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人才引进待遇
广东海洋大学

学校分三个校区(不含寸金学院校区(在赤坎区)):主校区、霞山区校区、海滨校区。占地4911亩。主校区位于湛江市西郊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风景区旁,依山面海,环境优美。
设有水产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农学院、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海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中歌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寸金学院(独立学院)等19个二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目录[隐藏]
【学校资料】
【学校概况】
【学校现任党政领导】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学校资料】
名称:广东海洋大学
英文名: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英文缩写:GDOU
成立时间:1935年
学校主页:/
学校地址: 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省湛江市湖光岩东
邮政编码:524088
学校现有教师1053人,其中教授93人,副教授258人,博士136人,硕士536人。进入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8名,校级培养对象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共7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共17901人(不含寸金学院),其中本科生15491人,专科生(高职)2410人;硕士研究生304人;留学生9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6468人。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风和重视应用研究与科技推广的优良传统。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浙江省科协办公室关于实施高等学校“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浙江省科协办公室关于实施高等学校“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9.18•【字号】浙教办高科〔2018〕82号•【施行日期】2018.09.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浙江省科协办公室关于实施高等学校“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的通知浙教办高科〔2018〕82号各省重点建设高校、各市科协:为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突出人才强省、人才强校工作导向,切实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杰出青年人才,省教育厅、省科协决定实施“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以下简称“青年英才计划”),延请两院院士通过“带徒授艺”的方式,为我省高校结对培养青年人才。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养重点与目标“青年英才计划”共选拔100人,分两批完成。
2018年,启动第一批选拔工作,计划选拔50名左右。
第一批“青年英才计划”人选原则上从我省重点建设高校中产生。
各重点建设高校结合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自身学术创新水平提升的需要,重点围绕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突出以数字经济(含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经济等产业领域为重点,邀请我国两院院士担任导师,实行一对一指导,培养期为5年。
通过参与项目研究、学术交流、课题指导等多种形式,加速提升青年学术骨干的学术创新水平,力争成为“长江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或省部级重要奖项一等奖的完成人,国家级重要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排名前3),为培养成为两院院士、省特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加快推进高教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申报条件(一)青年学术骨干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正派,诚实守信;2.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全职工作1年以上的在职在岗人员;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密切关注本学科专业及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4.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5.年龄在40周岁以下。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为例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2022年1月第2 期Jan. 2022No.2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为例沈雪峰1,2,郑殿峰1,2,冯乃杰1,2,赵黎明1,2,饶刚顺1,2(1.广东海洋大学 滨海农业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2.广东海洋大学 深圳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108)[摘 要] 农学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深入分析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理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平台、革新考核评价标准,创新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的成功实施可为地方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农科;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010*********)[作者简介] 沈雪峰(1982—),男,河南宁陵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逆境生理研究;冯乃杰(1970—),女,黑龙江庆安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教授(通信作者),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化学调控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057-04 [收稿日期] 2021-05-06引言新农科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涉农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2018年,教育部提出新农科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农业学科与其他学生的深度交叉和融合,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1,2]。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实践能力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为例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沈雪峰1,2,郑殿峰1,2,赵黎明1,2,饶刚顺1,2,冯乃杰1,2(1.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广东湛江524088;2.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广东深圳518108)[摘要]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聚焦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为统领,以四位一体课程体系为支撑,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根本,创新构建了“一中心三体系”的农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并举的良性互动机制。
通过实践证明,该模式可有效助推农学专业人才突破培养瓶颈,实现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新农科;农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东海洋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建设与改革研究”[作者简介]沈雪峰(1982—),男,河南宁陵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逆境生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06-0101-04[收稿日期]2020-10-16———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为例一、引言高等教育作为高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1]。
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
2016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规模居世界第一。
2019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已从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质量并没有实现同步提升,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情况依然突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这说明教育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需求不到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人才质量保障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人才引进待遇

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人才引进待遇序号人才类别学科类别安家费及购房补贴(万元)科研启动费(万元)学校特贴(元/月)备注1 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非涉海学科100 1001000涉海学科150 1502 教授(博导)非涉海学科60 60600 涉海学科90 903 教授且博士非涉海学科5050(理科类)25(文科类)1.法学类、经济类、管理类等的科研启动经费参照理科类。
2. 40岁以下博士、45岁以下博士后,由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人20万元、30万元生活补贴。
对国(境)外博士和博士后另给10万元生活补贴。
涉海学科8080(理科类)40(文科类)4 教授且硕士非涉海学科4050(理科类)25(文科类)涉海学科6080(理科类)40(文科类)5 副教授且博士非涉海学科4030(理科类)15(文科类)涉海学科6050(理科类)25(文科类)6 博士(国、境外取得博士学位;国内取得博士学位者,在国、境外从事三年以上博士后研究)非涉海学科5050(理科)25(文科)涉海学科8080(理科类)40(文科类)7 博士非涉海学科3020(理科)10(文科)涉海学科5030(理科)15(文科)8 副教授且硕士非涉海学科2510(理科)5(文科)涉海学科4015(理科)7.5(文科)说明:1.特殊人才的待遇要求,可由本人与学校协商。
2.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可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提供开展相关工作的平台。
其它条件可面议。
3.教授可按规定申请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4.购房补贴:(1)人事关系调入学校的,购买学校所在地住房时,学校提供一次性购房补贴。
(2)夫妻双方均属高层次人才的,按待遇高的一方发放一次性购房补贴,另一方如从事教学科研的,则可享受相应的科研启动费。
(3)未购房前学校可安排过渡住房。
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提供人才公寓一套。
5.被录用并入职博士、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准报销来校面试往返经济舱机票和报到的经济舱机票。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二O一七年九月目录前言 (4)1.定位与目标 (6)1.1办学定位 (6)1.2培养目标 (8)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1)2.师资队伍 (13)2.1数量与结构 (13)2.2教育教学水平 (19)2.3教师教学投入 (25)2.4教师发展与服务 (27)3.教学资源 (29)3.1教学经费 (29)3.2教学设施 (29)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31)3.4课程资源 (33)3.5社会资源 (35)4.培养过程 (37)4.1教学改革 (37)4.2课堂教学 (41)4.3实践教学 (43)4.4第二课堂 (46)5.学生发展 (50)5.1招生及生源情况 (50)5.2学生指导与服务 (51)5.3学风与学习效果 (53)5.4就业与发展 (56)6.质量保障 (58)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8)6.2质量监控 (60)6.3质量信息及利用 (61)6.4质量改进 (61)7.特色 (62)7.1 暑假“2+1”顶岗实习 (63)7.2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64)7.3 五阶梯递进式实践性教学体系 (65)8.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67)8.1 教师队伍结构和数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67)8.2 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有待继续提高 (68)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前言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具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湛江农业专科学校,1997年湛江农业专科学校与湛江水产学院合并组建湛江海洋大学,农学院成为学校组建之初最早成立的二级学院之一,2005年6月随学校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
迄今已为国内特别是广东省培养了大批农牧业科技与管理人才,成为促进广东乃至泛珠三角地区农牧业发展的重要科教力量。
学院农科专业齐全,设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和园林4个系,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农学、生物技术、园林、园艺和植物保护等8个本科专业;有作物学、畜牧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农艺与种业、畜牧、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3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领域。
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后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

[收稿时间]2020-07-20[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度教改项目“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后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的管理创新与实践”(XJG201869);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海洋微生物学”(2018SFKC23)。
[作者简介]丁燏(1971-),男,湖北监利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海洋微生物学与水产病害防治。
[摘要]广东海洋大学设置了具有海洋水产特色的生物科学专业,项目组在原有相关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科专业调整的大背景,对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的管理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实践:建立与完善专业负责人(专业首席教师)负责制及其管理制度;以学校完全学分制改革为契机,深入优化培养方案,建立培养方案制订与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制订与修订的管理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其过程管理与考核;完善专业负责人指导下的课程组组长负责制及其管理制度,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项目建设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生物类相近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专业建设;高校管理;学科专业布局[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1)12-0011-03University Education一、项目建设背景广东海洋大学“关于印发《广东海洋大学调整学院设置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总体方案》的通知”(广海大党〔2016〕47号)要求,按照学科专业内涵相关性和纵向支撑依托横向融合协同的原则设置学院与布局学科专业,构建“3+1+N ”大海洋学科体系,重点发展海洋科学、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三大涉海学科,进一步强化海洋水产特色,对学院设置与学科专业布局进行了较大范围的科学调整。
广东海洋大学开办并重点发展具有海洋水产特色的生物科学专业,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大南海资源,更是为南海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储备。
但是作为新专业(2016年成立),其建设与发展和兄弟院校尚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各类管理制度、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建设等方面尚需深入改革,以凸显专业特色。
广东海洋大学外聘专家(教师)津补贴、

广东海洋大学外聘专家(教师)津补贴、劳务费发放管理办法(暂行)
(征求意见稿)
根据《关于广东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粤教人〔2017〕5号)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津贴补贴发放管理,保障和促进外聘专家(教师)在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一、我校外聘专家(教师)包括:
1、学校聘请的双聘院士。
2、受聘在拔尖人才岗位的非编制内的领军学者、杰出青年学者和讲座教授。
3、短期来校工作的国内外专家。
4、学校聘请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5、外(返)聘教师(含艺术学院)。
二、人员聘用
我校外聘专家(教师)资格审核和聘用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其中,双聘院士、拔尖人才岗位的外聘专家和短期来校工作的国内外专家由人事处负责审批,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由科技处负责审批,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的外(返)聘教师(含艺术学院)由研究生处、人事处负责审批,
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外(返)聘教师(含艺术学院)由教务处、人事处负责审批。
三、相关津贴补贴
具体请见附件《广东海洋大学外聘专家(教师)相关津补贴和劳务费》。
四、其他要求
除本办法规定的津补贴外,其他类型的外聘专家(教师)津补贴一律不得发放。
如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新增发放项目,须报学校批准发文发放。
五、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行。
六、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件:广东海洋大学外聘专家(教师)相关津补贴和劳务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人才引进待遇
序号人才类别学科
类别
安家费及购
房补贴(万
元)
科研启动费
(万元)
学校特贴
(元/月)
备注
1 省级以上重点学
科带头人
非涉海
学科
100 100
1000
涉海
学科
150 150
2 教授(博导)非涉海
学科
60 60
600 涉海
学科
90 90
3 教授且博士非涉海
学科
50
50(理科类)
25(文科类)
1.法学类、经
济类、管理类
等的科研启动
经费参照理科
类。
2. 40岁以下
博士、45岁以
下博士后,由
省财政分别给
予每人20万
元、30万元生
活补贴。
对国
(境)外博士
和博士后另给
10万元生活补
贴。
涉海
学科
80
80(理科类)
40(文科类)
4 教授且硕士非涉海
学科
40
50(理科类)
25(文科类)涉海
学科
60
80(理科类)
40(文科类)
5 副教授且博士非涉海
学科
40
30(理科类)
15(文科类)涉海
学科
60
50(理科类)
25(文科类)
6 博士(国、境外
取得博士学位;
国内取得博士学
位者,在国、境外
从事三年以上博
士后研究)
非涉海
学科
50
50(理科)
25(文科)
涉海
学科
80
80(理科类)
40(文科类)
7 博士非涉海
学科
30
20(理科)
10(文科)涉海
学科
50
30(理科)
15(文科)
8 副教授且硕士非涉海
学科
25
10(理科)
5(文科)
涉海
学科
40
15(理科)
7.5(文科)
说明:
1.特殊人才的待遇要求,可由本人与学校协商。
2.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可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提供开展相关工作的平台。
其它条件可面议。
3.教授可按规定申请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4.购房补贴:
(1)人事关系调入学校的,购买学校所在地住房时,学校提供一次性购房补贴。
(2)夫妻双方均属高层次人才的,按待遇高的一方发放一次性购房补贴,另一方如
从事教学科研的,则可享受相应的科研启动费。
(3)未购房前学校可安排过渡住房。
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提供人才公寓一套。
5.被录用并入职博士、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准报销来校面试往返经济舱机票和报到的
经济舱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