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下《白桦》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1《白桦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1《白桦》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白桦》这篇课文的内容,了解白桦对人们的意义。
2.能够认读词语,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书写活动。
4.培养学生的爱美之情,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认读困难的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白桦对人们的意义。
2.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文:《白桦》。
2.教学课件或图片资料。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4.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校园里的树木,引出“白桦”这种树种。
2. 学习课文•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词语。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逐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3. 分组讨论•小组讨论白桦对人们的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相互迅速问答,巩固课文内容。
2. 朗读与表演•学生分角色朗读《白桦》并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课时1. 词语操练•教师设计词语操练活动,帮助学生熟练认读生字词语。
2. 作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树木的短文,并分享给同学。
第四课时1. 教学游戏•设计与《白桦》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板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总结白桦对人们的意义。
六、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继续观察身边的树木,写一段观察感想。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白桦》这篇课文的真正含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第【1】篇〗语文要素阅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人文主题朗读诗歌,感受白桦的形象,体会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借助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要求1.朗读诗文。
2.搜集有关白桦树的资料。
教学过程01一、激情诵读,引出课题1.导入:同学们,这是什么植物?你认得吗?(出示白桦树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就跟白桦树有关,齐读课题——《白桦》。
2.介绍作者:这首诗歌的作者是俄罗斯田园派诗人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他的代表作有《安娜·斯涅金娜》《天上的鼓手》等。
02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了解内容1.初读诗歌: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
(学生自读)2.检查字词,学生认读。
领读——个别读——齐读。
3.重点指导“徜徉”“白雪皑皑”两个词语。
4.指名分小节展示朗读,随文识写生字词。
(1)读准“绽”,读出“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的节奏。
(2)读准“朦胧”“徜徉”。
(3)读准叠词“姗姗”“皑皑”,读好“姗姗来迟的朝霞”“白雪皑皑的树枝”。
5.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词分小节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提示词: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6.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梳理四个小节的主要内容,理清本首诗歌的脉络。
师:同学们真会倾听!这首诗歌就是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先写了白桦的特点,是——(洁白的),紧接着写了白桦的树枝,以及在寂静中的白桦、朝霞中的白桦的美好形态。
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地走进诗歌,走进《白桦》。
03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1.回顾黑板上记录的关于白桦的“初印象”,引导学生抓住“初印象”再默读诗歌,圈画关键的词语,想象画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白桦》是一首描绘白桦树的诗,通过对白桦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他们容易产生共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能够通过诗歌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的理解。
2.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情感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发现和情感激发,让学生在朗读、讨论和表达中感受诗歌的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白桦》的幻灯片或课件。
2.准备与课文相关的白桦树的图片或视频。
3.准备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情感的分析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桦树,让学生对白桦树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白桦树有什么印象?然后,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或逐段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赞美白桦树?白桦树有哪些特点值得赞美?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情感的把握,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白桦树相关的诗歌或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白桦树的美。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桦》教学设计及反思

《白桦》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语言运用:借助优美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形象。
3.思维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审美创造: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教学重点:展开想象,体悟情感,感受诗歌词语中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借助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涂、茸”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借助优美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形象。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一)教师引导:课件出示一组白杨树的图片,教师问:“你认识这种树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白桦(二)认识“白桦”。
白桦:桦木科,落叶乔木。
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皮灰白色,纸状,分层脱落,就像一个个眼睛。
(三)简介作者叶赛宁:俄罗斯田园派代表诗人,他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就能写诗。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
代表作品:《夜》《狗之歌》《我记得》等。
(设计意图:链接国外诗人与学生的认知,帮助理解诗歌意象和创作背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诗歌,自主识字(一)听范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教师提出初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三)教师提问:同学们将不理解的词语已经勾画出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1:“齐绽”的绽是翘舌音。
生2:“朦胧”是后鼻音。
生3:“徜徉”是后鼻音。
(四)过渡:这些词语能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
在这首诗中,还有许多没学过的生字,试着用你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第【1】篇〗《白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
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2.师朗诵《白桦》。
3.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4.师小结导入: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致内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这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1《白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1《白桦》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课文《白桦》,并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体会课文中描述的孩子与白桦树之间的情感。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感情表达朗读课文。
4.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自然风物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白桦》的内容。
2.学会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孩子与白桦树之间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营造孩子与自然的感情连接。
2.灵活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录音设备。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朗读准备。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一张白桦树的图片。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白桦树的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1.听录音,跟读课文《白桦》。
2.分段教授课文,解释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互相朗读课文。
第三步: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把白桦树比喻成孩子的好朋友?2.学生交流自己有过类似经历的故事或体验。
第四步:朗读训练1.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情表达各异。
第五步:激发想象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白桦树下与好朋友玩耍的场景。
2.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
第六步:展示成果1.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彼此交流自己的想象内容。
2.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白桦》这篇课文,通过朗读、情感感悟和想象,希望让学生感受到孩子与自然的情感连接。
通过这堂课,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珍惜与大自然的交往,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朙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加深对人与自然情感的体验。
白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白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白桦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掌握“树”字的写法;3.学会通过文字描写来形象地表达事物。
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2.能够运用已学到的文字教材中的知识来描述和表达事物;3.能够在阅读中理解意思并进行归纳总结。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动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掌握白桦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树字的读写、描写事物等;2.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花卉的爱好。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已学到的文章中的知识描述自然花卉;2.如何提高学生的敏锐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课文及相关资料;2.书写工具;3.学生绘画工具;4.课堂练习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个学习单元中的课文并提问: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常见的花卉?2.出示白桦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白桦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同时让学生观察到课文中白桦的描写。
第二步:学习新课1.将学生分为小组,一组负责介绍白桦树的特点,一组负责介绍白桦的生长环境。
2.跟读课文,带领学生掌握“树”字的读写。
3.按照课文要求,引导学生描写白桦的样子和特点。
第三步:课堂练习1.小组内交流分享白桦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练习“树”字的写法。
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总结归纳文章。
教学总结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2.引导学生总结一下课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课后作业1.默写本课的关键知识点;2.完成课本的练习题;3.想象自己像小作者一样,描写一种花卉的形象和特点。
教学评价1.教学活动是否充满趣味性,是否引导了学生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白桦进行描述;3.学生在小组内是否有效地完成了任务,并在总结中提出反思和意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白桦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白桦》以白桦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金晖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有色彩的变化,又富有动态的美感。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与想象中仔细揣摩诗中重点语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白桦树。
查找作者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查找白桦树的有关知识。
2.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谈话,猜想引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它吗?(出示)仔细观察,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白桦。
2.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苏联的作家叶赛宁眼中的白桦呢?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叶赛宁(1895—1925),苏联诗人。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猜一猜,作者可能会写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内容,结合学习经验进行猜测。
学生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认识白桦。
看课题,猜想文章内容,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引读: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猜想,自由朗读课文,看看猜出了哪些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课件出示白桦树叶,瞧,小树叶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第一组:毛茸茸、绣花、潇洒、朦胧、金晖、徜徉、白雪皑皑(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3.诗歌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教学
难点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Biblioteka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1、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 猜谜语: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
你猜出来了吗?(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出示白桦树图片)
3.简介作者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1.姗姗来迟的朝霞在白桦四周徜徉着。
2.一层银色的光华抹在白雪皑皑的枝头上。
【答案】
一、(白桦) (糊涂) (绣花 ) (光辉 )
(哗哗) (蟾蜍) (生锈 ) (余晖 )
二、(朦胧)(晶亮) (姗姗来迟)
(银色)(灿灿)
三、1.朝霞徜徉着。2.光华抹在枝头上。
教学反思
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霞”上窄下宽 ,上面是“雨字头”,不是“雨”,下面注意书写笔顺:横折 横 竖 横 横 横折 横 横撇 捺。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重点指导: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
梨树(希尔达·杜利特尔)
银色的尘雾
从地面升起
我的手够不着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银
我手够不着
你花团锦簇向着我们
没别的花能开出
如此坚挺纯白的花瓣
没别的花能从如此罕见的白银
再分离出白银
哦,洁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团
怒放在枝头
用你紫色的心
带来夏天,带来成熟的果实
2.师: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分享外国诗,并试着写一写,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
板书
内容
白桦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 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 具有音乐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辨字组词。
桦( ) 涂( ) 绣( ) 辉( )
哗( ) 蜍( ) 锈( ) 晖( )
二、补充词语。
( )的寂静 ( )的雪花 ( )朝霞 ( )的光华 ( )的金晖
三、缩写下面的句子。
导入课题,简介作者,为下面学习新诗铺平道路,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2、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
三、1.朦胧 玉立 2.灿灿 晶亮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2.《白桦》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1)看到的是“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板书: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2)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板书:想到:高尚人格)
(3)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情感:热爱之情)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毛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4)齐读词语。
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二)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板书:高度概括 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 具有音乐美 )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可丰富学生的感悟。
在总结新诗特点的环节,旨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层面,总结新诗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初读课文,自主解决字词问题,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感知课文内容,先分节概括,再整体感知,降低概括归纳的难度。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
读这首诗,认识并会写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通了诗歌。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huà máo róng róng xiāo sǎ huā suì méng lóng
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歌。
复习词语听写,温故而知新;出示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课题
白桦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
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生字:绣 潇 绽 朦 胧 晖 徜 徉
桦 涂 茸 穗 寂 霞 抹
词语: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穗”,翘舌音“绽 徜 ”。
②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绣 潇 穗 霞”
“绣”左窄右宽,第九笔是横折折折钩。
“潇”左窄右宽,注意第十笔之后的笔画是:竖 点 点 撇 竖。
“穗”左窄右宽,两部分部分组成“禾+惠”。
不足之处:
不过,教学这篇诗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
今后应该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再课上交流,并带有感情地朗读,对句子的理解就会深入了。
( )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树枝 ( )的枝头 ( )的花边 ( )的流苏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 )的寂静中,( )着这棵白桦。
2.在( )的金晖里,闪着( )的雪花。
【答案】
一、白 桦 毛茸 茸 潇 洒 花穗 朦 胧
二、(白雪皑皑)(毛茸茸)(雪绣)(洁白)
成功之处:
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然后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1.本文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
《白桦》一诗一共有4个小节,
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
第三节写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
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洁白的流苏 灿灿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