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学考试重点知识点例题讲解
中医针灸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针灸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近年来,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备受关注,并成为许多人学习和研究的热门领域。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医针灸学的知识,以下是一个精选的中医针灸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希望能为您的学习提供帮助。
1. 中医针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答案:中医针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2. 中医针灸学最基本的理论是什么?答案:中医针灸学最基本的理论是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
3. 针灸疗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针灸疗法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中医针灸学中有多少根本性穴位?请列举其中几个。
答案:中医针灸学中共有365个根本性穴位。
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包括:合谷、内关、足三里等。
5. 针灸治疗有哪些常见的禁忌症?答案:针灸治疗的禁忌症包括:出血倾向、感染性皮肤病、恶性肿瘤等。
6. 针灸治疗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答案:针灸治疗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针具的选择和卫生环境等因素。
7. 请说明针刺过程中的感觉及常见反应。
答案:针刺过程中可能出现酸胀、麻木、发热等感觉,有时还会出现皮肤过敏、小出血等反应。
8. 针刺后如何处理才能避免感染?答案:针刺后需要及时清洁穴位,使用消毒药物消毒,并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9. 针灸治疗能够治疗哪些常见疾病?答案:针灸治疗可以用于治疗头痛、颈椎病、失眠、中风后遗症等许多常见疾病。
10. 针灸学是否适用于所有人群?答案:针灸学在适应症的范围内适用于大部分人群,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要谨慎使用。
以上是中医针灸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持续学习和实践将有助于您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医针灸学的知识和技术,为患者的健康带来福祉。
针灸学 考试重点

针灸学考试重点针灸学考试重点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
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是《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在后来的历史时期,许多针灸专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皇甫谧、XXX、XXX、XXX、滑伯仁和XXX等人。
经络系统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XXX等。
十二经脉是经脉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
这些经脉在人体内分布对称,纵观全身。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是研究针灸学的重要内容。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是指在针灸治疗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刺激经脉的方法。
其次序是: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
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阳维脉、阴阳跷脉共8条。
这些经脉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合关系。
但是,它们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一源三岐是指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
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因此又称为“十二经之海”。
气街则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
针灸术中有许多基本技巧和手法,其中包括“刺手”、“进针法”和“行针手法”。
在刺手时,左手爪可以切、按、压,或者辅助针身,此时左手被称为“押手”。
进针法有单手进针法和双手进针法,其中双手进针法还包括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和提捏进针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腧穴。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中医针灸学必看考点(最新版)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中医针灸学必看考点(最新版)1、单选承山治疗肛门疾患,其主要依据是()A.经脉循行B.络脉循行C.经别循行D.经筋循行E.皮部循行正确答案:C2、单选在胸部,行于乳中线上的经脉是()A.足阳(江南博哥)明胃经B.任脉C.冲脉D.足少阴肾经E.手太阴肺经正确答案:A3、单选针刺单侧听宫时体位宜为()A.仰卧位B.俯伏坐位C.俯卧位D.侧俯坐位E.仰靠坐位正确答案:D4、单选强调针刺时双手协同运用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针灸甲乙经》D.《针经指南》E.《针灸大成》正确答案:B5、单选足三阳经共同主治的病证是()A.胸部病B.腹部病C.神志病D.咽喉病E.眼病正确答案:C6、单选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常用穴有()A.膻中C.大椎D.悬钟E.肺俞正确答案:E7、单选治疗肺脾气虚型遗尿的配穴是()A.气海、关元、脾俞B.百会、太冲、印堂C.丰隆、大椎、合谷D.肾俞、太溪、命门E.气海、肺俞、足三里正确答案:E8、单选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的腧穴是()A.水分B.曲泽C.地仓D.神堂E.大椎正确答案:D9、单选募穴偏于治疗()A.脏病B.外经病C.腑病D.络脉病E.经脉病正确答案:C10、单选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A.徐凤B.何若愚C.窦默D.李梃E.高武正确答案:B11、单选高热伴神昏谵语者,宜配用的腧穴是()A.曲池B.外关C.水沟D.尺泽正确答案:C12、单选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A.章门B.日月C.石门D.关元E.俞府正确答案:E13、单选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之经穴是()A.曲泽B.间使C.郄门D.经渠E.大陵正确答案:B14、单选患者肘部皮肤瘙痒难耐,搔抓后出现粟粒大小丘疹,时已日久,现在局部皮肤增厚、粗糙,状若皮革。
下列腧穴中,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的是()A.曲池B.血海C.天枢D.合谷E.足三里正确答案:B15、单选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两骨"指的()A.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B.尺骨和桡骨C.尺骨鹰嘴和肱骨外上髁D.尺骨茎突和豌豆骨E.肱骨内上髁和肱骨外上髁正确答案:A16、单选治疗眼睛病症选取睛明、风池、光明相配,所属的配穴方法是()A.左右配穴法B.远近配穴法C.前后配穴法D.本经配穴法E.表里经配穴法正确答案:B17、单选小儿癫痫宜选的腧穴是()A.涌泉B.然谷C.太溪D.复溜E.大钟正确答案:A18、单选两前额发角之间的骨度分寸是()A.8寸B.6寸C.12寸D.9寸E.10寸正确答案:D19、单选治疗口眼?斜首选的腧穴是()A.阳溪B.合谷C.商阳D.手三里E.曲池正确答案:B20、单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阴脾经C.手少阴心经D.手阳明大肠经E.手太阴肺经正确答案:E21、单选治疗热痹宜选用的是().A.刮法B.弹法C.烧山火D.透天凉E.平补平泻法正确答案:D22、单选治疗肝气犯胃型呕吐,除主穴外,应配用()A.上脘、胃俞B.下脘、梁门C.膻中、丰隆D.脾俞、胃俞E.太冲、阳陵泉正确答案:E23、单选下列各穴中,属于治疗胸痹的主穴是()A.神门、阴郄、膈俞B.内关、神门、阴郄C.内关、郄门、膻中D.内关、神门、太冲E.内关、郄门、百会正确答案:C24、单选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A.足太阴脾经B.足少阴肾经C.足阳明胃经D.足厥阴肝经E.足太阳膀胱经正确答案:C25、单选奇经八脉中有其所属腧穴的经脉足()A.冲脉B.任脉C.阴跷脉D.带脉E.阳维脉正确答案:B26、单选戒烟后患者出现精神萎靡,应配用的腧穴是()A.列缺、照海B.内关、足三里C.太冲、脾俞D.太冲、阳陵泉E.脾俞、足三里正确答案:E27、单选肝气犯胃型胃痛取太冲所依据的取穴原则是()A.循经选穴B.远部选穴C.辨证选穴D.对症选穴E.经验选穴正确答案:C28、单选治疗肝阳暴亢型中风中经络,除主穴外,应配用的腧穴是()A.太冲、太溪B.丰隆、合谷C.曲池、内庭、丰隆D.气海、血海、足三里E.太溪、风池正确答案:A29、单选患者逐渐出现肢体痿软无力,以下肢为重,麻木不仁,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针灸学》知识要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针灸学》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细目一:经络系统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名称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名称2.奇经八脉的作用细目四:十五络脉要点:十五络脉的分布细目五:十二经筋要点:十二经筋的分布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细目一:经络的作用要点: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诊断方面2.治疗方面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要点: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细目一:主治特点要点: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3.特殊作用细目二:主治规律要点:分经主治规律第五单元特定穴要点:1.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2.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要点:1.骨度分寸定位法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腧穴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尺泽、列缺、太渊、鱼际、少商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第九单元足阳明胃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丰隆、内庭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隐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第十一单元手少阴心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第十二单元手太阳小肠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少泽、后溪、养老、天宗、听宫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睛明、攒竹、天柱、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承山、昆仑、申脉、至阴第十四单元足少阴肾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涌泉、太溪、照海、复溜第十五单元手厥阴心包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曲泽、郄门、内关、劳宫第十六单元手少阳三焦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中渚、外关、支沟、肩髎、翳风、丝竹空第十七单元足少阳胆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听会、阳白、风池、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足临泣第十八单元足厥阴肝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大敦、行间、太冲、期门第十九单元督脉、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腰阳关、大椎、哑门、百会、水沟、印堂第二十单元任脉、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廉泉、承浆第二十一单元奇穴要点:常用奇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四神聪、太阳、夹脊、外劳宫、十宣、膝眼、胆囊、阑尾第二十二单元毫针刺法细目一:针刺准备要点:1.消毒2.体位细目二:进针方法要点:1.指切进针法2.夹持进针法3.舒张进针法4.提捏进针法细目三:针刺角度和深度要点:1.角度2.深度细目四:行针与得气要点:1.行针的基本手法2.得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五:针刺补泻要点:1.捻转补泻2.提插补泻3.平补平泻细目六:针刺异常情况的表现、处理和预防要点:1.晕针2.滞针3.血肿4.断针5.弯针6.气胸7.刺伤内脏8.刺伤脑与脊髓细目七:针刺注意事项要点:1.特殊生理状态的针刺注意事项2.妊娠妇女、小儿针刺时的注意事项3.颈项、眼区、胸胁腹背等部位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4.不宜针刺的疾病第二十三单元灸法细目一:灸法的作用要点:1.温经散寒2.扶阳固脱3.消瘀散结4.防病保健细目二:灸法的种类要点:1.艾炷灸2.艾条灸3.温针灸细目三:灸法的注意事项要点:1.施灸的禁忌2.灸后处理第二十四单元拔罐法要点:1.拔罐方法2.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3.拔罐的注意事项第二十五单元其他针法要点:1.电针法2.三棱针法第二十六单元治疗总论细目一:针灸治疗作用要点:1.疏通经络2.凋和阴阳3.扶正祛邪细目二:针灸处方要点:1.选穴原则2.配穴方法第二十七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头痛要点:1.头痛的辨证要点2.头痛的治法3.头痛的处方4.头痛的治疗操作细目二:中风要点:1.中风的辨证要点2.中风的治法3.巾风的处方4.中风的治疗操作细目三:眩晕要点:1.眩晕的辨证要点2.眩晕的治法3.眩晕的处方4.眩晕的治疗操作细目四:面瘫要点:1.面瘫的辨证要点2.面瘫的治法3.面瘫的处方4.面瘫的治疗操作细目五:不寐要点:1.不寐的辨证要点2.不寐的治法3.不寐的处方4.不寐的治疗操作细目六:感冒要点:1.感冒的辨证要点2.感冒的治法3.感冒的处方4.感冒的治疗操作细目七:哮喘要点:1.哮喘的辨证要点2.哮喘的治法3.哮喘的处方4.哮喘的治疗操作细目八:胃痛要点:1.胃痛的辨证要点2.胃痛的治法3.胃痛的处方4.胃痛的治疗操作细目九:呕吐要点:1.呕吐的辨证要点2.呕吐的治法3.呕吐的处方4.呕吐的治疗操作细目十:便秘要点:1.便秘的辨汪要点2.便秘的治法3.便秘的处方4.便秘的治疗操作细目十一:腰痛要点:1.腰痛的辨证要点2.腰痛的治法3.腰痛的处方4.腰痛的治疗操作细目十二:痹证要点:1.痹证的辨证要点2.痹证的治法3.痹证的处方4.痹证的治疗操作第二十八单元妇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月经不调要点:1.月经不调的辨证要点2.月经不调的治法3.月经不调的处方4.月经不调的治疗操作细目二:痛经要点:1.痛经的辨证要点2.痛经的治法3.痛经的处方4.痛经的治疗操作细目三:崩漏要点:1.崩漏的辨证要点2.崩漏的治法3.崩漏的处方4.崩漏的治疗操作细目四:绝经前后诸证要点:1.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要点2.绝经前后诸证的治法3.绝经前后诸证的处方4.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操作细目五:遗尿要点:1.遗尿的辨证要点2.遗尿的治法3.遗尿的处方4.遗尿的治疗操作第二十九单元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瘾疹要点:1.瘾疹的辨证要点2.瘾疹的治法3.瘾疹的处方4.瘾疹的治疗操作细目二:蛇串疮要点:1.蛇串疮的辨证要点2.蛇串疮的治法3.蛇串疮的处方4.蛇串疮的治疗操作细目三:颈椎病1.颈椎病的辨证要点2.颈椎病的治法3.颈椎病的处方4.颈椎病的治疗操作细目四:落枕要点:1.落枕的辨证要点2.落枕的治法3.落枕的处方4.落枕的治疗操作细目五:漏肩风要点:1.漏肩风的辨证要点2.漏肩风的治法3.漏肩风的处方4.漏肩风的治疗操作细目六:扭伤要点:1.扭伤的辨证要点2.扭伤的治法3.扭伤的处方4.扭伤的治疗操作第三十单元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目赤肿痛要点:1.日赤肿痛的辨证要点2.目赤肿痛的治法3.目赤肿痛的处方4.目赤肿痛的治疗操作细目二:耳鸣耳聋要点:1.耳鸣耳聋的辨证要点2.耳鸣耳聋的治法3.耳鸣耳聋的处方4.耳鸣耳聋的治疗操作细目三:牙痛要点:1.牙痛的辨证要点2.牙痛的治法3.牙痛的处方4.牙痛的治疗操作细目四:咽喉肿痛要点:1.咽喉肿痛的辨证要点2.咽喉肿痛的治法3.咽喉肿痛的处方4.咽喉肿痛的治疗操作第三十一单元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晕厥要点:1.晕厥的辨证要点2.晕厥的治法3.晕厥的处方4.晕厥的治疗操作细目二:内脏绞痛要点:1.内脏绞痛的辨证要点2.内脏绞痛的治法3.内脏绞痛的处方4.内脏绞痛的治疗操作。
针灸考试题库讲解及答案

针灸考试题库讲解及答案一、单选题1. 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调节气血B. 调节阴阳C. 调节脏腑D. 调节经络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A. 头痛B. 失眠C. 骨折D. 感冒答案:C3. 针灸治疗时,针刺的深度应如何掌握?A. 越深越好B. 越浅越好C. 根据穴位和病情而定D. 随意答案:C4. 针灸治疗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消毒方法?A. 酒精擦拭B. 碘伏擦拭C. 盐水冲洗D. 清水冲洗答案:B5. 针灸治疗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针刺角度?A. 45度B. 90度C. 15度D. 30度答案:C二、多选题1. 针灸治疗时,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治疗效果?A. 针具的质量B.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C. 患者的体质D. 环境温度答案:A B C2. 针灸治疗时,下列哪些穴位是常用的?A. 足三里B. 合谷C. 百会D. 太溪答案:A B C D3. 针灸治疗时,下列哪些情况需要特别注意?A. 孕妇B. 高血压患者C. 糖尿病患者D. 心脏病患者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针灸治疗时,针刺深度越深越好。
答案:错误2. 针灸治疗时,针刺角度应根据穴位和病情而定。
答案:正确3. 针灸治疗时,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答案:正确4. 针灸治疗时,针具可以重复使用。
答案:错误5. 针灸治疗时,环境温度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请简述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
答案: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针灸治疗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穴位?答案:选择合适的穴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以及治疗的目的来确定,同时还需参考经络理论。
3. 针灸治疗时,如何进行消毒?答案:针灸治疗时,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首先,操作者需要用肥皂和水清洁双手,然后使用酒精擦拭双手。
针具在使用前需要进行高温消毒,使用时还需用酒精擦拭针刺部位。
4. 针灸治疗时,如何掌握针刺深度?答案:针刺深度应根据穴位的深浅、患者的体质以及治疗的目的来决定。
(完整版)针灸学重点

名词解释1.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2.经络系统: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3.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相关: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至内踝上八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4.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八条。
5.一源三岐: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
(相关:督脉调节全身阳经脉气。
称“阳脉之海”;任脉调节阴经脉气,称“阴脉之海”;冲脉调节十二经气血,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6.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督脉和任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
7.十五络脉:十二络脉和任督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8.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人体腔的支脉9.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10.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11.四海: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12.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13.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呼的腧穴。
(分为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腧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
)14.五腧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
15.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
作用:协助诊断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
针灸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针灸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针灸治疗头痛时,常用的穴位是()。
A. 合谷B. 太冲C. 足三里D. 百会答案:D解析: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针灸治疗头痛时,百会穴是常用的穴位之一,因为它位于头部,是治疗头痛的重要穴位。
2. 下列哪个穴位不属于手太阴肺经?()。
A. 列缺B. 太渊C. 曲池D. 足三里解析:足三里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不属于手太阴肺经。
列缺、太渊和曲池均属于手太阴肺经的穴位。
3. 针灸治疗失眠时,常用的穴位是()。
A. 神门B. 足三里C. 太冲D. 合谷答案:A解析:神门穴位于手腕部,是治疗失眠的常用穴位,具有安神的作用。
4. 下列哪个穴位是治疗腰痛的常用穴位?()。
A. 风池B. 委中C. 太溪D. 足三里解析: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侧,是治疗腰痛的常用穴位,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5. 针灸治疗便秘时,常用的穴位是()。
A. 足三里B. 天枢C. 太冲D. 合谷答案:B解析:天枢穴位于腹部,是治疗便秘的常用穴位,具有调理肠胃的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
A. 足三里B. 曲池C. 丰隆答案:A、C解析:足三里和丰隆均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而曲池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太冲属于足厥阴肝经。
7. 针灸治疗感冒时,常用的穴位包括()。
A. 大椎B. 风池C. 合谷D. 足三里答案:A、B、C解析:大椎、风池和合谷都是治疗感冒的常用穴位,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8. 下列哪些穴位具有清热作用?()。
A. 曲池B. 太冲C. 足三里答案:A、B解析:曲池和太冲均具有清热作用,而足三里主要具有调理肠胃的作用,内关主要具有安神的作用。
三、判断题9. 针灸治疗高血压时,常用的穴位是百会和太冲。
()答案:正确解析:百会和太冲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穴位,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
10. 针灸治疗腹泻时,常用的穴位是足三里和天枢。
()答案:正确解析:足三里和天枢是治疗腹泻的常用穴位,具有调理肠胃的作用。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核心重点整理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核心重点整理考点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经脉流注顺序、表里)考点二:互为络属---属本经、络表里手三阳:从手走头(阳明、少阳、太阳---大焦小)头--诸阳之会考点三足三阳,从头走足(阳明、少阳、太阳---胃胆膀)足三阴,从足走腹(胸)内踝高点上8 寸--太厥少;内踝高点8 寸下--厥太少考点四:胸腹部:肾胃脾考点五:膀胱经(后背):1.5、3 寸考点六:手三阴阳经:手指末端手足三阳:头面部足阴阳:足末端手足阴经:胸部考点七:十二正经命名规律:手足阴阳脏腑考点八:1、相表里--四肢末端手(兰花指)肺大肠--食指;包焦--无名指;心小肠--小指足:肾与膀胱--足小指;肝胆--大外;脾胃--大内2、同名阳经:鼻翼(阳)、目外眦(少)、目内眦(太)-- 三角形3、心脾交接在心中;肺肝交接在肺中;肾与心包在胸中下午十二正经命名规律:手足+阴阳+脏腑1、走行考点:属本经,络表里。
胃经入:入上齿大肠经:入下齿脾经(脸皮(脾)只有一个):连舌本肾经(肾有俩):挟舌本肝经:1.直达巅顶(足太阳膀胱经、督脉)2.绕阴器十二经络与脏腑器官的联络(有能力的可以看一下这个表格总结)2、一源任脉:起于胞中,走前正中线、止于目眶下(阴脉之三岐:海)主胞胎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走后正中线,止于上唇系带(阳脉之海)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与肾经并行(腹部-2、胸部-4,止于目眶下。
(血海、十二经脉之海)3、带脉:约束纵行诸经阴跷阳跷:都起于足跟(踩高跷--足)功用:司眼睑开合、调节睡眠,调节肢体活动阴维、阳维:起于小腿内、外侧(阴维)功用:维系一身之阴阳、联络各经任脉的络脉:鸠尾—分布整个腹部络脉督脉的络脉:长强—分布整个后背连头脾之大络:(脾的络脉)大包-腋中线6 肋间隙:治疗全身痛、乏力。
4、经络的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5、十二经别:肘膝关节附近分出离入出合:阳经合入本经,阴经合于相表里经脉6、五输穴、腧穴俞穴的区别歌诀:手三阴经同治胸,手三阳经咽热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A
61,八会穴中的脏会是 A.中旋 B.期门 C.章门 D.京门 E.梁门
答案:C
62.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 A.鱼际 B.二间 C.三间 D.合谷 E.曲池
答案:D
63.下列穴位哪一个不是络穴 A.足三里 B.飞扬 C.公孙 D.内关 E.蠡沟
答案:A
64.下列哪个穴是小肠的下合穴 A.足三里 B.上巨虚 C.下巨虚 D.委阳 E.委中
答案:A
68.退热,首选的穴位是 A.天枢 B.大椎 C.足三里 D.太溪 E.丰隆
答案:B
69.下列各项,不属于对症选穴的是 A.哮喘选定喘穴 B.虫证选百虫窠 C.腰痛选腰痛点 D.落枕选外劳宫 E.上牙痛选内庭
答案:C
70.下列各项,属表里经配穴的是 A.咳嗽取尺泽,太渊 B.感冒取列缺、合谷 C.膝痛取阳陵泉、阴陵泉 D.胃痛取中院、内庭 E.痛经取公孙、隐白
答案:A
39.承山穴的定位是 A.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 B.腓肠肌两肌腹中间 C.飞扬穴内下1寸 D.委中穴直下2寸 E.委阳穴直下2寸
答案:A
40.下列哪个腧穴能够治疗盗汗成热病汗不出的病症 A.曲池 B.三阴交 C.复溜 D.太冲 E.太溪
答案:C
41.下列哪个部位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部 A.心 B.心包 C.胸中 D.中焦 E.中指端
答案:D
3.下列哪条经脉分布于胸、腹正中线旁开第侧线 A.足少阴经 B.足阳明经 C.足太阴经 D.足厥阴经 E.足少阳经
答案:A
4.下肢外侧面,经脉正确分布顺序是(从前向后排列) A.胆经、胃经、肾经 B.胃经、胆经、膀胱经 C.胃经、膀胱经、肾经 D.胃经、膀胱经、胆经 E.膀胱经、胆经、胃经
答案:C
45.八会穴中筋会穴是 A.膈俞 B.阴陵泉 C.绝骨 D.阳陵泉 E.大杼
答案:D
46.当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的穴位是 A.阳池 B.阳白 C.阳溪 D.阳陵泉 E.光明
答案:D
47.既能治疗前头痛,又善治目疾的腧穴是 A.列缺 B.悬钟 C.昆仑 D.阳白 E.太阳
答案:B
73.患者胁痛如刺,拒按,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沉涩,治疗除取主穴外,还 应取 A.阴陵泉、足三里 B.膈俞、三阴交 C.心俞、神门 D.日月、阴陵泉 E.太溪、内关
答案:B
74.患者头晕目眩,甚则昏眩欲仆,兼见急躁心烦,耳鸣,失眠多梦,脉细弦。 治疗应首选 A.胛俞、胃俞、合谷、足三里 B.头维,中胶、内美、丰隆,解溪 C.百会、肝俞、浮俞、行间、太冲 D.四神聪、印堂、太阳、足三里 E.风池、脾俞、气海、侠溪
答案:A
22.下列哪条经脉分布予上肢内侧前缘 A.大肠经 B.小肠经 C.三焦经 D.肺经 E.心包经
答案:D
23.下列哪个腧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A.曲泽 B.曲池 C.尺泽 D.小海 E.少海
答案:C
24.患者锁骨上窝中疼痛。在肺俞穴处出现结节压痛。其病变部位在 A.手太阳经 B.手阳明经 C.手太阴经 D.手厥阴经 E.手少阴经
全国卫生职称类考试考前直播冲刺 350-中医针灸学
Al型题 1.“循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走肩”的经脉是 A.手太阳小肠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阴肺经 E.手阳明大肠经
答案:E
2.“循行于上肢外侧中间部,上肩”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阴肺经
答案:B
10.腧穴可分为 A.十二经穴、天应穴、阿是穴 B.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 C.十四经穴、不定穴、阿是穴 D.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E.十二经穴、十四经穴、阿是穴
答案:D
11.奇经八脉中被称为“血海”的是 A.任脉 B.冲脉 C.督脉 D.带脉 E.阳维脉
答案:B
12.太阳经头痛的特点是 A.前额连眉棱骨痛 B.两侧太阳穴处痛 C.后头部连项痛 D.头痛连齿 E.头痛昏沉
答案:B
57.属“水”的腧穴是 A.冲阳 B.内庭 C.解溪 D.陷谷 E.丰隆
答案:A
58.下列哪个腧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 A.内关 B.阴郄 C.间使 D.浮郄 E.郄门
答案:E
59.下列哪个穴既是胃之募穴又是腑会穴 A.关元 B.天枢 C.中脘 D.章门 E.京门
答案:C
60.下面所列络穴,哪个是错误的 A.肝经—太冲 B.胆经--光明 C.胃经--丰隆 D.大肠经--偏历 E.心经--通里
答案:B
71.患者头晕头痛,心悸耳鸣,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脉细弦,治疗应首选 A.百会,脾俞、气海,关元 B.头维、中装、丰隆、内关、解溪 C.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D.百会,脾命、胃俞、足三里 E.四神聪、印堂、率谷、外关
答案:C
72.患者头痛数年不愈,反复发作,心烦易怒,面赤口苦,睡眠不宁,舌红苔黄 ,脉弦数。治疗除主穴外,还应选用的配穴是 A.太阳、丰隆、太溪 B.太冲,太溪,侠溪 C.血海、膈俞、内关 D.肾俞、肝俞,悬钟 E.列缺、百会、风池
答案:C
65.用于治疗六腑病证的特定穴是 A.六会穴 B.郄穴 C.俞穴、募穴 D.八会穴 E.下合穴
答案:E
66.肺实证采用“子母补泻法”,应泻 A.尺泽 B.太渊 C.列缺 D.孔最 E.经渠
答案:A
67.下列腧穴中,属化痰要穴的是 A.丰隆 B.足三里 C.阴陵泉 D.内关 E.百会
答案:E
36.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的腧穴是 A.合谷 B.中渚 C.后溪 D.公孙 E.行间
答案:C
37.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的腧穴是 A.下关 B.听宫 C.听会 D.耳门 E.颧髎
答案:D
38.主治咳喘,肺癆,虚劳诸疾的腧穴是 A.肺俞 B.中府 C.脾俞 D.膏育 E.肾俞
答案:D
48.下列哪个腧穴是治疗目赤肿痛的首选 A.大敦 B.行间 C.太冲 D.中封 E.丘墟
答案:B
49.“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的经脉是 A.任脉 B.冲脉 C.脾经 D.肾经 E.肝经
答案:E
50.下列哪个腧穴主治热病,疟疾,项强脊痛病症 A.大椎 B.合谷 C.曲池 D.风池 E.太溪
答案:B
28.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的脑穴是 A.臂臑 B.巨骨 C.肩贞 D.肩髃 E.肩井
答案:D
29.下列哪个除穴位于神阙穴旁开2寸处 A.育门 B.天枢 C.大横 D.章门 E.腹结
答案:B
30.内庭穴归属的经脉是 A.任脉 B.足阳明胃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督脉 E.手太阴肺经
答案:A
51.下列哪个腧穴主治元阳暴脱,肠鸣腹痛,泄泻等病证 A.天枢 B.神阙 C.三阴交 D.下脘 E.百会
答案:B
52.常用于救治昏迷、晕厥、高热的腧穴是 A.百会 B.十宣 C.印堂 D.大椎 E.关元
答案:B
53.在额部,两眉头中间的腧穴是 A.水沟 B.攒竹 C.印堂 D.大椎 E.百会
答案:A
7.三阴三阳经中,下列哪条经脉分布在面额 A.少阳经 B.太阳经 C.阳明经 D.厥阴经 E.少阴经
答案:C
8.行于头部两侧的经脉是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少阴经
答案:C
9.下列关于十二经脉循行走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手三阳从头走手 B.手三阳从手走头 C.手三阳从手走胸 D.足三阳从足走头 E.足三阴从胸走足
答案:D
77.患者,男,40岁。突发胃痛,呕吐,腹胀,腹泻。治疗应首选 A.足三里 B.关元 C.命门 D.大椎 E.肾俞
答案:A
78.患者,男,68岁。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言不利,口角歪斜,如兼见面 红目赤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除用主穴外还应选用的是 A.太冲、太溪 B.丰隆、合谷 C.足三里、气海 D.内庭、风池 E.曲池、内庭
答案:B
5.三阴三阳经中,下列哪条经脉行于头两侧 A.厥阴经 B.太阴经 C.阳明经 D.太阳经 E少阳经
答案:E
6.足三阴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25.下列各项,不属于列缺穴主治病证的是 A.项强 B.齿痛 C.头痛 D.口角面斜 E,呕吐
答案:E
26.治疗无脉症的输穴是 A.孔最 B.尺泽 C,列缺 D.太渊 E,少商
答案:D
27.手阳明大肠经的手三里穴位于 A.曲池穴下1寸处 B.曲池穴下2寸处 C.曲池穴下3寸处 D.阳溪穴上8寸处 E.阳溪穴上9寸处
答案:E
33.阴陵泉与地机相距 A.3寸 B.2寸 C.1.5寸 D.4寸 E.5寸
答案:A
34.屈肘,当时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的除穴是 A.案:D
35.至目外眦,转入耳中的经脉是 A.足太阳膀航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少阳胆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阳小肠经
答案:E
19.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腧穴是 A.脾俞 B.胃俞 C.胆俞 D.肝俞 E.肾俞
答案:D
20.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与脐中的距离是 A.1寸 B.2寸 C.3寸 D.4寸 E.5寸
答案:D
21.太阳穴的定位是 A.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B.眉梢与目外舭之间,向后约2横指的凹陷处 C.目外眦向后钓2横指 D.目外眦向后约1横指 E.目正视,障孔直上,眉下1寸
答案:C
13.不属于特定穴的是 A.五腧穴 B.原穴 C.络穴 D.阿是穴 E.下合穴
答案:D
14.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顺 A.并、经、输、荥、合 B.并、合、经、荥、输 C.井、荥、输、经、合 D.并、输,荥、经、合 E.以上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