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四年级把事情写清楚的四种方法

四年级把事情写清楚的四种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在叙述一件事情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组织内容,让读者
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例如,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来写作。
2.把事情写具体:在描述事情时,需要尽可能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事件的细节,让
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场景和氛围。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环境等来实现。
3.围绕一个意思写:在写一篇文章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所有的内容都应
该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来展开。
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
4.写出自己的感受:在描述事情时,可以适当地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可以让
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选一件你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选一件你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印象深的事:买一盒月饼
买一盒月饼
中秋佳节到,我陪家人去商店买月饼。
品种繁多,想买的口味也很多,有肉馅、素馅,有金银蛋、栗子酥,色彩、口味各异,一眼看去可谓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
最为受家人欢迎的月饼还是椰子仁月饼,一碗椰子仁,加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可谓是人间尤物。
我们拿着量杯仔细量了下,发现大碗月饼重量超越了一斤,除了碗月饼所需要
的椰子仁之外,还可以放一块黄金节礼。
一颗大碗月饼,一块黄金分量不小,可以说在这次买月饼的家庭中有讲究,买的是真本事。
当天买了一碗椰子仁月饼回家,逆着时间的方向,回归尘埃梦幻又短暂的感情
旅行。
豆绿色的浸水,和猪油鸡蛋的久久香味,妈妈把月饼精心放进月饼灯笼得一只蝴蝶一般优美翩翩又让人心醉,如此点亮了家中的中秋佳节。
买一盒月饼是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因为它提醒我及我的家人,中秋佳节的
家庭的温暖与欢乐,两个字“家”,其实最重要。
只有懂得珍惜家庭的每一次团聚,才能让彼此的爱更深。
事情发展顺序范文

事情发展顺序范文
事情发展顺序。
一、事情的开始。
一天,我和朋友们商量着去郊外野餐,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我们兴致勃勃地准备好食物和饮料,然后一起出发了。
在郊外,我们找了一个美丽的草坪,开始了我们的野餐活动。
二、事情的发展。
我们在草坪上摆开了野餐布,然后开始品尝美味的食物。
当我们正在尽情享受时,突然天空开始阴沉下来,风也渐渐变得有些狂暴。
我们急忙收拾起野餐布,准备离开。
但就在这时,一阵大雨突然倾盆而下,我们被困在了草坪上。
三、事情的转折。
雨越下越大,我们只能蜷缩在一起,等待雨停。
但是雨势却越来越大,我们的食物和饮料也被雨水冲走了。
我们感到非常焦
急和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四、事情的高潮。
正当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附近村民看到我们被困在
草坪上,便前来帮助我们。
他带来了一把大伞和一些食物,让我们
暂时避雨,并且安慰我们说雨很快就会停。
我们非常感激他的帮助,心情也渐渐好转起来。
五、事情的收尾。
终于,在村民的帮助下,雨停了,我们得以安全地返回了家。
回到家后,我们纷纷感慨这次郊外野餐的经历,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帮助,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善意。
这次经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美好时光。
总结,事情的发展顺序是一个故事情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
可以让故事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合
理安排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连贯,更加吸引人。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初试身手、习作 教学设计 (1)

“初试身手”“习作”教学设计——镜头四:生活万花筒教学目标1.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2.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
3.能按照一定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能按照一定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习单。
课时安排3课时前置性学习内容观察家人如何做饭、擦玻璃等并亲自参加一项家务活动,弄清楚做各项家务的步骤及主要行为。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与目标1.能发挥想象把“初试身手”第一题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2.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初试身手”第二题要求的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
情境与任务活动一:初试身手,看图梳理事件一、观察“运动会”图片,梳理“跑步比赛”。
1.仔细观察“运动会”图片,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交流辨析,看懂画面。
交流:(1)这是短跑比赛还是长跑比赛?(2)三名队员有没有同一班的?(3)01、02、03三名队员最后会是谁赢谁输呢?(4)旁边加油的同学中,你觉得至少哪位是01号的支持者?哪位是02号的支持者?哪位是03号的支持者?3.尝试理清跑步比赛的过程(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加油!”“加油!”操场上传来了一阵高过一阵的加油声,热闹极了。
那儿在干什么呢?哦,原来跑道上正在进行校运动会男子400米的决赛。
你看,参赛的运动员们向前拼命迈开双腿,仿佛一颗颗出膛的炮弹,直奔终点。
他们的双臂快速地前后摆动着,嘴巴都微微张着,跟随节奏一呼一吸。
近了,近了,马上就要冲到终点了!一旁加油的同学更加兴奋了,拼命摇旗呐喊,有的急得直跺脚,有的跟着运动员一起往终点跑,还有的眉开眼笑,已经准备庆祝了。
二、观察“过生日”图片,串联温馨故事。
1.出示“过生日”图片,开展“我来讲故事”活动。
2.四人小组看图找线索(六要素),交流串联故事情节。
3.角色扮演:一位同学扮演图中的老奶奶,再请几位同学尝试表演事情发展的过程。
预设:我爱我的家,因为我的家很温馨,很幸福。
在这个充满爱的地方,住着五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和我!今天,妈妈做了一桌子好菜为奶奶过生日。
按时间顺序写一件具体事情的作文

按时间顺序写一件具体事情的作文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小伙伴们约好了一起去郊外野餐。
早上八点,我们就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集合地点,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食材和零食,准备度过一个愉快的一天。
我们先去了附近的公园,找了一个草坪铺好了野餐垫。
我拿出了自己做的三明治,小伙伴们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拿手菜。
有的带来了炸鸡翅,有的带来了炒饭,还有的带来了水果沙拉。
我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大家都非常开心。
吃完午饭,我们决定去附近的河边玩水。
我穿上了泳衣,带上了救生圈,和小伙伴们一起跳进了河里。
水很凉爽,我们都玩得不亦乐乎。
我还教小伙伴们学习游泳,他们学得很快,不一会儿就会浮在水面上了。
下午两点钟,我们回到了草坪上。
我拿出了自己带的扑克牌,大家围坐在一起打牌。
有的人赢了钱,有的人输了钱,但是大家都很开心。
我还教小伙伴们玩“斗地主”,他们都很喜欢这个游戏。
傍晚时分,我们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我帮小伙伴们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大家一起把野餐垫收好放进车子里。
虽然有些疲惫,但是我们都觉得很满足。
回到家里后,我洗了个澡换了衣服。
躺在床上回想起今天的野餐活动,觉得非常开心。
这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我拿着一块版图对照着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找了 半天,最后找到我自认为正确的拼法,才开始拿起一个、 两个……我拼的很慢,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观察了我许久, 估计也忍了很久了,最终再也坚持不住了,拿起一个版 块就往地图框上放,一边放还一边嘟囔:“平时挺利索 的一个人,怎么在这种事上就犯难了呢?”哎,谁说不 是呢,在我眼中每一个省的拼片都长得差不多。眼看别 人都快完成了,心中更加着急,干脆把地图册一合,凭 自己的想象胡乱放起来:这里是“陕西”,左边是“西 藏”……啊,不管啦,不管啦,看着被我搅得乱七八糟 的地图,心中更是烦闷起来,好好的一只“雄鸡”硬是 被我折磨成一个“四不像”。 刚刚还在摆弄身姿的银 杏树,这时也仿佛来嘲笑我。从头再来吧!我长叹一口 气。把自己的“杰作”打散后,又重新开始……最终, 我整整花了八分钟。
1、“起因”没有说清楚。 2、“结果”也写得不明确。 3、“经过”部分写得很有条理, 但不够详细、生动。
(一)补充起因和结果,做 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清楚 起因,自然合理的收束结尾 即可。同学们交流展示修改 结果。 过渡语:经过同学们的努力 ,这篇文章从结构上来说, 就很完整了。现在,我们再 来看看它的核心——“经过” 部分,这部分怎样修改才能 写得详细生动? (二)修改“经过”部分, 学习具体的方法。
方法二
按一定的顺序写
要写清楚一件事,就要把事情的 发展过程记叙得完整、明白、清晰。 如《老山界》。 顺叙 1、 时间顺序—— 倒叙 插叙
2、空间顺序 3、 时、空结合
合作探究
共同讨论归纳: 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提示: •要想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 清楚,我们首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 合理
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朱红燕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难教,学生习作难字当头,我们教师在积极地探寻和尝试,力图改变这一现状。
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是很难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
而对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初学写作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
往往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很少顾及写作的顺序。
那么怎样促使学生在学习写作中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呢?一、有趣: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
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注意命题和选材。
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在命题和选材上要尽量贴近他们熟悉的、易于理解、感兴趣的人和事。
作文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选择合适的题目。
2. 要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如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各种班级活动开展的实况等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声、形、色的感观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引导学生看、听、想、说、写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言之有序,指导学生写作时按一定顺序来写。
三年级的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很少顾及写作的顺序。
在平时的练笔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到了复习阶段,就应该提醒学生要注意啊一定的顺序写了。
如:写一件事情,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起因→经过→结果写景,可以用先总后分的方式写。
还可以按观察的顺序写。
状物,可以知道学生按“名称→外形→习性(活动)→感情”的顺序写。
一般来说,在教学中,可以处是一篇范文,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写作顺序。
二年级作文训练 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

星期天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市场。菜市场里的蔬 菜、水果的品种真多呀!有红红的西红柿、紫色的茄子、嫩绿的 青菜,还有我和小兔子都爱吃的胡萝卜。我们继续往前走,我看 到了各种各样的海产品,有大大的螃蟹、长长的带鱼,还有活蹦 乱跳的虾,看得我眼花缭乱。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精心挑选了 很多,有绿莹莹的黄瓜、胖娃娃似的大白菜、圆溜溜的土豆,还 有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呢!
被老师表扬的感觉真好啊!
今天我值日 今天我值日。下了课,我拿起黑板擦擦黑板,黑板高,我个儿小,我就 一跳一跳地擦。我东擦一下,西擦一下,黑板很快就擦好了。我站在远处一看, 黑板像个大花脸似的。不行,得重擦。可是我不够高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搬 来了小凳子。我站在小凳子上,拿起黑板擦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把 黑板擦的干干净净,我望着乌黑发亮的黑板心里乐滋滋。
件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今天我值日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背上书包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了教室。而我和几个 同学只能乖乖地在教室里打扫卫生。
值日班长分工之后,我们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有的要擦黑板,有的 要擦桌子,还有的要拖地板。我连忙跑到卫生间拿了一把拖把,说:“我来 拖地板吧。”接着我把目光看向拿扫把的同学,因为拖地之前要先扫地。他 终于扫完了,然后,我就用“大白云”在地上龙飞凤舞地“写字”,拖着拖 着,不一会儿教室里就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了。
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坑坑洼洼……这一切的一切,才让 我成长。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这件事让我很难忘,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让我明 白:只要每个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这个世界就会充满 真善美,永远和平、美好。
习作要求: 运用今天所学内容,写一件令你最难忘的事情。 要求: 1.事情一定是你亲身经历或者亲眼见到的。 2.按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 因、经过、结果),以及这件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或收 到的启发写出来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
写清楚
朱红燕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难教,学生习作难字当头,我们教师在积极地探寻和尝试,力图改变这一现状。
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是很难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
而对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初学写作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
往往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很少顾及写作的顺序。
那么怎样促使学生在学习写作中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呢?
一、有趣: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
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意命题和选材。
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在命题和选材上要尽量贴近他们熟悉的、易于理解、感兴趣的人和事。
作文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选择合适的题目。
2. 要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如在作
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各种班级活动开展的实况等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声、形、色的感观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引导学生看、听、想、说、写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言之有序,指导学生写作时按一定顺序来写。
三年级的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很少顾及写作的顺序。
在平时的练笔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到了复习阶段,就应该提醒学生要注意啊一定的顺序写了。
如:
写一件事情,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起因→经过→结果
写景,可以用先总后分的方式写。
还可以按观察的顺序写。
状物,可以知道学生按“名称→外形→习性(活动)→感情”的顺序写。
一般来说,在教学中,可以处是一篇范文,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写作顺序,是怎样的写作顺序。
然后知道学生观察实物,联想生活,确定写作的顺序。
只要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即使写的不具体,也要进行表扬和鼓励。
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一定的顺序。
一般先整体后局部,也可以先局部后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
如观察一只小燕子,从整体上看,它有一身乌黑光滑发亮的羽毛;从局部看,它有俊美的翅膀和剪刀式的尾巴,还有一张浅黄色的阔嘴巴等,这样各部分合起来,学生头脑里就自然形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
知道学生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
世上的万事万物千姿百态,观察时要注意发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如猫的眼睛是绿的,绿得发亮;同一只猫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
不同的情况下,又不相同:夜晚捕鼠时,它睁得又圆又大,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却眯成一条缝;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红的,像两颗红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见东西等等。
这样,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了解到事物的主要情况、和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获得感性的认识,而且还帮助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掌握对事物的描写方法。
通过对动物的描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对周围人和事的描写,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降低难度,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
现实中,不少教师口口声声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可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
另外有些老师“心比天高”,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多挑剔,一味训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
因此说这个过度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部分中明确提出:“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同样,这一指导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高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刚从高年级下来教三年级时,往往会不习惯学生的作文,怎么那么短,那么简单。
不要忘了,那还是八九周岁的孩子,他才开始学写作文。
从说到写,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需要一个过程,对他们过高的要求势必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惧怕作文的心理。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件很有趣的事。
学生大胆地写,自由地写,写
出之后,再给予肯定、鼓励,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喜欢作文。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在全班同学面前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会使学生的内心充满快乐,这种“快乐”会使学生热爱作文,对写作充满自信,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有了这种心理基础,学生的思维会变得非常活跃,大脑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其写出来的习作也会内容丰富。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
因此我在作文复习的教学实践中,选择学生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学生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
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
如指导写“一个我喜欢的物品”片断,我从家里拿来一个小闹钟,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如“外形→画面→联想→数字→联系生活的感想”等,在复习课上稍加指导,看到外形,你想到了什么?看到画面,你想到了什么?看到数字,联系自己的生活,你又想到了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写出自己联想和感悟。
有个学生这样写:
我高兴地接过小闹钟,仔细地端详起来。
这只钟是长方形的,正面是西湖“柳浪闻鸯”全景图,画面绝大部分是美丽的西湖,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画面的一侧是一座南宋时期建造的花园,园里有座柳浪桥,湖边种着许多柳树。
看着画面,我忽然明白了“柳浪闻莺”的含义。
你看,轻风吹过,柳条儿迎风摇摆,那不就像绿色的浪潮一样吗?那秒针“嘀
嗒,嘀嗒”的声响,不是仿佛黄莺在树上婉转地唱着歌吗?
钟的右上侧有一扇塑料“小窗”,里面就是日历。
日历是用塑料泡沫做底,显出的数字呈大红色。
这红色的数字每24小时就变换一次,告诉人们新的一天来到了。
那表示钟点的12个数字,“3”和“9”不过是两个等号,只有“12”和“6”是两个端端正正的阿拉伯数字,其余的8个数字都只是8个小方点,它们均匀地镶嵌在美丽的图画中。
在“12”的下面有一条金黄色的小线,这条细线正指着另一扇绿豆大小的“红窗”。
透过窗口,你只能看见一个数字。
如果你拨动闹铃上的暗钮,让数字对准那条黄线,并上足发条,到了你对准的那个钟点,一串清脆的铃声就会提醒你。
学生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学生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
”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我经常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
学生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学生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