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截瘫患者的心理表现及其心理护理干预
创伤性截瘫患者心理问题及其康复干预措施

创伤性截瘫患者心理问题及其康复干预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截瘫心理问题康复干预措施脊椎骨折常并发脊髓损伤后导致肢体截瘫,是脊椎外科中一种严重的创伤。
因创伤多来自突发意外事故(如车祸、高空坠落、运动损伤等),不仅使患者面临终身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
对创伤性截瘫患者不同心理应激变化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使其建立积极而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其预后及其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
1 临床资料2007年-2009年,我科收治创伤性截瘫患者34例,其中男32例,女2例,年龄20-70岁。
由颈椎损伤引起13例,胸、腰椎损伤引起者21例。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易怒、消极悲观、依赖心理。
2 心理问题2.1恐惧心理患者遭受意外事故,具有突然性和意外性,缺乏心理适应过程。
当得知疾病会导致残疾或死亡时,往往难以接受,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易怒、绝望、恐惧、不知所措,对立行为和不同程度的失眠。
2.2否认心里患者及家属充满者幻想,迫切要求尽快手术解除病痛,早日康复治愈出院。
2.3自卑心理患者因突然丧失自理能力,必须接受他人照顾,加上创伤后自我形象紊乱,自尊心受到伤害,会产生自卑感。
2.4依赖心理患者在患病时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人们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对象。
由于角色突然转换,患者表现出明显的依赖行为,事事依赖别人,对身体功能的轻微变化异常敏感,以自我为中心,提出不合理要求增多。
3 心理康复干预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对护士的高度信任感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
要想取得患者的信任,就要同患者密切交往,缩短护患间的距离。
护士应关心、理解患者、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
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娴熟、成功率高,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疑虑,增加其安全感,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
3.2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有效地宣泄是康复治疗不可缺少的措施。
分析截瘫患者的心理表现及其心理护理干预

分析截瘫患者的心理表现及其心理护理干预摘要】目的:分析截瘫患者的心理表现,并对其展开心理辅导,促进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截瘫患者,通过分析他们的心理表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促进患者身心恢复。
结果:经过调查发现,截瘫患者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焦虑、恐惧、自卑的消极情绪;二是焦躁不安,冲动易怒。
三是孤独无助,有自杀倾向。
82例患者经过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后,截瘫患者的日常活动量评分以及抑郁状态评分均优于心理辅导前,心理干预前后差异明显(P<0.05)。
结论:针对截瘫患者要格外注重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调整患者消极悲观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健康、顽强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截瘫患者;心理表现;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3-0051-02截瘫一般是由于神经脊髓功能损伤导致双下肢神经运动功能、感觉以及自主功能障碍疾病,一般是由于脊柱骨折、肿瘤、椎管狭窄而压迫到脊髓而造成神经功能损伤[1]。
截瘫是一种严重的肢体残疾,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社会生存压力,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
因此探讨截瘫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于预防截瘫患者的心理危机具有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截瘫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7~66岁,平均年龄(36.2±7.2)岁。
致伤原因:高空坠落16例,车祸23例,重物砸伤23例。
1.2 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所选患者展开心理问题调查。
整理、分析并总结问卷调查资料,总结出截瘫患者主要呈现的心理特征,最后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日常活动量评分以及抑郁状态评分评估心理干预前后截瘫患者的心理状态,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2.0,计数资料采用x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及护理干预

11 一 般 资料 20 — 1 20 一 2 我 院康 复科 住 院治 . 070 — o9 l在
表 1 截瘫 患 者 心理 需求 等级 调 查表
3 讨论
关 节挛 缩 、 制 痉 挛 的 发 生 ; 患 者 增 加 饮 水 量 , 止 泌 抑 嘱 防
尿 系 统 感 染 ; 作 饮 食 指 导 卡 片 发 给 患 者 , 导 其 合 理 饮 制 指
疗 患者 1 例 , 1 例 , 6 ; 龄2 4 岁 , 6 男 0 女 例 年 6 2 平均 3 岁 。 2
12 方 法 . 采 用 自设 问 卷 形 式 , 问 卷 内 容 通 过 查 阅 文 献
和对 部分 病 人进 行访 谈后 确 定 , 结合 专 家意 见最 终编 制 并 成正 式 问卷 。 问卷 由专人 统 一发 放 , 放 时讲解 清 楚每项 发 问题 及 填 表要 求 , 者 根 据 自己的 真 实情 况 , 问卷 中心 患 将 理 需 求 的内容 排 序 , 问卷 当场 回收 , 有效 回收率 10 0 %。
食, 以便 及 时 补充 训 练 时机 体 消 耗 的能 量 , 少并 发 症 的 减
发生。
33 重 视 家 庭 成 员 的 支 持 在 患 者 康 复 、 治 疗 中 的 作 用 .
平稳 、 脊柱 稳 定 后 , 早 对 患 者 进 行 康 复 训 练 , 与 治疗 尽 并 师相 互 沟通 , 患 者进 行 个 体化 评 估 , 定 出合 理 有 效 的 对 制 康 复 治 疗计 划 , 要 围绕 功 能 改善 、 偿 和 替 代 3 面进 主 代 方 行 , 针 对 性 地 展 开 肌 力 训 练 、 上 训 练 、 位 训 练 、 椅 有 垫 坐 轮 训 练 等 。做 此项 工 作 时 , 护人 员 要有 充 分 的 责任 心 , 医 做 好 每 一 个 患 者 的 功 能 锻 炼 指 导 工 作 , 终 教 会 患 者 掌 握 如 最
截瘫患者40例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及护理对策

poe i icnl cm ae i oebfr h aheuai ( 0 0 ) o c s n A cri e scooi l hr rvds n i t o p rdwt t s e e el d ct n P< . 1 .C nl i : codn t t yhl c a— g fa y hh o t o uo g oh p g ac
An ls s o n a e l d c t n 4 a in s wi a ape i n u sn o n e me s r s a y i fme t l at e u a i i 0 p t t t p r l g a a d n r i g c u t r a u e h h on e h
me s rs Me h d :T e p y h lgc lq e t n ar u v y w s c n u td t n e t ae 4 ain s t n e a d a d a ay e aue . t o s h s c oo ia u si n ie s r e a o d ce o i v si t 0 p t t o u d  ̄t n n n lz o g e
并 分 析 心理 特 殊 的 负性 反 应 , 据 患 者 的 心 理 特 点 进 行 心理 健 康 教 育 及 护 理 , 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后 2周 时 患 者 症 状 焦 根 观 虑 、 郁 状 态的 改 善 程 度 。 结 果 : 组 患 者症 状 焦 虑 、 郁 评 分 与 健 康 教 育 前 比较 显 著 改 善 ( 抑 本 抑 P<0 0 ) 结 论 : 据 截 .1 。 根
Wan e g M i—xing a
( h it epe o i lfSag a nc ai 。S ag a u n dn 100, hn ) T eFr ol sP H s t h ou nMuip ly h o unG a g og52 0 C ia pao i t
注重截肢患者的心理护

注重截肢患者的心理护近年来在交通事业、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车祸、意外伤害以及工伤等外伤频频发生,对患者生命健康会产生较大影响。
在严重的外伤影响下,患者面临着截瘫的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带来较大伤害。
一些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倾向,加强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截瘫患者有哪些心理反应?1.入院后多数患者在得知自己需要截瘫后,会出现抵抗、绝望、难以接受现实等心理变化特征。
患者不肯配合手术治疗活动,且对周围的人群可能会充满敌意。
患者个人情绪暴躁、易怒,对社会、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也会增加了自责感。
2.术前截瘫患者多因为意外车祸或者机械损伤所造成,且多为青壮年人群。
在患者得知需要实施截瘫手术的情况下,会出现极度的恐慌、绝望感受,对前途充满担心,害怕面对各类问题,觉得自己会变成“残废”,担心被人嘲笑或者歧视,个人情绪比较低落,不愿意与他人交谈,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
3.术中患者对截瘫手术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则会出现紧张、担心心理状态,担心手术是否能够成功,担心术后的并发症、后遗症等,内心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对医护人员的言行、表情等过度关注,直接影响着手术中麻醉的效果。
4.术后在截瘫后,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生活自理的能力等,出现颓废、抑郁的心理状态。
为个人的家庭生活、婚姻生活而担心,人生追求受到挫折,出现焦躁、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
截瘫患者认为自己变成了“残废”,毫无人生价值可言,还需要接受他人的照顾,担心失去亲朋好友,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难以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自信心匮乏。
5.出院后在出院后因为角色的转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了限制,亲人的关心、护理人员的照顾等,会使得患者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担心亲人的远离,害怕孤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
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有哪些?1.入院后的心理护理针对于截瘫患者而言,需要在明确其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发挥心理干预的价值。
外伤性截瘫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对策

外伤性截瘫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对策【摘要】目的:本研究试图探讨外伤性截瘫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情况以及心理干预对策的内容,从而总结出更为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不断提高治疗质量。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间的45例外伤性截瘫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1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接受心理干预(观察组)。
比较分析了两组外伤性截瘫患者的SDS抑郁评分和SAS焦虑评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较低,这些差距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对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可以显著减轻他们的抑郁和焦虑症状。
这为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治疗质量。
【关键词】外伤性截瘫;心理特征;心理干预;对策外伤性截瘫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患者面临身体功能丧失和生活环境改变等挑战。
在康复过程中,外伤性截瘫患者面临着许多心理困境,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对策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手段,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1]。
许多学者和临床实践者已经开始关注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其对康复过程的影响。
这些研究发现,外伤性截瘫患者在不同的康复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针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困境,心理干预对策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心理干预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困境,并促进他们的心理康复。
针对不同的康复阶段,心理干预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可以注重提供心理支持和与患者建立稳定的治疗关系,帮助他们应对长期困境并调整生活态度。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外伤性截瘫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并探讨对应的心理干预对策。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的样本为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4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
种 不正 确 的心理 状态 , 不 克 服 , 使 以 后 的心 理 康 复 治疗 难 以达 到 目 如 将 的 。只 有充分 、 如实 的让 患者 认识 , 并针 对 其 产生 的 情绪 障 碍 , 时实施 及 有 目的 的心理 护理 , 才能充 分 发挥个 人 的主观 能动性 。 3 4 预 防并 发 症 : . 并发 症 既可 严重 地 影 响患 者 的功 能 恢 复 , 可 导 又 致患 者死 亡 , 时还 可严重 摧残 患者 仅存 的一点 信心 , 患者 心理 无 疑是 同 对 再次 的打 击 。因此 要做好 肺 部感染 、 褥疮 、 尿系感 染 、 泌 便秘 、 肢体 功 能障 碍等 主要 并发症 的 预防 和护 理 3 5 技 能训练 : . 对瘫 痪患 者康 复 工作 的 目的 。 是尽 最 大 可 能使 每 一 名 患者 的功 能都 能够恢 复 到接 近正 常 的水 平 , 以便 回 归家 庭 , 回归 社 会 。 因此必 须使 患者 对 自我价 值有 个正 确 的估 计 , 将 来 制订 合 理 的生 活 计 为 划作 准 备 。在 恢 复期除 了积 极进 行功 能训 练 , 动疗 法 和生 活训练 以外 , 运 要特 别 重视技 能训 练 , 护理 人员 应 给予积 极 的配合 与指导 。 患者 得 到最 使
ma i h r p sc n u ie t ie s ,a s e d e o e y Th u h ra c r i g t h h r ce i t s a d e t n lc a g si a in s wih d fe e t t t e a y i o d cv O d s a e p e y r c v r . c e a t o c o d n o t e c a a t r i n mo i a h n e n p te t t ifr n s c o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国内统计发现,近年来外伤性截瘫患者数量有上升趋势,致伤原因中,机动车车祸造成约占60%,摔伤、运动损伤等其他原因造成约占40%。
外伤性截瘫病人多为中、青年,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患者情绪极不稳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影响甚大。
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病人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言语、表情、行为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减轻病人的痛苦,帮助他们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利治疗和康复。
临床资料本组外伤性截瘫患者16例,年龄21~52岁,男11例,女5例;颈椎骨折截瘫者6例,腰、胸椎骨折致截瘫者10例。
心理特点:①恐惧、焦虑:外伤性截瘫常常是突发的,病人毫无思想准备,往往被突如其来的事故所惊呆,不知所措,担心自己会变成残废、生活不能自理,加上周围人的惊慌,入院后周围环境的陌生,肉体上又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使患者倍感恐惧和焦虑。
②渴望、要求:患者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病情的预后,迫切地向医生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医生用一切办法治好自己的病,对各种治疗方案都抱有极大的希望。
③抑郁、愤怒: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症状不见好转,亲人焦虑的目光和疲惫的神情、经济收入的减少、医疗费用的增加、连累亲人等,使患者十分痛苦,感到自己很不幸运,很恼火,考虑到以后的生活,对家庭、社会造成的负担,回忆以前走过的路,因此,整日忧心忡忡,处在矛盾的心态中,病人变得不通情达理,经常迁怒于家属,甚至医护人员。
④悲观、厌世:病人感到自己的康复没有希望,一切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事业和理想将成为泡影,逐渐变得消沉和绝望,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拒绝继续接受治疗护理。
心理护理热情接待病人,稳定病人的情绪:病人遭受突如其来的心理及肉體上的创伤,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病人的心理状态。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做到态度和蔼、庄重大方,热情向病人介绍介绍周围的环境和同病室的病友,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各种治疗操作应向病人解释清楚。
解除疑虑:大多数病人对今后的生活及工作顾虑重重,怀疑自己能否正常工作与生活,对此,应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截瘫患者的心理表现及其心理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5-09-29T10:57:26.4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月第3期供稿作者:谢逍
[导读] 绵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截瘫一般是由于神经脊髓功能损伤导致双下肢神经运动功能、感觉以及自主功能障碍疾病。
谢逍
(绵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截瘫患者的心理表现,并对其展开心理辅导,促进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截瘫患者,通过分析他们的心理表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促进患者身心恢复。
结果:经过调查发现,截瘫患者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焦虑、恐惧、自卑的消极情绪;二是焦躁不安,冲动易怒。
三是孤独无助,有自杀倾向。
82例患者经过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后,截瘫患者的日常活动量评分以及抑郁状态评分均优于心理辅导前,心理干预前后差异明显(P<0.05)。
结论:针对截瘫患者要格外注重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调整患者消极悲观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健康、顽强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截瘫患者;心理表现;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3-0051-02
截瘫一般是由于神经脊髓功能损伤导致双下肢神经运动功能、感觉以及自主功能障碍疾病,一般是由于脊柱骨折、肿瘤、椎管狭窄而压迫到脊髓而造成神经功能损伤[1]。
截瘫是一种严重的肢体残疾,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社会生存压力,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
因此探讨截瘫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于预防截瘫患者的心理危机具有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截瘫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7~66岁,平均年龄(36.2±7.2)岁。
致伤原因:高空坠落16例,车祸23例,重物砸伤23例。
1.2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所选患者展开心理问题调查。
整理、分析并总结问卷调查资料,总结出截瘫患者主要呈现的心理特征,最后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日常活动量评分以及抑郁状态评分评估心理干预前后截瘫患者的心理状态,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2.0,计数资料采用x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2例患者经过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后,截瘫患者的日常活动量评分以及抑郁状态评分均优于心理辅导前,心理干预前后差异明显(P<0.05)。
表1 心理干预前后截瘫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x-±s)
心理干预日常活动量评分抑郁状态评分
心理干预前 44.6±2.3 0.72±0.03
心理干预后 58.9±2.5 0.42±0.04
P值 <0.05 <0.05
3.讨论
3.1 截瘫患者的心理特征
截瘫患者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焦虑、恐惧、自卑的消极情绪;截瘫患者由于肢体上的残缺,从此成为一级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的瘫痪之人,他们往往患病后由于自身家庭地位的转变、社会角色的转换等,这些心理问题会让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焦虑、恐惧、愤怒、孤独等消极心理情绪[3]。
截瘫患者担心自己今后生活自理问题,进而表现出孤言少语、悲观郁闷、丧失信心等[4]。
二是焦躁不安,冲动易怒。
截瘫患者除了要担心自己的病情变化和生活自理问题外,还要忍受家人为自己的医药费东奔西跑,这种环境下,患者常常会焦躁不安、冲动易怒,不如意时常常恶言相向,无法积极配合治疗。
三是孤独无助,有自杀倾向。
截瘫患者由于肢体功能受限,除了与亲人、朋友接触外,和外面的世界几乎隔断,他们害怕别人冷落、鄙视、远离自己,进而产生孤独无助感,加之生活自理问题和家庭经济困难,患者会背负强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产生自杀心理。
3.2 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是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要注重对截瘫患者的情感关怀,要与患者建立亲密的医患关系,用亲切、和缓的语调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语言交流时态度要真诚恳切,对待患者的提问要耐心细致地回答[5]。
要善于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病人的角度感受他们的身体疼痛和护理需求,让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是心理安慰与支持。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加对截瘫患者的支持和理解,倾听患者的心声,尽量聊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保持心态的平衡,保持心情的愉悦;并提倡家长积极参与,营造和谐的治疗环境,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参与家庭决策和社会活动,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心态,帮助患者减轻自身的心理负担,突出患者自身的家庭价值。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2例患者经过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后,截瘫患者的日常活动量评分以及抑郁状态评分均优于心理辅导前,心理干预前后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针对截瘫患者要格外注重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调整患者消极悲观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健康、顽强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于海霞,秦静,冷珊珊.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国疗养医学,2011,03:224-225.
[2] 梁彩金,王笑英,刘韵.心理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9:93-94.
[3] 谢晴.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5:110-111.
[5] 李凡丽.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7: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