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身边文明小故事
讲文明小故事

讲文明小故事故事一,排队。
有一天,小明去超市买东西,发现收银台前排了很长的队伍。
虽然他很着急,但他还是耐心地排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当他终于轮到他付款的时候,收银员微笑着对他说,“谢谢你的耐心等待。
”小明觉得很开心,因为他知道,排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故事二,让座。
一天,妈妈带着小明坐公交车去医院看病。
车上有一个老奶奶,她腿脚不便,站在车厢的门口。
妈妈看到后,立刻让座给了老奶奶。
虽然坐着的时间很短,但妈妈的举动让小明明白了让座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是对弱势群体的尊重。
故事三,垃圾分类。
小明的学校开展了垃圾分类的活动,老师告诉他们应该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分类投放。
小明回到家后,就开始帮助家人进行垃圾分类。
他知道,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是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故事四,文明用语。
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之间总是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他们知道,用文明的语言交流是一种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他们不说粗话,不说伤人的话,而是用友好、和善的语言来交流。
故事五,保护公共设施。
小明和妈妈在公园散步,他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在乱扔垃圾,还有一些人在随地吐痰。
妈妈告诉他,保护公共设施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爱护公共环境,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和美好。
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文明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尊重他人,关爱环境,就能成为一个文明的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好公民。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文明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文明小故事20则

文明小故事20则社会一直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人与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
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在我们的生活中,礼仪文明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关于礼仪文明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如何遵守礼仪文明。
下面是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以及应该如何遵守它。
故事一:抬头看路有一次,有个小男孩在马路上走路,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
小男孩抬头一看,愣住了,原来是一个盲人。
这时,盲人对小男孩说:“小朋友,你在路上走路的时候,要抬头看路,不要玩手机。
”小男孩听后,非常惭愧。
从此以后,他在路上走路都会时刻提醒自己抬头看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中,要一直保持礼貌,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行走的时候,要保持警觉,不要玩手机或者听音乐,而要专注地看路。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并且显示我们的礼仪文明。
故事二:给老人让座一天,一个老人坐在公交车上,由于车上人太多,老人无法站立。
这时,一个年轻人看到了老人的困境,主动给他让座。
老人很高兴,对这个年轻人表示了感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中,尤其是在公交车上,要时刻注意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对于老人或者有孕妇等特殊身份的人,我们更应该主动给予照顾与关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故事三:排队等候有一次,张先生在银行排队等待业务处理,这时,一个年轻人突然插队了。
张先生非常不满意,于是请年轻人回到队伍中间排队。
年轻人很不情愿,但是也只能回到队伍中排队。
最后,张先生和其他人顺利办理完业务,年轻人也排在了最后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所中,要遵守排队的规则。
排队是文明礼仪的一种表现,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等候、让位与宽容等等。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他人的感受,不要因为自己的小小利益而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和情感。
总之,这些小小的故事都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需要遵循文明礼仪,从自身做起,注意实际行动与行为的言行谨慎(如遵守交通规则,排队、讲卫生等等),共同维护一个有序、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环境。
文明的小故事20篇

三一文库()〔文明的小故事20篇〕导语: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轶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一、文明从小事做起我国是世界是着名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
从古到今,代代相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也不断发展,并加入新的内涵,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
事情发生在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
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
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
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
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
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
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
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
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
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
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
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
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
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
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1. 小明和小华是幼儿园的好朋友,一天,他们一起去公园玩耍。
在公园里,他们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小明和小华赶紧跑过去扶起了老奶奶,并询问她是否受伤。
他们还帮助老奶奶找到了她的家人,并陪同她一起离开了公园。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关心和帮助别人,尤其是需要帮助的老人。
2. 小明是一个注意礼仪的孩子,他每天都会向父母和老师问好,说谢谢和请。
一天,他参加了一次家庭聚餐。
在餐桌上,小明不仅用餐有礼,还主动帮助爷爷奶奶、父母和弟弟妹妹夹菜,倒水。
小明的举止和言谈得到了全家人的表扬,让他感到非常开心。
3. 大卫是一位公司的职员,他一直以文明礼貌闻名于公司,而且他总是乐于助人。
有一天,公司里突然停电了,大家都陷入了困惑和无助之中。
大卫立即拿出了自己备用的手电筒,并帮助同事们安全地离开办公室。
大家都对大卫的冷静和协助非常感激,公司的领导还特地表扬了他的行为。
4. 小芳是一个住在社区里的小姐姐,她非常懂礼貌和关心他人。
有一天,她看到一个年纪较大的邻居搬家,她主动前去帮忙。
小芳用细线帮助邻居捆绑箱子,还帮忙搬运家具。
邻居非常感激小芳的帮助,并送给她一本漂亮的小礼物。
5. 小明是一个小学生,他每天都会走过一条繁忙的马路上学。
有一天,他在过马路的时候发现一个老奶奶无法通过马路。
小明立即上前询问老奶奶是否需要帮助,并主动牵着她的手帮助过马路。
快到对面时,马路上有更多的车辆,小明决定等到安全时再过。
最后,小明成功地帮助老奶奶到达了目的地,还叮嘱她要注意安全。
这些小故事都是关于文明礼仪的,它们教育我们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
文明礼貌小故事8篇

1.有⼀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个⼥⼯端着⼀盆⽔上楼。
那⼥⼯⼀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了半截,⽽我现在空⼿,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紧靠着墙,让⼥⼯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明礼仪的体现么? 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同学聚会。
⽤餐时,⼤⼈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看哪盘菜好吃就⼀个劲⼉地挑着吃,⼀副不管不顾的样⼦。
有⼈开了个玩笑说:“这⼩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地⾃容。
是呀,在家⾥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
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的虾仁挑得⼀个不剩,留下⼀堆黄⽠⽚,她才住⼿。
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然了,这丢脸的吃相⼀时那⾥改得过来。
3.某⼩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对冤家对头,经常为⼀点⼉⼩事吵得邻⾥不安。
刘家的冬冬天⽣淘⽓,⼀两岁就调⽪得很,整天在屋⾥折腾,穿着⼩⽪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
李家的两⼝年纪⼤了,⼼脏⼜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然要去提意见。
可刘家的孩⼦淘⽓惯了,不但没改,反⽽越⼤越闹腾,在房间⾥拍球,跳绳。
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
李家⼈上门去说,刘家⼤⼈护着孩⼦,⼩冬冬在⼀旁做⿁脸,之后⼜蹦⼜跳闹得更欢。
4.程门⽴雪的典故 “程门⽴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程是洛阳伊川⼈,同是宋代儒学家。
⼆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程求学,⾮常恭敬。
杨游⼆⼈,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岁,⽽且已考上了进⼠,然⽽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先⽣闭⽬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来了,他欲不⾔不动,不予理睬。
文明礼仪的例子(优秀范文5篇)

文明礼仪的例子(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文明礼仪的例子身边的文明礼仪故事文明礼仪是什么?文明礼仪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老师时热情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是在公共场所不大声的喧哗......文明礼仪是一种品质,文明礼仪是一种修养。
今天让我告诉你发生在我身边的文明礼仪的故事讲给你听吧!暑假期间,我和我的好朋友要出去学游泳,路很长还要乘公交车呢!烈日炎炎,我们跑进公交车里,“真爽啊!”我们第一个反应到。
但也非常得挤。
老,弱病残幼专座上还坐着一些年轻人在谈笑风生。
“真不懂礼仪!”朋友说到,“让一些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们站着!”他显得非常气愤。
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抢了一个位置,一屁股坐了下来,还帮我的好朋友“占”了一个好位置,我急忙呼唤;“喂!这里有位置!”咦?他到哪儿去了?我东张西望。
那时,我还不知道,他正在帮一些老年人寻找位子,匆忙中就没有听见我在叫他。
多好的伙伴儿呀!他让我,不!整个公交车里的人们懂得了文明礼仪!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小故事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话语。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在我们身边可谓是数不胜数的!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间里做作业,突然听到轻轻的“笃笃笃”的敲门声。
是谁?爸爸?他还没回家呢!妈妈?她正在做家务呢!对了,一定是楼上或楼下的人家的敲门声吧,我便继续做我的作业。
刚动笔,又是一阵轻轻的敲门声,随即传来:“宝贝,妈妈可以进来吗?”啊,原来是妈妈!我赶紧喊道:“妈妈,快进来吧!”妈妈微笑着进了门。
我不解地问:“你想进来就进来好了,干吗还敲门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你正在专心地做作业,我突然推门而入,会吓你一跳的!”“嘿,妈妈,我是小男子汉,我可不会被吓着的!”“看你急的,最主要的是我这样做那是对你的尊重,也是文明的表现呀!你说是不是?”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
简短文明礼仪小故事

简短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文明礼仪小故事(精选21篇)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的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因此,公民应自觉遵守文明礼仪。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简短文明礼仪小故事(精选21篇),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简短文明礼仪小故事篇1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简短文明礼仪小故事篇2“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
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文明小故事【篇一:身边文明小故事】星期一的早上,我都格外兴奋,因为星期一是学校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的日子. 今天当然也不例外,我吃完早饭之后,就高高兴兴的走在了去学校的路上.今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街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看这一栋栋的高楼,我觉得我们的生活无比美好.突然,我的脚下好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我低头一看,呀!是谁把这个sony的psp 掉在这里了.我弯腰把它捡了起来,拿在手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的脑子里好像出现了两个小人,左边的一个说:“哈哈,今天运气真好,捡到了一个好东西,快拿着它去上学吧.”右边的那个小人马上说道:“不行,丢了这东西的人一定很着急,你应该等在这里看有没有人来找它.”左边的小人又说:“真傻,你现在用的不还是gbsp吗?你看学校里,同学们用的都是ndsl 了,如果把它拿在手里,那该多好啊!”右边的小人回敬道:“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这是老师教给我们的,不这样做就不是一个好孩子.”他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着,让我不知道该听谁的.最后,我想起了雷锋叔叔的光辉形象,我决定留在这里,等失主来找我.过了一会儿,一个叔叔神情焦急的走了过来,看他那个样子,左顾右盼的, 好像是在找着什么,于是,我马上走上前去,问道:“叔叔,您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啊?”叔叔着急的说:“是啊是啊.”我又问道:“那您丢了什么呢?”叔叔说:“我丢了我的psp.”我立刻问:“您的psp是什么样的啊?”叔叔答道:“我的psp它有32m超大容量内存,采用sony的公版设然后,他计,使用的是sony的4g高速组棒,还有个豪华版的软包呢!” 又补充了一句:“它是sony迷彩限量板啊.”说完了这些,叔叔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问道:“你是不是看到了我的psp啊?”我遗憾地摇摇头,说:“我是捡到了一个psp,但不是您掉的那一个,您是不是掉在其他地方了啊,您再找找看吧.” 听到这些,叔叔失望的走了.于是,我继续在路边等着,这时,我看看表,已经快八点了,马上就要开始升旗仪式了,虽然我心急如焚,但我想,失主一定比我还着急呢,为了把东西还到失主手里,我错过一次升旗仪式也是值得的,相信老师一定会原谅我的.想到这些,我更坚定了信心,站在路边,警惕地看着过往的行人.正在这时,一个阿姨急忙忙的跑了过来,她紧张地看着地面,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走着,仿佛在搜索着什么.我马上走过去,问道:“阿姨,您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啊?”阿姨兴奋地说:“对对对,我刚才上班时,不小心把我的psp弄丢了,小朋友,你看见了吗?”我接着问道:“那您丢的psp是什么样子的,能说说看吗?”阿姨答道:“我的psp是使用粉色板的psp2000 ,它使用的是64mb 超大容量的内存,豪华的《洛克乐克》原版游戏的umd,卡登士金属盒.”说完这些,她又补充着说了一句:“对了,我的psp还提供了unb接口充电和av视频输出呢!”然后,阿姨着急地问:“你看见了我的psp了吗?”我摇摇头,答道:“阿姨,我是捡到了一个psp,但不是粉色板,而且是使用的是罗技透明塑料盒,所以应该不是您掉的,您再去其他地方找找看吧.”听了我说的,阿姨很失望地走了.后来,有几个人来找他们丢的psp,但我捡到的,都不是他们掉的,于是, 我就一直站在路边,等啊,等啊.就这样,天慢慢黑了.看着快要落下山去的太阳公公,我更着急了,想一走了之,但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教诲,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是一切事情都比不上的啊,我在这里等着失主,不也是在为人民服务么?就这样,我更坚定了等下去的决心.很快的,天上渐渐布满了点点繁星,已经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了,但我还是站在那里等着,我相信,失主一定会找回来的.又过了很久很久,路上走过来一个老婆婆,她步履蹒跚地走着,穿着一件黑色的大棉袄,颤颤巍巍地,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显眼.她的表情很焦急,走一步看一次地面,似乎是在找着什么 .我快步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啊?”老婆婆焦虑地答道:“是啊,我今天来城里升级 5.00-m33,好不容易来一次城里, 可是走在路上,不小心把我的psp掉在哪里了,现在我找了一天了,还没找到,这可怎么办哪?” 说完,老婆婆急得哭了起来.我连忙安慰老婆婆说:“婆婆,您别着急,您说说看,您丢的psp是啥样老婆婆答道:“我的psp使用的是的,说不定我能帮您找到呢!” 66mb超超大内存,ff7cc限量版的psp,全面支持行动电视,8g超高速的原装记忆棒,使用罗技透明塑料盒. 80元的原装屏幕保护膜,是反蓝她又补充着说道:“它的型号是psp2000啊.”紫光哦!” 我兴奋地问道:“那您的psp上还有什么标记吗?” 老婆婆答道:“有啊,我的psp上使用的主题是高达战斗编年史,采用罗技透明塑料盒.装有sony原装的线控,而且有sony的原装超高保真耳机. ”我偷偷拿出捡到的psp,看了看果然有sony原装的线控.并且有罗技的透明塑料盒,而且有个sony的精美耳机.看来,这真的是老婆婆掉的了,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拿出psp2000,递给了老婆婆,说:“婆婆,这是我今天早上捡到的,您看看,少了什么没有?”老婆婆看着这失而复得的psp2000,又看看我,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过了一会,她问道:“谢谢你啊,小朋友,你……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微微一笑,说:“我叫红领巾.”说完,我一转身就走了.走了一会儿,我才回过头,看见老婆婆还站在那里看着我,在红红的夕阳中,她的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光.我对着老婆婆笑了笑,看着夕阳,我突然觉得,我的这一天过得是多么的充实啊!虽然我少参加了一次升旗,但这件事给我的教育又是多么值得啊.啊,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了为四化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吧,购买自己的psp吧!【篇二:身边文明小故事】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三、孔融让梨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四、总理道歉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
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
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
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五、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六、忍气吞声的林肯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
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
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
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七、委屈奖的来历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
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
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
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八、以尊重换尊重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