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版初中必背古诗词7-9年级(含目录)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7-9年级上下全册必背古诗大全

部编版语文7-9年级上下全册必背古诗大全

☆ 部编版七年级(上),共14首(篇)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3.《论语·十二则》先秦·《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七至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部编版七至九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诗词,供学生学习背诵:七年级: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八年级: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 《滕王阁序》 - 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赤壁》 -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5.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九年级:1.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 《望海潮》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 《黄鹤楼》 -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4.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哲学思想。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背诵这些诗词,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课内外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课内外必背古诗文

初中语文7-9年级课内外必背古诗词七上课内古诗词1.观沧海三国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上课外古诗词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下课内古诗词13.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初中7-9年级必背古诗词82首

初中7-9年级必背古诗词82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古诗词82首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古诗词82首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古诗词82首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部编版七年级(下)13.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古诗词82首15.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6.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大全)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大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XXX东汉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XXX左迁龙标遥有此寄XXXXXX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XXX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XXX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两则XXXXXX寒雪日内集,与后代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怅然曰:“白雪纷繁何所似?”兄子XXX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XXX与友期行XXX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XXX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XXX,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完整)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所有背诵篇目.doc

(完整)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所有背诵篇目.doc

七年级上册《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女孩,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7,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部编版初一至初三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翻译)

部编版初一至初三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翻译)

部编版初一至初三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翻译)【古文部分】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部编新版初中必背古诗词7-9年级(含目录)

部编新版初中必背古诗词7-9年级(含目录)

部编新版初中语文古诗词 (七—九年级课内课外)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2019年5月目录七年级·上【课内】1.《观沧海》(东汉.曹操) (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1)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1)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1)七年级·上【课外】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1)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2)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2)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2)9.《秋词(其一)》(唐.刘禹锡) (2)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2)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南宋.陆游) (2)12.《潼关》(清.谭嗣同) (2)七年级·下【课内】13.《木兰诗》(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 (3)14.《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3)15.《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3)16.《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4)17.《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4)七年级·下【课外】18.《竹里馆》(唐.王维) (4)19.《春夜洛城闻笛唐》(唐.李白) (4)20.《逢入京使》(唐.岑参) (4)21.《晚春》(唐.韩愈) (4)22.《泊秦淮》(唐.杜牧) (4)23.《贾生》(唐.李商隐) (5)2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南宋.杨万里) (5)25.《约客》(南宋.赵师秀) (5)八年级·上【课内】26.《野望》(唐.王绩) (5)27.《黄鹤楼》(唐.崔颢) (5)28.《使至塞上》(唐.王维) (5)2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6)30.《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6)31.《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6)32.《春望》(唐.杜甫) (6)33.《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6)34.《赤壁》(唐.杜牧) (7)3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南宋.李清照) (7)八年级·上【课外】3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7)37.《龟虽寿》(东汉.曹操) (7)38.《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 (7)39.《梁甫行》(汉末三国.曹植) (8)40.《浣溪沙》(北宋.晏殊) (8)41.《采桑子》(北宋.欧阳修) (8)42.《相见欢》(宋.朱敦儒) (8)43.《如梦令》(宋.李清照) (8)八年级·下【课内】44.《关雎》(《诗经》) (8)45.《蒹葭》(《诗经》) (9)4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9)47.《卖炭翁》(唐.白居易) (9)八年级·下【课外】48.《式微》(《诗经.邶风》) (9)49.《子衿》(《诗经.郑风》) (10)5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10)5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10)52.《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10)53.《送友人》(唐.李白) (10)54.《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 (11)55.《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 (11)九年级·上【课内】56.《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11)5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11)5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 (11)九年级·上【课外】59.《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12)60.《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 (12)6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12)62.《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12)63.《咸阳城东楼》(唐.许浑) (12)64.《无题》(唐.李商隐) (13)65.《行香子》(北宋.秦观) (13)6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 (13)九年级·下【课内】67.《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13)68.《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 (13)6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14)70.《满江红.小住京华》(清.秋瑾) (14)71.《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 (14)7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14)73.《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15)74.《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15)九年级·下【课外】7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北宋.苏轼) (15)76.《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北宋.陈与义) (15)7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南宋.辛弃疾) (15)78.《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纳兰性德) (16)79.《南安军》(宋.文天祥) (16)80.《别云间》(明.夏完淳) (16)81.《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 (16)82.《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 (16)七年级古诗词【七上·课内】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心成文共悦书香部编新(版七初—九中年级语课内文课外古)诗词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2019年5月以心成文共悦书香目录七年级·上【课内】1.《观沧海》(东汉·曹操)⋯⋯⋯⋯⋯⋯⋯⋯⋯⋯⋯⋯⋯⋯⋯⋯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1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1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1七年级·上【课外】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1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2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29.《秋词(其一)》(唐·刘禹锡)⋯⋯⋯⋯⋯⋯⋯⋯⋯⋯⋯⋯⋯2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2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南宋·陆游)⋯⋯⋯⋯⋯⋯212.《潼关》(清·谭嗣同)⋯⋯⋯⋯⋯⋯⋯⋯⋯⋯⋯⋯⋯⋯⋯⋯⋯2七年级·下【课内】13.《木兰诗》(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314.《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315.《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316.《游山西村》(南宋·陆游)⋯⋯⋯⋯⋯⋯⋯⋯⋯⋯⋯⋯⋯⋯⋯417.《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4七年级·下【课外】18.《竹里馆》(唐·王维)⋯⋯⋯⋯⋯⋯⋯⋯⋯⋯⋯⋯⋯⋯⋯⋯⋯419.《春夜洛城闻笛唐》(唐·李白)⋯⋯⋯⋯⋯⋯⋯⋯⋯⋯⋯⋯⋯⋯420.《逢入京使》(唐·岑参)⋯⋯⋯⋯⋯⋯⋯⋯⋯⋯⋯⋯⋯⋯⋯⋯⋯421.《晚春》(唐·韩愈)⋯⋯⋯⋯⋯⋯⋯⋯⋯⋯⋯⋯⋯⋯⋯⋯⋯⋯⋯422.《泊秦淮》(唐·杜牧)⋯⋯⋯⋯⋯⋯⋯⋯⋯⋯⋯⋯⋯⋯⋯⋯⋯⋯423.《贾生》(唐·李商隐)⋯⋯⋯⋯⋯⋯⋯⋯⋯⋯⋯⋯⋯⋯⋯⋯⋯⋯52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南宋·杨万里)⋯⋯⋯⋯⋯⋯⋯525.《约客》(南宋·赵师秀)⋯⋯⋯⋯⋯⋯⋯⋯⋯⋯⋯⋯⋯⋯⋯⋯⋯5八年级·上【课内】26.《野望》(唐·王绩)⋯⋯⋯⋯⋯⋯⋯⋯⋯⋯⋯⋯⋯⋯⋯⋯⋯⋯527.《黄鹤楼》(唐·崔颢)⋯⋯⋯⋯⋯⋯⋯⋯⋯⋯⋯⋯⋯⋯⋯⋯⋯528.《使至塞上》(唐·王维)⋯⋯⋯⋯⋯⋯⋯⋯⋯⋯⋯⋯⋯⋯⋯⋯52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630.《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631.《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632.《春望》(唐·杜甫)⋯⋯⋯⋯⋯⋯⋯⋯⋯⋯⋯⋯⋯⋯⋯⋯⋯⋯633.《雁门太守行》(唐·李贺)⋯⋯⋯⋯⋯⋯⋯⋯⋯⋯⋯⋯⋯⋯⋯634.《赤壁》(唐·杜牧)⋯⋯⋯⋯⋯⋯⋯⋯⋯⋯⋯⋯⋯⋯⋯⋯⋯⋯73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南宋·李清照)⋯⋯⋯⋯⋯⋯⋯7八年级·上【课外】3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737.《龟虽寿》(东汉·曹操)⋯⋯⋯⋯⋯⋯⋯⋯⋯⋯⋯⋯⋯⋯⋯⋯738.《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739.《梁甫行》(汉末三国·曹植)⋯⋯⋯⋯⋯⋯⋯⋯⋯⋯⋯⋯⋯⋯⋯840.《浣溪沙》(北宋·晏殊)⋯⋯⋯⋯⋯⋯⋯⋯⋯⋯⋯⋯⋯⋯⋯⋯841.《采桑子》(北宋·欧阳修)⋯⋯⋯⋯⋯⋯⋯⋯⋯⋯⋯⋯⋯⋯⋯842.《相见欢》(宋·朱敦儒)⋯⋯⋯⋯⋯⋯⋯⋯⋯⋯⋯⋯⋯⋯⋯⋯⋯843.《如梦令》(宋·李清照)⋯⋯⋯⋯⋯⋯⋯⋯⋯⋯⋯⋯⋯⋯⋯⋯⋯8八年级·下【课内】44.《关雎》(《诗经》)⋯⋯⋯⋯⋯⋯⋯⋯⋯⋯⋯⋯⋯⋯⋯⋯⋯⋯845.《蒹葭》(《诗经》)⋯⋯⋯⋯⋯⋯⋯⋯⋯⋯⋯⋯⋯⋯⋯⋯⋯⋯94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947.《卖炭翁》(唐·白居易)⋯⋯⋯⋯⋯⋯⋯⋯⋯⋯⋯⋯⋯⋯⋯9八年级·下【课外】48.《式微》(《诗经·邶风》)⋯⋯⋯⋯⋯⋯⋯⋯⋯⋯⋯⋯⋯⋯⋯949.《子衿》(《诗经·郑风》)⋯⋯⋯⋯⋯⋯⋯⋯⋯⋯⋯⋯⋯⋯105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105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1052.《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1053.《送友人》(唐·李白)⋯⋯⋯⋯⋯⋯⋯⋯⋯⋯⋯⋯⋯⋯⋯⋯1054.《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1155.《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11九年级·上【课内】56.《行路难(其一)》(唐·李白)⋯⋯⋯⋯⋯⋯⋯⋯⋯⋯⋯⋯115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115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11九年级·上【课外】59.《月夜忆舍弟》(唐·杜甫)⋯⋯⋯⋯⋯⋯⋯⋯⋯⋯⋯⋯⋯⋯1260.《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126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1262.《商山早行》(唐·温庭筠)⋯⋯⋯⋯⋯⋯⋯⋯⋯⋯⋯⋯⋯⋯1263.《咸阳城东楼》(唐·许浑)⋯⋯⋯⋯⋯⋯⋯⋯⋯⋯⋯⋯⋯⋯1264.《无题》(唐·李商隐)⋯⋯⋯⋯⋯⋯⋯⋯⋯⋯⋯⋯⋯⋯⋯⋯1365.《行香子》(北宋·秦观)⋯⋯⋯⋯⋯⋯⋯⋯⋯⋯⋯⋯⋯⋯⋯136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13九年级·下【课内】67.《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1368.《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136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1470.《满江红·小住京华》(清·秋瑾)⋯⋯⋯⋯⋯⋯⋯⋯⋯⋯⋯1471.《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147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1473.《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1574.《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15九年级·下【课外】7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北宋·苏轼)⋯⋯⋯⋯⋯⋯⋯1576.《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北宋·陈与义)⋯⋯⋯⋯157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南宋·辛弃疾)⋯⋯⋯1578.《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纳兰性德)⋯⋯⋯⋯⋯⋯1679.《南安军》(宋·文天祥)⋯⋯⋯⋯⋯⋯⋯⋯⋯⋯⋯⋯⋯⋯⋯1680.《别云间》(明·夏完淳)⋯⋯⋯⋯⋯⋯⋯⋯⋯⋯⋯⋯⋯⋯⋯1681.《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1682.《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16七年级古诗词【七上·课内】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七上·课外】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下·课内】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