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2年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L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ll-2008)e(2)西医诊断渗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S市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t生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夕卜寒内饮证风热犯肺证痰浊壅肺证肺气郁闭证痰热壅肺证虚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月市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ll-2008)e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5天。
㈤纳入标准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入选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害者;(2)严重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艾注病患者等及需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⑶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者;⑷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比)入院检查项目1 .检奁项目⑴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和隐血;(2)C反应蛋白(CRP);G)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4)呼吸道微生物培养;(5)胸部X线片;⑹心电图;⑺腹部超声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女口肺功能、胸部CT或胸部MRI、纤维支气管镜。
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释义-shutcm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释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喘证病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常常发生转化。如实 喘病久伤正,或虚喘复感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每多表现为邪气壅阻 于肺,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 重点观察患者喘促、气息、咳嗽、咳痰、舌脉等主症变化,结合其它次症,及时判 断病情转化,灵活选取治疗方法,谨防由轻症转为重症,有实喘转为喘脱。如起病 为喘而胸满闷窒,咳嗽痰多色白,不能平卧,若喘促胸闷减轻,可平卧,咳痰顺畅 量少,则好转,若出现喘促剧烈,张口抬肩、端坐不能平卧,鼻翼煽动,脉浮大或 模糊不清甚或汗脱、亡阴、亡阳等,则病情危重。 治疗期间应每周进行中医证候学判断 2 次。
释义 中医诊断符合喘证,同时西医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住院患
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患者主要表现是喘促加重,常伴咳嗽加剧,痰量
加,痰液颜色和(或)黏度改变,或出现发热,胸闷等症状。 与加重前的病史、症状、体征、动脉血气检测、血常规、肺功能测定、胸部影像等
释义 本路径适用于明确诊断为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轻症住院患者, 不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或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2007 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VIP专享】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5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D-二聚体(D-di mer)、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清过敏原测定、胸部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病原学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氧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2.支气管扩张剂:首选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制剂,也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吸入制剂)、茶碱类药物。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
两肺固定性细湿罗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60%)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经常变换体位,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
供给充足水分,给营养丰富饮食。
2.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补充,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液体还有助于气道的湿化。
喘证临床路径

喘证(扩张型心肌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病情分级心功能≤3 级的患者。
一、喘证(扩张型心肌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喘证(TCD 编码:BNF.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ICD-10 编码:I42.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学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规划教材喘证诊疗方案”。
喘证(扩张型心肌病)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痰瘀互阻证阳衰气脱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关于喘证(扩张型心肌病)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 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证(扩张型心肌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喘证(TCD 编码: BNF.050))和扩张型心肌病(ICD-10 编码:I42.0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心功能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患有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 X 线片(5)心脏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功能、凝血功能等。
喘病入院临床路径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喘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
(2).多有慢性咳嗽、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呈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双肺呼吸音低,可及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 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的相关标准。
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1).具备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气管-支气管感染,主要是病毒、细菌的感染。
(2).该病加重的主要症状是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粘度改变及发热等,亦可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乱等。
3).出现运动耐力下降、发热和(或)胸部影像学异常时可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征兆。
气促加重,咳嗽痰量增多及出现脓性痰常提示细菌感染。
4).与加重前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甚为重要。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常见证候:1.外寒内饮证2.风热犯肺证3.痰浊壅肺证4.水气凌心证5.痰热蒙窍证6.喘脱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年(2012.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2012年)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中医诊断为喘证(TCD编码:BNF050),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ICD-10:J42.x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a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b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c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喘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浊阻肺证、痰热遏肺证、肺肾气虚证、外寒内饮证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喘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天。
14–7四、标准住院日为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
2.x0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
(3)痰培养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血气分析、胸部CT、心脏彩超、肝胆胰脾彩超及双肾彩超等。
七、选择用药。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风寒闭肺证:散寒宣肺
风热犯肺证:清泻痰热
痰浊阻肺证:疏风清肺
痰热遏肺证:清热化痰平喘
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外寒内饮证:解表散寒,化饮平喘
2、内科基础治疗:抗感染治疗、祛痰、止咳药物、解痉、平喘药物。
3、针灸疗法:根据病情选择应用耳尖放血疗法,针刺清喘穴,经络刺激法等。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需复查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导致2.住院时间延长。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为喘证(TCD编码:BNF050),
西医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编码:J42.x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出院日期:
7-14天标准住院日
或地塞米松磷酸钠临时医嘱:□血尿便常规、肝肾功临时医嘱:
能、电解质、心肌酶、□对症处理
心电图、痰培养及药□复查血常规
敏□胸片检查(必要时)
□血气分析、胸部CT□异常指标复查
或胸部正侧位(必要□病原学检查(必要
时)时)
创性检查(必要有□肝胆胰脾脏彩超、心□.
室检查及辅助检查□中医辨证调护□无□病情无
,原因有有□变异,原因□记录士护
签名
要□观察疗效、各种药物□指导患者有效的咳护作用和副作用嗽排痰方法
理□恢复期生活和心理□观察疗效、各种药物护理工作用和副作用院准备指导出恢复期生活和心理□作□医辨证调护中护理□出院准备指导□□医辨
证调护中无□无□病情.
抗菌药物□嘱痰剂□祛根据病情调整□临时医嘱:胸片或复□查血常规、CT胸部(必要时)复查有关据需要,□根检查症处理对□.
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