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松鼠公开课教学设计
《松鼠》教案(精选5篇

《松鼠》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掌握松鼠的分类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提高他们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松鼠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和分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松鼠的特征,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松鼠图片、松鼠生活习性的视频、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松鼠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松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对松鼠的兴趣。
2. 松鼠生活习性的学习(10分钟)(1)观看松鼠生活习性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环境、食物和活动规律。
(2)教师讲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强调关键点。
3. 松鼠的外貌特征与分类(10分钟)(1)教师展示松鼠的分类图表,引导学生学习松鼠的分类知识。
(2)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松鼠图片,描述松鼠的外貌特征,并完成松鼠分类表格。
4.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例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文字描述松鼠的外貌特征。
(2)根据松鼠的生活习性,列举出松鼠的三个特点。
(3)请简述松鼠的分类方法。
2. 答案:(1)松鼠的外貌特征:体型小巧,四肢灵活,尾巴较长,毛发柔软。
(2)松鼠的生活习性特点:善于攀爬,杂食性,具有储存食物的习惯。
(3)松鼠分类方法:根据松鼠的分布地域、外貌特征和遗传关系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松鼠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掌握较好,但在分类知识方面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观察松鼠的实地生活环境。
《松鼠》教案设计(精选9篇)

《松鼠》教案设计(精选9篇)《松鼠》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习性,学习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文章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
谜底:松鼠(板书课题)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1。
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
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第2段,松鼠的漂亮。
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2。
讨论:第一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明确: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安排是根据第一段“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精读品悟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
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采用个人读、赛读、齐读三种方法读出松鼠的美丽以及喜爱之情,之后出示课后填空题,学生填一填,读一读,积累语言,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松鼠》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松鼠》教学设计(通用12篇)《松鼠》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松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松鼠》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培养学生学会鉴赏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3、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生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记忆生字。
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2、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进行发言: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很容易找出答案。
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多人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从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松鼠》教案(精选5篇

《松鼠》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生物学》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松鼠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具体内容包括:松鼠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意义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认识松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生物特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松鼠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难点:松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松鼠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松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松鼠生活习性学习:播放松鼠生活习性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4. 松鼠生态意义学习:讲解松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松鼠,记录其生活习性。
6.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松鼠与人类的关系。
7.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松鼠的选择题、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松鼠的形态结构2. 松鼠的生活习性3. 松鼠的生态意义4. 松鼠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松鼠的形态结构特点。
(2)列举松鼠的生态意义。
(3)谈谈你对松鼠与人类关系的认识。
2. 答案:(1)松鼠的形态结构特点:体型较小,四肢灵活,尾巴蓬松等。
(2)松鼠的生态意义:传播种子、控制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等。
(3)松鼠与人类关系:松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同时,人类活动对松鼠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应关注和保护松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对松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松鼠生态意义的认识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松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松鼠》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2024)

每个课时40分钟,其中讲解25分 钟,学生活动10分钟,小结5分 钟。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67章结构与写作特点总分总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先总述松鼠的特点,再分 述其生活习性,最后总结 全文。
2024/1/26
生动的描写
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松鼠 的形态、动作,使其形象 栩栩如生。
02
阅读与《松鼠》主题相关的文章 或书籍,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
24
思考并回答课堂问题
思考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松鼠 的特点?”、“松鼠的生活习性有哪 些独特之处?”。
结合课文内容,给出自己的见解和答 案。
2024/1/26
25
总结本次课程收获和不足
2024/1/26
松的特点。
拟人的运用
将松鼠赋予人的特质和情感,使 其形象更加亲切可爱。例如,描 写松鼠“狡猾地眨着眼睛”,赋
予其聪明灵巧的形象。
修辞手法的效果
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 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
2024/1/26
13
相关知识点拓展与延伸
01
动物保护意识的培养
通过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问题,培
《松鼠》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 计1
2024/1/26
1
2024/1/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 作业布置与课堂总结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1/26
3
《松鼠》背景及作者简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公开课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文中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写具体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写具体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性格古怪的猫,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美丽又可爱的小动物——松鼠。
(板书,指导“鼠”的写法)二、生字词预习展示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生字词能难住你吗?(出示文中词语)三人小组内交流读一读。
2、请两个小组展示读准字音3、齐读4、理解词义用“敏捷”造句;在哪里见过“苔藓”,它是什么颜色的;给“遮蔽”和“储藏”找近义词。
5、重点指导“捷、蔽”的书写。
三、朗读课文展示,理清文章主要内容。
1、两人小组内展示读课文,注意听清对方的朗读,随时做好小帮手。
2、指名分段读课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谁在预习时思考了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一段:外形;第二段:活动;第三段:住(搭窝);第四段:吃)课文中写到的松鼠的活动、住、吃也叫它的“生活习性”(板书:生活习性)。
除了文中说到的活动、搭窝、吃以外,还包括游戏、睡觉、玩耍等都统称为动物们的生活习性。
写动物类的作文时一般要写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四、理解内容,感悟写法(一)第一自然段外形特点1、默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再看看围绕这句话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松鼠的外形,用方框标出来。
2、学生交流后指导朗读。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作者描写的这些方面吗?3、作者说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如果在描写它的外形时只说“它有四条腿,小小的面孔,一对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还有一条大尾巴。
《松鼠》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2024)(2024)

松鼠的体形细长,后肢更长;前后肢间无皮翼,四肢强健;眼大而明亮,耳朵长,耳尖有一 束毛,冬季尤其显著。
松鼠的生活习性主要表现在:食物习性、繁殖习性和筑巢习性。食物习性:以植物性食物为 主,也取食昆虫及其幼虫、蚁卵、鸟卵及其他动物,但主要食物为落叶松等针叶林的种籽, 夏季多取食各种浆果和蘑菇;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亦吃树的幼芽。
学生参与度高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 参与度。
教学方法多样
本次公开课采用了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 得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4
存在问题和不足分析
2024/1/28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由于课堂内容较多,时间安排略显紧张,导致部分内容的讲解不 够深入。
此外,松鼠还具有观赏价值、科 研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多方面的价 值。例如,松鼠的美丽形象和可 爱行为深受人们喜爱,成为观赏 动物之一;同时,松鼠也是生物 学、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之 一;另外,在一些地区,松鼠的 皮毛和肉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024/1/28
13
人类对松鼠认知与保护
人类对松鼠的认知历史悠久。在古代 文献中就有关于松鼠的描述和记载。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松鼠的 研究不断深入,对其生物学特性、生 态习性和保护意义等方面的了解更加 全面和深入。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 松鼠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森林 砍伐、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导致松鼠栖 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同时,气候变化 也对松鼠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保护松鼠及其栖息地对于维护生态 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措施 加强对松鼠的保护。例如,建立自然 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开展公 众教育和科学研究等。这些措施的实 施有助于保护松鼠及其栖息地,促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松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松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松鼠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内容:继续学习课文《松鼠》,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巩固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事物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松鼠》,昨天讲到短短的*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而可爱的小动物,课文中哪里写了小松鼠的可爱和美丽呢?二、讲授新课: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的外貌描写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3、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5、看图自己说说这只美丽的松鼠。
(指学生进行表达)6、出示练习,进行有顺序进行描写的习作指导。
(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第五题)7、学生齐读对松鼠的外貌描写。
你觉得这样的描写方法好吗?为什么?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可爱之处的描写部分。
1、松鼠不仅美丽而且还可爱,小组里说说哪些方面可以看松鼠可爱?2、小组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指学生回答,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自然段。
4、学习第二段围绕松鼠的机灵进行理解。
⑴读了这段你觉得松鼠怎样?⑵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很机灵?⑶朗读这段,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5、学习第三段围绕松鼠生活怎样搭窝进行学习。
⑴这段中给大家介绍除了松鼠的什么?⑵松鼠是怎样搭窝的?⑶你对它有什么想说的?⑷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6、学习第四段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进行阅读。
⑴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⑵这段中有三个”它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各代表什么?⑶从这里怎么能看出松鼠的可爱?7、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把每一段用一句话来说说,哪方面表现了松鼠的可爱?8、小组间共同讨论,不要求每段进行概括,根据自己组的情况,选择进行概括。
三、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这篇*后,你觉得这篇*写的好吗?哪些地方在你作文写作中课文使用?(大面积提问)松鼠教学设计教案(篇2)教材分析《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培养学生学会鉴赏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生字词的音、形、意。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课文内容和松鼠的习性特点。
(3)通过品读、比较、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活形象的描写,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不同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老鼠和松鼠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让学生简要说明老鼠与松鼠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老鼠不但吃农民伯伯的庄稼,还到处传播疾病,简直就是“害鼠”。
今天老师带大家进入松鼠的世界,看看浪漫的法国人布封的笔下,松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
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0课《松鼠》。
二、预习导航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利用查字典或借助辅导书,读准生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并概况全文的主题思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ppt展示找生读),发现错误,及时给予纠正。
2.主题思想:本文以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而简练的说明介绍了松鼠的外貌、的习性和的行为,从而激发我们热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增强了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研学探究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或者借助思维导图展示)
五、当堂训练
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不同点。
(指导:先说《鲸》有哪些表达方法,再找《松鼠》有什么表达方法,寻找两者不同点。
)
明确:《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采用比喻、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六、课后拓展
搜集你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资料,自己组织语言,将这种小动物介绍给大家。
板书 10、松鼠
漂亮(外形特征)(1)
松鼠驯良(性格特征)(2)
乖巧(行为特征)(3、4)
生育情况(补充说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