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7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掌握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方法,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测量工具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如何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教材中提供了比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一些简单的比较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比较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新事物和新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
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趣的方式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
此外,对于长度单位和测量的概念,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有一些接触,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逐步掌握这些概念。
四、重难点:重点:掌握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方法。
难点:理解测量工具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测量纸带和尺子,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测量纸带和尺子。
”3. 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4. 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测量纸带可以测量比较小的距离,而尺子可以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5. 教师总结:“对,你们说得很好。
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测量纸带和尺子,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1. 教师展示测量纸带和尺子,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学生分组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比较后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优缺点。
4. 教师补充说明:“测量纸带比较短,可以测量比较小的距离,但是它比较柔软,容易弯曲;而尺子比较长,可以测量比较长的距离,但是它比较硬,容易断裂。
”5. 学生思考并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哪种工具进行测量呢?”6. 教师总结:“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第7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生分析:《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比较与测量》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将引发学生对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展开讨论和交流。
第一部分,用测量纸带测量树叶的长度,让学生感受不同单位长度的测量纸带来描述同一物体的长度是不一样的;第二部分,统一单位长度后二次测量树叶的长度,让学生感受为更准确表述物体的长度可以进一步缩小长度标准;第三部分,使用不同类型的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尺子的发展由来,学会正确使用尺子;讨论“尺子与测量纸带相比,哪个更好”,为后续学习其他测量工具打下基础。
通过前面6课的学习,学生对测量的起点和终点、用不同物体来测量和表示物体的长度及利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学生比较熟悉了,学生对尺子这一物体也并不陌生。
学生在用不同工具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时,让学生能对测量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体验到测量工具不同,长度单位是相同的,感受测量长度单位同一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体会统一标准的意义。
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由许多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1、能对测量纸带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纸带对树叶长度进行更为精细的描述。
2、使用尺子来测量树叶的长度,并初步掌握尺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1、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具有实证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测量工具和单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2、认识到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人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尺子,学会正确使用尺子来测量物体难点:在测量物体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和反思四、教学准备:一把塑料尺、卷尺、三角尺、测量纸带、记录单、记号笔、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聚焦:用测量纸带测量树叶的长度1、创设情境:这是学习了第一单元后,小王同学制作的树叶集,为了记录地更详细,你能帮助他测量出树叶的长度吗?2、学生活动:用测量纸带测量树叶的长度,教师巡视各小组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预设:3格多,4格,4格多等)4、师:同一片树叶的长度,每个组测量出来的长度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呢?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预设:格子的大小,起点不同等)5、学生交流总结应该怎样正确地测量。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7节《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主要内容是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和测量长度的方法,本节课将通过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长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纸带和尺子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基本步骤。
2.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大小。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基本步骤,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大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和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对于比较和测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尺子和纸带,并且能够简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然而,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使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的步骤,也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出示一张纸带和一把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并回顾纸带和尺子的外观特点。
2.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纸带和尺子有什么作用吗?我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它们?”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学生回答:"纸带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也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我们在画图、做手工等时候会用到它们。
"第二环节:引入测量方法1. 老师示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介绍尺子的刻度和单位(厘米)。
老师拿起一根铅笔,示范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
2. 老师指导学生使用尺子测量教室内的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们轮流拿起尺子,测量桌子、椅子、书本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本子上。
第三环节:比较纸带和尺子的长度1. 老师出示一段纸带和一把尺子,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长度。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7节的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工具,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
但学生在生活中对测量工具的了解较少,使用尺子的技能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尺子,了解尺子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尺子,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合作完成测量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纸带、剪刀、胶水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张纸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如超市购物时测量水果重量,引发学生对测量工具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尺子的外观、刻度和使用方法。
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其他测量工具,如温度计、体重秤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尺子和纸带,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测量纸带的长度,练习使用尺子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用纸带和尺子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通过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准确性,让学生认识到测量工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使用测量工具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测量工具,知道测量工具的作用。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用纸带和尺子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使用测量工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纸带和尺子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和“实践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纸带、尺子、教学卡片等教具。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你们知道有哪些测量工具呢?”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测量工具——纸带和尺子。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用纸带和尺子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讲解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纸带和尺子测量教师准备的实际物体。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举例,检查学生对测量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纸带和尺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长度呢?”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更多测量长度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测量工具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1、师引入尺子。视频播放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尺子的情境,介绍世界各地统一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
活动二:探索新知
1、观察和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
2、师分发材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的纸带。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3、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①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②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③介绍如何读数。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尺子的经历,与同学说一说。
活动二:探索新知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观察、比较结果。
2、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活动三:归纳总结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学习
目标
1. 通过细致观察和比较发现尺子与测量纸的不同。
2.能用尺子规范测量物体的长度。
3.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探究
问题
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
应用
作业
分别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科学书本的长度。
用尺子测量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文化
阅读
国家标准量表
学习
重难点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4、请学生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
(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活动三:归纳总结
1、师提问:“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
2、师总结:都有0刻度(测量起点);标记线重复出现;标记线的间距等长(相当于统一标准物的长度);数字标记。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课教学设计4

比较丈量纸带和尺子【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目标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一致标准的丈量工具,一致标准是特别存心义的。
2.尺子与丈量纸带是两种丈量工具,有很多同样与不一样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1.展开在平时生活中运用丈量的认可感。
2.逐渐适应使用多种丈量工具和丈量单位。
3.愿意分享与沟通自己的察看结果。
4.拥有尊敬事实的意识,仔细、精准地读数。
科学研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绘尺子与丈量纸带的特点,并与同伴议论和沟通。
2.仔细察看并比较尺子与丈量纸带的异同。
3.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察看、比较和丈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2.领会到一致丈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3.认识到人们老是在解决问题中不停地完美和改进工具,进而加强了人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要点:尺子与丈量纸带是两种丈量工具,有很多同样与不一样之处。
难点: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绘尺子与丈量纸带的特点,并与伙伴议论和沟通。
【器械准备】学生准备:1条丈量纸带、1把塑料尺、1根软尺、1块橡皮、学生活着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等。
【教课过程】一、聚焦1.导入。
〔1〕用童话故事导入。
教师给学生讲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引出尺子。
〔2〕认识尺子。
教师课件出示直尺和软尺,并请学生察看。
设计企图:教师经过童话故事导入让学生直观看到生活顶用尺子,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陌生感,有益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二、研究〔一〕明确任务。
教师按小组散发资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好的丈量纸带。
对学生做出活动要求:①察看比较尺子和丈量纸带,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之处和同样之处。
②用尺子丈量物体。
③学生小组议论后报告。
〔二〕察看和比较尺子与丈量纸带。
教师提出活动任务:用软尺和丈量纸带丈量橡皮。
教师指引学生回想以前学习过的丈量知识,共同得出尺子的使用方法:①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
②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
③介绍尺子的根本单位是厘米。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与测量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教科版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材简析】《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最后一课。
本课将引发学生对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材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我们的测量纸带和尺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学生通过交流纸带和尺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纸带和尺子的结构特点;第二部分探究“观察和比较,并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学生通过运用尺子对物体进行测量,感受尺子的发展由来,并在实践中学着正确使用尺子;第三部分研讨“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时,感受工具选择及精确性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其他测量工具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通过前六课的学习,学生对用测量物体及测量物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已经比较熟悉了,学生对尺子这一测量工具也并不陌生。
但是学生在用不同工具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时,让学生能对测量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体验到测量工具不同,长度单位是相同的,感受测量长度单位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尺子是一种测量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相同和不同。
2.用尺子来测量物体,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1. 感知不同的需求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
2. 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异同。
难点:理解尺子的演变发展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把塑料尺、纸条(前一节课制作)、一块橡皮、记录单、记号笔等。
小组:纸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1.在你生活中,有见过或使用过尺子吗?2.学生充分发言(引导学生对尺子:名称、结构特点及使用过程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准备一下实物的各种尺子就更好了)二、探索(预设10分钟)1.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尺子,你会正确使用尺子和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那我们来试一试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教学准备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时数
1课时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