。

最后,小明成功地帮助老奶奶到达了目的地,还叮嘱她要注意安全。

这些小故事都是关于文明礼仪的,它们教育我们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关于文明的小故事20则社会一直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人与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

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 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四、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五、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六、“忍气吞声”的林肯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

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

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

”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七、委屈奖的来历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

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

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

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八、以尊重换尊重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九、文明礼仪的楷模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礼貌的楷模。

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牙等陋习,都是违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不相称的。

他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一举一动之微”的文明。

十、尊师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画“三毛”的作者张乐平一手撑雨伞,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余年没有见过面的小学启蒙老师陆寅生。

陆寅生曾经给张乐平出了个题目,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是张乐平学漫画的开始。

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但张乐平记忆犹新。

80多岁的陆老师把张乐平打量了一下,问:“你是谁?找谁?”张乐平说:“我是张平啊,现在叫张乐平。

”陆老师兴奋异常:“几十年来难得你还想着我,真不容易啊!”张乐平说:“我的第一幅漫画是您教我画的,我一直没有忘记您!”十一、朱德尊师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和周围的观众愉快地交流,这时,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搀扶下走进礼堂,朱德见老人来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军礼,礼毕又亲切地叫了一声“叶老师”,然后,朱德又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自己才坐下。

原来,这位老人叫叶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

十二、傲慢的小老鼠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

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

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

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十三、都是不文明惹的祸在一座神秘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它们有着一双透明的翅膀,尖尖的耳朵,小巧可爱。

而在森林的另一头,住着他们的敌人,它生得丑陋,名为丑八怪。

他专抓不讲文明的小精灵,上帝规定,只要小精灵有不礼貌的,就任凭丑八怪处置。

这下可美了丑八怪,每隔几天,就会有小精灵被它抓进金鸟笼里。

小精灵们再也受不了这种日子了。

决心要改变这种命运。

它们坚持每天做文明的小事。

可总有懒惰的,懒懒是一个非常懒的小精灵,他懒得去做这些。

每天还是呼呼睡大觉。

见了长辈不礼貌,这可惹了大祸,丑八怪在魔球里发现了这个小东西,欣喜若狂,立刻派手下去抓它回来。

懒懒这时还在苔藓上睡觉呢,丑八怪的手下轻而易举的就将懒懒抓走了。

当懒懒睡醒时,先是伸了个懒腰,然后长舒一口气,刚要起来就撞倒了,丑八怪尖笑着:“啊哈,小东西,我可真幸运,我已经好久没抓到过小精灵了,一会儿,我要把你做成点心,填饱我这肚子。

”懒懒吓得又哭又叫,他可真后悔当初自己太懒,为什么自己的名字叫“懒懒”,就在这时,同伴来救它了,咪咪和精精用魔法将丑八怪困住,偷出钥匙打开了笼门,又使用瞬间飞移回到了精灵城堡。

懒懒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精灵长老安慰它说:“孩子,不必担心,只要你以后礼貌待人,就会幸福快乐的。

”懒懒听后发誓,今后一定要做一个文明的小精灵。

十四、问路礼仪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路上吼道:“哎,老头儿!爷问你,农场怎么走?”老人说“往前走1500丈”。

牛皋奇怪地说“怎么是丈不是里呢”。

老人说“我们这儿说丈不说理”,牛皋红着脸走了。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颇有礼貌,便耐心的给他指路。

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十五、仅仅因为一口痰吗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

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

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

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

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

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

“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

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

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

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

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

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

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

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

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十六、垃圾回家记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

古今中外,许多知礼谦让的故事流传至今。

比如:众所周知的“孔融让梨”,说的是孔融七岁时,便懂得礼让;“张良拾鞋”讲的是张良尊敬老人,主动拾鞋,并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