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1、准确的读词:
诗歌的朗诵是一种艺术,为了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意思,必须注意准确的读词,让聆听者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思。
在诗歌朗诵中,尤其要注意朗读各种词语的发音,尽可能保持原诗的语言状态,以便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
2、加强表情:
在朗诵诗歌中,表情也很重要,它能丰富诗歌的内容,提升诗歌的魅力,加强诗歌的表达力,让诗歌更生动活泼,更容易抓住听众的心。
特别是朗诵抒情诗,如果没有丰富的表情,势必削弱了诗歌的魅力。
3、运用音量:
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运用适当的音量,让整个诗歌的朗诵有一定的变化,让诗歌的表达更加有趣动听。
如果朗读的诗歌声音都一样,那么很容易让听众感觉乏味,无法让诗歌的内容深刻的传达出来。
4、增强气氛:
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增强气氛,给聆听者一种深入的感受,让诗歌活跃起来,让诗歌能引起听众特别的感动,这也是诗歌本身的魅力所在。
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

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朗诵的相关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训练(一)心理的真切感受训练1.逻辑感受的运用作品的逻辑关系主要指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构思。
把握文章逻辑关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段落之间的层递关系,看看文章是如何开展的。
(2)句群之间的关系,如并列、递进、因果转折等,主要从虚词上入手。
(3)实词的运用,尤其是主要动词。
(4)修辞方法的运用。
2.形象感受的运用作品中的形象指任务、事件、景物等。
这些鲜活的形象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感观。
朗读时,就需要调动起这些形象客体去感染听众,达到朗读的目的。
3.情感感受的作用朗读时要抓住作品的感情线索,确定朗读时的感情基调,还要引起听众的感情共鸣,这三情统一一致,就是成功的`朗读。
(二)语言的表达技巧训练1.停连停连是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暂时休止和接续,可以说它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
一方面,停连是作品内容、情感表达的需要,在适当的地方利用停连,造成声音的暂时间歇和延读,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
另一方面,它也是朗读者生理上的需要。
(1) 停连的分类停连可以分为语法停联和强调停连两类:①语法停连语法停连是反映词句间的语法关系,显示语法结构的停连。
②强调停连强调停连是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表达某种特殊感情所作的停连。
它不受语法停连的限制,而是依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决定停连的位置和时间。
它可表示某种特殊的语意,还可显现出它前后连接部分的某种特殊的关(三)是表现语句中的并列关系(四)是表现句中的转换关系:1.停连的方法从语句的停连和连续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1)是落停(2)是扬停(3)是直连(4)是曲连二:重音重音是指朗读时为了突出主题、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而对于句中的某些词语加以突出强调的音,它是体现语句内容的重要手段。
诗词朗诵技巧大全

诗词朗诵技巧大全诗词朗诵技巧大全第一,深刻理解诗歌,确定感情基调。
拿到一篇诗歌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比如,磅礴大气的《沁园春.雪》、岳飞的《满江红》;悲伤惆怅的如李煜的《虞美人》、《相见欢》。
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基调之后才能确定用哪一种感情去朗诵比较合适。
第二,使用标准普通话,吐齿清晰。
普通话在诗歌朗诵中很重要,一定要注意发音准确,分清楚“f”和“h”、“b”和“p”、“n”和“l”、前鼻音和后鼻音等的区别,不然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一口带着陕北口音、椒盐口音的普通话一出来就直接毁了。
第三,适当停顿。
好的朗诵是要适当停顿的,朗诵不是要求一口气不喘的背诵下来,在每个句子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是需要适当的停顿的,不是仅仅只在标点处停顿,如曹操的《观沧海》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但是,一定不要乱停顿,如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停顿错误,而应该是“断肠人/在天涯”。
第四,适时重音。
重音也是非常重要的,适时的重音给人以强调之感,比如在一些人物、地点、动词、语气词等地方适时的重音,例如“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在“明星现”、“点”、“街灯”处加重音。
第五,语速时缓时急。
一般来说,朗诵不是一直保持一种速度的,而是根据心情、境况等时缓时急,例如在表达兴奋、激动、欢快的词句时宜用快一点的声音,而在表达哀伤、痛苦、怀念等词句时宜用慢一点的语速,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适合慢一点的语速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第六,把握住语气语调。
诗歌朗诵中一定要有语气语调的变化,要有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表达词句的意思,如“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用疑问的语气;戴望舒的“像我一样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用迷茫的语气。
第七,仪表仪态及动作。
如果是登台朗诵需要注意仪表仪态、行为举止、目光及手势动作。
上台下台要从容不迫,站立时有良好站姿,目光要与观众席有接触,可以添加适当的手势但不宜过多,以免喧宾夺主。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技巧,学习诗歌朗诵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诗歌:要想把诗歌朗诵好,要求读者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思想意向。
2.引起共鸣:正确把握诗歌的语调和抑扬顿挫,有效传达诗句情感感染力,以
让聆听者产生共鸣感。
3.加入情绪:在诗歌朗诵过程中,可以加入言语不和诗句语气相符的情绪,以
获得良好的表现效果。
4.控制发音:诗歌朗诵要控制发音,让诗中的气息鼓动起来,才能准确表达情绪,暗示诗歌的深意。
5.改变语速:在朗诵诗歌的同时,要注意改变语速,概括总结诗句内容要加快
速度,重复反复的句子要改变语速使其丰富起来。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想要把诗歌朗诵出来能够产生感染力必须要把握好这几点,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去,使诗歌被展示得更具有高贵华美和细腻感染力。
在朗诵诗歌之前,首先要熟悉诗歌,要学会细心和耐心把握这些关键要素,让
自己能demo得从容、流畅、有力、恰当,使观众感受到诗歌中独特的情感与思想,然后再深入把握诗歌的文字、气息、韵律,把握好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把自己的才艺发挥出来,使观众产生共鸣,让自己更能把诗歌朗诵出来。
诗歌朗诵不仅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能力,一个人学会诗歌朗诵,不仅仅要把握要领、技巧,更要注入一种属于自己的感情,真正把情感表达出来,生动传递诗歌中的美丽,展现出自己朗诵诗歌的魅力。
诗歌朗诵技巧及训练方法

诗歌朗诵技巧及训练方法诗歌朗诵技巧及训练方法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那么大家了解哪些技巧?1、特定意境的营造营造与所诵读古诗文相应的特定意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觉地感性地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第一印象。
特定意境的营造往往具有暗示性、提示性,它是让学生直达作品核心的一种有效方法,用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有较好的效果。
如《归去来兮辞》意境营造法,先奏出伴着鸟声水声、弥漫着田园气息的音乐作为背景,接着以“鸟鸣声婉转悦耳,音乐声悠扬动人。
这来自天籁般的声响,仿佛让人置身于美妙的让人忘掉一切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导入以自然美抒情言志的话题,然后朗读回顾借自然美景来抒发心志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荷叶的段落,再串起同样有月光荷叶意象的王维的《山居秋瞑》,接着以《山居秋瞑》是一个世外桃源所在的问答引出陶渊明,由此走进陶渊明。
接下来教学《归去来兮辞》中对自然美的诵读鉴赏,对所抒感情领悟变得更为顺理成章就得力于这意境的营造。
而且这种营造特定氛围时,注意把单篇诗文放入同样写此景此情的大背景中的方法,可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进行理解,感悟也就更深刻。
2、再现作品时辅助手段的运用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再现作者心灵,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可以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具震撼性、更具冲击力,从而更深的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
像我的《归去来兮辞》、《琵琶行》、《游褒禅山记》等古诗文教学,都用相应的音乐配音,而且又以多媒体画面配合,再配以现场诵读,教师读、学生读,这音乐、画面、人声的组合具有更为强烈的表达效果。
3、诵读技巧的把握①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
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
诗歌朗诵技巧有哪些

诗歌朗诵技巧有哪些1. 声音的运用朗诵者应该在朗诵中尽量展示和使用声音的各种变化,如高低音、明暗音、快慢节奏等。
通过运用声音的不同特点,朗诵者可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
在朗诵时,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调整声音的音量、音调、音色,使之与诗歌的内涵相呼应,以达到更好的朗诵效果。
2. 语速和节奏的掌握朗诵时的语速和节奏是非常关键的,它们能够帮助表达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朗诵者应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节奏感,灵活调整自己的语速和节奏,使之与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相一致。
在有些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加快语速和节奏,以增强诗歌的力度和生命力;而在一些悲伤或庄严的诗歌中,可以适当地减慢语速和节奏,使之更具穿透力和沉静。
3. 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运用除了声音的运用外,朗诵者还应该注重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运用。
通过面部表情、眼神的变化以及肢体的动作,可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形象。
朗诵者可以根据诗歌的要求,运用微笑、凝视、眉毛的起伏、手势等,表现出诗歌中的人物、情感和场景,使之更加栩栩如生。
4. 语调和停顿的处理在朗诵中,语调和停顿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朗诵者应该根据诗歌中句子的要求,合理安排语调和停顿的位置,使之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适当地运用升调、降调和中止音,可以增强朗诵的表达力和吸引力;在适当的位置进行停顿,可以突出重要词语或表达一段意境,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5. 整体形象的呈现朗诵者在朗诵时还应注意整体形象的呈现。
朗诵者的仪态和仪表,包括衣着、站姿、面部表情等,都能够对朗诵效果产生影响。
朗诵者应该注重修饰自己的形象,以符合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整体形象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能够更好地引起听众的共鸣与体验。
以上是诗歌朗诵的一些技巧,希望能够对朗诵者朗诵诗歌时的表现有所帮助。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炼,朗诵者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展现出更加动人的诗歌魅力。
最后,希望每位朗诵者都能在朗诵的过程中,用心去感受诗歌的美,与观众一起分享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诗歌朗诵技巧及案例讲解

诗歌朗诵技巧及案例讲解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朗诵技巧及案例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朗诵技巧及案例讲解篇1诗歌朗诵技巧讲解想要把一首诗歌朗诵好,就需要正确的诗歌朗诵的技巧。
要朗诵诗歌,就应对诗歌的种类、特点有个大概的了解。
诗歌是用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来抒发感情和反映生活的。
一般来说,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从内容上,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一种是从形式上,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两大类。
诗歌的特点是,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主题鲜明,具有充沛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深知背景,明确目的。
朗诵诗歌前,应搞清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了解了背景和目的后,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内容,朗诵时有利于唤起自己的激情,从而很好的表达诗人的意志和胸怀。
二、运用想象,大胆设计。
一首诗写情、写景、写人、写物,虽是各有特色,但都离不开形象,诗人往往在抒发感情时,用形象来表达自己要说的话。
我们在进行诗歌朗诵时,要运用形象思维,以“诗情画意”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同时还要大胆的运用联想进行设计。
更多诗词朗诵技巧可以到学习。
三、节奏和谐,语言流畅。
节奏是语言的音乐性,及其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语音强弱、长短的现象,节奏的轻重缓急是随着人的情绪起伏和环境的变迁而变化的,诗歌的节奏尤为明显。
以古诗五言或七言绝句来说,如不掌握其节奏,朗诵后会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要掌握好节奏,主要是处理好诗歌词句的停顿及节拍。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
诗歌朗诵技巧_朗诵技巧 朗诵诗歌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_朗诵技巧朗诵诗歌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一)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无本之木。
因而、亲身经历一样。
这种再创作;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例如:我被国民党逮捕,文明言行,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来呵,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语句等的含义。
要注意。
③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
1.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响亮的声音,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企盼,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
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正确;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
二,即声音的清晰,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
内容和感情支配的。
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xx《挺进报》的特支书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搞清楚文中生字。
其次。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用普通话朗诵。
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执行了”这些词语后面也没有标点,增强理解,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团结了│党和红军、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使得”,但是为了突出“遵义会议”的地位。
(一)选择朗诵材料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往往优先重读定语,强调重音不同,首先要咬准字音。
三,不要囫囵吞枣,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最后,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 的含义。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 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
(师生共同朗诵例2《海燕》片段)
n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n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 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 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2)升调一一调子由平升高,句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显上扬。常用来表示反问、 疑问、惊异、号召等语气。
(3)降调一一调子先平后降,句末明显下抑。常用来表示肯定、 感叹或请求等语气。
(4)曲调一一调子升高再降,或降低再升,常用来表示含蓄、 讽刺或意在言外等语气。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重音、节奏的处理:
二、课堂小结:
说一说:朗诵诗歌,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U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想象。
U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语调、重音、节奏。
三、朗诵《过雪山草地》
歌颂长征的作品有很多,《长征组歌》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 今天,我们要来处理、朗诵学习《长征组歌》中的一首一一《过雪山 草地》。
n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n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 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n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2.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 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 历一样。以《囚歌》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 自己就是叶挺,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皖南事变,被国民党逮捕, 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 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囚歌》。这样 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 动性。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要有想象,并注意语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一一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想一想:
朗诵诗歌时,想象和语调有关吗?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 常重读;
③动词后而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④ 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⑤有些代词重读
2.强调重音
例3.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语调、重音的处理:
u节奏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 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 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 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 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 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 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 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 充满自信)
u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 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 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 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一)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 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 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 之水,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深入的理解
学习诗歌朗诵技巧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 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 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一、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
例1《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 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2、配乐朗诵《过雪山草地》。
四、课堂结语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
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
我渴望自由,(&““;)(庄严)
但我深深地知道一一(→平调)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调)(蔑视、愤慨、反 击)
我希望有一天(→平调)
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
(二)朗诵的基木表达手段
u语调
语调是指一个句子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不同的句调,表达不 同的思想感情,反映说话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句子尾音的抑扬是句 调的主要标志,按照句子末尾非轻声音节的抑扬变化,句调可以分为 四种类型。
(1)平调一一全句没有明显的高低升降变化,调子始终保持同 样的高低。常用来表示严肃、冷淡或叙述等语气。
1、把握作品的内容,运用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来处理《过雪 山草地》。
红军长征时环境险恶、条件艰苦,不仅粮食弹药缺乏,而且处 处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
过雪山草地
一-长征组歌
雪皑皑,
野茫茫,
咼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