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六、拓展迁移
讨论思考: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学习
本文的启示。 提示:可以从课文中的
关键词出发,可以结合现实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会敬仰伟人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怜的民 族,而有了伟人却不懂得敬仰和尊重的民族则是可 悲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并不缺少伟人,我们缺少 的是对伟人的敬仰。
世
间
——
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记 一
美
九 二 八
的 坟
墓 茨 年
威 格
的 一 次
俄
国
旅
行
奢华浩大的秦兵马俑
气势恢宏的明十三陵
美轮美奂的泰姬陵
奇 特 神
秘 的 金
字 塔
朴素无华的托尔斯泰墓
二、文学常识积累
1、人物简介 茨威格、托尔斯泰
2、代表作品
茨威格,奥地利 作家。出生于富裕的 犹太工厂主家庭。主 要作品有诗集《银 弦》;传记文学《三 位大师》《罗曼·罗 兰》《列夫·托尔斯 泰》;小说《一个陌 生女人的来信》《一 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 时》等。
墓的外形简陋而平凡,但以墓主人的 资财地位、荣誉贡献,比任何人都更有权 利来炫耀他的高贵与华美,然而他却挣脱 了世俗的羁绊,义无返顾地去追寻朴素。 托尔斯泰墓的自我选择和设计,蕴涵了他 对功名利禄、金钱地位的否定。他回归平 凡,回归大众,回归自然,不为声名所累, 质朴无华的墓地折射出人格的魅力。因此, 成为世界上给人印象最深的墓,也成为作 者心中最美的坟墓。
西 敏 司 寺
拿破仑墓 莎士比亚墓
歌德墓 托尔斯泰墓
五、发现探究
1、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深深地感动了 作者和前来参观的人们,那么拿破仑的 陵墓、歌德的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呢, 作者比较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世间最美的坟墓》

最深刻
最感人
没有墓志铭
胜 无名 有名 没有名字
远离尘嚣
不 为 声 名 所 累
博大胸怀 崇高人格
总体概括:
最美的坟墓 远离尘嚣 朴 外 没有十字架 内 人 格 素 没有装饰 美 美 没有墓碑 没有名字
重难突破:
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源于他死前的 愿望,而这个愿望又源于何处?
一个古老传说 托尔斯泰晚年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 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 的、更美好的启示
列宁: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 向前跨进的一步”。
鲁迅: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通读文章思考:(学习目标)
1、我们想像中的托尔斯泰墓应该是 怎样的? 2、托尔斯泰墓实际是怎样的? 3、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 间最美的坟墓? 4、概述本文的写作特点。
细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写了些什 么内容?
1、总述托翁墓:宏伟、感人。 2、介绍托翁墓:远离尘嚣、长方形
土堆、无人管护、只有几株大树。 3、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 的愿望。
长 方 形 土 丘
文章的第二段又说托翁的坟墓 是美的,美在哪里?
最美
没有十字架
托 翁 坟 墓
开 满 鲜 花
没有墓碑
朴素 胜 奢华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泰 姬 陵
泰 姬 陵
秦始皇陵
成吉思汗陵
明 长 陵 ·
十 三 陵 定 陵 地 宫 前 殿
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伦的墓穴
昭君墓
托尔斯泰墓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 特点 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 远离尘嚣 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 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 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 朴 没有十字架 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 没有装饰 荫蔽。 没有墓碑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3)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
(4)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5)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6)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
(7)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8)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答案目录1.简介2.什么是世间最美的坟墓3.为什么世间最美的坟墓是美的4.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例子5.结论1. 简介在人们的印象中,坟墓往往被视为冷寂和悲伤的象征。
然而,在世界各地,一些独特而美丽的坟墓将人们的观念颠覆了。
这些坟墓以其独特的艺术设计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成为了世间最美的坟墓。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为什么它们是美的以及给出一些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例子。
2. 什么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世间最美的坟墓并不仅仅是指外观华丽或设计独特的墓地。
它还涵盖了更广泛的概念,包括坟墓所处的环境和坟墓本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一个世间最美的坟墓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独特而精美的设计:这些坟墓通常有独特而华丽的建筑风格,包括复杂的雕刻、精致的装饰和优雅的线条。
•富有艺术价值:世间最美的坟墓往往被公认为艺术品,它们的设计和构造反映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
•丰富的历史背景:这些坟墓通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与知名人物、重要事件或特定时代相关联。
•坟墓所在的环境:世间最美的坟墓通常位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如山脉、湖泊或花园,使其更加引人注目和令人难以忘怀。
3. 为什么世间最美的坟墓是美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之所以被认为是美的,是因为它们融合了艺术、历史和环境等多个要素,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以下是为什么世间最美的坟墓是美的的几个原因:3.1 艺术性世间最美的坟墓以其独特而精美的设计,展现了艺术的魅力和个性。
建筑师和雕塑家通过巧妙运用线条、颜色、比例和形状等艺术元素,将坟墓变成了真正的艺术品。
这些艺术性极强的设计激发了观者的审美感受,让人们对美的定义和表达产生了思考。
3.2 历史文化意义世间最美的坟墓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它们可能是某位伟大人物的墓地,也可能与某个重要事件或特定时代相关联。
这些坟墓通过传承着历史和文化的故事,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过去。
因此,世间最美的坟墓不仅是美的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秀课件PPT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课程导入 • 托尔斯泰与《世间最美的坟墓》 • 课文内容解析 • 托尔斯泰的死亡观与现代社会的思考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作者介绍
介绍茨威格的生平和成就,突出 他在文学创作之外的其他领域如 传记、小说、戏剧等方面的成就 。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创作背景
托尔后被埋葬 在自家的庄园中,他的墓地非常简朴,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这种朴素的美感 深深打动了作者茨威格。
主题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托尔斯泰墓地的朴素和自然之美,表达了对托尔斯泰人格和 思想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朴素、自然和真诚的价值观的追求。
准备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就作 品中的某个主题或人物发表自 己的看法
下节课预告
介绍托尔斯泰的另一 部重要作品《战争与 和平》
探讨托尔斯泰作品在 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 值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 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道 德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课程安排
教学重点与难点
明确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 点,如作品的主题、艺术 手法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 授、讨论、小组合作等, 并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 、视频等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详细规划教学流程,包括 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 习、归纳小结等环节。
02 托尔斯泰与《世间最美的 坟墓》
托尔斯泰的死亡观提醒我们重新审视死亡的意义,认识到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灵魂得到解脱的机会。
倡导简朴、自然的死亡方式
托尔斯泰主张简朴、自然的死亡方式,提醒我们应该更加 关注精神层面的纯净和宁静,而不是过度追求物质和装饰 。
世间最美的坟墓

作品全名:《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选自《当代世界散文名作》。
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有关于: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
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
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
伟、更感人的 了。这快将被 后代 永远 怀着敬畏之情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尊严圣地 , 离尘嚣 孤零 零地躺在 林 荫里 。顺 远
着一条羊肠小路信 步走去 ,穿过林 间空地和 灌木 丛 , 便到 了墓冢前 ;这 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 已。无人 守护 ,无人管理 ,只有几株 大树 荫庇 。他 的外孙女跟 我讲 ,这些 高大挺 拔 、在初秋的风 中微微摇动 的树木 是托 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小的时候, 的哥哥尼古 莱 . 他
和他 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 个古老传说 ,提 到亲手种树
的地方会 变成 幸福 的所在 。于是他 们俩 就在 自己庄 园 的某块地上栽 了几株树 苗 ,这 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 忘
了。托 尔斯泰晚年才 想起这桩儿 时往事和 关于幸福 的
奇妙许 诺 ,饱经忧 患的老人 突然 中获到 了一 个新 的、 更美好 的启示。他 当即表 示愿意将 来埋 骨于那些亲手 栽 种的树木之下 。 ‘
欧 阳锡 龙
《 间最美 的坟墓 》是 作家茨威格 12 世 98年到俄 国 旅行拜 谒列 夫 ・ 尔斯泰墓 地后 写下的文章 。列 夫 托 托 的生活环境 ,在一个深夜离家 出走 。经不起旅途 的劳 顿 ,他先是着 了凉 ;继而转成肺炎’继而病逝在 一个 尔斯泰是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 ,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 叫阿斯塔波沃的小火车站里。临终 ,他还在不停 的重 誉 。但他 的坟墓却 “ 只是一个 长方形的土堆而 已。无 复着 :“ 我爱真理 ! ” 人守 候 ,元 人 管 理 ” 上 面 “ 有墓 碑 ,没 有 墓 志 , 没 至此 ,我们似乎还可 以看到,托尔斯泰还在路上 铭’ ,连 名字 也 没 有。这 正是 托 尔斯 泰本 人 的遗 愿 。 不断奔走不断呼号 ,用 他如椽 巨笔为人类贡献着一 笔 茨威格写 出此文 ,表达对 托尔斯 泰深 深 的祟敬之 情, 又一笔 巨大的精神财富。然 而 ,每一 个到他墓地来参 赞美他 的墓 “ 了世 间最美的 、给人印象最深 的、最 观的人 ,却能强烈地感受到 “ 成 这里 ,逼人的朴素禁锢 感人 的坟墓 ” 。 住任何一种观赏 的闲 情 ,并且不允 许 大声说 话 ……” 对 于茨威格 的这篇文章 ,我们 不能只把它理解 为 因为面对这样朴素的坟墓 ,我们想到 “ 死亡”这一 冷 篇游记 。其 实 , 赞美的是托尔斯泰 的人道主义 精 酷主题下托尔斯泰的人格之华美给人的心灵震撼 ,他 他 神 ,隐约之 间 我们 还可以品味出作者暗含着一点 点 的那种对理想的执著 对平 民化 的 向往让 人 肃然 起敬 。 对前苏联现 实的不满和批 评。 比如 ,第一句话 “ 我在 再者 ,生之托尔斯泰有太多的困扰 、烦恼和禁锢 , 但 俄 国所见到 的景物 ,再 没有 比托尔斯泰墓更 宏伟更感 他还是获得了一种 回归 自然的幸福 ,又有谁去忍心 打 人 的 了 。 1 9 扰九泉之下托翁 的安宁呢?在这里 ,我们还能够感受 许 多 老 师解 读 此 文 ,很 容 易 掉 进 程 式 化 的 思 维 : 到他整个一生对生命本质的追求 ,与他简简单单 的最 托尔斯泰的墓很美 ,那 是因为它朴 素。有学 生问 世 后归宿—一 坟墓 ,获得 了一种内外 皆有的统一,产生 上朴素 的墓多 了去了 ,为 什么唯有他的墓地 美?这个 了一份和谐与安宁之美 ,也 反衬 出了他的人格之冷艳 时候 ,教师便说 ,因为 托尔斯 泰是 伟人 ,伟 人死 了,・ 与华美。 。 。 却葬得如此朴素 ,体现 了他高 尚的人格 ,所 以美 。其 实这很难让教师 自圆其说 ,调 皮 的学 生也许 会追 问 , 那这还不是 等 级观 念 吗?西 方一直 提倡 人人 生 而平 等 ,难道死 了就 有伟人 与平凡人的分野? 在 《 间最美 的坟 墓》一 文中 ,茨威 格巧 妙地通 世 过 四个不 同的名词 “ 穴 ” “ 墓 、 灵寝” ‘ 、“ ‘ 石棺 ” “ 、 墓 冢” ,分别 写出拿破仑 、歌德 、莎士 比亚 和托 尔斯 泰 四个坟墓 的区别 ,暗示了 四个人不 同的人生遭遇 。 “ 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 美 - o出生 于贵族之 家的列夫 记 12 98年的一次 俄国旅行 托 尔斯泰 ,在不少人的 眼里 ,这 个贵族实 在是 “ 不 争气” !父母 死后 ,兄 妹 分家 , 1 的 他 ,分 到 了 9岁 茨威格 17 俄 亩的土地和 30 男性农奴。凭借这 些 ,他完 40 3个 全可 以养尊处优地生 活一 辈子了 ,然而他偏不 !他偏
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

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之墓朴素而宁静,唯有那肃穆伴随左右,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感,也给人以心灵上的洗礼。
作者一进入这片树林,就被一片肃静所包围。
同样,全文被肃穆的氛围所笼罩,句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为之感动,思绪万千。
本文朴实无华,却字字蕴含深情,反映了一代伟人托尔斯泰朴素平易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的人格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深切怀念及赞美之情。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从不认为自己伟大;平凡者之所以平凡,是因为他总认为自己不平凡。
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用自己的朴素为自己构筑了这“世间最美的坟墓”,用自己的热情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一颗颗闪耀的明珠。
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满足了,骄傲了,便停留在原地,成为了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而另一些人则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他们认为自己还太过于平凡,于是,其中的一些成了社会精英。
当我们面对小小的成功之时,是否能静下心来,寻找自己的不足?又是否能改正错误,制定更高的计划与目标呢?成功不等于永远的成功,成功是另一阶段的开始,而不是人生路的终结。
如果是小小成功就骄傲自大,轻视一切,如果是稍许胜利就自负轻敌,高估自己,那么鲁莽行动的后果必定是无功而返,夸夸其谈的终点必定是遭人唾弃。
相反,谦虚的美德最受人敬仰。
一个人若有了谦虚,则处处谨慎,也就处处彬彬有礼。
这样,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也受人景仰。
成熟的麦穗上颗颗饱满,却低下头向大自然致敬,这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竹子节节高,却虚怀若谷,这也是告诉我们要谦虚。
谦虚是做人的品德,也是社会间的生存法则和成功秘诀。
有了谦虚,人才有了发展空间;有了谦虚,人才能时时刻刻静下心来思考问题。
可以说,谦虚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隐藏于树林间的托尔斯泰墓给予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几乎没有任何装饰,除了那几十朵傲放于土丘上的鲜花;它也不需要装饰,唯有那几棵陪伴左右的,托尔斯泰亲手栽下的杉树,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音乐《神秘园》
一.导入新课:
人总归有入土的一天。
西方的神父在葬礼上常会说这样一段话:尘归尘,土归土。
把躯体还给大地,把眼泪还给大海。
确实如此,当疲惫的身体回归大地,她的灵魂也在永恒的沉默中找到了最后的安宁。
而坟墓,则成了他们的曾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纪念。
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又是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的呢?今天我们要跟随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
(出示课题作者)
二.鉴赏课文
1.这处坟墓埋葬的是哪一位伟大的人物?
明确:列夫.托尔斯泰(幻灯显示)托斯泰生平(一):列宁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从事创作60多年,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由于这些作品提出的社会问题之重大以及艺术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作品的思想力量仍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2.下面我们一边听示范朗读录音,一边看书,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将描写坟墓的句子画上线。
3.请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出示图片托尔斯泰墓)
参考:(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庇。
”(极为普通,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淡泊名声)
(4)“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
(5) “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
(6)“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一节。
4.托尔斯泰墓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
参考:朴素(自然、简朴、不求名声宁静)
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
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便是文中的一个词——逼人。
的确是“朴素”扑面而来,不知道同学们感受到了没有。
5.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请同学找出文中的词语。
参考:(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
(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
更宏伟、更感人最美的最深刻的、最感人打动人心
庄严肃穆,感人至深震撼
7.如此普通的坟墓,在作者的心目中它是世间“最美的”,显然是和其他的墓相对比而言的,文中将托尔斯泰墓和哪些坟墓做了对比?运用这种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多媒体: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出示三幅图片)
运用对比更表明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更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伟大,让人感到与众不同。
显出托尔斯泰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8.文中还有对比的运用吗?
参考:作者在描写了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之后,又说明墓中“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墓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强烈的对比。
可见,对比在写作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便可以采用,这会使你本来平平的文章出现一点闪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9.以上三位伟人的墓美不美? 这是一种什么美?
参考:是一种豪华的美、华丽的美。
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
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
10. 你认为托尔斯泰墓美不美? 这又是哪一种美呢? (学生思考,讨论)
参考:我们感受到了“美”,朴素美。
这里景色优美,环境宁静,很美。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如果墓主人换作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作者所崇拜的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话,这个墓就一定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墓了。
墓主人的人格力量,正是这种肃然的敬意使作者认为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托尔斯泰墓是如此的平凡普通,但他却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一位世界“重量级”作家。
一个人这么伟大,但他的墓却这么朴素使人感到震撼,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中我们感到了托尔斯泰的墓确实比其他伟大人物那豪华的陵墓更令人震撼,更美。
这种“美”与他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是和谐统一的。
因而,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
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受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温情的景物描写,流露出对生命的无限沉思。
11.这么一位伟人,为什么不要富丽、豪华的坟墓,而要选择这么一个土丘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地呢?是他怕别人盗墓吗?
参考:“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
1)“饱经忧患”在文中表现在哪句话?“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
”
2)“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含义?(联系生平理解)
(电子白板显示)托尔斯泰生平(二):1828年出生在俄国一古老的贵族家庭。
他在从事创作的同时还广泛研究哲学、宗教、道德和伦理问题,更加认清了沙皇专制的黑暗和剥削阶级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观由贵族地主向宗法式农民转变。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税全部放弃。
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几度想离家出走,实现过平民生活的理想。
1910年10月27日晚上出走,只有一个医生和他一道坐上去南方的火车,着凉得肺炎,在一车站下车,死在这个小站上。
这位伟大的老人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爱真理,非常地爱真理。
”
12.长眠于这片树林中的托尔斯泰感受到幸福了吗?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二部分。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13.请你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说这种幸福体现在哪些地方?
参考: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找到了他追求的朴素,安宁;这里的环境优美。
三拓展延伸(电子版展示)
学完本文后,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托尔斯泰说,请用“托尔斯泰,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表达对托尔斯泰由衷的敬意。
(背景音乐《神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