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

合集下载

《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六、拓展迁移
讨论思考: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学习
本文的启示。 提示:可以从课文中的
关键词出发,可以结合现实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会敬仰伟人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怜的民 族,而有了伟人却不懂得敬仰和尊重的民族则是可 悲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并不缺少伟人,我们缺少 的是对伟人的敬仰。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记 一

九 二 八
的 坟
墓 茨 年
威 格
的 一 次




奢华浩大的秦兵马俑
气势恢宏的明十三陵
美轮美奂的泰姬陵
奇 特 神
秘 的 金
字 塔
朴素无华的托尔斯泰墓
二、文学常识积累
1、人物简介 茨威格、托尔斯泰
2、代表作品
茨威格,奥地利 作家。出生于富裕的 犹太工厂主家庭。主 要作品有诗集《银 弦》;传记文学《三 位大师》《罗曼·罗 兰》《列夫·托尔斯 泰》;小说《一个陌 生女人的来信》《一 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 时》等。
墓的外形简陋而平凡,但以墓主人的 资财地位、荣誉贡献,比任何人都更有权 利来炫耀他的高贵与华美,然而他却挣脱 了世俗的羁绊,义无返顾地去追寻朴素。 托尔斯泰墓的自我选择和设计,蕴涵了他 对功名利禄、金钱地位的否定。他回归平 凡,回归大众,回归自然,不为声名所累, 质朴无华的墓地折射出人格的魅力。因此, 成为世界上给人印象最深的墓,也成为作 者心中最美的坟墓。
西 敏 司 寺
拿破仑墓 莎士比亚墓
歌德墓 托尔斯泰墓
五、发现探究
1、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深深地感动了 作者和前来参观的人们,那么拿破仑的 陵墓、歌德的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呢, 作者比较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震撼 人心
最深刻
最感人
没有墓志铭
胜 无名 有名 没有名字
远离尘嚣
不 为 声 名 所 累
博大胸怀 崇高人格
总体概括:
最美的坟墓 远离尘嚣 朴 外 没有十字架 内 人 格 素 没有装饰 美 美 没有墓碑 没有名字
重难突破:
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源于他死前的 愿望,而这个愿望又源于何处?
一个古老传说 托尔斯泰晚年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 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 的、更美好的启示
列宁: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 向前跨进的一步”。
鲁迅: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通读文章思考:(学习目标)
1、我们想像中的托尔斯泰墓应该是 怎样的? 2、托尔斯泰墓实际是怎样的? 3、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 间最美的坟墓? 4、概述本文的写作特点。
细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写了些什 么内容?
1、总述托翁墓:宏伟、感人。 2、介绍托翁墓:远离尘嚣、长方形
土堆、无人管护、只有几株大树。 3、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 的愿望。
长 方 形 土 丘
文章的第二段又说托翁的坟墓 是美的,美在哪里?

最美
没有十字架
托 翁 坟 墓
开 满 鲜 花
没有墓碑
朴素 胜 奢华
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泰 姬 陵
泰 姬 陵
秦始皇陵
成吉思汗陵
明 长 陵 ·
十 三 陵 定 陵 地 宫 前 殿
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伦的墓穴
昭君墓
托尔斯泰墓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 特点 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 远离尘嚣 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 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 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 朴 没有十字架 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 没有装饰 荫蔽。 没有墓碑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3)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

(4)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5)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6)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

(7)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8)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作品全名:《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选自《当代世界散文名作》。

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有关于: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

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

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
伟、更感人的 了。这快将被 后代 永远 怀着敬畏之情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尊严圣地 , 离尘嚣 孤零 零地躺在 林 荫里 。顺 远
着一条羊肠小路信 步走去 ,穿过林 间空地和 灌木 丛 , 便到 了墓冢前 ;这 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 已。无人 守护 ,无人管理 ,只有几株 大树 荫庇 。他 的外孙女跟 我讲 ,这些 高大挺 拔 、在初秋的风 中微微摇动 的树木 是托 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小的时候, 的哥哥尼古 莱 . 他
和他 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 个古老传说 ,提 到亲手种树
的地方会 变成 幸福 的所在 。于是他 们俩 就在 自己庄 园 的某块地上栽 了几株树 苗 ,这 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 忘
了。托 尔斯泰晚年才 想起这桩儿 时往事和 关于幸福 的
奇妙许 诺 ,饱经忧 患的老人 突然 中获到 了一 个新 的、 更美好 的启示。他 当即表 示愿意将 来埋 骨于那些亲手 栽 种的树木之下 。 ‘
欧 阳锡 龙
《 间最美 的坟墓 》是 作家茨威格 12 世 98年到俄 国 旅行拜 谒列 夫 ・ 尔斯泰墓 地后 写下的文章 。列 夫 托 托 的生活环境 ,在一个深夜离家 出走 。经不起旅途 的劳 顿 ,他先是着 了凉 ;继而转成肺炎’继而病逝在 一个 尔斯泰是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 ,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 叫阿斯塔波沃的小火车站里。临终 ,他还在不停 的重 誉 。但他 的坟墓却 “ 只是一个 长方形的土堆而 已。无 复着 :“ 我爱真理 ! ” 人守 候 ,元 人 管 理 ” 上 面 “ 有墓 碑 ,没 有 墓 志 , 没 至此 ,我们似乎还可 以看到,托尔斯泰还在路上 铭’ ,连 名字 也 没 有。这 正是 托 尔斯 泰本 人 的遗 愿 。 不断奔走不断呼号 ,用 他如椽 巨笔为人类贡献着一 笔 茨威格写 出此文 ,表达对 托尔斯 泰深 深 的祟敬之 情, 又一笔 巨大的精神财富。然 而 ,每一 个到他墓地来参 赞美他 的墓 “ 了世 间最美的 、给人印象最深 的、最 观的人 ,却能强烈地感受到 “ 成 这里 ,逼人的朴素禁锢 感人 的坟墓 ” 。 住任何一种观赏 的闲 情 ,并且不允 许 大声说 话 ……” 对 于茨威格 的这篇文章 ,我们 不能只把它理解 为 因为面对这样朴素的坟墓 ,我们想到 “ 死亡”这一 冷 篇游记 。其 实 , 赞美的是托尔斯泰 的人道主义 精 酷主题下托尔斯泰的人格之华美给人的心灵震撼 ,他 他 神 ,隐约之 间 我们 还可以品味出作者暗含着一点 点 的那种对理想的执著 对平 民化 的 向往让 人 肃然 起敬 。 对前苏联现 实的不满和批 评。 比如 ,第一句话 “ 我在 再者 ,生之托尔斯泰有太多的困扰 、烦恼和禁锢 , 但 俄 国所见到 的景物 ,再 没有 比托尔斯泰墓更 宏伟更感 他还是获得了一种 回归 自然的幸福 ,又有谁去忍心 打 人 的 了 。 1 9 扰九泉之下托翁 的安宁呢?在这里 ,我们还能够感受 许 多 老 师解 读 此 文 ,很 容 易 掉 进 程 式 化 的 思 维 : 到他整个一生对生命本质的追求 ,与他简简单单 的最 托尔斯泰的墓很美 ,那 是因为它朴 素。有学 生问 世 后归宿—一 坟墓 ,获得 了一种内外 皆有的统一,产生 上朴素 的墓多 了去了 ,为 什么唯有他的墓地 美?这个 了一份和谐与安宁之美 ,也 反衬 出了他的人格之冷艳 时候 ,教师便说 ,因为 托尔斯 泰是 伟人 ,伟 人死 了,・ 与华美。 。 。 却葬得如此朴素 ,体现 了他高 尚的人格 ,所 以美 。其 实这很难让教师 自圆其说 ,调 皮 的学 生也许 会追 问 , 那这还不是 等 级观 念 吗?西 方一直 提倡 人人 生 而平 等 ,难道死 了就 有伟人 与平凡人的分野? 在 《 间最美 的坟 墓》一 文中 ,茨威 格巧 妙地通 世 过 四个不 同的名词 “ 穴 ” “ 墓 、 灵寝” ‘ 、“ ‘ 石棺 ” “ 、 墓 冢” ,分别 写出拿破仑 、歌德 、莎士 比亚 和托 尔斯 泰 四个坟墓 的区别 ,暗示了 四个人不 同的人生遭遇 。 “ 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 美 - o出生 于贵族之 家的列夫 记 12 98年的一次 俄国旅行 托 尔斯泰 ,在不少人的 眼里 ,这 个贵族实 在是 “ 不 争气” !父母 死后 ,兄 妹 分家 , 1 的 他 ,分 到 了 9岁 茨威格 17 俄 亩的土地和 30 男性农奴。凭借这 些 ,他完 40 3个 全可 以养尊处优地生 活一 辈子了 ,然而他偏不 !他偏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题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题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阅读题及答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加扣人心弦;今天,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好像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9.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10.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

11.作者用哪两个字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12.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答案9.B(原文无永世长存、人格的崇高之意)10.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2)墓地庄严肃穆的气氛与观赏闲情的对比;突出了托尔斯泰崇高的精神,也表 达了托尔斯泰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3)把托尔斯泰墓与“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的正衬,强化突 出了托尔斯泰的平凡普通。
¤通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托尔斯泰墓是最美的?
1)美在墓的外形:朴素美 2)美在墓的实质:人格美
¤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庄重肃穆? 因为人们尊敬、敬仰这位伟人。
¤人们如此敬仰他,是否仅仅因为坟墓极为朴素呢?
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大声说话;
¤文章对托尔斯泰墓进行了四次描写,这四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并加以比较)
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 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3)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4)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朵花留作纪念。
比较:这四次描写运用平淡朴素的文字,把托尔斯泰坟墓“朴素”这一特征形象地表 现出来,语义上层层拓展,步步加深。
¤“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 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 文中还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墓地的奢华,作用是什么呢?
1)用“风儿”“俯临”“嬉戏”“温柔”等温情的词语,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伟人安 睡其中是何等幸福;
2)选取“夏天”“冬天”这两个季节中的景物来装饰托尔斯泰墓,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到 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永世长存。
¤人们参观此墓时的心情如何?(用原文回答) 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奥地利《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赏析:《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精致优美的抒情散文,它结构短小精悍,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感情浓烈真挚。

作者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和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了一个追求朴素,淡泊声名,不愿劳顿世人,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威望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的不朽灵魂。

文章在作者写到在知晓这一“墓主”是世界大作家之一,俄罗斯的列夫·托尔斯泰,“这个谁都感到被自己名声所累的伟人”,确是一位理想的人选。

因而渴望着一见坟墓,当我们“顺着羊肠小径,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前”。

这就是“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原以为金碧辉煌,气象万千,好像人间皇宫一样。

却不料只是“一个长方形土堆而已”,这反差实在太大了。

使人们普遍难以接受,但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因为,大多数人的常规思想认为,所谓“世间最美的坟墓”一似上述:应该雕栏玉砌,金栋银梁。

而这里竟然“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列夫·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

“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的坟墓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文章的笔调深沉朴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托尔斯泰墓的赞美与尊敬。

作者的这篇文章善于景物的描摹。

在对墓冢的描写中有表现了它的平凡,“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在对树林的描写中突显墓地的宁静,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而正是这朴素平凡的托尔斯泰墓,体现了他的人格。

作者并没有用过多的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修饰,用朴素的语言展现朴素的托尔斯泰墓,而效果却并不“朴素”,他给了读者一个伟大的托尔斯泰,而伟大之处,就是他平易朴素的人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209
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
[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阅读:培养学生揣摩语句提炼要点进而理解情感的能力。

2、口语:表达情感。

(二)知识目标
1、了解抒情的方法
2、领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德育目标
1、体会敬仰之情,领悟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最美”?
[教学难点]“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想]运用提问、讨论法,借助多媒体两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5分钟)
请两位学生介绍“我所了解的托尔斯泰”为理解课文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二、导入课文(2分钟)
教师提问:著名陵墓知多少,最美是哪座?
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投影奢华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马俑)、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简陋寒伧的托尔斯泰墓,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师语:世间美丽的陵墓美不胜收,最美是哪座呢?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认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是托尔斯泰墓,那么托尔斯泰墓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带着感情听录音,和作者一起瞻仰托尔斯泰墓这世间最美的坟墓吧!(板书课题)
三、听录音,从感知景物、感悟情感两方面整体感知全文(13分钟)
要求:1、学生边听读边画出直接描写坟墓的语句,并概括景物特点。

2、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瞻仰托尔斯泰墓的。

四、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分析课文(30分钟)
1、感知景物
就刚才听读录音和所提要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叫一名同学朗读画出的语句,然后引导学生概括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点:朴素(板书)
体会这种朴素外表背后的朴素美。

(投影托尔斯泰墓图片)
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极为普通、简陋)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

(淡泊名声)2、感悟情感
敢其情:出示选择题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瞻仰托而斯泰墓的(D )
A、游玩
B、悲痛
C、平静
D、敬仰
学生讨论后选出(D)敬仰的感情(板书)
得其法:引导学生学习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法
请一名学生朗读刚才讨论、画出的抒情语句,教师引导,体会直接抒情通常用来抒发强烈的感情,举例说明间接抒情通常用来抒发深厚的感情。

间接抒情例举: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用“风儿”、“俯临”、“嬉戏”、“温柔”等温情的词语,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伟人安睡其中是何等幸福。

这些词语都是颇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选取“夏天”“冬天”两个季节中的景物来装饰托尔斯泰墓,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永世长存,崇敬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这就是间接抒情。

3、全体朗读全文,加深理解和体会
五、发现探究(20分钟)
1、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提示
投影出示思考讨论题:
(1)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深深地感动了作者和人们,那么拿破仑的陵墓、歌德的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呢?是一种怎样的美?
(2)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3)我们应如何看待朴素美和华丽美?
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意见
3、教师归结
(1)这些坟墓有它的美所在,那就是华丽美。

(2)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贡献、精神品质理解:
墓的外形简陋,平凡,但以墓主人的资财和地位、荣誉和贡献,比任何人都更有权利来炫耀他的高贵、华美,然而他却彻底挣脱了世俗的羁绊,义无返顾地去追寻平凡。

托尔斯泰墓葬的自我选择和设计,蕴涵了他对功名利禄、金钱地位的彻底否定以及他对平民化的理想追求。

回归平凡,回归大众,回归自然,不为声名所累,这蕴涵于墓地上的声音,始终回荡在茨威格的耳畔。

托尔斯泰质朴无华的墓地折射出他人生的魅力。

“成为世界上给人印象最深的墓地”也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坟墓。

其实质是人格美!(边讲边板书)(3)华丽美和朴素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美,如果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冷眼看这两种美就无所谓“最美”,但作者因为对托尔斯泰的极度敬仰他发
现了两种美背后的不同,那就是华丽美是主人伟大成就的外在表现,而朴素美呢,不仅表现了主人的伟大成就而且表现了主人的伟大人格,而人格的力量是能永久震撼人心的,从这个角度讲朴素美是一种更高级的美,换种说法那就是:美不仅在于视觉上的愉悦,更在于给人心灵上的震撼!(边讲边板书)
六、人生启示(15分钟)
1、请几位同学上台谈谈自己学习本文的启示
2、教师点评后补充
(一)学会敬仰伟人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伟人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而有了伟人却不懂得敬仰和尊重的民族则是可悲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并不缺少伟人,我们缺少的是对伟人的敬仰。

结合当今追星成风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人们对美的认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人羡慕那些花枝招展、风流倜傥然而心灵扭曲、沾满铜锈的人,而鄙视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满身灰土的环卫工人。

有些同学抛弃纯朴、纯真美,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刻意讲究穿着打扮,而忽视内在素养的提高,凡此种种表现都是与追求朴素美背道而驰的。

以托尔斯泰之伟大尚且追求朴素,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什么理由蔑视平凡、鄙视朴素呢?!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所抒何情?(无限敬仰)
2、如何抒情?(直接见强;间接见深)
3、以简驭繁,感情真挚;喻情于景;喻理于景;借助对比的写作特色。

八、课堂练习(15分钟)
师生一起完成练习册第二、三题
九、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世简陋平凡——坟墓外表
间折
朴素——最射
敬仰——美朴素伟大——主人人格

坟美不仅在于视觉上的愉悦,
墓更在于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