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设计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课稿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课
稿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第二部分: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第一部分阅读当中,我们了解了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
虽然文章只是选写了长征途中的某一情景,但却将发生在七十年前的历史性壮举逼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使我们了解了红军长征的辉煌业绩和伟大意义。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时空限制和交流沟通的需要,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别人或某一件事、物,记叙文写作训练成为我们学习写作的起步。
本单元训练内容隶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
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究其实质,事件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
所以,安排本课为八年级写作课的开篇,应当予以重视。
依据初中作文教学的总目标和本课的重要作用,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
⒈训练目标: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记叙的顺序;能理清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实事求是地写作,先打动自己,再。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设计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意识。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打火机、硬纸板、透明杯、水。
2.实验设备:实验台、黑板、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蜡烛的燃烧的好奇心。
例如:你见过蜡烛吗?你知道蜡烛是怎么燃烧的吗?2.提出问题(5分钟)提问学生: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如果用水来扑灭蜡烛,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3.实验设计与观察(30分钟)3.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3.2实验步骤:步骤一:给每组分发一个蜡烛、一把打火机、一块硬纸板以及一个透明杯。
步骤二:让学生点燃蜡烛,并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步骤三:设计一个实验,用透明杯扑灭蜡烛,观察并记录结果。
4.结果分析与讨论(20分钟)4.1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讨论燃烧现象。
4.2学生将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
4.3学生讨论为什么蜡烛会燃烧,以及为什么用透明杯扑灭蜡烛的结果不同。
5.知识点讲解(15分钟)通过黑板和投影仪介绍蜡烛燃烧过程的科学原理以及水扑灭蜡烛的原因。
6.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和讲解的内容,总结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水扑灭蜡烛的原因,并进行回答问题。
7.展示与评价(15分钟)7.1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实验的结果和观察。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
7.2教师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以及对蜡烛燃烧的理解。
四、教学方式1.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深入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讲解:通过讲解和介绍科学原理来提供知识和理解。
五、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观察结果。
2.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小组展示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和拓展通过展示蜡烛的其他特性和实验设计,如蜡烛在不同环境下的燃烧、蜡烛的燃烧时间等,拓展学生对蜡烛的研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是重点,要详细描写。
3.写作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学习过程(一)反思习作将写作“那一次,我真”的心得和疑惑总结一下写在下面。
(二)写作导航1.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
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所谓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往往在文中点出即可。
■人物:事是人做的,写事离不开写人,叙事文章重在表现事件的意义和感悟,写人的文章重在刻画人物形象。
■起因: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是必须交代清楚的,简要交代即可。
■经过和高潮:事件发生的全过程,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事件的经过往往会出现高潮,或者会出现一波三折,这部分应详细具体地写,但不应该啰唆。
■结果:整个事件的结尾,一般简要交代即可。
2.写好记事的文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精心选材。
选取身边发生的事件,再加以精心挑选。
如校园新事、社会新风尚、家庭新故事,都是“滚滚材源”。
无论写什么事,一定要是你所熟悉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这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
②精致结构。
清晰的结构能显示出作者清晰的思路。
这里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叙事的六个要素要交代清楚。
二是详略要得当。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要浓墨重彩地写,而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的材料就要略写或不写,这样才显得中心突出。
③深化主题。
记一件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向读者讲述一个故事,更多的是想通过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或所受到的启发等。
只有主题深刻,才会给读者以思考、回味和启迪,才会让你的文章更耐读。
(三)例文借鉴那一次,我真感动了人生,如落叶,不到最后一刻决不凋零,就算即将完结,也要死死抓住生命的长线,直到最后才伴着秋风徐徐而落。
人的一生,也应如此。
我很少注意世间万物,在我眼里,那不过平常罢了。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案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案《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案课题:《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助学目标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二、助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难点:掌握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以“_________里的新鲜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一、训练要求1.题目的重点在“新鲜”,要写出事情不一般化的地方2.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二、训练过程(一)学习记叙的六要素,清楚记叙的顺序。
(二)明确题目及要求(三)点拨:1.写作本题,首先要求学生在选材上多下功夫。
所写范围很广,可以写学校、班级、家庭、社区…… 所谓新鲜,不是淑女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为了证明她不是说着玩的,这位未来的“淑女”可是脱胎换骨了。
首先从走路做起,以前我们看惯了的大步流星般的脚步,现在变成了文雅的小碎步,实在让我们大跌眼镜。
天哪,受不了了,照她这种速度,蜗牛都能和你们参加田径比赛了,可她不慌不忙地说:“着急什么,人家是淑女吗!”下课了,我们冲上走廊,快乐地谈笑着,笑声盖过了周围一切的声音。
而她却坐在椅子上,稳如泰山,神情自若地拿出下一节课的课本,然后认真地预习功课。
她竟然对我们的存在视若无睹,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难道她真的会变成淑女?我开始怀念从前的那个她,那个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总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假小子”。
不行,我们绝对不能让她成为淑女,否则岂不是活活扼杀了一颗活泼的心?于是,挽救计划悄然开始……我们故意带她去KFC撮一顿,美食当前,谁经得起诱惑?她先是一动不动地坐在一边,头也不转一下地说:“这种垃圾食品,人家淑女才不吃呢!”我们并不理睬她,反而嚼得更加有味。
不到5分钟,她的身体转了30度,眼睛也不时地瞟瞟,我不禁暗自得意起来。
果然,10分钟后,她终于爆发了,伸出她那双“贼手”,抢走了一块鸡翅,边啃边说:“你们真是过分啊!吃得这么快,只剩这么一点给我,什么破淑女,我才不当了呢!”哈!大功告成,这个本性难移的家伙,还想当淑女!竟然为了一块鸡翅折腰,悲哉!悲哉!她的淑女梦算是泡汤了,不过,生活中又多了一份欢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统编版)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注意锤炼语言,融入真情实感。
3.根据提纲完成写作任务,做到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重点难点】1.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注意锤炼语言,融入真情实感,做到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如果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板书:学会记事)二、教学新课任务一:读教材抓要点阅读教材,把课本强调的重点内容画在书上,说一说你从中获取的信息。
1.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反复地学习、训练。
2.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
3.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感情,分享体验,因此,还要学会写得有感情。
4.还要注意锤炼语言,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任务二:夯基础知技法技法一:抓住要素叙写清楚1.阅读《散步》一文,梳理记事要素,填写下表并写出你的探究发现。
探究发现:《散步》叙事清楚完整,重点写了路线选择经过,突出了“分歧”与解决的过程。
——记事要抓住要素,叙写完整。
事情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
2.阅读《秋天的怀念》,圈画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语句,填写下表并写出你的探究发现。
预设:环境以及特定的事物、情节等来暗示。
技法二:聚焦矛盾写出波澜1.试着填写下列表格,看《散步》如何聚焦矛盾,把事件写出了波澜。
预设:明确:生活中遇到障碍的时候,为了实现理想、目标,达成愿望,每个人都会付出努力。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案5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案5导读:第一单元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能力目标:掌握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学会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教学重点: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清楚。
2、教学难点: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
教学手段和方法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以讲授写作知识为主,适当配以例文。
教学时数:3课时(第3课时评讲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第一、二课时(3-1、2-11、12)教学内容及其过程1、写作知识(1)记叙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2)记叙的基本顺序要把事情的发展过程记叙得完整、明白、清晰,就得讲究并掌握记叙的顺序,最基本的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A、关于时间序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顺叙是最基本的叙事方法;所谓倒叙,除结局提前外,文章的主体仍然是顺叙;至于插叙,只是在叙述中插入某些片段,文章的主体也还是顺叙。
B、关于空间序即按照人物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空间位置的变化来组织安排材料。
2、训练题目(1)以“我们班里的新鲜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以“一个关于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3、本次写作指要(1)第1题的要求有两点:第一,要写新鲜事。
怎样理解这一要求?所谓新鲜,不是要学生去猎奇,去编造离奇的故事。
而是要学生去认真观察生活,观察的面广一些,点深入一些,写出那种能给大家带来新鲜感的事,这正如题目要求中所说,要写出事情“不一般化”的地方。
写作本题,首先要求学生在选材上多下功夫。
第二,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
这就要求文章把记叙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具体,写清楚。
(2)第2题,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我”。
要注意的是,写作本文要把故事的特点体现出来:第一,故事注重情节,要写得曲折引人。
八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导案 苏教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学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3.培养清楚、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能力.重点: 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选取一个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记叙。
二.学法指导自主写作与综合探究相结合。
叙事作文是基础,三段写法要记牢。
叙述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记事容易学,起因经过和结果;开头交代四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起因点明白,经过具体写出来;结尾交代事结束,首尾内容要略写.倒叙方法变化多,结果提前是妙招;开头加快多变化,结尾照应好处多。
中间具体叙述事,细节描写要有趣;过渡照应衔接紧,线索清楚最要紧.选材要选新鲜事,话语实在感情真;话不在多而在精,事不在多而在新。
一篇文章一主题,串串事例不离题;层次分明条理清,详写略写心里明。
三.课前预习1.请你用三五十字叙述一名家(领域不限,大家熟悉即可)注意分三个层次去叙述,第一层次叙述他的籍贯,出身;第二层次叙述世人对他的评价和有关逸闻趣事;第三层次叙述他的著作,发明及贡献.2.片段训练要求如下:请你用三五十字叙述本班一位同学或老师,或大家熟悉的一位公众人物(生活中,而非历史上)请将叙述层次设为三层。
第一层:肖像描写,突出人物外貌特征;第二层: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第三层:通过一件有代表性的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面貌。
四.课堂探究(一)记叙文知识回顾:记叙文就是以生活本身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评价。
1.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其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素。
2.记叙的顺序:(1)时间顺序即围绕事件随着时间的进程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所以记叙文常常按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时间先后,诊次叙述。
这种写法称为“顺叙”。
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先写结局,造成悬念,这叫“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另一些情节,以补充、衬托主要情节,这叫“插叙”。
学会记事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学会记事【教学目标】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老师知道大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每次写作文都很辛苦,20分钟都想不好一个开头。
好不容易写出来,一件事没有叙述清楚,或者没有真情实感,或者详略不当。
那么怎样做到叙述一件完整的事,详略得当,表达出真情实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写法指导,教师导航。
1.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才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楚、完整。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
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
(2)是否有一些前后连贯的情节?(3)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4)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度的刻画?2.完整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
它像沟通两岸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案设计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张正芳一、教案背景:《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
八年级学生在叙述一件事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事情不写起因或起因写得啰嗦;经过部分虽然能叙述清楚,但缺乏细致的描写,显得不够具体生动;结果常常和经过混在一起写……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和技巧,我特意结合学生的一篇问题作文设置本节课。
二、教学课题:作文训练: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第二部分: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时空限制和交流沟通的需要,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或某一件事、物,记叙文写作训练成为我们学习写作的起步。
本单元训练内容隶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
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究其实质,事件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
所以,安排本课为八年级写作课的开篇,应当予以重视。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实践五、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感悟生活。
五、教学资源1、利用学过的文章和修改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明白记叙时要将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重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清楚。
七、教学难点: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八、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自己作好口头准备,完整地叙说一件事情,要求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
教师抽查课前准备。
【二】、目标解析: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三】、自主学习:大屏幕上显示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也就记叙清楚了。
【四】、合作探究:核心问题: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提示:1、要想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我们首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点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起因:简洁、明了经过:详细、生动结果:自然、合理2、幻灯片出示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请同学们思考这篇作文是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了。
问题作文:有趣的地理课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一开始,我只可以按照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来拼,我拼得很慢,而且还找不到每个省的图片,结果,我整整花了8分钟。
后来,第二次,我渐渐熟悉了图块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又试着不看地图,但还是有些板块的位置不太清楚,这一次,我还是看地图了。
以后几次,我渐渐学会了不看地图就拼图了。
最后一次,我既不看书也不靠别人的帮助,仅仅用了4分钟就拼完了,比第一次缩短了一半。
同学们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1、“起因”没有说清楚。
2、“结果”也写得不明确。
3、“经过”部分写得很有条理,但不够详细、生动。
3、修改完善问题作文:(一)补充起因和结果,做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清楚起因,自然合理的收束结尾即可。
同学们交流展示修改结果。
过渡语:经过同学们的努力,这篇文章从结构上来说,就很完整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的核心——“经过”部分,这部分怎样修改才能写得详细生动?(二)修改“经过”部分,学习具体的方法。
方法指导一:(出示幻灯片《春》片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归纳写作方法: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2、抓住所写事物的特征,注意多加度展开描写,既描绘出了花的声、色、态,又运用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让人产生联想、想象,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方法指导二:(出示修改片段)考卷发下来了,我的数学得了100分,我非常高兴。
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存在问题: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平时或考场作文中颇具代表性。
同学们是怎么讽刺“我”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的心态怎样?毫不具体。
我们不妨变动一下:成绩公布了。
哈,我的数学得了100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
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
哪知钻进耳朵的却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
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归纳写作方法:修改后的片段有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有环境的渲染,不再只是空泛的叙述,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引导学生将这两这段文字和作文中的“经过”部分作比较,思考怎样才能将经过写得既详细又生动。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2、运用各种描写方法;3、多角度叙述、描写。
【五】、检测与评价:1、修改完善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2、交流展评:一节地理课金色的落叶飘飞,大地披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裳,麻雀“叽叽喳喳”地唤着秋天,生活处处充满了快乐……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窗外的银杏摆弄着妖娆的身姿,时不时抖动两下身子,于是便有一群树叶飘飞不断。
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中国大陆拼图,同学们都十分好奇,这是要干什么呢?翻开书一看,哈,原来是学习中国的大陆形式图啊!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熟悉祖国大陆各省市的位置,就让我们自己来拼图。
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老师似乎也懂我们的心思,他很快地上完课,一声令下,同学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开始拼大陆地图。
我对地理是一窍不通,有时都分不清东西南北,面对眼前一大堆形状各异的东西,心中的无奈自然是可想而知了,可是我不是一个随便放弃的人,一不做二不休,拼了。
我拿着一块版图对照着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找了半天,最后找到我自认为正确的拼法,才开始拿起一个、两个……我拼的很慢,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观察了我许久,估计也忍了很久了,最终再也坚持不住了,拿起一个版块就往地图框上放,一边放还一边嘟囔:“平时挺利索的一个人,怎么在这种事上就犯难了呢?”哎,谁说不是呢,在我眼中每一个省的拼片都长得差不多。
眼看别人都快完成了,心中更加着急,干脆把地图册一合,凭自己的想象胡乱放起来:这里是“陕西”,左边是“西藏”……啊,不管啦,不管啦,看着被我搅得乱七八糟的地图,心中更是烦闷起来,好好的一只“雄鸡”硬是被我折磨成一个“四不像”。
刚刚还在摆弄身姿的银杏树,这时也仿佛来嘲笑我。
从头再来吧!我长叹一口气。
把自己的“杰作”打散后,又重新开始……最终,我整整花了八分钟。
可是心中一点都不解气:我就不信了,还真干不成这种小事吗?我又一次拿出了大拼图,仔细再三捉摸后,终于熟悉了一些图块在地图上的大体位置。
于是便想挑战自己,合上了地图册,完全凭自己的记忆拼起来。
这一次可不同于上次了,尽管还是不太完整,但至少能展示出一只“雄鸡”的威风。
至于那几个不大清楚的图块位置,哎,还是对照书吧!好斗的我才不会这么轻易认输。
我又继续试了几次,渐渐地开始不看地图册拼图,身边的同学拿着表为我计时,同时在我大脑稍微“短路”时提醒一下我,但总不能独立完成。
最后一次,也就是最成功的一次,我不仅没有拿书,而且独自一人完成了拼图,仅仅只用了四分钟,真是太激动了,四分钟,比第一次整整缩短了一半啊!我成功了,脸上积蓄的烦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胜利的笑容!那只陪我经历辛酸的“雄鸡”终于昂起头来,似乎向我表示感谢。
窗外的银杏树依旧在摆弄身姿,生活处处都充满了快乐,不是吗?同学点评:1、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点明了老师让同学们拼图的目的,与后文衔接自然。
2、结果自然合理,结尾又能与开头相照应。
3、文中经过部分写得生动细致,运用了修辞,注意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六】、布置作业: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2、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是按照三段六部式来设计的,即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
六步即激趣引题、自学质疑、探究解疑、交流讨论、自结自练、巩固延伸。
根据这样的思路来设计我觉得既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了思考又通过合作交流明白了问题所在,同时实践修改练习又让学生将所学方法得以巩固。
我觉得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是资源运用充分。
如《一节地理课》这篇病文,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起因、经过和结果三方面都有问题,便于学生从三个不同方面逐一加以修改。
又如,在修改病文的“经过”时,我先后出示了《春》和修改后的一个片段,不但发挥了经典文本的指导作用,还让学生总结到了使经过细致生动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怎样修改问题作文。
为了很好的突破本课重点,课堂上我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排列三句话的顺序,使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也就记叙清楚了。
这样便让学生不再对记叙产生畏难情绪。
在修改问题作文时,对于起因和结果的修改较为容易,所以教学中便把经过的修改作为重点内容对待。
针对学生可能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但却常常写得不够具体生动这一点,我充分调动了经典课文的片段和一个修改较为成功的片段,教给学生具体可学习的修改的方法。
这样本课中的难点也很好的得到了突破,学生修改问题作文也便容易了许多。
一节课上下来,我感到在重点和难点方面利用核心问题的设置突破得较好,所以颇感满意,但是教学毕竟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如时间的分配不够更理,在修改起因和结果时耽误的时间太多,应给经过的修改指导方法留足时间。
在修改问题作文上也应留足时间,最好保证课堂上学生修改完毕,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本堂课所学的方法。
另外在如何写好“经过”的指导上还显苍白……这些问题都是我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它对我而言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经验财富。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会不断汲取教训,让自己的课堂更加实效,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