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确定)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上海市 苏州市 武汉市 无锡市 南京市 杭州市 宁波市 长沙市
10168.52 6363.78 4204.96 3900.57 3788.32 3632.47 3258.90 3235.97
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中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中游地区
【合作探究】 沿江 地理位置
长江中游地区
长江三角洲
环境因素
• 3、从区域联系的角度,说明实现长江中游地区和下游地 区协调发展的主要举措。
解读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归纳整理:
劳动力、资源等
经济欠发达地区
经济较发分析洞庭湖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原因
解读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自然地理 环境特征:
气候 植被 土壤
资源
水稻
棉花
油菜
发达的农业
水产品
上海宝钢
武汉汽车制造
上海高科 技产业园
发达的工业
武汉轻纺
张家界
西湖
上海金 融中心
发达的第三产业
上海世 贸大厦
2013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主要城市GDP全国排名
名次 城市 2013年上半年GDP(亿元) 所属区域
1 5 9 10 11 13 17 18
解读一——区域地理特征 地形 河流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高东低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 水量大、年际变化大、无结冰 水量大小及变化,结冰期,含沙 期,含沙量小,汛期集中夏季 量,汛期,有无凌汛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特点 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和水稻土 土壤类型、肥沃程度 有色金属矿产、 矿产资源、能源、旅游资源等。 旅游资源、水资源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一、显著的区位优势:
(4)包含省份: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主 要 包 括 哪 些 省 份?
上海
区位优势:临江滨海双重区位优势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以武汉、南京、上海为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充沛。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长 江 三 角 洲 的 卫 星 影 像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3)河流特征: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主 要 有 哪 些 湖 泊 ?
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主 要 有 哪 些 支 流
?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的湖泊:
鄱阳湖
洪泽湖
太 湖
三、鱼米之乡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美誉最集中的地区 之一,你知道有哪些美称及其含义吗?
四、沿江工业地带
上海证券交易所
五、人口和城市密集
1.找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几大城市群? 2.本区人口规模超过500万的城市有哪些?
五、人口和城市密集
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武汉
五、人口和城市密集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资中部的首选城 市。截至2012年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98家在汉投资,居中 国中部至西部地区首位。包括美国的百威、联合技术,法国的雪铁龙, 德国的巴斯夫、西马克、麦德龙,日本的川崎重工、NEC、三井物产, 荷兰的飞利浦,英国的BOC、皮尔金顿,韩国的现代、锦湖等,另有300 多家跨国公司在汉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地区性、区域性总部达到110家。
淡水养殖
三、鱼米之乡
江苏茶园
稻田
三、鱼米之乡
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城市沿江生态空间划定与管控研究——以武汉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04-0119-05 收稿日期 2022-09-21摘 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沿江空间是城市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较为显著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亟需对沿江生态空间进行保护和管控。
既有研究中,对我国城市沿江生态空间管控仍存在边界不清晰、管控要素不全面、管控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该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城市武汉为对象,首先通过最小阻力模型划定武汉市沿江空间范围,基于格局与过程原理对沿江空间内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继而利用CA模型模拟武汉市2025年、2035年和2050年的城市增长情况,在考虑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兼顾的前提下,试图构建“分区管控—动态反馈—政策保障”沿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以期为后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沿江生态空间的管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沿江生态空间 城市增长 空间管控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rapid, and the riverside space is an area with significant urban ecological and social attributes, as well as an area wher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s prominent. It is urgent to protect and control the ecological space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existing studie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trol of urban river ecological space, such as unclear boundary, incomplete control elements and imperfect control system. In this paper, Wuhan, a typical c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selected as the object. Firstly, the spatial scope of Wuhan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s demarcated by the least resistance model, and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in the space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pattern and process principle. Then, the urban growth of Wuhan in 2025, 2035 and 2050 is simulated by the CA model. Under the premise of considering both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we attempt to construct a "zoning control-dynamic feedback-policy guarantee" ecological space control system along the river,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urban ecological space control along the river in the post-urbanization process.Keywords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Eco-space along the river, Urban growth, Space control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城市沿江生态空间划定与管控研究——以武汉为例Control and Demarcation of Wuhan Urban Ecological Space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Context of Yangtze River Conservation:Taking Wuhan City as an Example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地资源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概述

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长江中下游旅游进入快速发 展期,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品质提升阶段
当前,长江中下游旅游正逐步从 快速发展向品质提升转变,注重 旅游品质和游客体验,推进旅游 产业升级和创新。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
01
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持续
该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 产,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杭州 西湖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02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长江风光
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壮丽的长江 风光,游客可以乘船游览长江,
欣赏沿岸的山水画卷。
湖泊与水库
该地区有许多湖泊和水库,如鄱 阳湖、巢湖、洪泽湖等,这些湖 泊和水库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
04 旅游管理与服务
旅游政策与法规
旅游政策
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 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政策,包 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市场推广等 ,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旅游法规
为了规范旅游市场和保障游客权益, 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旅 游法规,包括旅游合同管理、旅游服 务质量标准、旅游安全管理制度等。
旅游设施与服务
住宿设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各种类型的住宿设施,包括星级酒店、经济 型酒店、民宿和农家乐等,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餐饮设施
该地区的餐饮业十分发达,有各种口味的美食供游客选择,包括地 方特色菜、小吃和各类中西式餐厅等。
交通设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网络,以及 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游客出行。
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拥有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如扬子鳄、中华鲟等珍稀物种,为生 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江中下游教学设计

《长江中下游地区》教学设计山东省北镇中学冯燕一、内容标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农业、交通和工业形成条件的分析梳理长江中下游的地理环境特征,并归纳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
2.运用图文资料,举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差异和联系,说明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并实践运用区位条件的一般分析思路。
3.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例,说明区域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4.归纳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树立全面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内容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中国的分区地理,在初中主要强调地理知识的识记,而在高中区域地理复习中,标准强调“内容是基础,也是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所以确定了教学的方向。
主要有以下几点:1、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
区域知识的落实是分析的前提,但传统边看图边总结每个要素特征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看图提炼信息的能力和知识整合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确定以问题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和整合知识的方式,自然疏导出各要素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一般分析方法。
既有知识的隐形落实,也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获得了分析方法,为第二阶段的合作探究打下了基础。
2、区域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界定。
区域地理分析一般思路是在特征分析基础上展示区域发展现状和挖掘区域发展问题,然后提出可持续发展。
而在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候,发现不仅区域的共性(以农业为例)确定发展方向,同时区域差异互补(以工业为例)能够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所以认为不仅区域发展问题(以环境问题为例)的解决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内部的协调共进也是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关键所在,所以设置合作探究二,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更体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思考。
同时区际之间的联系共赢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区域发展时代感的体现。
长江经济地带的形成不仅实现区际联系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持续发展,同时重新构建了中国的经济格局。
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1、长江中下游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
2、长江中下游是指中国三峡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
3、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
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
4、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麓,东至黄海东岸,北至桐柏山、大别山南麓和黄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钱塘江和杭州湾以北的沿江平原。
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100-400公里,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平原、何丽霞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初中地理知识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范围

(4)请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说明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________。
(5)本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试分析该区域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鱼米之乡”的形成有何影响?
5.(1)黄海 东海 (2)亚热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3)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4)长江 径流量大 含沙量小 汛期长 无结冰期 (5)夏季(7.8月)的伏旱 台风 洪涝 病虫害
【解析】(1)我国疆域辽阔,具有漫长的海岸线,包括渤海、黄海、东海以及南海四大海域。据图可知:图中A为外国的黄海、B为我国的东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① D.①②④⑤
4.下列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势低平,河湖密布B.航运发达,水能、渔业资源丰富
C.东临黄海和东海D.长江贯通东西,江河湖海连为一体
二、解答题
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A、B两海域的名称: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2)我国经纬度跨度广,主要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我国没有寒带的分布。据图可知:图所示区域为外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处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3)据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北部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理概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长江中下游平原(最终版)

(4)江南山地、丘陵盆地的治理与开发。人均粮食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亚热带林果生产占有重要地 位。速生用材林占有林地的70%以上,是人工用 材林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柑橘原产地之一。但本 区水土流失造成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 ①山塘 水库淤积普遍严重;②河道淤塞,航程缩短;③ 侵蚀土壤表层,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减少,无 机营养淋失,土地退化。防治水土流失必须从合 理利用红壤丘陵着手,以中小流域为单位,山水 田和农林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和农业基地建设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①农业综合发展水平高,农产品总产量大,商品率高。本区 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0.6%,2001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 的29%,其中稻谷产量占全国的51.5%,油料产量占全 国的38.7%,其中油菜籽产量占全国的65%,芝麻产量 占全国的53.9%;桑蚕茧产量占全国的42.5%;亚热带 林产品、果产品占有更高的比重。 ②集约化程度高。土地利用率高、农田投入水平高及耕作水 平高。 ③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第二节 经济特征和产业机构
主讲人:李国军
长江中下游发展历史
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发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 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有肥沃的土地、适宜 的水热条件,开始大规模开发。晋朝到宋 朝曾出现人口、经济和文化的南迁的高潮, 本区很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近代,本区又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 的长江水道运输,成为近代中国工业的摇 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 汉口是内陆的工业中心。
(3)化学工业。上海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发祥地,也是 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化工基地。江苏化工产品产值居全国 首位。南京是化学工业基地。 (4)钢铁工业。本区是全国钢铁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上海 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钢、成品钢材产量均位居全国首 位,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2.4%和10%。武汉是也是大型 钢铁工业基地。 (5)有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矿产是本区的优势资源之一, 而且区内电力(水电)充足,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了有利条 件。 (6)电力工业。水力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华 东电网和华中电网构成本区强大的供电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乡: 自然条件:
积温高
熟制: 一年两熟
单产高
雨热同期
光照适宜
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丰富
低温冻害少
为水稻生长 提供丰富灌溉水源
自然条件:
地形
平原、低缓的丘陵
种植业
110°
115°
120°
土壤
30°
水源
河网密布 河湖众多
肥沃 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市场广阔
我国河姆渡遗址和另一处浙江桐乡罗 家角遗址出土的人工稻谷距今七千年左右。 1988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南澧县彭头 山发现了更早的碳化稻壳遗迹,距今年代 为九千年至八千年。后来,考古工作者又 发现了距今约一万年的湖南道县玉蟾岩的 人工栽培水稻。一些学者认为,我国是水 稻的发源地。
典例剖析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2012年山东卷】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 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4分)
6月份; 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 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 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
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问题探究二】
问题2:从社会经济和资源条件分析长江中 下游地区工业发达的原因。
交交通通图图
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社会经济: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
矿产资源分布
① 矿产资源
丰富(特别是有色金属资源)
工 业
② 交通
运输方式多 组成了密集的交通网
交通便利
发
展
优
势
③ 人口
条
得天独厚的长江水运
湖
江
浙 30°N
西
江
南
省
省
省
26°N
探究点二:区域特征—“有什么”
区域 特征 分析
自然地 理特征
社会经 济特征
优势 开发
可 持
续
问题 治理
发 展
【合作学习一】
结合图表资料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等角度描述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110°E
115°E
120°E
30°N
(一)自然地理特征
策略。 4、通过典例剖析掌握一般的答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探究点 一:区域认知—“在哪里”
读图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110°E
几种常见的区域定位方法 一、经纬线定位法 二、相对位置定位法 三、轮廓、面积、形状定位法
115°E
安
徽
湖北省
省
120°E
江 苏 省
34°N
上 海 市
探究点四: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
你知道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有哪些?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洪涝灾害严重 ③环境污染加重
还长江地区本来的面目
保持水土 上游:水土流失
生物、水利工程措施
黄 中下游洪涝灾害 海
上海
东
宜昌
湖口
海
下游:环境污染严重 (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 费结构,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自然地理 环境特征
地形 水文 气候 植被
以地平形原类和型丘及陵分为布主,,地地形势区西,高地 东势低特征 水水量量大大小、及季变节化变,化结小冰、期无,结含冰沙期量,, 汛含期沙有量无小及,长汛短期(长凌集汛中、夏春季夏汛)、 流速、落差 亚气热候带类季型风,气气候温,、夏降季水高特温点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棉花
发达的农业
油菜
水产品
探究点三:区域探究—“为什么”
【问题探究一】
问题1: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 “鱼米之乡”的原因。
鱼(渔业):河湖 米(种植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根据下图分析该地“鱼乡”的成因:
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广; 亚热带地区冬季水域不结冰,养殖条件好。
上海宝钢
武汉汽车制造
上海高科 技产业园
沿江工业走廊
武汉轻纺
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 汽车、轻纺工业基地
以沪宁 杭为中 心的综 合性工 业基地
以长株潭为中心的电子 信息、机械工业基地
依托长江干支流便利的航运及沿岸地区丰富的自 然资源等优势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最发达 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以长株潭、 武汉、沪宁杭等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2013人年全口国及、上城海、市江苏、、湖北人部口分统稠计数密据 ,城市化水平高,交通便利 交通
全国 上海 江苏 湖北
城市化率 (%)
GDP总量 (万亿)
53.7 56.88
89.8 2.16
64.1 5.92
54.5 2.47
人均GDP 41908 90769 74699 42689 (元)
水稻
亚植热被带类常型绿阔叶林
土壤 资源
红土壤壤和类水型稻、土肥沃程度
有矿色产金资属源矿、产能、源、 旅旅游游资资源源、等水资源丰富
(二)社会经济特征
农业
工业
交通
社会经 济特征
人口
城市
要素 工业 农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 沿江工业地带 鱼米之乡
【经济合作学习二总】量结大合,材占料分全析国长比江重中高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
【归纳总结】长江中下游地区
区域认知—“在哪里”
长 江
区域特征—“有什么”
中
下
游
区域探究—“为什么”
地
区
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
课后作业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 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 居民饮食 习惯
形成“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
自然条序件号:化
参考答案
要点化
术语化
简洁化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且雨热同期;
②河湖众多,水源充④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农业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③人们喜食稻米和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高二地理 第十一课 平度一中 孙 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沿江工业走廊的特点和形
成条件,掌握分析区域农业、工业发展条件的一般方法。 2、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化和城市分布的特点,认识到城市对
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能力目标 3、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
稠密
劳动力丰富 市场广阔
政策 工农业基础 基础设施 生产协作
件
…….
科技发达
④ 高校
数量多
劳动力素质高
【问题探究三】
问题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
水道”的原因。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江阔水深,是优越的天然航道; ②干支流流经平原区,水流平稳; ③主要流经亚热带,江水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④干流长,支流多,通航里程长; ⑤含沙量较小; ⑥流经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区,客货运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