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次氯酸钠含量和用途

次氯酸钠含量和用途次氯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其含量和用途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次氯酸钠的含量以及它在不同领域中的用途。
次氯酸钠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可以在不同的产品中有所不同。
在消毒剂中,通常含有1%至5%的次氯酸钠。
在水处理中,常用的浓度为0.5%至1%。
此外,在医疗领域中,次氯酸钠的含量通常较低,一般在0.05%至0.1%之间。
次氯酸钠在消毒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被广泛用于医疗机构、实验室、食品加工厂等场所的消毒工作。
次氯酸钠可以通过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同时,次氯酸钠也可以去除异味,并能有效去除各种污渍,因此在家庭清洁和卫生保健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次氯酸钠在水处理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用来消除水中的有机物、杀灭细菌和病毒,从而提高水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此外,次氯酸钠还可以去除水中的氯有机物和重金属,改善水的口感和色泽。
因此,次氯酸钠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处理、游泳池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在医疗领域,次氯酸钠被用于创面消毒和器械消毒。
它可以有效杀灭创口中的细菌和病毒,预防感染的发生。
同时,次氯酸钠也可以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如疱疹和湿疹等。
它具有杀菌、消炎和止痒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疾病的症状。
次氯酸钠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农业领域。
在食品加工中,次氯酸钠可以用于食品的消毒和防腐,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在农业领域,次氯酸钠可以用于种子的消毒和植物病害的防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次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其含量和用途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消毒、水处理、医疗、食品加工和农业等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
我们应该正确使用和储存次氯酸钠,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以充分发挥它的功效。
次氯酸钠去除氨氮原理(一)

次氯酸钠去除氨氮原理(一)欢迎来到关于次氯酸钠去除氨氮的文章!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从浅入深的学习次氯酸钠去除氨氮的原理,并了解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氨氮?氨氮是一种氮化合物,它是由氨(NH3)和氨根(NH4+)形成的物质。
它通常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中大量存在。
次氯酸钠是什么?次氯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消毒和氧化的化学品。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体,能够在水中溶解并释放出次氯酸离子(ClO-)。
次氯酸钠如何去除氨氮?次氯酸钠在水中可以氧化氨氮为氮气。
具体而言,次氯酸钠在水中分解为次氯酸离子和钠离子,并与水中的氨氮反应生成氯离子和氮气。
以下是化学反应方程式: 2NH3 + 3ClO- → N2↑ + 3Cl- + 3H2O次氯酸钠去除氨氮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次氯酸钠的氧化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去除水中氨氮的化学品。
在污水处理工厂中加入适量的次氯酸钠,就可以有效减少污水中的氨氮含量。
此外,次氯酸钠还可以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度。
##小结次氯酸钠可以氧化水中的氨氮成为氮气,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去除水中氨氮的化学品。
在水处理中,它被广泛应用于消毒和去除异味、色度等。
##如何控制次氯酸钠的投加量?虽然次氯酸钠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但过量使用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控制投加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测量水中的氨氮浓度,确定合适的投加量;- 在投加时进行均匀搅拌,以保证次氯酸钠能够与水中的氨氮充分接触; - 需要对水处理前后的水样进行对比分析,以调整次氯酸钠的投加量。
次氯酸钠与其他化学品联用除了单独使用次氯酸钠去除水中氨氮外,有时也需要将次氯酸钠与其他化学品联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加入次氯酸钠的同时也可以投加氨基磷酸盐,以增强其氧化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化学品的联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谨慎控制投加量和顺序。
结论在现代水处理中,次氯酸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的消毒、氧化和去除氨氮等方面。
次氯酸钠用途

次氯酸钠用途1 次氯酸钠的介绍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是一种强氧化剂,以液体或固体的形式存在。
它是无色的淡棕色或有蓝色薄膜的透明液体,有一股嗅味,它的化学式为NaClO。
次氯酸钠晶体的熔点是145 ~ 147℃,沸点是212℃,在折射率(n)为1.42时,它具有不溶和复杂混合物的特性。
2 次氯酸钠的常见用途(1)去氧剂:次氯酸钠是一种有效的氧化剂,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还能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它通常用于净化水源,如消毒饮用水,泳池水淡化和污水处理,灭菌洗衣粉等。
(2)消毒剂:次氯酸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空气消毒,医用物品消毒,医院器械和环境消毒,以及家庭清洁和消毒。
(3)牙痛抗菌剂:次氯酸钠有效预防口腔感染,常用作牙齿缝隙和牙龈清洁剂,除去牙龈表面和牙齿之间隙的食物残渣,可有效抑制口腔病菌的滋生及其蔓延。
(4)除色剂:次氯酸钠可以看成免疫剂,它能有效去除各种有机体内的多种污垢或污渍,如衣服、毛巾、餐具等的污渍,而且它还可以去除水中的化学成分,以达到净化水的效果。
3 次氯酸钠的安全使用尽管次氯酸钠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化学物质,然而,它仍然充满危险。
正确使用次氯酸钠,以及正确处理它产生的泄漏,是最重要的。
次氯酸钠安全使用的方法:(1)次氯酸钠应当在充足的通风条件下使用。
(2)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并注意保持上下文一致,以防止出现意外风险。
(3)不要将次氯酸钠与其它清洁用品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4)严格按照从小到大的比重,以保证安全使用次氯酸钠。
(5)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次氯酸钠,而且在空气中,使用前后要做清洁工作。
4 结论次氯酸钠具有去氧剂、消毒剂、健康抗菌剂、除色剂等多种用途,在医疗、水处理和日常清洁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然而,次氯酸钠是一种有毒物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正确使用,切忌不按照说明书的比例使用,以免出现意外的风险。
次氯酸钠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次氯酸钠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次氯酸钠溶于水,可产生次氯酸。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杀死水里的细菌。
次氯酸能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可用作漂白剂。
在废水处理中,也是常用的氧化剂中的其中一种,在碱性条件下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将氰化物氧化破坏而除去。
本产品是利用次氯酸钠溶液的褪色功能制成的漂白剂。
次氯酸钠的分子式是NaClO,属于强碱弱酸盐,它清澈透明,是一种能完全溶解于水的液体。
但由于次氯酸钠液不易久存,次氯酸钠多以电解低浓度食盐水现场制备。
次氯酸钠液体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备,这种设备称为次氯酸钠发生器。
其次氯酸钠的生成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达如下:其总反应表达如下:NaCl+H2O→NaClO+H2↑电极反应:阳极:2Cl--2e→Cl2阴极:2H++2e→H2溶液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当然,次氯酸钠消毒液体以次氯酸钠发生器生产为最佳。
因为,它生产出的次氯酸钠液体比较稳定、单一,也容易保存,不含制氯厂出品的那些复杂甚至有害的成分。
关于次氯酸钠发生器,我国已于1990年1月12日发布了GB 12176-90 国家标准。
它是一种已经认可、可以信赖、十分稳定、并有权威资料可查询的产品。
次氯酸钠发生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已经证明是一种运行成本很低、药物投加准确、消毒效果极佳的设备。
就消毒而言,次氯酸钠液还是具有明显优势的。
作为一种真正高效、广谱、安全的强力灭菌、杀病毒药剂,它同水的亲和性很好,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它不存在液氯、二氧化氯等药剂的安全隐患,且其消毒效果被公认为和氯气相当。
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所以它消毒效果好,投加准确,操作安全,使用方便,易于储存,对环境无毒害,不存在跑气泄漏,可以任意环境工作状况下投加。
事实上,次氯酸钠广泛用于包括自来水、中水、工业循环水、游泳池水、医院污水等等各种水体的消毒。
次氯酸钠还能够破坏氰根离子和苯环等,用作处理含氰废水和一些工业重度污染废水的高级氧化,还可以用于纸浆等漂白。
次氯酸钠除氨氮原理

次氯酸钠除氨氮原理欢迎阅读《次氯酸钠除氨氮》1. 什么是次氯酸钠除氨氮•次氯酸钠除氨氮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化学物质。
•它是由次氯酸钠和氨氮反应而成的,常用于去除水中的氨氮污染物。
2. 次氯酸钠除氨氮的工作原理•次氯酸钠除氨氮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当次氯酸钠除氨氮添加到含有氨氮的水体中时,次氯酸离子会与氨氮发生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次氯酸离子会氧化氨氮,将其转化成氮气(N2)和水(H2O)。
3. 次氯酸钠除氨氮的优点•高效去除氨氮污染物:次氯酸钠除氨氮在水处理中具有高效去除氨氮的能力,能够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含量。
•安全稳定:次氯酸钠除氨氮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分解或挥发,使用过程中相对安全可靠。
•操作简便:次氯酸钠除氨氮的使用方法简单,一般只需将其溶解于水中,然后将其加入到需要处理的水体中即可。
4. 次氯酸钠除氨氮的应用领域•废水处理:次氯酸钠除氨氮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
•养殖业:次氯酸钠除氨氮也常用于养殖业中,可以帮助控制鱼塘和养殖场的氨氮含量,保持水体的良好质量。
•污水处理厂:许多污水处理厂也会使用次氯酸钠除氨氮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确保出水达标。
5. 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使用前需了解产品说明书和安全操作流程。
•在使用过程中,需戴好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使用,以免产生危险反应。
•储存时,应保持容器密封,并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结论总之,次氯酸钠除氨氮是一种高效、安全、稳定的化学物质,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污染物。
在正确使用和储存的前提下,它能够帮助我们维护水环境的质量,保护我们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对您了解次氯酸钠除氨氮的原理和应用有所帮助!。
次氯酸钠溶液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2 次氯酸钠的消毒杀菌原理
次氯酸钠加入水中后,可以水解形成次氯酸,
收稿日期:2020-10-22 作者简介:何振鑫(1989-),男,河南周口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处理药剂相关产品的研发。
宁夏宁东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总供水量为 80 万 m3/d, 以黄河水为水源,制水工艺为混凝沉淀、滤池过滤, 末端使用次氯酸钠消毒,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负责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2015 年以前,该公司仍然使用液氯作为消毒剂,考虑到水 厂供水量越来越大,液氯使用量也增大,危险性较高, 其修改液氯投加系统,将其变更为次氯酸钠溶液投加 系统,提高了水厂的安全系数。经过对比,宁夏宁东 水务有限责任公司选用 10% 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作 为消毒剂,在夏季供水高峰期时,月使用量超过 400 t。
参考文献
1 孙亚全,宋子明,司徒菲 . 次氯酸钠消毒在自来 水厂中的应用 [J]. 工业用水及废水,2019,50(1): 5-7.
2 周华珍 . 次氯酸钠消毒在城市污水处理的应用解 析 [J]. 科技创新导报,2018,(13):173-174.
3 黄耀威 . 次氯酸钠溶液的分解特性及新型稳定剂 的研究 [D]. 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8.
3 结语
绿色矿山建设需要煤矿企业与政府部门的配合, 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因此,煤矿企业应以身 作则,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突出环保与绿色理念,积极 地采用煤矿环保技术,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高效开 采,尽可能地降低煤炭开采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 部门应加强对绿色矿山建设的监督与管理,引导煤矿 企业培养环保意识并积极地运用先进的煤矿环保技 术。社会公众应关注煤矿企业发展的动态新闻,若发 现煤矿企业有违背绿色矿山建设理念的行为,应向有
次氯酸钠调节ph的原理

次氯酸钠调节ph的原理以次氯酸钠调节pH的原理导语:次氯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具有调节pH值的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次氯酸钠调节pH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是一种无机盐。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在水中能够解离成次氯酸根离子(ClO-)和钠离子(Na+)。
次氯酸根离子是一种弱酸根,能够与水中的氢离子(H+)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
次氯酸钠能够通过这种反应调节溶液的pH值。
二、次氯酸钠调节pH的原理次氯酸钠能够调节溶液的pH主要是因为次氯酸根离子(ClO-)与水中的氢离子(H+)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
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它能够与水中的氢离子结合,使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下降,从而提高溶液的pH值。
这种调节pH的作用是通过溶液中的次氯酸根离子与水中的氢离子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三、次氯酸钠调节pH的应用1. 次氯酸钠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次氯酸钠可以用作水处理剂,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它能够通过调节水的pH值,改变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2. 次氯酸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次氯酸钠可以用作食品消毒剂,能够杀灭食品中的细菌和病毒。
它能够通过调节食品的pH值,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3. 次氯酸钠在游泳池消毒中的应用:次氯酸钠可以用作游泳池消毒剂,能够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它能够通过调节游泳池水的pH值,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4. 次氯酸钠在医疗卫生中的应用:次氯酸钠可以用作医疗卫生消毒剂,能够杀灭病房、手术室等场所的细菌和病毒。
它能够通过调节消毒液的pH值,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结语:次氯酸钠作为一种调节pH值的化学物质,在水处理、食品加工、游泳池消毒和医疗卫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起到杀菌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次氯酸钠,确保安全有效地实现调节pH值的目的。
次氯酸钠作为氨氮去除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次氯酸钠作为氨氮去除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一)(广饶康达环保水务有限公司宋立堂)水处理厂担负着县城区生活污水经济开发区工业废水处理任务,设计规模7.5万m³/日,现日处理6万m³/日,其中工业废水占70%,市政污水占30%。
水处理工艺采用AAO+深度处理工艺(芬顿+快速磁沉淀+纤维转盘滤池+接触消毒),进水主要指标COD≤300mg/l、氨氮≤30mg/l,出水执行一级A标,即COD≤50mg/l、氨氮≤5(8)mg/l。
因上游排污企业经常偷排超标废水,特别是含油、强酸和强碱废水,造成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出水COD、氨氮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为及时应对这些异常进水事故,在不改变原有污水处理厂运行工艺的基础上,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实现氨氮的稳定高效去除是当务之急。
经多方咨询、试验,次氯酸钠作为应急氨氮去除剂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现将经验分享如下:一、氨氮处理情况广饶厂去除氨氮采用活性污泥法,通过消化和反硝化过程去除氨氮,若系统正常进水,出水氨氮基本在1.0mg/l左右,但遇到超标废水、含油、强酸碱等有毒有害废水时,系统受到冲击、破坏,出水氨氮飙升到20-30mg/l,若后续处理段不进行强氧化,氨氮必定超标。
二试验2、试验过程:(1)取二沉池出水6000ml,检测氨氮浓度;(2)在5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0ml,对烧杯编号;(3)在5个烧杯中分别投加不同量的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10%);(4)用玻璃棒搅拌30s,静止5min后进行氨氮检测。
3、实验结果之间,氨氮结果在3-5mg/l之间,达到一级A。
4、生产应用按照实验室小试结果将次氯酸钠投加到接触消毒池出口,然后取样检测出水氨氮浓度,其氨氮检测结果为3.68mg/l,去除效果非常好。
5、成本500mg/l×400元/吨=0.2元/m³三、总结通过实践,次氯酸钠作为应急药剂具有反应迅速、去除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也能有效杀死水中的大肠杆菌,起到消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氯酸钠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次氯酸钠广泛运用于给水、排水工程及其它领域之中,可以进行消毒、漂白、助凝、抑制丝状菌、洗膜等等,作为一篇科普+专业类文章,本文从次钠的自身性质及作用机理谈起,方方面面讨论一下次钠。
一、次氯酸钠的性质次氯酸钠是一种无机物,分子式为NaClO,在没有作为广泛的水类消毒剂之前,广泛用于漂白、消毒中,近几年来,随着氯气及二氧化氯的弊端渐露,采用次钠消毒大有取代了氯气及二氧化氯消毒趋势,成为水处理消毒的主流消毒工艺。
次氯酸钠消毒液一般成微黄色液体,颜色和二氧化氯溶液差不多,溶液随着次钠浓度的增加,黄色渐深,一般含量在13%的浓度达到极限,再高会有不少结晶析出,次钠属于强碱弱酸盐,见光、遇热均容易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此外次钠属于危化品(5%以上溶液),但等级不高,在《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中: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的危险货物编号是:83501;别名:漂白水;UN号:1791;CAS号:7681-52-9。
二、次氯酸钠的作用1、消毒作用消毒作用是次钠的最主要的作用之一,作为氯类消毒剂,其消毒机理和氯气基本相同,主流认为有以下两种:其一是次氯酸钠在水中水解成次氯酸:NaC1O+H2O=NaOH+HC1OHClO=HCl+{O}而后次氯酸分解生成新生态氧,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源微生物致死;其二是认为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带电荷所以可以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得其糖代谢失调死亡:R-NH-R+HC1O=RNC+H2O个人认为,两种反应应该都有作用。
在作为给水消毒剂的时候,一般后加氯投加量可以在2mg/l有效氯左右,而前加氯视原水特点而定,前后加氯量最好进行小试实验,如果遇到水中有氨氮的时候,会发生折点加氯效应,更应该进行小试实验进行投加。
次钠的投加点可以有多个,一般设置在配水井、出水跌落井、消毒专用混合井等利于次钠混合的地方,接触时间不得小于30分钟,但一些厂将次钠投加点设置在滤池进水端,认为定量投加可以有利于滤砂的反洗,我个人是不推荐的,因为次钠的投加将破坏滤砂的生物作用,削弱滤砂的过滤效果,且影响后续投加的计量计算。
在作为污水的消毒剂的时候,投加量一般是自来水消毒的3~7倍,实际投加量也应以小试实验作为指导;投加点一般设置在总出水点,如深床滤池出水处,生物滤池出水处,也可以设置在二沉池的出水处,并设置专门的清水池容纳消毒后的水体,现阶段,次钠消毒多用在有深度处理的水厂,而没有深度处理的水厂由于执行排放标准较低,较少使用。
由于次钠也是属于氯类消毒剂,其消毒机理也和氯气一样,所以副产物基本也和氯气一样,主要会产生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卤甲烷、三溴甲烷等等,产生计量和投加量成正比例关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次钠产生这些消毒副产物的量要比氯气要少得多,所以相对氯气来水,次钠消毒又是较为安全的,需要主要的是,次钠消毒还会产生二氧化氯消毒特有的消毒副产物,氯酸盐及亚氯酸盐,主要原因其实和次钠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主要还是由于久置后分解反应和歧化反应产生,其产生机理为:分解反应:2NaC1O=2NaC1+O2歧化反应:3NaC1O=2NaC1+NaC1O3反应过程中实际上氯酸盐是亚氯酸盐进一步氧化得到,这里就不多论述了。
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有PH、水温、接触时间、浊度、加氯量几项,加氯量很好理解,投加量越大消毒效果越好,但给水中需要考虑出水的性状及副产物,所以投加量不宜过大,而浑浊度也好理解,水中杂质越多,消耗的加氯量越大,所以投加点一般放在滤后的原因就在于此。
而PH主要影响的是次钠水解后生成次氯酸的多少,一般PH越高效果越差,一般不宜超过7.5,接触时间前文已有论述,此处不再论述;水温主要体现在影响余氯的损耗上,水温越高余氯的损耗速度越快,但水温越高杀毒效果也越好,此项一般不需特别调整,大部分地区的常温即可。
2、氧化助凝、除藻及除铁锰的作用氯类消毒剂由于强氧化性,几乎都有助凝的作用,助凝作用在给水中用的较多,在污水中使用的较少。
含藻类原水是我国常见的原水类型,藻类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带负电荷不容易被混凝去除,同时也会于水中的金属离子络合穿透滤池影响出水水质,而且藻类吸附力极强,会粘附在滤池表面影响过滤效果,缩短滤池寿命,而加氯对藻类有抑制和灭除作用,从而改善后期混凝效果。
从实际上来看,无论是氯气还是次钠,对藻类的去除效果还是比较有限的,比臭氧及高锰酸钾要弱,而且由于投加量有限制,所以在高藻类的地区建议还是以高锰酸钾或者臭氧结合气浮去除藻类。
次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氧化铁锰类物质起到后去絮凝沉淀去除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和藻类一样,次钠氧化铁锰的能力很弱,而且对PH的要求比较高,比他哥们二氧化氯要弱很多,所以在锰铁超标的地方建议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去除铁锰。
3、脱色及漂白的作用次钠的脱色作用主要是由于其有氧化性的作用,一般需要和混凝沉淀合用,次钠的脱色作用主要也是展现在对有色物质的氧化上,比如对将水中铁从二价氧化为三价,然后通过混凝将三价铁沉淀下来,完成水体脱色,或者将水体中一些带颜色的有机物氧化后混凝沉淀下来,起到脱色的作用。
而次钠的漂白作用还是比较强的,笔者有幸在安装次钠设备的时候黄色衬衣被碰到,结果一大块变成了不伦不类的黄白色,其基本作用机理很简单: HClO=HCl+{O}其中的新生态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不少有机染料发生作用,起到漂白的作用。
三、次钠的制备工业上大规模制取次氯酸钠的化学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其成品次钠有效氯含量在10%-13%,成品次钠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次氯酸钠(GB19106-2013)要求,次钠本身分为A等品和B等品两大类,A和B下面又各自分为3小类,A型主要用于消毒、杀菌等作用,B等品主要是工业作用,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对重金属含量存在要求。
近几年来,电解次钠发展迅猛,已经趋于成熟,实际上电解次钠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但是之前技术一直不算成熟,基本停留在阳离子隔膜法制取的办法之上,虽然隔膜法制取的次钠纯度高,但是相应的昂贵的但不耐用的隔膜阻碍了电解次钠的运用,还有一个阻碍的因素就是电极,早些年的电极涂料及寿命比较差,技术并不成熟。
但,电解次钠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当初的技术瓶颈均已突破,加上本身原料来源简单,浓度低基本不存在成品次钠的腐蚀、结垢、衰减的温度,所里越来越多的污水厂及水厂选用了电解次钠消毒。
水处理行业一般使用的是电解稀食盐水的办法制取次氯酸钠,其工作原理为:NaCl+H2O→NaClO+H2↑电极反应:阳极:2Cl--2e→Cl2阴极:2H++2e→H2溶液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电解法制取的次氯酸钠浓度一般为0.6%-0.9%,一套次氯酸钠发生器一般包括:溶盐系统、软水系统、溶液配比系统、电解系统、储药及投加系统、排氢系统、酸洗系统、冷却系统及PLC系统。
①溶盐系统。
溶盐系统即为将工业级精盐配置成饱和食盐水的系统,主要由溶盐罐(食品级PE材质)及计量泵组成,溶盐罐预先将软化水注入溶盐罐中,然后由人工将盐按照设计的比例倒入溶盐罐制成饱和食盐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次氯酸钠发生器GB12176-90标准。
②软水系统。
由于一般水体中均含有相当浓度的钙镁离子,为防止钙镁离子在之后的流程中产生沉淀所以对饱和食盐水进行软化处理,主要就是将溶盐罐中的饱和食盐水通入软水器中进行软化,去除钙镁离子,软水器中,软水器中去除钙镁离子的主要“树脂粒”,该物质与水的钙镁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达到软化水的目的。
软水器需要定期反冲洗,反冲洗时间一般为一周,反冲洗历时一般为半小时,“树脂粒”寿命约为三年。
③溶液配比系统。
溶液配比系统即为将软化后的饱和食盐水配比成浓度约为2.5%-4%的稀食盐水,系统比较简单,通过PLC按一定比例将软化水注入饱和食盐水中。
④电解系统。
电解系统为电解法制取次氯酸钠的核心系统,电解系统又由电解槽、电极、整流系统、及循环冷却系统组成,电解槽一般采用有机玻璃或耐腐蚀材料制成如下图:而电极而位于电解槽的中心位置,电极如下图:一般电极采用纯钛制作,寿命约4-6年,在电解过程中需控制电解温度在40度以下。
⑤排氢系统。
由于电解法制取次氯酸钠无可避免的会产生氢气,氢气为易燃易爆气体,氢气的爆燃点为4%,所以对氢气一般的处理方法为稀释及强排,简单的说就是根据系统产生的氢气量设计风机,将所产生的氢气稀释并排出室外,进入大气。
⑥酸洗系统。
虽然使用了软化系统,但是电解槽使用久之后无可避免的会结垢附着与电极之上,此时需要对电极进行酸洗,酸洗由PLC控制,采用柠檬酸进行酸洗,一般半年一次。
四、次钠的存储与投加近几年来,随着给水、排水工程的蓬勃发展,一些地区为生产次钠自建化工城,制造有涉水许可证的成品次钠,大部分地区依然还是遵循采用国标(GB19106-2013)要求的次钠,使用成品次钠好处很多,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用担心“在自己厂里又建一个迷你化工厂的问题”,而且成品次钠一次性投资省,后期维护成本低,在拥有稳定的货源的和较低的运费的基础上是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成品次钠需要注意2个问题:1、衰减及存储一般来说次钠浓度越高衰减越快,根据作者自身的一些研究,成品次钠衰减的罪魁祸首有2个,一个是紫外线,一个是温度,一般来说在遮光的室温条件下10%成品次钠衰减到5%在120天左右,再往下衰减速度陡然变慢,所以不少文章认为稀释成5%存放是可以的,实际上由于10%次钠的稀释需要软水,而不少地区的自来水的硬度均在100以上,稀释的时候会大量结垢,而水软化需要上设备,所以一般建议10%成品次钠在保存在7日左右用完,在短期用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减少氯酸盐个亚氯酸盐的产生。
次钠有腐蚀性和易分解性,所以在存储中尽量采用遮光及耐腐蚀的材料保存,PE桶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采用PE 桶的时候,可以留有一个出气的通道,预防积气。
2、成品次钠宜采用单独投加成品次钠宜采用单独投加而不要想二氧化氯那样利用厂用水带至投加点,因为这样会使管道迅速结垢,反应机理为:NaClO有见光或遇热分解的特性,在NaClO生产、运输、储存、投加的过程中,NaClO溶液分解,生成NaOH、NaC1和Na2CO3等杂质;反应方程式如式(1)、(2)、(3)所示:(1)NaClO+H2O=HClO+NaOH(2)2NaClO=2NaCl+O2(3)2NaOH+CO2=Na2CO3+H20其中的CO32-及OH-随着NaClO溶液的投加进入加药管道,CO32-及OH-与压力水中的Mg2+及Ca2+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aCO3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