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王国简介分析
沙特阿拉伯王国简介分析

沙特阿拉伯王国简介自然地理: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共和国为邻。
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2437公里。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是希贾兹-阿西尔高原,其南段的希贾兹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
中部为纳季德高原。
东部为平原。
红海沿岸地区是宽约70公里的红海低地。
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无常年流水的河流、湖泊。
西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侯;其他广大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
位于沙特西部海岸的第二大城市吉达,是坐落于红海岸的重要港口,海岸线长达80公里。
人口350万左右,面积1,200平方公里,是著名的金融、贸易中心。
沙特国王及其它主要领导人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此办公或休假。
政府各大部在此均设有分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也经常在这里举行,有“外交首都”之称。
目前在吉达共设有55个外国总领馆、21个名誉总领馆及一些国际组织的常驻机构。
吉达归麦加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纽带,不仅是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的传统贸易中心,还是全世界穆斯林进入麦加或麦地南进行朝觐或赴朝的陆、海、空交通要道和主要门户。
吉达是全国内外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有钢铁、水泥和海水淡化等工业。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绿色的旗地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写着伊斯兰教的一句名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下方绘有宝刀,象征圣战和自卫。
绿色象征和平,是伊斯兰国家所喜爱的一种吉祥颜色。
国旗的颜色和图案突出地表明了该国的宗教信仰,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国徽:呈绿色。
由两把交叉着的宝刀和一颗枣椰树组成。
绿色是伊斯兰国家的喜爱的颜色。
宝刀象征圣战和武力,象征捍卫宗教信仰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意志;枣椰树代表农业,象征沙漠中的绿洲。
另外,沙特人民最喜爱枣椰树,并把它作为捍卫宗教信念的象征。
沙特阿拉伯王国简介

沙特阿拉伯王国简介自然地理: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共和国为邻。
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2437公里。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是希贾兹-阿西尔高原,其南段的希贾兹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
中部为纳季德高原。
东部为平原。
红海沿岸地区是宽约70公里的红海低地。
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无常年流水的河流、湖泊。
西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侯;其他广大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
位于沙特西部海岸的第二大城市吉达,是坐落于红海岸的重要港口,海岸线长达80公里。
人口350万左右,面积1,200平方公里,是著名的金融、贸易中心。
沙特国王及其它主要领导人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此办公或休假。
政府各大部在此均设有分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也经常在这里举行,有“外交首都”之称。
目前在吉达共设有55个外国总领馆、21个名誉总领馆及一些国际组织的常驻机构。
吉达归麦加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纽带,不仅是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的传统贸易中心,还是全世界穆斯林进入麦加或麦地南进行朝觐或赴朝的陆、海、空交通要道和主要门户。
吉达是全国内外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有钢铁、水泥和海水淡化等工业。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绿色的旗地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写着伊斯兰教的一句名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下方绘有宝刀,象征圣战和自卫。
绿色象征和平,是伊斯兰国家所喜爱的一种吉祥颜色。
国旗的颜色和图案突出地表明了该国的宗教信仰,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国徽:呈绿色。
由两把交叉着的宝刀和一颗枣椰树组成。
绿色是伊斯兰国家的喜爱的颜色。
宝刀象征圣战和武力,象征捍卫宗教信仰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意志;枣椰树代表农业,象征沙漠中的绿洲。
另外,沙特人民最喜爱枣椰树,并把它作为捍卫宗教信念的象征。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一、自然人文概况(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介于北纬16度至32度,东经36度至56度之间,国土总面积约为215万平方公里,约占阿拉伯半岛总面积的80%,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国家,略相当于中国西藏和青海两省区面积总和。
此外,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之间还存在一块面积约为5 770平方公里的中立区,该地区的石油权益由两国共享。
沙特阿拉伯王国东西两面临海,向东隔巴林湾和波斯湾与巴林和伊朗相对,向西隔红海与埃及、苏丹和厄立特里亚相望,东西海岸线长达2640公里。
北部与约旦(744公里)、伊拉克(814公里)和科威特(222公里)交界,东南部与卡塔尔(60公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457公里)和阿曼(676公里)接壤,西南与也门(1458公里)毗邻,陆地边境线总共长约4431公里,海岸线总长2640公里。
2. 行政区划全国分13个地区。
利雅得地区、麦加地区、麦地那地区、东部地区、卡西姆地区、哈伊勒地区、阿西尔地区、巴哈地区、塔布克地区、北部边疆地区、季赞地区、纳季兰地区、朱夫地区。
地区下设一级县和二级县,县下设一级乡和二级乡。
主要城市:首都:利雅得,面积1600平方公里,人口约584万(2007年)。
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各地区的中心。
利雅得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因为靠近雨水洪流较为丰富的山谷,因此地下水丰富,农业得以灌溉,城市花园、绿色遍布。
利雅得的气候属于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雨水稀少,平均温度为35度。
冬季常有和风吹拂,夏季有时刮夹带着沙土的北风。
利雅得是沙特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除各外交使团外,还有以下地区及国际性机构:联合国发展署、阿拉伯城市发展研究所、阿拉伯安全研究与训练中心、阿拉伯海湾国家教育办公室、阿拉伯通讯中心、阿拉伯大学联合会秘书处等。
利雅得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的交通与通讯中心,拥有利用卫星和电缆的大型通讯网工程,电话通讯方便。
高考地理知识点:沙特阿拉伯

高考地理知识点:沙特阿拉伯
高考地理知识点:沙特阿拉伯
主要国家――沙特阿拉伯
(1)热带沙漠国家
沙特阿拉伯位于红海、波斯湾之间 ,占有阿拉伯半岛的大局部。
领土面积达225万平方千米 ,是西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首都利雅得。
沙特阿拉伯人口约2074万(2019年) ,平均每平方千米不到10人 ,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大局部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 ,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2)石油王国
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沙特阿拉伯的主要财富 ,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4以上。
沙特阿拉伯年产原油占世界原油产量的 1/9 ,位于世界前列。
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 ,为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 ,这个石油王国的经济已向多样化开展 ,除了石油、石油化工工业外 ,建设了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工厂 ,还在开展钢铁、炼铝、水泥、电力等工业。
(3)农业开展迅速
20世纪80年代以前 ,沙特阿拉伯从事游牧业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 ,饲养单峰骆驼、绵羊、山羊和马 ,粮食几乎全靠进口。
这个盛产石油的王国 ,虽然两面临海 ,却是最缺淡水的国家之一。
荒沙遍野、干旱缺水限制了沙特阿拉伯农业的开展。
近几十年来 ,沙特阿拉伯利用巨额石油财富 ,大力开展农业生产 ,取得了显着的成就。
他们兴修水利 ,截储雨季山洪;淡化海水 ,应用高效节水技术 ,把许多昔日黄沙滚滚
的土地 ,变成可灌溉的农田。
目前 ,沙特阿拉伯的耕地已从15万公顷扩展到370多万公顷 ,实现了粮食自给。
沙特阿拉伯,你所不知道的冷门知识

沙特阿拉伯,你所不知道的冷门知识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3481万,首都利雅得。
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等国接壤。
1、沙特国土面积98%是沙漠,只有2%才是居住区。
北部有大内夫得沙漠,东西长约450公里,南北宽约250公里,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
南部有鲁卜哈利沙漠,长1200千米,宽约640千米,面积达65万平方千米。
鲁卜哈利沙漠2、沙特境内没有一条河流,但是人均用水量却是中国两倍。
3、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
“沙特”取自于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创始人伊本·沙特之名。
而在阿拉伯语中,沙特是“幸福”的意思,“阿拉伯”则指“沙漠”,意为“幸福的沙漠”。
1945年2月伊本·沙特在美军军舰上会见罗斯福4、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麦进口国,年均进口约850万吨(2017年)。
但是1992年,沙特的小麦产量可是能达到410万吨,是当时世界十大小麦出口国之一。
可是,由于沙特过分的抽取地下水来发展农业,时间一久,弊端终于出现了,淡水危机也再次出现了。
5、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
其国有的沙特海水淡化公司(SWCC)规模全球最大,旗下拥有近40座海水淡化厂,通过5000公里长的管道向城市输水,全国70%的饮用水来自海水淡化。
6、沙特拿出600亿美金在境内建一条高铁。
由中国承建,并于2009年开始动工修建,耗时十年完成建设,成为世界首条穿越沙漠,时速最高的高速铁路。
据悉,这条铁路平均每公里的造价就达到了7亿元人民币,可见其难度有多大。
7、法赫德国王国际机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机场,占地面积超过300平方英里(约合777平方公里)。
您能想象的出么?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是719.1平方公里,巴林的国土面积是750平方公里。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王国(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简称沙特阿拉伯。
位于亚洲的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上,面积214万平方公里,占半岛总而积的75%,一半以上是贫瘠荒凉的沙漠。
海岸线长2509,57公里。
最大的沙漠——鲁卜哈利沙漠,面积65万平方公里,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因此,有“沙漠之国”之称。
沙特阿拉伯以丰富的石油资源闻名世界,有“石油王国”、“沙漠超级富国”之称,沙特阿拉伯国名从1932年9月24日开始使用。
沙特阿拉伯从未进行过正式的人口统计,都是靠估计,故各种数字差别很大,从800万到1200万不等。
其边境游牧部落时常往返于邻国,很难确定其国别。
目前有1361.1万人,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游牧部落称之为贝都因人。
伊斯兰教为国教。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是法律的依据,没有成文法和立法机构,王室控制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企业中的重要人物通常会讲英语。
货币:里亚尔Riyal。
首都利雅得(Riyadh),王室和政府所在地,亦称皇家首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1918年它的居民仅有1.9万人,1960年增加到14万人,如今已发展为拥有200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居民住房十分宽敞,人均收入超过一万美元。
公元7世纪,建立阿拉伯帝国(中国历史上称之为“大食”,帝国的政治、宗教中心原在麦加——麦地那,后移大马士革和巴格达)。
8世纪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11世纪中叶开始衰落,16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
19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分为汉志和内志两部分。
1924年内志合并了汉志。
1932年定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
现政府为君主专制。
国王任命内阁成员以协助其处理政务。
沙特阿拉伯没有国会,只有国王任命组成的咨询会议,对国家大事提出咨询和建议,以供决策。
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国家。
世界伊斯兰教联盟设于吉达。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理事会永久总部设于沙京利雅得。
沙特阿拉伯制度

沙特阿拉伯制度沙特阿拉伯,全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是一个位于西亚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仍然以君主制度统治的国家之一。
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制度以石油经济为支撑,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则。
首先,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国家元首为沙特阿拉伯国王,目前国王为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家执政权为世袭制,由王室家族成员担任。
国王是沙特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制定国家政策和决策,同时也是执法机构和军队的最高统帅。
由于国王扮演重要的角色,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制度也以包容性为特点。
其次,沙特阿拉伯的立法机构为沙特国家咨询理事会。
这个理事会由150名委员组成,其中120名委员由国王任命,30名由国王提名并由国王批准。
咨询理事会负责提出法律与政策建议,以及参与讨论国家重大事务。
尽管国王具有很大的权力,但国家咨询理事会在沙特政治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为国王提供建议和发声的渠道。
此外,沙特阿拉伯的司法制度也是根据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法规——进行管理。
伊斯兰教法的原则被用作沙特阿拉伯法律的基础,法官在审判时必须遵守伊斯兰教的法律规定。
这种制度体现了沙特阿拉伯社会对宗教信仰的重视和依赖。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尤其是在涉及人权和女性权益问题上。
最后,沙特阿拉伯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禁止女性驾驶的国家之一。
然而,在近年来,沙特政府在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允许女性参与选举和担任政府职位,并解除了一些对妇女的束缚。
虽然这些变化是积极的,但在沙特社会中仍存在许多传统文化和宗教上的限制,这使得改革的推进变得复杂和艰难。
综上所述,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则。
以君主制度为基础,国王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沙特国家咨询理事会负责提出政策和法律建议,伊斯兰教法为司法制度的基础。
然而,沙特阿拉伯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人权和女性权益的问题。
在未来,沙特阿拉伯政府需要继续推进改革,以适应国内外的变化和发展。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与文化特色

沙特阿拉伯的历史与文化特色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是一个沙漠国家,位于西南亚和北非交界处,是伊斯兰世界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文化都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
本文将介绍沙特阿拉伯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历史早在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半岛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这里的人们从事渔业、农业和商业活动。
而伊斯兰教的创立则发生在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此时登上了穆斯林的历史舞台。
在穆罕默德的领导下,伊斯兰教迅速成为了沙特阿拉伯的宗教中心,并且在他的伟大征服运动中,统一了整个阿拉伯半岛。
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沙特阿拉伯成为了伊斯兰王国的中心,同时也是穆斯林朝圣的目的地。
18世纪到20世纪初,沙特阿拉伯领土被奥斯曼土耳其占领。
这时候沙特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的思想和技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法制和现代教育。
1916年,由于英国在海湾地区的利益,他们向领土内征服的沙特地区的领导人表示友善,从而帮助沙特人民纷纷反对土耳其的统治。
1927年,伊本·沙特成为沙特统一王国的始创人,之后的历史中,沙特人民经历了很多的变革和挑战。
目前沙特阿拉伯是个国王制度国家,石油是该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文化特色伊斯兰教对沙特阿拉伯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艺术、文学到建筑等各个方面。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麦加,它是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穆斯林朝圣者会穿白色的礼服和头巾,他们每年旅行到此、围绕麦加的圣地及其他伊斯兰教的圣地。
在沙特阿拉伯,宗教节日是每年的高潮时刻,人们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庆祝和礼拜。
穆斯林放弃破戒,这个节日代表了神圣的承诺和纪念穆斯林执着、坚强而敏锐的信仰。
从阿拉伯文化的角度来看,沙特阿拉伯的文学和美术艺术都是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的。
在文学方面,诗歌是沙特阿拉伯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伊斯兰教时期的诗歌相似。
在音乐的方面,大多数音乐都是无伴奏的声音,但现在该地区也开始吸收其他一些国家的音乐风格。
总结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历史和文化都非常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特阿拉伯王国简介自然地理: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共和国为邻。
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2437公里。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是希贾兹-阿西尔高原,其南段的希贾兹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
中部为纳季德高原。
东部为平原。
红海沿岸地区是宽约70公里的红海低地。
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无常年流水的河流、湖泊。
西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侯;其他广大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
位于沙特西部海岸的第二大城市吉达,是坐落于红海岸的重要港口,海岸线长达80公里。
人口350万左右,面积1,200平方公里,是著名的金融、贸易中心。
沙特国王及其它主要领导人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此办公或休假。
政府各大部在此均设有分部,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也经常在这里举行,有“外交首都”之称。
目前在吉达共设有55个外国总领馆、21个名誉总领馆及一些国际组织的常驻机构。
吉达归麦加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纽带,不仅是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的传统贸易中心,还是全世界穆斯林进入麦加或麦地南进行朝觐或赴朝的陆、海、空交通要道和主要门户。
吉达是全国内外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有钢铁、水泥和海水淡化等工业。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绿色的旗地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写着伊斯兰教的一句名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下方绘有宝刀,象征圣战和自卫。
绿色象征和平,是伊斯兰国家所喜爱的一种吉祥颜色。
国旗的颜色和图案突出地表明了该国的宗教信仰,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国徽:呈绿色。
由两把交叉着的宝刀和一颗枣椰树组成。
绿色是伊斯兰国家的喜爱的颜色。
宝刀象征圣战和武力,象征捍卫宗教信仰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意志;枣椰树代表农业,象征沙漠中的绿洲。
另外,沙特人民最喜爱枣椰树,并把它作为捍卫宗教信念的象征。
重要节日: 独立日:9月23日(1932年),国庆日:9月23日(1932年),开斋节:回历10月第一天,宰牲节:回历12月10日国家元首: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 (Abdullah Bin Abdul-Aziz) ,2005年8月1日继承王位。
人口:2276万(2001年),其中外籍人口约占30%,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逊尼派约占85%,什叶派约占15%。
首都与行政区划:首都利雅得(Riyadh )有人口约400万(2001年),年均气温25℃。
全国分为13个地区:利雅得地区、麦加地区、麦地那地区、东部地区、卡西姆地区、哈伊勒地区、阿西尔地区、巴哈地区、塔布克地区、北部边疆地区、季赞地区、纳季兰地区、朱夫地区。
地区下设一级县和二级县,县下设一级乡和二级乡。
位于利雅得中心的王国中心大厦。
据悉,该大厦由沙特王子出资建造,被美国著名旅游杂志《旅游者》列为最新现代化建筑的新“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简史: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一些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8世纪为鼎盛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11世纪开始衰落,16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
19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分汉志和内志两部分。
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沙特统一了内志和汉志两部分,并于次年自立为国王。
1932年9月18日定国名为沙特阿拉伯王国。
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政治: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国,不设立议会,无宪法,禁止成立党派。
国王是国家元首,又是教长,沙特王室掌握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内阁决议,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议均需国王最后批准。
《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
国王亦称“两个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仆人”,并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大臣会议主席(即内阁首相)等职务。
国王行使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
副首相、大臣、副大臣、省长、副省长、驻外使节和其他高级行政官员以及军队上校以上军官均由国王任命,有权解散或改组内阁,各部大臣直接向首相负责。
国王有权批准和否决内阁会议决议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协议。
内阁由副首相、各部大臣及任命的国务大臣和国王顾问组成,任期4年。
国王有权立、废王储,解散协商会议。
沙特王国由其缔造者阿卜杜勒-阿齐兹·拉赫曼·费萨尔·沙特国王的子孙中的优秀者出任国王。
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国王决定成立协商会议,它是国家政治咨询机构,负责向国王提出改革建议,委员由国王任命,任期4年。
麦加朝觐——天房是伊斯兰教朝拜的中心,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的穆斯林到麦加朝觐时,都要逆时针方向围着天房游转。
麦加哈拉姆清真寺经济: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沙特以“石油王国”著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
石油工业是沙经济的主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约占出口总额的90%。
截止2001年,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约362亿吨(2642亿桶),占世界储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
天然气储量为6.0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
按目前石油产量估算,沙石油仍可开采80年左右。
此外,还有金、铜、铁、锡、铝、锌等矿藏,是世界第四大黄金市场。
水力资源以地下水为主。
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
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全国的海水淡化总量占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
蓄水池共有184个,拥有6.4亿立方米蓄水能力。
石油和石化工业为沙特的经济命脉。
年产原油4~5亿吨,石油收入约400~500亿美元。
沙特特别重视农业。
全国有可耕地3200万公顷,耕种面积360万公顷。
在中东地区各国中,沙特的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在发展中国家里堪称高水平。
沙特以石油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石油部门在沙特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30%以上。
沙特出口以石油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90%,石化及某些工业产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渐增加。
进口主要是机械设备、食品、纺织等消费品和化工产品。
沙特是高福利国家。
实行免费医疗。
沙特货币名称:里亚尔(Riyal),币值稳定,1美元兑换3.75里亚尔。
当地国民平均所得、基本物价及通货膨胀指数:沙特国民平均所得受油价起伏影响常有波动,二000年沙国平均国民所得为7560美元。
物价涨幅在1%以内维持稳定。
新闻出版:《乌姆·古拉》周刊是官方刊物。
此外,全国还发行13种报纸、23种杂志。
阿拉伯文报纸主要有:《国家报》、《欧卡兹报》、《座谈报》、《利雅得报》、《半岛报》、《中东报》(在伦敦出版)等,英文报刊主要有:《阿拉伯新闻》、《沙特报》、《沙特商业》、《沙特经济概览》等。
沙特通讯社简称沙通社,1971年1月成立。
用阿、英、法文发稿。
在华盛顿、伦敦、突尼斯、贝鲁特、开罗等地设有分社。
利雅得广播电台1965年建成,1962年在麦加建成《伊斯兰召唤》电台,1972年建成《古兰经》广播电台。
以上电台除用阿拉伯语广播外,每天还用英、法、乌尔都、斯瓦希里、波斯和班加利语对外广播。
沙特1964年建立电视网,现有五个电视台。
1965年开始播放黑白节目,1976年开始彩色播映。
1983年开始播放英、法语节目。
电视网已覆盖全国98%的地区。
外交:沙特奉行中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主张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眭邻友好、互不干涉内政。
提倡各国为实现和平、稳定与繁荣进行合作。
致力于加强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近年来逐步调整对外政策,实行多方位外交方针,积极发展与西欧、日本的关系,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沙特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
中沙两国自1990年建交以来,在两国领导人的关心和双方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高层往来频繁,企业交往逐年增多,贸易、经济合作、双向投资等全面快速发展是中沙经贸合作的基本态势。
中沙双边贸易额由建交时的不足3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51亿多美元,沙特已经成为我第10 大进口国,是我在西亚非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沙特的第五大进口国。
中国向沙特出口的产品既包括一般商品如服装、箱包、轻工产品、食品等,同时也包括中国的家电产品如电冰箱、洗衣机等和拖轮、通讯设备等高技术产品。
中国从沙特进口的原油2002年达1139万吨,价值近21亿美元。
沙特政府1997年开放中国承包劳务公司进入沙特市场,更进一步拓宽了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双方在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双向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较好成绩。
目前,中国有近15家承包劳务公司在沙特工作,在通讯工程、油田服务、水井挖掘、水坝、公路、桥梁、房建等领域作业,另有中国公司在矿藏开发、铁路建设、机场改扩建、电站建设等方面与沙特有关方面进行接触。
中国和沙特在中国福建合资建设的石化项目已经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在山东合资建设的青岛炼油厂项目也已经列入中国的第十个五年发展规划。
同时,中国公司在沙特西部延布工业城独资建设的PA项目也已经获得沙特投资总局的批准,另有一些合资项目正在商谈中。
总之,中沙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方经济也均呈开放态势且发展较快,为双边经贸和投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卫生防疫沙特每年有上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亚非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来沙特履行伊斯兰教朝觐功课,经常带来一些传染性疾病,沙特卫生机构目前要求来沙特的人应有霍乱、脑炎、黄热病及肝炎等疾病的预防注射证明。
治安情形沙特实行伊斯兰教律法并按照部落传统,民事案件皆交由伊斯兰法庭审判。
沙特法律机构执法严格,判死刑者斩首,偷窃者斩手。
对生产、贩卖及走私毒品者均一律处以死刑。
虽然依据律法,杀人者偿命,但是非故意杀人、且被害家属同意不要求偿命,则可以金钱赎命。
虽然沙特律法机构执法严格,社会治安尚属良好,但近年偷窃、抢劫等仍时有所闻。
生活资讯当地主要语言: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由于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多为外籍劳工,英语使用相当普遍。
与北京时差:比北京时间晚五个小时。
航空联系:沙特有利雅德(中部)、吉达(西部)与达曼(东部)三个主要国际机场,是进出沙特重要空中交通通道。
我与沙特较为捷便的航线:利雅德一香港(国泰航班,每周有二班次)邮政:沙特邮政除快递外无其他邮政投递服务,一般通信皆使用邮局信箱,邮资国内每封SR1里亚尔,国外SR2里亚尔,超重另计。
此外,沙特民间亦有快递服务,主要有DHL,UPS,FEDEX与TNT等四家。
赋税:沙特没有收入所得税,市面购物亦无附加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