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课稿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课
稿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第二部分: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第一部分阅读当中,我们了解了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
虽然文章只是选写了长征途中的某一情景,但却将发生在七十年前的历史性壮举逼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使我们了解了红军长征的辉煌业绩和伟大意义。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时空限制和交流沟通的需要,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别人或某一件事、物,记叙文写作训练成为我们学习写作的起步。
本单元训练内容隶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
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究其实质,事件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
所以,安排本课为八年级写作课的开篇,应当予以重视。
依据初中作文教学的总目标和本课的重要作用,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
⒈训练目标: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记叙的顺序;能理清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实事求是地写作,先打动自己,再。
用起因经过结果写一篇和朋友闹矛盾的作文

用起因经过结果写一篇和朋友闹矛盾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和朋友吵架的经历开头: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和朋友吵架的经历。
这件事情发生在上个星期六,现在想起来我就觉得很后悔。
起因:那天,我和小红约好了去公园玩。
小红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感情特别好。
我们俩约好了中午12点在公园门口见面。
可是当时我在家里玩游戏,玩着玩着就忘记了时间。
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12点半了!我赶紧换好衣服,跑到公园门口。
小红已经等了我半个小时,她站在那里生闷气。
我上前说:"对不起啊小红,我刚才玩游戏玩着入迷了,没注意时间。
"小红瞪了我一眼,脸上的表情很不高兴。
她说:"你每次都这样,从来不守时!我在这里干等了你半个小时,中午的时间都浪费了!"经过:我也有点生气了,反驳道:"哎,就迟到这么一次,你怎么小题大做的?再说你就没有迟到过吗?"小红皱着眉头说:"我就算迟到过,也从来没有像你这次一样迟到这么久吧?"我们你一句我一句,渐渐吵了起来。
吵归吵,我还是觉得小红反应太大了。
半个小时而已,又不是一整天。
我们在公园门口像两个傻瓜一样大吵大闹,周围有好多人在看着我们。
到最后,小红说:"算了算了,我不想和你计较这个了。
"说完就哼了一声,扭头走开了。
我也觉得自己确实有错在先,为什么要迟到呢?我应该体谅小红在公园等我的心情,一个人无聊又没朋友在身边陪伴,心里一定很难过吧。
我追上去想和小红道个歉,可是她已经走远了。
结果:我们就这样冷战了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我都没有主动去找小红,因为我们俩谁也不愿意先低头认错。
直到下周五,是小红先找到我,说:"我们还是好朋友吧,就当上周的事情没发生好不好?"我点点头,我们就和解了。
那次经历让我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就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要勉强和朋友争论不休。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PPT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在去的路上,我又想到一个好主意。我说: “老师,你在这等我一下,我去下厕所。”老师说: “那行,你要快点啊!”我说:“如果我长时间没来 你就走吧!”老师刚答应,和我约好一起去游戏厅 的伙伴跑来对我说:“快点,一会儿人满了我们就 玩不成了!”顿时,老师就火冒三丈,生气的说: “你爸爸妈妈在家努力的挣钱供你上学,而你呢, 却跑进了游戏厅玩游戏,你对得起你的父母吗?” 我羞愧的低下了头。 • 之后,老师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对我说:“以后 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你的爸爸妈妈呀!”自从这 件事情以后,我便不再进入游戏厅了。 • 这,就是我觉得不得不说的事。
方法指导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 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 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 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 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 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 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归纳写作方法: 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 修辞,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2、抓住所写事物 的特征,注意多加度展开描写,既描绘出了花的 声、色、态,又运用实 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 让人产生联想、想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每当上到一层,爸爸都要休息几分钟,缓解一 下,调节一下气息,缓冲一下力量,还不时的叮嘱我, 好好听课,多和老师同学沟通,面对如此慈祥的父亲, 我每次都是轻轻的点点头,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是心疼。就这样,一楼,二楼,三楼,四楼,五楼, 他的步伐是那么坚定,是那么稳重,是那么有力,我 到班了,他挥挥手,微笑的转身离去,一如既往,无 论严寒酷暑,冰天雪地,他每次都坚持送我上学,也 许,大家看多了,没什么,但作为一个父亲,一个截 瘫孩子的父亲,他的辛酸,他的责任,没有人会理解, 没有人能体会,只有他一个人默默地抗。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设计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案设计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张正芳一、教案背景:《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
八年级学生在叙述一件事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事情不写起因或起因写得啰嗦;经过部分虽然能叙述清楚,但缺乏细致的描写,显得不够具体生动;结果常常和经过混在一起写……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和技巧,我特意结合学生的一篇问题作文设置本节课。
二、教学课题:作文训练: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第二部分: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时空限制和交流沟通的需要,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或某一件事、物,记叙文写作训练成为我们学习写作的起步。
本单元训练内容隶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
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究其实质,事件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
所以,安排本课为八年级写作课的开篇,应当予以重视。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实践五、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感悟生活。
五、教学资源1、利用学过的文章和修改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明白记叙时要将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重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清楚。
七、教学难点: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八、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自己作好口头准备,完整地叙说一件事情,要求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
教师抽查课前准备。
【二】、目标解析: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三】、自主学习:大屏幕上显示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设计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意识。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打火机、硬纸板、透明杯、水。
2.实验设备:实验台、黑板、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蜡烛的燃烧的好奇心。
例如:你见过蜡烛吗?你知道蜡烛是怎么燃烧的吗?2.提出问题(5分钟)提问学生: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如果用水来扑灭蜡烛,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3.实验设计与观察(30分钟)3.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3.2实验步骤:步骤一:给每组分发一个蜡烛、一把打火机、一块硬纸板以及一个透明杯。
步骤二:让学生点燃蜡烛,并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步骤三:设计一个实验,用透明杯扑灭蜡烛,观察并记录结果。
4.结果分析与讨论(20分钟)4.1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讨论燃烧现象。
4.2学生将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
4.3学生讨论为什么蜡烛会燃烧,以及为什么用透明杯扑灭蜡烛的结果不同。
5.知识点讲解(15分钟)通过黑板和投影仪介绍蜡烛燃烧过程的科学原理以及水扑灭蜡烛的原因。
6.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和讲解的内容,总结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水扑灭蜡烛的原因,并进行回答问题。
7.展示与评价(15分钟)7.1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实验的结果和观察。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
7.2教师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以及对蜡烛燃烧的理解。
四、教学方式1.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深入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讲解:通过讲解和介绍科学原理来提供知识和理解。
五、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观察结果。
2.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小组展示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和拓展通过展示蜡烛的其他特性和实验设计,如蜡烛在不同环境下的燃烧、蜡烛的燃烧时间等,拓展学生对蜡烛的研究。
作文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作文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嘿,你知道吗?小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啦!他高兴得像个啥
似的,心里美滋滋的。
但就在他得意忘形的时候,家里的电话突然
响了,差点没把他吓得跳起来。
经过。
“妈,怎么了?”小明接电话的时候,心里还琢磨着晚上去哪
儿庆祝一下呢。
结果,电话那头传来了妈妈的焦急声音,“小明啊,咱家的猫不见了!”这句话就像一盆冷水,把小明从头浇到脚。
他
立马放下电话,开始四处找猫。
公园、小巷、邻居家……哪儿都没
见到猫的影子。
小明心里那个急啊,简直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结果。
就在小明快要绝望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了熟悉的猫叫声。
他顺
着声音找去,你猜怎么着?那只老猫居然躲在一片灌木丛里,看起
来有点吓坏了。
小明一看,心里顿时就踏实了。
他小心翼翼地把猫
抱起来,带回家去。
妈妈看到这一幕,眼泪都出来了,一把抱住小猫,嘴里还念叨着,“终于找到了,终于找到了!”小明看着妈妈
和小猫团聚的样子,心里也暖洋洋的。
这事儿虽然折腾了他一晚上,但看到妈妈和小猫都安好,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小学作文如何描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小学作文如何描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咱们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要把一件事儿说清楚的情况。
这就好比咱们要给别人讲一个精彩的小片段,得让听的人明明白白,知道这事儿是咋开始的,中间又发生了啥,最后是啥样的结局。
就拿我上次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这事儿来说吧。
那天阳光特别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可我的心却是七上八下,为啥呢?因为我报名参加了 400 米跑,这对我来说可是个大挑战。
这事儿的起因呀,还得从我们班的体育委员说起。
那家伙,天天在班里鼓吹运动会有多好玩,能为班级争光有多了不起。
我本来就有点好动,被他这么一忽悠,脑子一热,就报名参加了 400 米跑。
当时觉得自己应该没问题,可真到了快比赛的时候,我心里那个后悔哟!比赛那天,我早早地就到了操场。
操场上那叫一个热闹,同学们的加油声、欢笑声,还有老师拿着大喇叭指挥的声音,混在一起,像一锅煮沸的粥。
我站在跑道边做准备活动,腿却有点发软。
这时候,我们班的几个小伙伴跑过来给我加油,说相信我一定能行。
我心里稍微踏实了点,可还是紧张得不行。
“砰!”随着一声发令枪响,比赛开始了。
这就是事情的经过啦。
我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一开始还跑在前面,心里还美滋滋的,想着也没那么难嘛。
可是跑着跑着,就感觉不对劲了,气越来越喘,腿越来越重,好像绑了两个大沙袋。
我眼睁睁地看着旁边的同学一个一个超过了我,心里那个急呀!这时候,耳边传来我们班同学的加油声:“加油!加油!别放弃!”我咬咬牙,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
最后的结果呢,我虽然没有拿到前三名,但是也坚持跑完了全程。
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瘫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同学们围过来,有的给我递水,有的给我擦汗,说我已经很棒了。
那一刻,我心里特别感动,也明白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道理。
通过这次比赛,我也知道了在写作文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起因要交代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经过要把事情发展的过程详细地写出来,特别是自己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结果不管是好是坏,都要诚实地写出来,这样才能让别人感同身受。
作文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摘抄

作文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摘抄
《公交车上的趣事》
哎呀呀,有件事儿可好玩啦!那天我坐公交车去逛街,刚上车呢,车上人还不算多。
我就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想着可以看看外面的风景。
过了几站后,车上的人就慢慢多起来了。
这时候上来一个胖胖的大叔,拎着个大袋子,嘿,看着就挺沉的。
他上车后就开始张望找地方放袋子,那着急忙慌的样子,真逗。
然后他就瞅见我边上有个空,就往这边挤过来。
他这一挤啊,可把旁边的人都给挤得“哎哟哎哟”的。
好不容易挤到我边上了,就把那大袋子“咚”地一声放在地上。
我心想,这大叔可真有力气呀。
接着,车子又开动了,那大叔可能是站累了,就开始左摇右晃的,有好几次都差点倒在我身上。
哎呀妈呀,给我紧张得呀,我就使劲往窗户那边靠。
结果这大叔还不自觉,还一个劲儿地晃。
过了一会儿,这大叔可能觉得不好意思了,就跟我笑了笑,嘿嘿,那笑容还有点憨呢。
我看他那样,也忍不住笑了。
最后,我到站下车的时候,还回头看了一眼那大叔,他还在那站着呢,那大袋子还在他脚边。
你说这事好玩不,这就是我在公交车上遇到的一件小事,从大叔上车开始,到我下车结束,这整个经过呀,都还挺有意思的呢。
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呀,这就是我要和你们分享的“作文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摘抄”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
2、让学生知道写一件事要抓住重点把事件写具体。
二、学习重点:1、学习写作文时要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三、学时安排:一课时四、学习过程:(一)导入1、“一问三不知”的故事“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
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
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
”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
’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
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
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其中“三者”是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求。
指起因、经过、结果。
(二)自主学习:大屏幕上显示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也就记叙清楚了。
三、合作探究:核心问题: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提示:1、要想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我们首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点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起因:简洁、明了经过:详细、生动结果:自然、合理2、幻灯片出示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请同学们思考这篇作文是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了。
问题作文:有趣的地理课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一开始,我只可以按照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来拼,我拼得很慢,而且还找不到每个省的图片,结果,我整整花了8分钟。
后来,第二次,我渐渐熟悉了图块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又试着不看地图,但还是有些板块的位置不太清楚,这一次,我还是看地图了。
以后几次,我渐渐学会了不看地图就拼图了。
最后一次,我既不看书也不靠别人的帮助,仅用了4分钟就拼完了,比第一次缩短了一半。
同学们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1、“起因”没有说清楚。
2、“结果”也写得不明确。
3、“经过”部分写得很有条理,但不够详细、生动。
修改完善问题作文:(一)补充起因和结果,做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清楚起因,自然合理的收束结尾即可。
同学们交流展示修改结果。
交流展评:一节地理课金色的落叶飘飞,大地披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裳,麻雀“叽叽喳喳”地唤着秋天,生活处处充满了快乐……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窗外的银杏摆弄着妖娆的身姿,时不时抖动两下身子,于是便有一群树叶飘飞不断。
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中国大陆拼图,同学们都十分好奇,这是要干什么呢?翻开书一看,哈,原来是学习中国的大陆形式图啊!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熟悉祖国大陆各省市的位置,就让我们自己来拼图。
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老师似乎也懂我们的心思,他很快地上完课,一声令下,同学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开始拼大陆地图。
我对地理是一窍不通,有时都分不清东西南北,面对眼前一大堆形状各异的东西,心中的无奈自然是可想而知了,可是我不是一个随便放弃的人,一不做二不休,拼了。
我拿着一块版图对照着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找了半天,最后找到我自认为正确的拼法,才开始拿起一个、两个……我拼的很慢,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观察了我许久,估计也忍了很久了,最终再也坚持不住了,拿起一个版块就往地图框上放,一边放还一边嘟囔:“平时挺利索的一个人,怎么在这种事上就犯难了呢?”哎,谁说不是呢,在我眼中每一个省的拼片都长得差不多。
眼看别人都快完成了,心中更加着急,干脆把地图册一合,凭自己的想象胡乱放起来:这里是“陕西”,左边是“西藏”……啊,不管啦,不管啦,看着被我搅得乱七八糟的地图,心中更是烦闷起来,好好的一只“雄鸡”硬是被我折磨成一个“四不像”。
刚刚还在摆弄身姿的银杏树,这时也仿佛来嘲笑我。
从头再来吧!我长叹一口气。
把自己的“杰作”打散后,又重新开始……最终,我整整花了八分钟。
可是心中一点都不解气:我就不信了,还真干不成这种小事吗?我又一次拿出了大拼图,仔细再三捉摸后,终于熟悉了一些图块在地图上的大体位置。
于是便想挑战自己,合上了地图册,完全凭自己的记忆拼起来。
这一次可不同于上次了,尽管还是不太完整,但至少能展示出一只“雄鸡”的威风。
至于那几个不大清楚的图块位置,哎,还是对照书吧!好斗的我才不会这么轻易认输。
我又继续试了几次,渐渐地开始不看地图册拼图,身边的同学拿着表为我计时,同时在我大脑稍微“短路”时提醒一下我,但总不能独立完成。
最后一次,也就是最成功的一次,我不仅没有拿书,而且独自一人完成了拼图,仅仅只用了四分钟,真是太激动了,四分钟,比第一次整整缩短了一半啊!我成功了,脸上积蓄的烦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胜利的笑容!那只陪我经历辛酸的“雄鸡”终于昂起头来,似乎向我表示感谢。
窗外的银杏树依旧在摆弄身姿,生活处处都充满了快乐,不是吗?点评:1、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点明了老师让同学们拼图的目的,与后文衔接自然。
2、结果自然合理,结尾又能与开头相照应。
3、文中经过部分写得生动细致,运用了修辞,注意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过渡语:经过同学们的努力,这篇文章从结构上来说,就很完整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核心——“经过”部分,这部分怎样修改才能写得详细生动?(二)修改“经过”部分,学习具体的方法。
方法指导一:(出示幻灯片《春》片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归纳写作方法: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2、抓住所写事物的特征,注意多加度展开描写,既描绘出了花的声、色、态,又运用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让人产生联想、想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方法指导二:(出示修改片段)考卷发下来了,我的数学得了100分,我非常高兴。
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存在问题: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平时或考场作文中颇具代表性。
同学们是怎么讽刺“我”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的心态怎样?毫不具体。
我们不妨变动一下:成绩公布了。
哈,我的数学得了100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
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
哪知钻进耳朵的却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
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归纳写作方法:修改后的片段有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有环境的渲染,不再只是空泛的叙述,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引导学生将这两这段文字和作文中的“经过”部分作比较,思考怎样才能将经过写得既详细又生动。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2、运用各种描写方法;3、多角度叙述、描写。
四、布置作文《我的故事》、《——里的新鲜事》审题:1、题目的重点,限制范围,人称;2、事情的来龙去脉。
情趣倒入上课伊始,有个男生抱着两桶水,来到了教室门口。
一桶放在门口,另外一桶放在地上。
我见了之后就问哪位同学帮帮他。
一个女生过去,搬起了,但没搬动。
另外一个女生也是搬起来没挪步。
最后还是那位男生搬了进来。
我就提议大家把刚才的一幕写下来。
字数不限。
二、共同探讨有的同学的格式是:今天第三节课是语文课。
上课前,孙鹏同学搬水。
我见了,也去帮他搬,没搬动。
有的同学的是:“砰”门被打开了。
只见孙鹏同学怀里抱着一大桶水走了进来。
他的脸因为用力,青筋暴露,步伐很快,还能听到衣服摩擦的声音。
他走到饮水机旁站定,先抬起一条腿,用力抵住水桶,双臂用力向上一举,水桶安安稳稳地坐在了饮水机上,水桶里的水冒着泡泡,似乎很满意孙鹏同学能把它安全地放稳。
窗外,青山绿树在金色的阳光下,呵呵地欢笑,美丽的鸟儿轻快地歌唱。
凉风习习,孙鹏习惯性地推一推他的眼镜,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对比,总结出记叙文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写作要求与方法。
点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起因:简洁、明了经过:详细、生动结果:自然、合理归纳写作方法: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2、运用各种描写方法;3、多角度叙述、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