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 GSM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移动通信实验报告课题名称: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目录1.GSM基站实验部分1.1移动台开机入网及关机实验1.2移动台主叫实验1.3移动台被叫实验2.移动通信系统实验2.1信源编码实验2.2分组码+交织与解分组码+解交织实验2.3扰码与解扰2.4 QPSK调制解调实验2.5信道复用实验2.6信道均衡实验3.实验总结GSM基站实验部分1.1移动台开机入网及关机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移动台(手机)的入网过程。
了解移动台(手机)开关机的信令传递过程。
了解移动台(手机)的位置更新过程二、实验仪器GSM基站实验系统手机一部三、实验原理1、移动台开机搜索网络的过程当移动终端MS开机或者从盲区进入覆盖区时,手机将寻找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络)允许的所有频点,搜寻最强的BCCH载频,接收到FCCH信道信息,锁定到一个正确载频频率上。
紧接着,MS开始解码SCH信道上与同步有关的信息。
这时,MS也可以接收BCCH信道上有关小区信息的系统消息了。
MS比较系统消息中所携带的本小区的LAI和手机中所存储的LAI。
如果两者相同,则触发IMSI附着过程。
否则,则触发正常位置更新。
本实验主要进行IMSI附着的信令过程,及其MSC/VLR数据库中对于此MS记录的改变情况。
而正常的位置更新过程将在移动性管理实验中介绍。
GSM网络中位置更新程序包括三类:IMSI附着、正常位置更新、周期性位置更新。
从信令角度上看,周期性位置更新的信令过程同IMSI附着相似,目的是周期性向网络报告MS的可达性。
有了周期性的位置更新,当移动台开机进入盲区的时候,MS就不会向网络进行周期性的位置更新,网络就将此MS标记为隐含关机状态,这时如果有其他的MS呼叫此MS,MSC/VLR就不会对此MS进行呼叫,而是直接告诉主呼的MSC/VLR,被叫MS不在服务区。
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寻呼过程,节省了资源。
3、IMSI附着的信令过程介绍图4-2-1是MS进行IMSI附着的信令过程。
GSM实验报告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of Nanchang University实验报告实验课程: GSM移动通信系统实验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李迟生目录实验一 GSM系统构成与硬件连接 (2)实验二 GSM帧仿真 (5)实验三 GSM信道编码与译码仿真 (11)实验四 GSM基站下行链路仿真 (16)实验一 GSM系统构成与硬件连接一、实验目的1.了解GSM的系统构成与硬件连接2.为接下来的实验做知识储备二、实验原理1.GSM的发展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源于欧洲。
1982年在欧洲邮电行政大会(CEPT)上成立“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简称“GSM”,开始制定使用于泛欧各国的一种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
1990年完成了GSM900的规范,产生一套12章规范系列。
随着设备的开发和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建立,GSM逐渐演变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的简称。
2.GSM的关键技术2.3.1 工作频段的分配1. 工作频段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 频段:890~915(移动台发、基站收)935~960(基站发、移动台收)双工间隔为45MHz,工作带宽为25 MHz,载频间隔为200 kHz。
随着业务的发展,可视需要向下扩展,或向 1.8GHz频段的GSM1800过渡,即1800MHz频段:1710~1785(移动台发、基站收)1805~1880(基站发、移动台收)双工间隔为95MHz,工作带宽为75 MHz,载频间隔为200 kHz。
2. 频道间隔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
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全速率)。
每信道占用带宽200 kHz/8=25 kHz。
将来GSM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后,每个频道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
湘潭大学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实验6-GSM及GPRS移动台短消息发送及接收实验

湘潭大学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实验6-GSM及GPRS移动台短消息发送及接收实验第一篇:湘潭大学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实验6-GSM及GPRS移动台短消息发送及接收实验实验四、GSM/GPRS移动台短消息发送及接收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SMS短消息服务的基本知识,了解GSM系统短消息发送和接收流程。
二、基本原理1、短消息业务分类短消息业务与语音传输及传真一样,同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用网络提供的主要电信业务,它通过无线控制信道进行传输,经短消息业务中心完成存储和转发,每个短消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40个字节。
在短消息的可靠传递基础上,GSM网络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给目前以提供话音业务为主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带来新的生机。
SMS信息容量小,信息表现形式单一。
GSM PhaseⅡ+ 所规范的增强型短信业务(EMS Enhanced Message Services)将多个SMS 通道联合使用,可以发送十余倍于短信的信息,使短信业务从传送文本扩展到传送黑白图片、简单动画或铃声下载,但其承载的信息量还是极有限的。
在GSM网(G网)引入GPRS分组承载通道后,SMS 可以分流到GPRS承载通道上,加大了SMS的信息容量,降低了信令信道的负荷。
短消息业务包括移动台之间点对点短消息业务和小区广播式短消息业务。
点对点短消息(Point to Point Short Message)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的信令信道传送简短文字信息的业务。
在移动台空闲期间利用GSM 网的无线独立专用信道(SDCCH);在通话期间利用慢速伴随信道(SACCH)收/发短消息,故在移动台空闲或通话期间均可收/发短消息。
最大消息长度为140字节。
点对点的短消息服务可以实现双向计费性传送。
它提供的服务方向可以是固定用户接向移动用户,或者相反。
固定用户不必关注移动用户所在的位置。
短消息服务必然导致短消息服务器的出现,它们是短消息服务中心SMSC(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re)或服务中心SC(Service Centre)。
GSM移动通信系统实验原理

GSM移动通信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GSM接续过程中的信令交互,GSM信道编解码原理,FDD/TDMA 技术在GSM系统中的应用。
2、掌握通话时GSM手机发射信号频谱的测量方法,不同GSM逻辑信道上的信道编解码实验方法,上下行突发脉冲序列的时间偏移测量方法,GSM手机入网、手机主呼和被呼实验方法,GSM手机发信载频包络、手机发信机射频功率控制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GSM频谱分析实验通过实验箱测量手机发射信号的GMSK频谱,并画出频谱图。
2、GSM信道编解码实验广播控制信道(BCCH)、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快速随路控制信道(FACCH)的编码和解码。
3、FDD/TDMA原理实验(1)观察移动台入网时,控制信道的上下行常规突发的时间偏移,画出波形图。
(2)观察移动台与实验箱进行通话时,业务信道的上下行常规突发的时间偏移,画出波形图。
4、GSM手机入网、手机主呼和手机被呼语音通话实验5、GSM移动台发信机技术指标及测试实验(1)手机发信载频包络指标的测试。
(2)手机发信机射频功率控制指标的测试。
(3)画出IF_1M和RX_PWR的波形。
三、实验器材1、GSM移动通信实验系统一台2、GSM手机一部3、20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四、实验原理1,GSM频谱分析实验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基本原理快速傅立叶变换是快速计算DFT的算法的简称。
对一个有限长序列,其傅立叶表示称为离散傅立叶变换(DFT),而一个周期序列的傅立叶表示称为DFS。
对于周期序列的DFT可以从DFS中切出一个周期即是。
一个长度为N 的有限长序列x (n )(即在0≤n ≤N-1的区间内x (n )有非零值,其它区域x (n )为零)的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的表示式为:0≤k ≤N-1(5.1-1)其它其中,j NeWπ2-= ,x (n )为加权值(即每个分量的系数)在一般情况下, X(k)是一个复量,可表示为 )()()(~k jX k X k X I R += 或)()()(~k j e k X k X θ=(5.1-2)式中,X R (k )为实部,X I (k )为虚部[]21)()()(22k X k X k X I R += , )()()(k X k X a r c t g k R I =θ将式(5.1-1)用矩阵表示X =Wx (5.1-3)其中,X =[X(0), X(1),X(2), ……….X(n-1)]T x =[x(0), x(1),x(2), ……….x(n-1)]T⎥⎥⎥⎥⎥⎦⎤⎢⎢⎢⎢⎢⎣⎡=------)1)(1(1).1(0).1()1.(11.10.1)1.(01.00.0N N N N N N NN NNNN NN N W W W W W W W W W W由式(5.1-3)可以看出,计算一个X (k )值需要N 次复乘法和(N-1)次复加法。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选五篇)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北京邮电大学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班级:专业:姓名:学号:班内序号:一、实验目的........................................................................................................................... .. (2)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2)2、网管操作实验 (2)二、实验设备........................................................................................................................... .. (3)三、实验内容........................................................................................................................... .. (3)1、TD_SCDMA系统认识 (3)2、硬件认知........................................................................................................................... ..32.1移动通信设备......................................................3 2.2 RNC设备认知.............................................................................................................4 2.3 Node B设备(基站设备).......................................................................................6 2.4 LMT-B软件................................................................................................................7 2.5通过OMT创建基站 (8)四、实验总结........................................................................................................................... (17)一、实验目的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1.1 RNC设备观察实验 a)了解机柜结构b)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c)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 1.2 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a)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b)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c)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2、网管操作实验a)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b)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二、实验设备TD‐SCDMA 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电脑三、实验内容1、TD_SCDMA系统认识全称是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英文对应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GSM基站实验报告

GSM基站实验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二移动台入网过程实验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仪器 (3)三、实验步骤与结果 (3)实验三移动台主叫实验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仪器 (4)三、实验原理 (4)四、实验步骤与结果 (4)实验四移动台被叫实验 (11)一、实验目的 (11)二、实验仪器 (11)三、实验步骤与结果 (11)实验二移动台入网过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移动台(手机)的入网过程。
2、了解移动台(手机)的位置更新过程二、实验仪器1、 GSM基站实验系统2、手机一部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点击系统界面“移动台入网过程实验”,依次填入小区别名(英文)及频点,选择“确定”,启动基站。
过若干秒后即会有手机尝试连接,观察其入网过程和位置更新过程的交互信息。
2. 关闭手机,观察手机脱网的交互过程No Time Source Destination PD MT Msg IMEI1 14:23:42.5156250 Phone BTS 5 1 移动性管理消息MM(IMSI分离指示):移动识别mobileID TMSI=0x518c8cbe3516680587745802 14:23:42.5156250 BTS Phone 6 13 无线资源管理消息RR(信道释放): cause=0x03516680587745803. 打开手机,观察手机入网的交互过程No Time Source Destination PD MT Msg IMEI1 14:28:01.6875000 Phone BTS 5 8 移动性管理消息MM(位置更新请求):位置更新原因Type Unkonw位置区识别LAI MCC=460 MNC=10LAC=0xfffe移动识别MobileIdentityIMSI=460029*********3516680587745802 14:28:01.6875000 BTS Phone 5 50 移动性管理消息MM(MM信息):网络名称shortname =(WTL1)3516680587745803 14:28:01.7500000 BTS Phone 5 2 移动性管理消息MM(位置更新接受):位置区别LAIMCC=460 MNC=10LAC=0x3093516680587745804 14:28:02.1562500 BTS Phone 6 13 无线资源管理消息RR(信道释放): cause=0x0351668058774580实验三移动台主叫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移动台主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5.GSM开机和移动性管理 -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验证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GSM移动终端开机后接入网络进入工作状态的全过程;2、掌握GSM移动终端开机入网位置登记的信令过程;3、掌握GSM移动终端关机离开网络的信令过程。
4、了解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的作用及其实现。
5、掌握VLR内部位置更新的信令过程及其对MSC/VLR参数列表的影响。
6、掌握跨VLR位置更新的信令过程及其对MSC/VLR参数列表、HLR参数列表的影响。
二、预备知识1、GSM移动终端开机搜索网络的过程;2、GSM移动终端同基站建立RR连接的信令过程;3、GSM移动终端开机入网时IMSI附着的信令;4、GSM移动终端关机时IMSI分离涉及到的信令。
5、移动通信网络如何进行移动性管理。
6、VLR内部的位置更新的原理及其信令流程。
7、跨VLR位置更新的原理及其信令流程。
三、实验仪器1、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2、台式计算机一台;四、实验步骤1、通过串行口将实验箱和电脑连接,给实验箱上电。
将与实验箱相连的电脑上的学生平台程序打开。
在主界面上双击“开机登陆”实验图标,进入此实验界面。
2、点击界面上的“初始化”键。
看到消息框中出现“初始化”完成。
3、点击界面上“查看参数列表”键,观察MS参数列表,可以查看到本MS对应的IMSI。
再根据此IMSI去观察MSC/VLR中同本MS的IMSI相同的那条记录,可以看到在“是否附着”一栏中,目前的状态为“未附着”。
4、点击界面上的“开机”开机键,观察消息框中显示的开机的信令过程。
开机信令过程若正常结束,会弹出对话框“开机过程完成,已经完成IMSI附着,手机处于空闲状态”。
这时,再次观察MSC/VLR列表,可以看到同本MS的IMSI相同的那条记录中“是否附着”一栏,目前的状态变为“已附着”。
5、到目前为止,正常的开机过程结束,紧接着点击界面上的“关机”键,观察消息框中显示的关机信令过程。
关机信令过程若正常结束,会弹出对话框“关机结束”。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总结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总结在本次移动通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各种移动通信技术和协议,通过实验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是通过认真学习和分析,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本次实验中我们了解了基站和手机之间的通信原理,学习了GSM和CDMA两种技术的实现原理,并掌握了GSM和CDMA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协议。
我们使用射频信号的特性,制作了一种名为某某的天线,然后用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和分析。
我们还学习了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掌握了调制/解调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并使用软件仿真工具进行模拟。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和问题,部分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和原理的理解有限,导致实验结果出现了一些误差。
在进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时,有些同学遇到了软件设置和参数调整的困难,导致实验结果不如预期。
尽管诸如此类问题存在,但我们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成功地完成了本次实验,掌握了许多有用的技能和知识。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现代通讯技术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之处。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一定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通讯技术,为构建更加先进的通讯网络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要感谢导师和实验室的支持和帮助,也要感谢所有参与实验的同学。
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一定能够更好地完成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任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也体验了一些通信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我们需要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熟练使用测试仪器去对设备进行测试和数据分析。
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通信工程领域工作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还体验了和其他组员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互相交流和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还认识到了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作为当代最先进的通信技术领域,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实验项目名称GSM模块配置/设备呼叫/设备短信收发学院:信息工程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1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实验目的与要求:
GSM模块配置1. 了解GSM模块的特点; 2. 了解配置GSM模块的AT命令。
GSM 设备短信收发1.了解GSM网络中短消息业务的组成结构;2. 了解GSM网络中短消息收发的过程; 3. 熟悉短消息的数据格式; 4. 熟悉GSM模块进行短信收发的AT命令。
GSM 设备呼叫1.了解GSM网络中话音呼叫的过程; 2. 熟悉用本移动实验箱作为主叫和被叫用户进行语音呼叫;3.熟悉GSM模块进行语音呼叫的AT命令
实验原理:
实验过程及内容:
GSM模块配置:1、GSM模块测试(无需插入SIM卡)2、GSM通信速率设置(例:修改GSM模块速率为9600bps)3、GSM模块命令返回结果码数字或字符模式4、GSM模块命令结果码控制5、GSM模块命令回显模式6、保存设置7、版本信息GSM设备短信收发:1.收发短信的准备(1)在PC机上收发短信(2)设置GSM 模块命令返回结果码为字符模式;(3)设置短消息中心(4)设置短信存储区域2.用AT命令控制GSM接收短信过程如下(1)GSM模块接收短消息(2)用TEXT模式读取短消息(3)用PDU模式读取短消息(4)删除短消息3.用AT命令控制GSM 发送短信过程如下(1)用TEXT模式发送英文短消息(2)用PDU模式发送中文短消息4.用配套软件发送短信(中文,英文,中英文混合)
GSM设备呼叫:(一)在移动实验箱上进行呼叫(二)在PC机上进行呼叫(1)主叫呼叫和挂机实验:(2)被叫接续实验:(3)GSM模块作为被叫,可以进行摘机和挂机
数据处理分析:
1、GSM模块测试(无需插入SIM卡)
2、GSM通信速率设置(例:修改GSM模块速率为9600bps)
深圳大学学生实验报告用纸
实验结论: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备注: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