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通过对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适应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
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选用脊蛙为实验材料,由于脊髓已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正常调控,所以反射活动比较简单,便于观察和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
三实验步骤1 反射时测定1)屈反射:在平皿内盛适量的0.5%硫酸溶液,将脊蛙一侧后肢的一个脚趾浸入硫酸溶液中,同时按动秒表开始记录时间,当屈肌反射一出现立刻停止记时,并立即将该足趾浸入大烧杯水中浸洗数次,然后用纱布擦干。
用上述方法重复三次,注意每次浸入趾尖的深度要一致,相邻两次实验间隔至少要2~3 s。
三次所测时间的平均值即为此反射的反射时。
2)抓反射:将浸有1%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脊蛙的左背,计时。
之后将脊蛙浸入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洗掉硫酸滤纸片。
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2 反射弧分析1)测左、右两后肢最长趾屈反射2)环剪左后肢最长趾基部,去趾上皮肤后测屈反射(实验中发现蛙的左后肢屈反射较右后肢明显,因此我们组是通过分析蛙的左后肢屈反射来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3)测左后肢其他趾屈反射4)测左侧背抓反射5)左侧坐骨神经滴加普鲁卡因,加药开始计时,每隔2min重复步骤3),记录每次重复反射时的变化6)屈反射不能出现时每隔2min重复步骤4),记录每次重复反射时的变化7)测右后肢最长趾屈反射8)毁坏脊髓,重复步骤7)四结果及分析表1 反射时测定(单位:s)激强度有关外,反射时的长短与反射弧在中枢交换神经元的多少及有无中枢抑制存在有关。
由于中间神经元连结的方式不同,反射活动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反射形成难易程度都不一样。
实验2 反射时、反射弧的测定

实验2 反射时的测定 与反射弧的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 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了解反射弧 的组成。
• 了解脊髓反射的功能特性。
二、基本原理
• 反射: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 •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和效应器。 • 反射时:感受器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 反应的时间。
3 mm,测定屈反应时,冲洗,重复 3次 6. 同样方法测左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7. 环切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皮肤,剥净长 趾皮肤,0.5%硫酸刺激去皮的长趾;
8. 改测右后肢有皮肤的趾; 9. 1%硫酸滤纸片贴于蛙右侧背部或腹部
,记录擦或抓反射的反射时; 10. 在包住坐骨神经的棉线上滴加2%普
鲁卡因溶液,每个2 min重复步骤8;
六、思考题
• 为什么本实验刺激不使用浓硫酸而使用稀硫 酸?
• 麻醉一侧坐骨神经后,为什么屈反射先消失 ,抓反射后消失?
• 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测得屈反射的反射时和肌紧张消失?
11. 当屈反射刚不能出现时,立即重复 步骤9,每隔2 min重复一次,直到擦 或抓反射不再出现为止;
12. 再次测左侧后肢最长趾的反应时 (5%硫酸);
13. 毁坏脊髓后再重复实验。
五、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时,要使皮肤接触硫酸的面 积不变,以保持相同的刺激强度。
2.刺激后要立即洗去硫酸,以免损伤皮 肤。
三、实验材料
• 蛙,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 术刀、毁髓针、玻璃分针),蜡盘,大头 针、滴管、纱布、棉花、棉线、秒表、 0.5%及1%硫酸溶液、任氏液、支架、2% 普鲁卡因。
四、实验流程
1. 洗净实验动物; 2. 毁脑髓; 3. 分离右侧坐骨神经; 4. 悬挂脊蛙; 5. 右后肢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2~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反射时的测定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2、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二、实验原理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完整的反射弧则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1、屈反射的反射时结果(H2SO4浓度为0.5%)刺激部位右后肢最长趾左后肢最长趾反射时(s)第1次 8.12 2.17 第2次 20.25 3.89 第3次 18.67 4.01 平均 15.68 3.36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该阶段实验中使用的H2SO4浓度均为0.5% ,将蛙的后肢浸入H2SO4中的深度尽量保持在3mm,单一变量为右后肢与左后肢的最长趾,预计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左右后肢的反射时不同,这可能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不同,也有可能是因为左右后肢的最长趾对H2SO4的敏感度不同。
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长,原因可能是青蛙对H2SO4开始习惯化。
但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是右后肢的反应时间远远大于左后肢,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剥离坐骨神经时,对神经造成了轻微损伤,破坏了反射弧的正常工作,使之传导速度减缓。
2、反射弧的分析结果(一)、刺激 1、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现象或结果无现象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用浓度为0.5%的H2SO4刺激去皮的长趾;2、改换右后肢有皮肤的趾,将其浸入浓度为0.5%的H2SO4溶液中,测定反射时;3、取一浸入1% H2SO4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蛙右侧背部或腹部,记录擦或抓反射的反射时。
反射弧的分析与反射时的测定

实验动物:蛙。
• [实验步骤] 1、制备脊蛙:只毁脑,制作脊青蛙。 2、用浸有1%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于腹部或背部,记录 擦或抓反射的反射时。 3、用蛙嘴夹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见图)。
4、将蛙右后肢的最长趾浸于0.5%硫酸溶液中, 同时按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至后肢发生屈肌 反射所需要的时间(即屈反射时)。然后用烧 杯盛自来水洗去皮肤上的硫酸溶液。并用纱布 擦干。 重复测定三次,求出均值作为右后肢最长趾 的反射时。用同样方法测定左后肢最长趾的反 射时。 5、将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剥净),重 复步骤4。
6、按步骤4的方法以硫酸溶液刺激右侧有皮肤的脚趾,观 察有无反射发生并测定反射时。
7、将左侧后肢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条件不变), 记录反射时有无变化。毁坏脊髓后再重复实验,记录结 果。
• [注意事项]
1、毁脑要完全,部分脑组织保留,可能会出现自主活动, 若伤及上部脊髓,可能使上肢的反射消失。
2、破坏脊髓时应完全,以见到两下肢伸直,肌肉松软为 指标。
3、浸入硫酸中的部位应仅限于趾尖部位,每浸入的范 围,时间要相同,趾尖不能与培养皿接触。 4、每次用硫酸刺激后,应立即用自来水洗去皮肤残存的 硫酸,再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再次接受刺激 时冲淡硫酸溶液。 5、剥离脚趾皮肤要干净,以免影响结果。
反射弧的分析与反射时的测定
• 实验目的: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 实验原理:
•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 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引起反射的必要条件,其中任何一个 环节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硫酸对皮肤的伤 害性刺激可以引起受刺激肢体的反射性屈曲,本实验以 此屈曲反射来分析反射弧的组成。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反射是指光线、声波、电磁波等从一种媒质传播到另一种媒质时,遇到两种媒质界面的变化,一部分能量沿原来的方向继续传输,另一部分能量则按角度相等的规律发生方向的改变,沿着原来传播的路径返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光线的反射现象,如镜子的反射和光线在水面上的反射。
反射弧是指光线反射后所呈现出的曲线形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反射时的测定以及反射弧的分析。
测定反射时我们可以使用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入射角是指光线射入介质的角度,反射角是指光线在界面上反射的角度。
根据光线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入射角=反射角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数值,来计算光线在反射时的偏移角度。
实际上,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反射角计算器或使用一个仪器来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当我们测量反射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光线在界面上的反射形成一个曲线。
这个曲线被称为反射弧。
反射弧的形状取决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数值。
当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时,反射弧将是一个直线。
当入射角和反射角不相等时,反射弧会呈现出一个曲线形状,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两个角度的差异。
反射弧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线在反射时的行为。
通过观察和测量反射弧的形状,我们可以推测介质的折射率。
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线的弯曲程度的度量,它可以用来描述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变化。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其速度会改变,从而导致光线发生偏折。
这个现象被称为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个关系。
通过测量反射弧的形状,我们可以得到光线在介质间折射时的折射率。
反射弧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线在界面上的行为,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光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反射弧的分析来确定透镜或其他光学元件的形状和特性。
通过调整反射弧的形状,我们可以实现特定的光线聚焦效果,从而满足特定的光学需求。
反射时的测定_反射弧的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结果(一)反射时的测定二、分析与讨论(一)反射时的测定理论上,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强,反射时越短。
本组实验结果与之相反,随着刺激强度增强,反射时变长,但高浓度组的第三次测定的反射时可能具有偶然性,若舍去,则与理论相符。
再比较同一刺激强度组间数据,低浓度组间没有明显的规律,高浓度组的反射时逐渐增长。
经讨论,可能有如下原因:1.多次刺激使皮肤感受器的敏感度下降。
2.每次刺激后硫酸液体并未完全洗净,对下一次刺激造成影响。
3.每次刺激,牛蛙足趾浸入硫酸的面积由于人为误差稍有不同,对测定造成一定影响。
(二)反射弧的分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任一部分受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通过刺激牛蛙剥皮脚趾和完整皮肤的脚趾产生的不同现象,我们知道牛蛙屈反射的感受器在皮肤上,剥皮脚趾缺少感受器故不产生屈反射。
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包含传入神经也包含传出神经。
普鲁卡因是一种神经的传导阻滞剂,它作用时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麻醉牛蛙坐骨神经一定时间至不出现屈反射但能出现擦反射或抓反射,此时屈反射的传入神经麻痹,而擦反射或抓反射的传出神经未麻痹。
再过一段时间,牛蛙的擦反射或抓反射不再出现,即该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也被麻痹。
故缺少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反射不能完成。
根据屈反射比擦反射或抓反射先消失的现象我们可以证实传入神经较细先麻醉,传出神经较粗后麻醉。
毁髓后,刺激蛙体无反应。
脊髓是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缺少神经中枢,反射也不能完成。
三、结论1.反射时的长短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刺激强度、感受器的敏感度等等。
2.完整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任一部分受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一、实验结果
(一)反射时的测定
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
续表2
二、分析与讨论
(一)反射时的测定
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
(二)反射弧的分析
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
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若捣毁脊髓,即毁坏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蟾蜍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应。
三、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一、实验结果
(一)反射时的测定
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蛙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
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二、分析与讨论
(一)反射时的测定
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
(二)反射弧的分析
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
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若捣毁脊髓,即毁坏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蟾蜍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应。
三、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XXX方式的不
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201级生物科学二班学号:
1.实验目的
1.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1.2观察中枢抑制与交互抑制现象。
1.3了解脊髓反射的功能特性。
2.实验原理
反射是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完整的反射弧则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中枢的兴奋和抑制同时存在又相互影响。
在脊髓反射的中枢之间或高位脑和脊髓对低位脊髓反射中枢存在抑制作用。
这些抑制作用保证了机体活动的协调性。
3.实验动物和器材
虎纹蛙,常用手术器械,蛙嘴夹,秒表,注射器,支架,蛙板,小烧杯,培养皿,小滤纸片,棉花,纱布,0.5%、1%、2%硫酸溶液,2%普鲁卡因,水。
4.实验步骤
4.1.取一只虎纹蛙,制备脊蛙,腹位固定于蛙板上。
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4.2.取下蛙腿夹,用蛙嘴夹夹住脊蛙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将蛙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l0s),立即记下时间(以秒计算)。
当出现屈反射时,则停止计时,此为屈反射时。
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纱布擦干。
重复测定屈反射时3次,求出均值作为右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用同样方法测定左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4.3.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用硫酸刺激去皮的长趾,记录结果。
4.4.改换右后肢有皮肤的趾,将其浸入硫酸溶液中,测定反射时,记录结果。
4.5.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或腹部记录擦或抓反射的反射时。
4.6.用一细棉条包住分离出的坐骨神经,在细棉条上滴几滴2%普鲁卡因溶液后,每隔2min重复步骤4(记录加药时间)。
4.7.当屈反射刚刚不能出现时(记录时间),立即重复步骤5。
每隔2min重复一次步骤5,直到擦或抓反射不再出现为止(记录时间)。
记录加药至屈反射消失的时间及加药至擦或抓反射消失的时间,并记录反射时的变化。
4.8.将左侧后肢最长趾再次浸入0.5%硫酸溶液中(条件不变),记录反射时有无变化。
毁坏脊髓后再重复实验,记录结果。
5.实验结果及分析
5.1反射时测定(单位:秒)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均值屈反射 2.11 1.62 2.30 2.01
抓反射 3.06 5.37 2.14 3.52
5.2反射弧分析
实验项目实验现象记录
①测左、右两后肢最长趾屈反应左:2.01s
右:1.78s
无现象
②环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去趾上皮肤
后测屈反应
③测右后肢其他趾屈反应 2.66s
④测右背抓反应 2.45s
⑤右侧坐骨神经滴加普鲁卡因,加药时
加药9.28min后,屈反射消失
开始计时,每隔2min重复步骤③,记录
每次重复反射时的变化
加药15.81min后,抓反射消失
⑥屈反射不能出现时每隔2min,重复步
骤④,记录每次重复反射时的变化
⑦测左后肢最长趾屈反应与步骤①比较:
2.07s反应时变长
⑧毁坏脊髓,重复步骤无现象
6.注意事项
6.1.每次实验时,要使皮肤接触硫酸的面积不变,以保持相同的刺激强度,而且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秒。
6.2.每次用硫酸刺激后,均应迅速用水洗去蛙趾皮肤上的硫酸,以免皮肤受伤。
洗后应沾干水渍,防止再刺激时硫酸被稀释。
6.3.冲洗时要避免影响麻醉的神经。
7.思考题
以实验结果为根据,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方式说明反射弧的几个组成部分。
答: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屈反射现象。
分离出坐骨神经,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本来刚开始应该有反应的,但一段时间后却没有任何现象,可能是麻醉时间过长,坐骨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还会出现擦或抓反射,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是坐骨神经,但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是坐骨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捣毁脊髓后,即毁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青蛙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