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基本诊疗路径(试行)讲解
2016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2016咳嗽中医临床路径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住院患者。
一、咳嗽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4.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及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2.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风燥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咳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性别年龄不限。
3.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参照2009年版肺炎路径)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非重症)(ICD-10)(二)诊断依据。
根据《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广东省卫生厅,2013年)。
1、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流涕、鼻塞、喷嚏、咽痛、发热、声嘶等。
2、常有刺激性干咳,晨起或夜间明显,受凉、吸入冷空气、刺激性气体等诱发或加重,初期咳少量黏液性痰伴胸骨后不适感;伴有细菌感染时咳嗽剧烈,咳痰量增多,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痰,偶尔痰中带血。
3、全身症状较轻,仅有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
体温一般不超过38℃。
4、两肺呼吸音常正常或粗,有时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在咳嗽、吸痰后消失,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有哮鸣音。
5、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多或正常。
检查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变化,病毒感染时血淋巴细胞可增加,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X线胸片检查,大多数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3、必要时痰涂片染色和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三)治疗。
一、一般治疗休息、保暖、多饮水,保证有足够的热量,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
二、抗菌药物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及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一般在得到冰焰体阳性结果前,可选用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
多数患者用口服抗菌药物即可,症状较重者可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三、对症治疗|咳嗽无痰,可用喷托维林25mg、咳特灵0.36g、或可待因15—30mg,3次/日。
刺激性咳嗽可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祛痰可选用急支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氨溴索注射液15-30mg。
支气管痉挛可选用茶碱类如氨茶碱0.1。
如有发热,全身酸痛者,可用阿司匹林0.3—0.6g,3次/日。
四、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3、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 2

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经门诊治疗3-7天后症状未见好转,且血常规为白细胞计数<10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的患者进入本路径。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助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外感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2.1风寒袭肺2.2风热犯肺2.3风燥伤肺2.4痰湿蕴肺2.5痰热郁肺2.6肝火犯肺2.7肺阴亏耗(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助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 /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或=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当患者继发或合并细菌感染,不进入本路径;喘息性支气管炎不进入本路径。
6、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3)心电图;(4)胸部X线片。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一、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J20.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支气管炎表现。
2.肺部可闻干、湿罗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
4.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及湿度,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抗生素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
3.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喘息者可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20.904急性支气管炎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CRP、尿常规、便常规;(2)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3)呼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4)血支原体、衣原体测定;(5)必要时检查过敏原、免疫球蛋白、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2.必要的告知。
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呼吸系统症状变化。
(七)入院后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复查血常规、CRP;(2)血气分析检查;(3)心电图检查;(4)必要时复查支原体抗体(5)肺功能检查;(6)支气管镜检查,(7)过敏原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2.必要的告知:在急性支气管炎过程中如出现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呼吸系统以外脏器损害等临床表现,及时退出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最新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汇编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一、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2.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3.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预防措施:戒烟和避免烟雾刺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控制感染。
3.祛痰、止咳。
4.解痉、平喘。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2.x02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血气分析、胸部CT、肺功能、有创性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抗感染治疗。
2.祛痰、止咳药物。
3.解痉、平喘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二、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ICD-10:J42.x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缓性收气管炎临床路径之阳早格格创做(2011年版)一、缓性收气管炎临床路径尺度住院过程(一)适用对于象.第一诊疗为缓性收气管炎(ICD-10:).(两)诊疗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北–呼吸病教分册》(中华医教会编著,群众卫死出版社).1.缓性大概反复咳嗽、咳痰大概伴随喘息,每年收病起码3个月,并连绝2年大概以上者.2.如每年收病持绝缺累3个月,而有精确的客瞅查看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疗.3.排除其余心、肺徐患(如肺结核、肺灰尘重着病、收气管哮喘、收气管扩弛、肺癌、心净病、心功能不齐、缓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大概伴随喘息等.(三)采用治疗规划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北–呼吸病教分册》(中华医教会编著,群众卫死出版社).1.防止步伐:戒烟战防止烟雾刺激,巩固体量,普及免疫力.2.统造熏染.3.祛痰、止咳.4.解痉、仄喘.(四)尺度住院日为7–14天.(五)加进路径尺度.1.第一诊疗必须切合ICD–10:缓性收气管炎徐病编码.2.当患者共时具备其余徐病诊疗,但是正在住院功夫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效率第一诊疗的临床路径过程真施时,不妨加进路径.(六)住院功夫的查看名目.1.必须的查看名目:(1)血惯例、尿惯例、大便惯例;(2)肝肾功能、电解量、血重、C反应蛋黑(CRP)、凝血功能、熏染性徐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病本教查看及药敏;(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情况可采用:血气分解、胸部CT、肺功能、有创性查看等.(七)采用用药.1.抗熏染治疗.2.祛痰、止咳药物.3.解痉、仄喘药物.(八)出院尺度.1.症状明隐缓解.2.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战/大概并收症.(九)变同及本果分解.1.治疗无效大概者病情收达,需复查病本教查看并安排抗菌药物,引导住院时间延少.2.伴随效率本病治疗效验的合并症战并收症,需要举止相闭查看及治疗,引导住院时间延少.两、缓性收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于象:第一诊疗为缓性收气管炎(ICD-1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尺度住院日:7–14天。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J20.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发病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支气管炎表现。
2.胸部可闻干、湿罗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可限于一侧。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者可有高热,疲劳、影响食欲和睡眠,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胸痛等。
4.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及湿度,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抗生素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
3.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喘息者可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20.904急性支气管炎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2)心肌酶谱及肝肾功能;(3)呼吸道病毒、细菌病原学检查;(4)血支原体、衣原体测定;(5)必要时检查过敏原、免疫球蛋白、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2.必要的告知。
入选临床路径、加强拍背等护理、注意观察呼吸系统症状变化。
(七)入院后3-5天。
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复查血常规、CRP;(2)血气分析检查;(3)心电图检查;(4)必要时复查支原体抗体(5)肺功能检查;(6)胸片;(7)支气管镜检查,(8)过敏原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2.必要的告知:在急性支气管炎过程中如出现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呼吸系统以外脏器损害等临床表现,及时退出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急诊科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咳嗽的门诊患者。
一、急性咳嗽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ICD-10 编码:J06.903)或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J20.904)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编码:J44.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急性咳嗽病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痰热郁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1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咳嗽病(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内伤咳嗽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胸部X线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一、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J42.x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1.病史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2.鉴别诊断
除外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肺脓肿、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支气管炎(ICD-10疾病编码:J4
2.x02)。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1.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及颗粒吸入。
2.抗感染治疗
急性加重期常见病原体以呼吸道病毒、流感嗜血杆菌及铜绿假单
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如考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选择大剂量青霉素★400万U/次,每8小时一次静滴,或头孢呋辛★2.25g/次,一日2次静滴;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曲松★每次2.0g,一日1次静滴,或头孢哌酮舒巴坦★2.0g/次,一日2次静滴,或阿米卡星★每次0.4g,一日1次静滴。
疗程5~7天。
临床症状改善3天后可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序贯治疗,也可选用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片剂或针剂每天1次,每次0.4g口服或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每次0.15g,每天2次等。
如能培养出致病菌,按照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3.祛痰止咳
氨溴索★30mg/次,一日3次口服,或溴己新★8~16mg/次,一日3次口服,或乙酰半胱氨酸片,0.2g(1片)/次,一日3次口服。
4.解痉平喘
沙丁胺醇★每次剂量100~200μg(每喷100μg),24小时内不超过8~12喷。
或特布他林★每次0.25mg~0.50mg口服或雾化吸入,一日2次。
茶碱类0.1g/次,一日3次口服。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推荐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加重期患者,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病情缓解和肺功能的恢复,可考虑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mg/次,一日2次,用5~7天后逐渐减量。
5.中医辨证治疗
参考《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咳嗽”、
“喘证”、“痰饮”等病范畴。
综合患者四诊信息,辩证分析以下证型及治疗。
(1)外寒内饮治法解表化饮,温肺平喘,小青龙汤加减。
(2)风寒闭肺治法散寒宣肺,麻黄汤加减。
(3)痰浊壅肺治法燥湿化痰,降气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痰热郁肺治法清肺化痰,降气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5)肺气虚治法补肺益气,补肺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6)肾气虚治法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身蛤散加减。
(五)标准住院日为≦10天
(六)住院期间检查
1.住院1-3天
必检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心电图、
选检项目
胸片、血气分析、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等),血沉,CPR(C-
反应蛋白),病原学检查(结核抗体、支原体抗体、痰培养、痰涂片)(可到上级医院或检验中心完善有关检查)。
2.入院后5-7天
复查血常规、血沉、CPR等。
(七)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改善。
2.复查血常规、血沉、CPR等正常。
3.无其他需要住院的并发症。
(八)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科学技术出版社))
1.治愈标准
(1)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1年以上无复发。
2.好转标准
(1)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
(2)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3.复发标准
(1)临床治愈后,咳、痰、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再度出现,其程度至少达轻度;
(2)持续2个月或以上者。
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基本诊疗路径双向转诊流程
(一)向上级医院转诊指征
1.需做呼吸道肿瘤全项、痰找肿瘤细胞、肺功能、肺CT等检查项目。
2.具备下列任一指征可转上级医院:
(1)症状显著加剧,如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
(2)出现新的体征,如发绀、外周水肿;
(3)原有治疗方案失败;
(4)有严重的伴随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
(5)新近发生心律失常;
(6)诊断不明确;
(7)高龄患者的COPD急性加重;
(8)精神紊乱、嗜睡、昏迷;
(9)经氧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病情恶化。
(二)安全转诊方法、步骤
1.落实转诊交通工具、人力,备好所需急救物品,通知上级医院准备接诊。
2.向家属说明病情、转诊的必要性和途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到达接诊医院后,介绍病情、途中情况及处理等,并上递详细的转诊记录单。
(三)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诊治
经上级医院治疗好转出院的病人,可回基层医疗机构继续静脉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一般用至热退且平稳、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3-5天。
如已明确病原,则:肺炎链球菌肺炎疗程7-10天;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肺炎疗程14天左右;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肺炎疗程宜延长至21-28天;革兰阴性肠杆菌肺炎疗程14-21天;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约需14-21天;支原体肺炎、
肺炎衣原体肺炎疗程平均14-21天;嗜肺军团菌肺炎10-21天。
抗菌药物选用应参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
注:★标记的药物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或《云南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增补目录》中收录的药物。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基本诊疗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医嘱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