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现状及分析

合集下载

2023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2023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2023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调查报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讲话致辞、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speeche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调查报告2023旅游市场现状分析调查报告精选7篇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一词,不再是此情可待成追忆,而是数码相机留下的美好与记忆。

国内的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

国内的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

国内的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国内旅游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产业。

在当前的形势下,国内旅游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推动国内旅游行业的发展,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国内旅游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国内旅游现状分析1、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服务水平不尽人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旅游服务水平并不尽如人意,旅游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遭遇过不愉快的事情。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内旅游产业的形象和声誉,也导致部分游客对国内旅游的消费意愿降低。

2、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国内旅游市场上同质化产品较多,很多旅游产品在内容和服务上相似度较高,缺乏差异化竞争的特色和优势,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这种同质化现象不仅降低了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降低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3、旅游安全问题频发,游客权益受损近年来,国内旅游安全问题频频发生,诸如旅游团车辆事故、游客受骗、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层出不穷,给游客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损失。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旅游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严重影响了游客对国内旅游的消费信心和意愿。

二、对策分析1、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人才培养为了改善市场上服务质量不尽人意的问题,可以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鼓励旅游企业加大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提高旅游服务的整体质量。

还可以加大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专业化、专业化的旅游从业人员,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2、推动旅游产品创新,打造旅游特色为了解决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可以鼓励旅游企业加大对产品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推动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发展。

鼓励企业结合当地的资源和特色,开发出以当地文化和历史为特色的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地域性和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旅游业现状(1)旅游市场规模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中国旅游总收入达到约5.9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5%。

同时,国内旅游人次超过了60亿人次,实现了高速增长。

(2)旅游消费方式多样化: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品质、体验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如特色民宿、高端度假村等。

此外,自由行消费成为新兴趋势,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注重自由自在和个性化的需求。

(3)宗教、文化旅游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旅游观念的改变,宗教、文化旅游成为新的热点。

中国拥有众多的寺庙、故宫、长城等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同时也增加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市场需求。

(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旅游业已成为国内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约11%以上。

2.旅游业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以下是几个旅游业发展的趋势:(1)旅游业结构转型升级:未来旅游需求将更加多样化,消费者对旅游品质和体验的要求将继续提高。

因此,旅游业需要加强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开发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已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旅游解决方案,如智能导游机器人、在线预订系统等将更加普及。

同时,数字化技术为旅游景区提供了更多的营销和推广方式,如社交媒体、直播等。

(3)旅游目的地多样化:中国旅游需求正逐渐向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除了传统的城市旅游和观光旅游,农村旅游、休闲度假和健康养生旅游等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同时,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4)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将与文化、体育、影视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旅游综合体,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从近几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来看,随着中国社会开放、实施经济
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中国旅游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中之一就是旅游
消费的显著增加,它推动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进步。

2024年,中国观光客总数达到5.5亿,全年旅游收入达到8.7万亿,比一年前增长了12%。

旅游产业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同比仍保持在两位数,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加大。

2024年,我国观光客总数
达到了4.58亿,境外游客达到1.85亿,出境游创收达到3.21万亿,全
年旅游收入达到7.7万亿元,同比增长8.7%,为经济支撑增加了很大的
动力。

从国家旅游政策的加强来看,普惠性政策鼓励群众出行,“十三五”
规划纲要和“中国旅游2025”战略性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旅游的
重要性,以及在旅游政策上积极应对和全面提升游客体验等方面的目标。

从旅游市场结构来看,国内外游客比例逐步均衡,全球游客比重约占45%,2024年,境外游客达到1.85亿人,出境游收入占总收入的43%。

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就业的提供以及地区发展的促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球旅游业发展迅猛,我国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本文将对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

首先,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全球旅游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兴起,旅游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24年全球旅游业收入达到1.63万亿美元,全球旅游人次达到14亿人次,旅游业规模持续扩大。

2.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扩大,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旅游业的发展力度,竞争非常激烈。

传统的旅游大国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持续发展旅游业,新兴旅游业市场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也在快速发展。

3.新兴旅游业形态不断涌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兴旅游业形态逐渐涌现。

例如,在线旅游平台的兴起让旅游变得更加便捷,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使得民宿和旅游交通等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

4.旅游业利益链条拉长。

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到众多相关产业,从旅游交通、酒店住宿、餐饮娱乐到购物消费等,形成了庞大的旅游业利益链条。

这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从以上现状来看,旅游业发展激烈竞争,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呢?首先,旅游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兴起,旅游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7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其次,旅游业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尤其是一些地域相对偏远、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实现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

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旅游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

本文将对当前城市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城市旅游的发展趋势。

二、现状分析1.城市旅游的经济价值城市旅游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推动消费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提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城市旅游的社会影响城市旅游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以及体育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城市旅游的发展还加深了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验,对于国家形象的宣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问题分析1.城市过度开发问题由于城市旅游的经济效益巨大,一些城市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环境破坏、文化流失等问题。

城市旅游的发展应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均衡发展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2.城市旅游服务水平不高一些城市在旅游服务方面还存在不足,如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旅游设施不完善等。

提升城市旅游服务质量,培养专业化的旅游从业人员,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机遇与挑战1.机遇:新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旅游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提高游客的体验度。

此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城市旅游的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

2.挑战:竞争激烈全球范围内城市旅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需要通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体验来吸引游客。

创新是应对竞争的关键,城市需要不断创新,提供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五、未来趋势1.可持续发展未来城市旅游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加大对环境和文化的保护力度,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相互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2.个性化体验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城市旅游将更加注重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贴近游客的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当前旅游现状及其问题1. 旅游业蓬勃发展,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过度开发和盲目扩张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许多景区因过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物种灭绝等问题。

2. 大规模旅游造成资源浪费与能源消耗大量人群涌向知名景点,在旺季期间,往往出现拥堵、长时间排队等情况。

如此庞大的人流量引发了饮食用品包装物等难以处理的废弃物。

同时,交通工具的使用也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等环境污染。

3. 景区管理不善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由于客流集中在少数几个热门景点周围,这些地方在节假日期间往往面临空间不足、设施老化以及缺乏培训有素的工作人员等问题。

这也导致了游客在流程繁琐、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下,付出更高的门票费用。

4. 文化遗产受损为了满足商业需求,一些旅游景区不惜破坏文化遗产,挤压居民生活空间。

这种开发方式对于保护历史建筑、文物以及传统村落等富有价值的资源构成了威胁。

过度依赖旅游开发也会导致当地居民生活失去平衡。

二、解决旅游问题的对策1. 加强政府监管与规划为了防止不良开发和环境破坏,政府应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监管,并实施严格规划。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限制旅游项目数量和规模,并确保它们符合环保标准和可持续性原则。

2. 推广低碳环保型旅游鼓励发展低碳环保型旅游,在交通工具上推广公共交通系统,并提供优惠措施鼓励使用共享交通工具。

同时,在景区内设置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并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3. 多样化旅游产品,分流人流为了减少热门景区的拥堵问题,可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往其他地区。

例如,推动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以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负担。

4. 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加强对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

完善在线预订系统和智能导览设备,在优化服务流程的同时提供更好的体验。

同时还应增加保洁力度,维护好公共环境卫生。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旅游业现状
中国旅游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2024年,中国旅游业的总规模达到全球第一位,而且还在未来几年继续增长。

从2005年到2024年,中国旅游市场的规模约增长了5.8倍,远超过全球旅游业的平均增速。

截至2024年,中国游客国内外旅游人数已经超过13亿人次。

同时,中国有200多个国家的外国游客,中国旅游业的国际规模也有了显著增长。

2024年,中国接待外国游客6.69亿人次,同比增长9.8%,实现入境游客收入1.78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其发展也在不断发展。

1、表现出低碳、清洁、安全、高品质、全景式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业将采取更多的措施,以减少碳排放,提升清洁和安全水平,保证旅游景点和体验的高品质,并且开展更全面的旅游服务。

2、呼吁地方政府重视畅游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堰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来源:本站作者:原创日期:2014年7月9日浏览3151次]【大中小】乡村旅游以其低碳性、环保性、可持续性和统筹城乡发展性,为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旅游。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提出“到2015年力争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7.71亿人次,收入1145亿元”,届时乡村旅游将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战略分支之一。

十堰地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地带,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国家级重要生态区。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符合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市实现生态立城、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实需要。

本文在对我市乡村旅游调研的基础上,从基础理论分析着手,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对我市乡村旅游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乡村旅游的基础理论分析(一)乡村旅游发展历史简述乡村旅游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是伴随着工业革命之后现代人逃离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世界范围的“绿色运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了发达国家旅游者的重要选择。

20世界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等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开始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推广。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成为了现代国际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

主要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成都“农家乐”产生为代表,资源利用度低,没有国家政策指导。

二是发展阶段。

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华夏城乡游”,正式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态纳入到国家旅游发展层面中。

三是规范阶段。

2002年国家颁布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200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意见》,2007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逐渐走向了规范化发展道路。

四是升级阶段。

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并纳入国家“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2013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提出用三年时间在全国组织创建1000个“美丽乡村”试点。

这既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也必将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

(二)乡村旅游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

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的不断实践和发展,其外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既包括传统的田园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又增加了农事体验、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等新形式新业态。

因此,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旅游经营活动。

从依托的旅游资源类别来看,大致分为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等;从发展方向来看,其逐渐呈现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发展趋势。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1、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载体。

2013年国家正式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提出2013-2015年,在全国不同类型地区建设1000个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7月22日在我省鄂州市考察时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是“涂脂抹粉”。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旧貌换新颜”,更不能“只顾面子,不顾里子”。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以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以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通过整体规划,统筹城乡两种资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将单一的“输血”变成“造血”,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乡村的活力,实现农民增收、环境改善、素质提升的协调发展。

2、是实现生态立城,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现实需要。

市委书记周霁指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十堰的目标,但核心是生态立城。

这就是十堰最大的发展压力、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发展潜力。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是一、二、三产联动,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城市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全面形成的系统工程。

在把握生态立城核心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乡村旅游当大有作为。

首先,乡村旅游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核心吸引物,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需求;其次,旅游业作为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为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将拉动基建、交通、服务、金融、信息等多种产业发展,有效扩大内需,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强劲的活力;再次,随着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将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和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度和重视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是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当前,我国正经历一个由生产型社会向服务型、消费型社会的转变过程,旅游业已进入了大众化的全民旅游时代。

副总理汪洋在国务院召开的贯彻落实《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要求积极发展专项旅游,培育一批游客容量大、社会效益好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旅游消费新热点。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鼓励开发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多元化的旅游休闲产品,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投入,加强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环城市游憩带、特色旅游村镇建设。

我市作为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区,国家生态功能区和限制开发区,面对全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旅游消费“去公务化”的大环境,要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发展,不能再依赖以单个分散景区为主导,以门票经济为拉动的传统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作为开放型景区,将逐步形成城、镇、村三级互动,自然、人文、生态相得益彰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不仅符合旅游发展和国民旅游消费的趋势,而且更能发挥旅游业的带动辐射功能,实现盈利的多元化。

同时,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体系,将充分承接武当山的游客,游山玩水看车城、住村进院体农情,真正形成山水城互动、文旅农一体的发展局面。

二、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一)乡村旅游资源富集。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生态资源富集。

以方滩、大西沟、大川、柳陂、黄龙、樱桃沟、舒家沟、韩家洲等为代表的村镇,乡村特色明显、田园风光旖旎、山水资源富集、历史文化深厚,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还有遗留民间的伍家沟民间故事、吕家河民歌、汉调二黄、武当山庙会、尹吉甫传说、孟宗黄香行孝、均州吹打乐、郧阳凤凰灯、郧西三弦、武当道教医药、武当道茶炒制技艺、郧西七夕节等51项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厚的发展基础和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和《十堰市旅游奖励暂行办法》,将旅游工作纳入了全市目标考核体系,旅游发展资金增加至2300万。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市委书记周霁强调,我市的旅游发展要努力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由资源竞争向文化竞争、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

今年上半年,市长张维国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龙良文、副市长沈学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考察了我市城郊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并召开现场办公会,要求通过高端规划、整体开发,将涵盖郧县、张湾、茅箭的7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打造成我市国家级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产业转型示范区、城镇化建设示范区、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

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既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又为统筹整合全市乡村旅游资源、实现品质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将开创全市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我市的乡村旅游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1、行业创建强劲。

目前全市共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2个,湖北旅游名村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休闲农业示范点8个;共有农家乐2000多家,其中星级农家乐466家,5星级农家乐2家,3星级以上农家乐196家。

2、发展势头迅猛。

自国家小长假制度实施以来,以田园观光、休闲度假、品尝农家饭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游”日益火爆。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茅箭区的大川镇,张湾区的黄龙、大西沟,郧县的樱桃沟、王家学等镇村,领略田园风光,采摘草莓、樱桃,吃农家饭、品渔家宴的游客挤满了农家庄园和山野田头,全市农家乐日均接待量达4万人次以上,日均收入达300万元以上。

今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突破200万人次,收入达15亿元,增幅达40%以上,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3.3%。

3、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日益增长,国家对国民旅游休闲时间、绿色环保旅游休闲理念的重视和提倡,乡村旅游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

同时,我市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旅游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将形成承接武当山,对接宜昌、神农架,辐射西安、郑州等客源市场的发展格局,成为全市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三、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以示范点和旅游名村创建为主导,以分散的单个村、点为依托,以农家乐经营为主要拉动的发展阶段,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规划体系尚不健全。

截止2012年年底,全市旅游总、控、详规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缺乏乡村旅游专项规划。

在以景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影响下,各县市区的旅游规划也多集中于总体规划和景区规划。

只有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村、示范点编制了专项规划。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域分布较为零散,难以形成精品旅游线路。

同时,单个的乡村与传统旅游景点也缺乏有机的联系,共生性差,与武当山的龙头品牌效应难以衔接。

(二)旅游产品相对单一。

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吃农家菜等传统项目上,没有将戏曲、传说、道教医药、道茶炒制等我市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乡村旅游中,缺乏乡村氛围营造和深度体验。

由于产品单一,造成了季节性强,形成“旺季过旺、淡季过淡”的现象。

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较差,尤其对于外地游客,乡村旅游的地方特色不明显,产品体系不完善,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求。

(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我市的乡村旅游大多分布于城郊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旅游区内的道路、停车场、银行自动提款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配套不足,景区的可进入性和舒适度较差,难以满足现代游客乡村体验、都市生活标准的更高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