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5单元全单元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要点整理复习完美精品打印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要点汇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要点汇总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内容要点:西欧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重点:租地农场的建立手工工场
知识要点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西欧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农民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土地关系变化:
14世纪中叶后,领主出租直领地,靠租金生活,一些富裕的农民靠承租和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和购买佃户的土地,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3.农产品的经营:
农产品的富裕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并且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产品。

4.手工业的经营:
13世纪,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出现了手工工场。

后来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商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

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

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1 页共8 页。

精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精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过程: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完全形成中的人(四种,其中现代人的特征出现在晚期智人时期)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元谋人、北京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山顶洞人)3、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形成的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血缘关系)1、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1)特点:母系——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2)特点:父系——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社会占主导地位。

2、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3、国家的产生: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私有制出现,阶级和国家产生。

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奴隶社会逐渐取代原始社会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期)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它们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发源于河流)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3、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

4、印度的种姓制度(1)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国王处于第二等级。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②被统治阶级:吠舍(雅利安平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印度人);(2)特点:等级森严★★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复习课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复习课PPT课件

西班牙 塞维利亚
菲律宾 麦哲伦死亡之地
麦哲伦海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走向近 代复习 课件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走向近 代复习 课件课
国别
人物 时间
迪亚士
迪亚士 1487—1488年 葡萄牙 葡萄牙
哥伦布 1492年 意大利 意大利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主要成就
支持者
到达非洲好望角 到达非洲好望角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走向近 代复习 课件课

西洋 印度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走向近 代复习 课件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走向近 代复习 课件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走向近 代复习 课件课
2019年柳州市中考题
• 10.右图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从航行路线上看,证明了“地球
15世纪后期,从欧洲出发的航海家们逐渐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几次艰难的航行,探险
家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
(1)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2分)根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对世界的影响。(1分)(0.48)

工租
迪哥 达 麦
殖 运 动
场地 出农 现望美 角洲
·
伽 马 到 达 印 度
哲 伦 船 队 全 球 航


民英 国国 家成
为 最 大 的 殖
西欧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

(人的发现)

新航路的开辟 (地理大发现)
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解放
世界市场初步 形成
意大利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

D
1、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

①英国
②荷兰
③葡萄牙 ④西班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6世纪末期,成为海上霸主的是( )
A.荷兰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C
3.“三角贸易”是欧洲殖民者进行的罪恶贸易。下列“三角贸易”示意图正确的一项是 ( ) A
4.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15—19 世纪,(戈雷岛)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岛上 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材料揭示了 ( ) A.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 C.罗马帝国的扩张范围 D.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
A.人文主义
B.民主法治
C.科学至上
D.以神A为中心
4.王老师在讲授“文艺复兴”教学内容时,根据课标要求,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符合主题的是( )
A.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 D.无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早期殖民掠夺影响 对欧洲: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对世界: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马铃薯、玉米、番茄运回欧洲。 把葡萄酒、啤酒、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
物种交流 商品交流
对殖民地:
消极: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积极: 欧洲文化传播到殖民地,客观上刺激殖民地社会发展。
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 积极: ①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传播和交流; ②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③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 ④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部编版人教版九上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必背知识点梳理(6页)

部编版人教版九上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必背知识点梳理(6页)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生产方式变化(1)垦殖运动: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2)庄园瓦解: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出租土地:领主将土地集中在一起进行出租||,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2.经营方式变化(1)远程贸易: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农民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2)手工工场①出现:为了适应市场而生产,手工业者开办作坊。

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②含义: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③作用: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富裕农民: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市民阶层(1)形成: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

(2)地位: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基础知识梳理复习课件】(共6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基础知识梳理复习课件】(共62张PPT)

工人
提供一切生产资料 只出卖自己的劳动
雇佣工人集中生产
力赚取工资
工场主和工人之间也变成雇佣关系
农村中的( )( )( ) 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城市中,(

和( )采用新的
生产方式经营 ,他们
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
员,抬高自己的身份,
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成为强化王权的政治
力量
1、伴随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 成为一种趋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 西欧农村主要体现在( )
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下列哪些航海家 的航海路横渡大西洋的是( ) ①迪亚士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条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A、农村商品经济产生 B、租地农场主的出现 C、自然经济的瓦解 D、市民阶层的出现
2、13、14世纪欧洲农村中富有生气的 阶级力量的是( )
A.农奴、贫困农民、手工业者 B.富裕农民、骑士、乡绅 C手工业者、商人 D.少地、无地农民
3、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转型时期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 哪一新的社会现象(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从
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预示了世
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
“全球性阶段的来临”始于(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亚历山大东征 D.郑和下西洋
纵观欧洲历史,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 被发现的时代。“人”和“世界”是在下 列哪些事件中被发现的( ) ①伯里克利完善雅典民主政治 ②文艺复兴 ③西欧城市兴起 ④新航路的开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知识提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知识提纲

九上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知识提纲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程标准:讲述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

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土地关系的变化:(1)背景: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

新开垦的地区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随着习惯法和庄园法的规范,西欧庄园走向瓦解,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2)概况:在一些地方,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租地农场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

14世纪中叶以后,租地农场主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进入市场。

农民与市场的直接联系越来越密切。

2、手工业的发展:(1)背景:一方面,手工业者脱离农业;另一方面,手工工场由分散逐渐转向集中。

(2)特点:雇主与工人之间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表现:建立租地农场,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3、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4、现代农业:(1)背景: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

大多数贵族将自己的地产抵押或变卖,已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

(2)概况: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

他们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和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5、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1)背景: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中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

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打印版)

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打印版)

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
理打印版)
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
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 介绍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包括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科举制等。

- 解释封建君主与臣子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封建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2. 唐朝的开放政策与社会进步
- 讨论唐朝的盛世与开放政策,包括使唐朝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原因。

- 介绍唐朝的社会进步,如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

3. 宋朝的政治局势与科技发展
- 概述宋朝政治的特点,如宋神宗时的“新法”,宋理宗时的“旧法”等。

- 着重介绍宋朝的科技发展,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的发明与应用。

4.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
- 讨论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战争、文化交流等外交活动。

- 介绍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及其对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 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原因,如农业技术的改进、商业的发展等。

- 着重介绍宋代的商业与手工业繁荣,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6.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与科技创新
- 探讨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如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耕作制度的演变等。

- 介绍中国古代的科技创新,如造纸术、种植技术等的发展。

7. 中国古代对教育的重视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 讨论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如家学、书院等的发展与影响。

- 强调中国古代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
第五单元总复习知识点考点重难点要点整理复习汇总
最新精品完整完美必备复习资料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模式(11世纪以后)
1、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
2、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

★★
3、在一些地方,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
4、越来越多的领主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领地(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农业生产资本主义化。


5、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劳动效率得以提高。

(过程:农民在自己家里用自己的工具生产,但在商人的组织之下他们有一定的分工,这就是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农民被商人组织在同一个场所,进行有分工的生产,用的生产工具由商人提供,这叫集中的手工工场)★★手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化。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在城市里,市民的政治权力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重要政治力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