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平原

合集下载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位 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系由 两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 原总称)、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 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介于 北纬27°50′~34°,东经111°05′~ 123°,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 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 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 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 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 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 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 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 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 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 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两湖平 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 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 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 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 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 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 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 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 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长江中下游平原在长江三峡以东, 淮阳山地和黄淮平原以南,江南丘陵及闽浙丘陵以北,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跨 鄂,湘,皖,苏,浙六省和上海市,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它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 平原,皖中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四部分。中游平原地区比较宽广;下游地区的平原多 沿江伸展,形状狭长.这里地势平,河道弯曲,湖泊密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 主要农业区。平原上的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是中国著名的五大淡 水湖。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部分: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

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

地形地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在50米以下,境内港汊纵横,湖泊密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

气候及土壤: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降水年变化量较大。

最低月均温高于0度,无霜期210~270天。

土壤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

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

水文特征:长江三角洲东濒海洋,地势低平坦荡,河网如织,湖泊众多,其水系包括长江河口水系、太湖水系、运河水系、钱塘江水系和甬江水系,构成特有的水乡泽国的三角洲水系。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湖泊是太湖,它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环湖出入的河道220余条,其中人湖70余条,出湖150多条,湖水蓄量达46.7亿m^3。

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渠交叉,河道相连,水系发达。

由于平原地区水位落差小,流速不大,受水利工程的高度控制和闸门启闭及引排水的影响,水流流向不定。

河湖除承受当地地表水径流外,还承受上游15个省区面积约200万km^2范围的来水。

大水年份,长江三角洲就是上游各水系的洪水走廊,由于面临海洋,易遭台风暴雨及风暴潮袭击,常出现外洪、内涝或外洪内涝同时并发的水灾;枯水年份,上游来水少,往往造成严重干旱并加剧河湖水质恶化。

另外,部分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塞,河床坡降变缓,水库泥沙淤积使泥沙吸附污染物,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增加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难度。

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网稠密,多湖泊,长江干流流经此地,该地区的河流径流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但存在泥沙淤积和水污染问题,且多年来的围湖造田使得湖泊不断缩小,降低其对洪峰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区今年来洪涝灾害有所加重。

资源: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范围,年均温14~18℃,1月均温O~5.5℃,7 月均温27~28℃;年降水量1(XX)~1500毫米,比华北平原多1~2倍,季节分配较均匀;无霜期Zro~270天,〕ro℃积温达45(X)、5以叉)℃。

长江中下游平原-图

长江中下游平原-图
人文景观
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如 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旅游城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有多个旅游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等,这些 城市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05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环 境保护与治理
水资源保护
总结词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确保长江中下 游平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湖泊众多,水系 发达,主要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 洪泽湖等。
河流冲积平原
该地区是由长江、淮河、钱塘江等河 流的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河网密布, 湖泊众多。
水文特征
01
02
03
水资源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资 源丰富,包括长江、淮河、 钱塘江等大河,以及众多 湖泊和地下水。
水位季节性变化
强化水资源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 测和评估,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核心区域设立水资源保 护区,限制开发活动,保护水源地。
推广节水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工业和家庭节水技术,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土地资源保护
总结词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长江 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湿地保护与恢复
加强湿地保护区建设,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提高湿地蓄洪、调节气候等功能。
水体治理与净化
开展水体治理工程,减少污染源排放,恢复 水体生态功能和透明度。
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
推进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 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06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未 来展望

地理学习课件: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理学习课件: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临黄海和东海,长江 贯通东西,拥有濒海、沿江 双重区位优势,对本区乃 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强 劲的带动作用。
地形和 河流
自然 资源
交通 优势
1 农业生产优势
二、鱼米之乡
活动探究1
小组合作,读图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 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 水量柱状图,描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 征。
近些年来,人们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创造了 多种稻田养殖模式,实现了稻、鱼、鸭、蟹立体 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探索 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鱼米之乡
5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结合阅读材料,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方向。
严格限制占用耕地
朝着 、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方向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 棋布,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 湖等大淡水湖,盛产鱼、虾、蟹、莲、菱、苇, 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 产产量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二、鱼米之乡
4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阅读教材,找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工矿企业增多
城市面积扩大
水源:河湖众多,利于灌溉和养殖
二、鱼米之乡
2 种植业及主要物产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请你说出其主要的农产品及其分布。
01 粮食作物 水稻: 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02 其他农作物 棉花、油菜、茶、柑橘和蚕丝等
二、鱼米之乡
3 渔业及其地位
➢ 长江中下游平原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 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发生了60多年来范围最广、程度最重的水文干旱,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呈现出降 雨少、来水少、水位低、枯水早的特点 。
龙卷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在夏季易发龙卷风,风团尺度很小,一般在100米左右,往往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 状况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强龙卷的地面风速介于110米/秒-200米/秒之间。 其发生时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它与一般大风的区别就是路径要小一些。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 径从几米到几百米,最大为1千米左右,持续时间一般也仅有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但却可以造成庄稼、树 木瞬间被毁,交通、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重大损失。
江西大余的钨、湖南冷水江的锑,都是有名的矿藏。江西德兴、安徽铜陵和湖北大冶的铜,湖南水口山的铅 锌也都是储量很大的矿区。黑色金属中有湖北大冶和安徽马鞍山与庐江的铁矿,它们分别为武汉和马鞍山的钢铁 工业提供了原料,湖南湘潭的锰矿也很有名。
煤炭资源分布情况是:长江以北多大煤田,如江苏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长江以南多中小煤田,主要有 江西萍乡、丰城,湖南资兴等。非金属矿产有湖北的磷矿,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水生植物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内水生植物主要在湖泊内,从沿岸浅水向中心深水方向呈有规律的环状分布,依次为挺 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挺水型水生植物指根扎生于水底淤泥,植物体上部或叶挺生于水面的种类, 多分布于内湖浅水、浅溏、沟汊及水田中,主要种类有芦苇、水烛、东方香蒲、莲、菰、慈菇、泽泻、黑三棱、 菖蒲、石菖蒲、水葱、雨久花、鸭舌草和中华水韭等;浮水型指植物体悬浮于水上或仅叶片浮生于水面的种类, 多分布于湖缘、池塘、沟汊等静水水域,主要种类有芡实、菱、野菱、莕菜、浮萍、紫萍、满江红、四叶萍、凤 眼莲、空心莲子草、莼菜、睡莲、萍蓬草、水蕨、水龙等;沉水型扎根于水底淤泥中或沉于水中的植物,多分布 于水深4米以的暖流静水水域中,主要种类有眼子菜、菹菜、竹叶眼子菜、金鱼藻、黑藻、水车前及苦草等;在平 原的沟溪长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1课时.ppt

长江中下游平原第1课时.ppt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江汉平原
洞庭湖 平原
鄱阳湖 平原
地形特点: 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江汉平原的油菜花
“湖广熟,天下熟。”
鄱阳湖平原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 江 三 角 洲 的 卫 星 影 像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有哪些河流和 湖泊?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鱼米之乡”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 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鱼米之乡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成为“鱼米 之乡”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 1.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 2.河湖众多,利于灌溉 • 3.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 4.土壤肥沃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A.攀枝花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2、可以泛舟河湖,漫步园林、古镇,欣赏杏花 烟雨的地方是( )
A .长江三角洲
B .京津唐地区
C .准噶尔盆地
D .三江源地区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3、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国地势三个阶梯中 的(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4、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最主要的农作物 是( )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玉米
)平原。
一、显著的区位优势和 优越的自然条件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1、位置和范围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西端点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海 东

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 巫山 )东至( 上海 )。 东临( 黄海 )和( 东海 )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哪些 省份?

72长江中下游平原

72长江中下游平原

鄱阳湖 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 河流与湖泊 (读图7-2-1) (长江中下游的主要支流)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
黄金水道 濒海、沿江 航运发达 双重优势 江河湖海连为一体
淡水养殖
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 产丰饶,是我国稻谷和淡水鱼主产区,被誉为 “鱼米之乡”。
二、鱼米之乡 气候与农业(读图7-2-2)
上海、南京、武汉等汽车工业基地,构成 了“汽车工业走廊”。
还有:
石油化工工业走廊、轻纺工业走廊等
“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
马鞍山
宝山
武汉
武钢
马鞍山钢铁
宝钢
根据汽车标志判断所属城市? “汽车工业走廊”:上海、武汉、南京
看资料:分析本区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有哪些。
嘉 陵 江襄
渝 线


九京

线沪

线

线



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线
广
线
(支流和铁路干线)
长江干流东西绵延,支流多南北分布,为长江沿江
地区内部资源的调配和产品的输出提供了方便且廉价的
运输。
上海崇明长兴岛诞生我国最大造船基地
五、保护“母亲河”
长江沿岸水污染现象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人
口、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水污染、
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保护“母 亲河”,促使区域经济与环境 保护同步发展,已成为亟待解
近年来,长江水污染现象 日趋严重。2010年资料显示, 沿岸地区排入长江的污水高 达339亿吨。
决的问题。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受长江及其支流泥沙的淤积,逐渐成为湖积冲积平原,湖泊面积日益缩 小,如今已淤塞分裂成为上千个大小湖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加 上小湖泊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平原面积的20%以上。为 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主要有洞庭湖、洪湖、长湖、三湖、黄塘湖、梁 子湖、汈汊湖等。其中洞庭湖是最大的,有“八百里洞庭”之称。平原地 势低平,河湖密布,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稻米。自古有“湖广熟, 天下足”之称。两湖平原的农业在我国特别是长江经济农业发展进程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中心枢纽地位。目前作为“两湖平原”峡库区中心和交叉 点的荆州,同时又是“两湖平原”、三库区农产品最主要的集散地。在未 来两湖平原将会成为长江流域农业发展的重心。

2
3
长江三角洲 苏皖沿江平原 两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位于湖北中部和湖南北部,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海拔50米左右。长江从湖 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又称荆江。以它为界,以北称为江汉平原,主要 由长江与汉水冲积而成,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汉江三角洲是平原的重要组成 部分。荆江以南称为洞庭湖平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主要由长江和湘、资、 沅、澧四水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洞庭湖系古云梦大泽残留部分最大的一个。 滨湖区是我国著名的稻谷产地。
江西湖口以下到江苏镇江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冲积平原。略呈东 北—西南向的狭长带状,海拔多在20米左右。包括安徽中部、江苏西南 角长江沿岸及巢湖附近。地貌类型复杂,有河漫滩、天然堤、台地、残 丘、湖泊、江心沙洲、湖心沙洲等。
海拔20~30米左右。平原上有残存的低缓丘岗和孤山散布。平原呈东北 向。河谷西侧有山地夹持,山前有广大阶地发育。入全新世,地壳上升, 长江下切,阶地上保留着古长江河床堆积的卵石层(雨花石)。今长江 还不断冲蚀阶地,扩大平原面积。地形有河漫滩、阶地、湖泊、河口三 角洲、江心沙洲、湖心沙洲等。湖泊主要有巢湖、石臼湖、南漪湖、菜 子湖、黄湖、泊湖等。巢湖面积782平方千米,是安徽省最大的湖泊, 以产银鱼出名。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灌溉方便,为著名的水 稻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长江中下游平原
教材分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南方地区多个地形区中的一个,也是最富有“水乡”韵味的地方。

长江作为母亲河,浇灌着土地,孕育着生命,吹响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号角,长江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作为本节课的主题,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也需要围绕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这一主线展开。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过我国的行政区划、河流、气候、地形以及我国的主要地形区等,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取信息能力以及读图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发展方向
2.结合图,归纳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的分布特点,说出长江为本区城市发展提供哪些有利条件,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分布特点。

3.通过对本区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河山,让学生认识到长江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
1.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优势条件。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及主要农产品分布。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城市和主要工业基地分布特点。

4.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洪涝灾害和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教学难点
1.长江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域发展的作用。

2.长江中下游的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播放) 乌镇,周庄等图片或视频资料
提问:周庄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

你们想去吗?在我国三大平原中的哪个平原?
师: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

活动:让学生介绍去过本区的地方。

师:长江中下游平原在我国位置是怎样的呢。

一.区位条件优越(板书)
活动:1.长江中下游平原西端是()、东端是()
2.长江中下游平原有哪些小地形区、有哪些省份。

(讨论交流回答)
活动:读图7-2-1
1.找到巫山、淮河、东南丘陵、汉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2.找到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岸平原、长江三角洲,说说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特点。

(先自主学习,后交流完成)
师总结: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叉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以此有“鱼米之乡”之美誉。

二.鱼米之乡(板书)
提问: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
师总结: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是我国稻谷和淡水鱼主产区被誉为“鱼米之乡”。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美誉吗?
学生:(咯)
活动:读图7-2-3
提问: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师小结: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活动:读图7-2-2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种类,不同农作物分别在哪些地区。

2.说说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

(讨论)
师:本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作物种类多,但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是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

(自主学习后交流)
过渡: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读图7-2-4
1.找出长沙、武汉、南京、上海,说说本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2.议一议,长江为本区城市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师:水运条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沿岸有许多城市。

三.沿江城市分布(板书)
阅读P48浦东新区
活动:上海发展经济又哪些有利、不利条件。

(讨论)
过渡:水运是本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上海是我国最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沪宁杭工业基地的中心城市。

四.沿江工业走廊(板书)
活动:读图7-2-5
指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工业基地,找出主要工业城市。

探究: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分组讨论)
过渡: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密集,随着沿岸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也伴随着出现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

五.保护“母亲河”
活动:阅读P49-P50图文
1.长江沿岸环境问题有哪些,采取哪些措施治理。

(讨论)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
课堂练习
1.关于“鱼米之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
B.盛产棉花、大豆、茶、等经济作物
C.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地区
D.创造了稻田养殖的生态农业模式
2.“暑假”期间,大明去长江三角洲地区游玩,下面所见所闻描述不正确的是()
A.我看到东方明珠电视塔
B.我游览了秀美的杭州西湖
C.我欣赏了精巧别致的苏州园林
D.我登山了高达雄伟的泰山
3.不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
A.水土流失
B.洪涝灾害
C.沙尘暴
D.酸雨
4.我国最大城市和最大的港口是()
A.上海
B.武汉
C.南京
D.杭州
5.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多数沿()
A.沿铁路线分布
B.沿海分布
C.沿江分布
D.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分布
布置作业:完成P50活动
板书设计:第二节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区位条件优越
1.自然条件
(1)气候
(2)地形
(3)土壤
(4)水源
二、鱼米之乡
三、沿江分布城市
四、沿江工业走廊
五、保护“母亲河”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