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
合集下载
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资源介绍

湖北省
湖北旅游资源丰富,山水名胜与 文物古迹二者兼备。人誉“第一 山”的道教名山武当山为道教圣 地。号称“华中屋脊”和 “绿 色宝库”的神农架是重要自然保 护区,不仅珍稀动物种多,“野 人之谜”更令人关注。
湖北的地理环境特点(自然的) 地理: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地理位置为东经108°21'116°07',北纬29°05'-33°20'。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其余为鄂西山地、 鄂北网地与鄂东低山丘陵。北靠河南,南接江西、湖南,东邻安徽,西依四川,西北与陕西接 壤。东西宽740.6公里,南北长470.2公里。 旅游资源:雄伟的长江三峡驰名世界。七十二峰朝大顶, 二十四涧水长流,人誉“第一山”的道教 名山武当山武当山为道教圣地。号称 “华中屋脊”和“绿色宝库”的神农架是重要自然保护区, 不仅珍稀动物种多,“野人之迷”更令人关注。湖北人文旅游景观具有时代跨度大, 历史价值 高的特点, 这里既有古人类长阳人遗址, 屈家岭文化遗址, 又有众多的古三国胜迹和楚都遗址 “纪南城”; 既有辛亥革命遗址起义门、阅马场、又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及“八七会议” 会址。文物古迹与革命胜迹遍布全省。
两岸泊舟无数,宿醉未 醒的船夫从晨曦中的吊 脚楼边匆匆跳到船头, 妖冶泼辣的女子在楼头 挽留相好的船夫,被山 匪抢了媳妇的小裁缝垂 着泪锁纽扣。”(沈从 文《边城》)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4A 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为中国古代著名四 大书院之一;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 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 岳麓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书院始建于北宋开 宝九年(公元976年),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 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时势 变迁,迨及晚清(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 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千年学府,弦 歌不绝”,至今书院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 机构面向全球招生。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概述

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长江中下游旅游进入快速发 展期,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品质提升阶段
当前,长江中下游旅游正逐步从 快速发展向品质提升转变,注重 旅游品质和游客体验,推进旅游 产业升级和创新。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
01
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持续
该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 产,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杭州 西湖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02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长江风光
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壮丽的长江 风光,游客可以乘船游览长江,
欣赏沿岸的山水画卷。
湖泊与水库
该地区有许多湖泊和水库,如鄱 阳湖、巢湖、洪泽湖等,这些湖 泊和水库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
04 旅游管理与服务
旅游政策与法规
旅游政策
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 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政策,包 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市场推广等 ,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旅游法规
为了规范旅游市场和保障游客权益, 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旅 游法规,包括旅游合同管理、旅游服 务质量标准、旅游安全管理制度等。
旅游设施与服务
住宿设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各种类型的住宿设施,包括星级酒店、经济 型酒店、民宿和农家乐等,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餐饮设施
该地区的餐饮业十分发达,有各种口味的美食供游客选择,包括地 方特色菜、小吃和各类中西式餐厅等。
交通设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网络,以及 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游客出行。
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拥有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如扬子鳄、中华鲟等珍稀物种,为生 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江中下游平原-图

人文景观
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如 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旅游城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有多个旅游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等,这些 城市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05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环 境保护与治理
水资源保护
总结词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确保长江中下 游平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湖泊众多,水系 发达,主要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 洪泽湖等。
河流冲积平原
该地区是由长江、淮河、钱塘江等河 流的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河网密布, 湖泊众多。
水文特征
01
02
03
水资源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资 源丰富,包括长江、淮河、 钱塘江等大河,以及众多 湖泊和地下水。
水位季节性变化
强化水资源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 测和评估,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核心区域设立水资源保 护区,限制开发活动,保护水源地。
推广节水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工业和家庭节水技术,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土地资源保护
总结词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长江 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湿地保护与恢复
加强湿地保护区建设,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提高湿地蓄洪、调节气候等功能。
水体治理与净化
开展水体治理工程,减少污染源排放,恢复 水体生态功能和透明度。
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
推进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 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06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未 来展望
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如 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旅游城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有多个旅游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等,这些 城市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05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环 境保护与治理
水资源保护
总结词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确保长江中下 游平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湖泊众多,水系 发达,主要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 洪泽湖等。
河流冲积平原
该地区是由长江、淮河、钱塘江等河 流的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河网密布, 湖泊众多。
水文特征
01
02
03
水资源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资 源丰富,包括长江、淮河、 钱塘江等大河,以及众多 湖泊和地下水。
水位季节性变化
强化水资源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 测和评估,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核心区域设立水资源保 护区,限制开发活动,保护水源地。
推广节水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工业和家庭节水技术,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土地资源保护
总结词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长江 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湿地保护与恢复
加强湿地保护区建设,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提高湿地蓄洪、调节气候等功能。
水体治理与净化
开展水体治理工程,减少污染源排放,恢复 水体生态功能和透明度。
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
推进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 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06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未 来展望
地理学习课件: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临黄海和东海,长江 贯通东西,拥有濒海、沿江 双重区位优势,对本区乃 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强 劲的带动作用。
地形和 河流
自然 资源
交通 优势
1 农业生产优势
二、鱼米之乡
活动探究1
小组合作,读图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 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 水量柱状图,描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 征。
近些年来,人们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创造了 多种稻田养殖模式,实现了稻、鱼、鸭、蟹立体 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探索 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鱼米之乡
5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结合阅读材料,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方向。
严格限制占用耕地
朝着 、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
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方向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 棋布,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 湖等大淡水湖,盛产鱼、虾、蟹、莲、菱、苇, 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 产产量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
二、鱼米之乡
4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阅读教材,找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工矿企业增多
城市面积扩大
水源:河湖众多,利于灌溉和养殖
二、鱼米之乡
2 种植业及主要物产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请你说出其主要的农产品及其分布。
01 粮食作物 水稻: 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02 其他农作物 棉花、油菜、茶、柑橘和蚕丝等
二、鱼米之乡
3 渔业及其地位
➢ 长江中下游平原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 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课堂小结
当堂练习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资源条件

长江中下游大旱人祸分析
大旱祸首是气候异常
天灾之外有人祸
1、河道湖泊非法挖沙 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 、 下降 2、地方小水电站干旱期间大量拦蓄水发电 、 3、各地水利设施老化 难以满足抗旱需求 、 4、南方丰水地区抗旱预案长期缺位 、
长江中下游洪灾人祸分析
1、长江中上游植被被破坏,从根本上动摇 、长江中上游植被被破坏, 山体植被拦蓄功能。 山体植被拦蓄功能。 2、将奔腾的河流拦腰截断,建大小发电站, 、将奔腾的河流拦腰截断,建大小发电站, 挡住了洪水的去路。 挡住了洪水的去路。 3、围湖造田,大面积湿地消失,蓄洪能力 、围湖造田,大面积湿地消失, 降低。 降低。 4、拉直海岸线,填海造田,将近海湿地填 、拉直海岸线,填海造田, 为平地。 为平地。
水资源特征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5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 954×108 m3,占 × , 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7%。水资源的特征 %。水资源的特征 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 为: (1)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丰富 (2)河流水系、湖泊发育。 河流水系、湖泊发育。 河流水系 (3)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天然水质好 (4)水旱灾害频发。 水旱灾害频发。 水旱灾害频发
水旱灾害的特点
1、持续时间长 、 2、危害范围广 、 3、灾害损失达 、
反思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接受数次长江洪水教训。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接受数次长江洪水教训。 只有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搞好关系, 只有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搞好关系, 才能有效抵御各种自然灾害。 才能有效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我们不能总是 在自然灾害面前“怨天” 尤人” 在自然灾害面前“怨天”不“尤人”,用 百年一遇” 千年一遇” “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回避人类的责 如果在短短几十年内, 任。如果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的十几次自 然灾害都是“百年一遇” 然灾害都是“百年一遇”的,人类对自然的 破坏就难逃其责。 破坏就难逃其责。
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1、长江中下游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
2、长江中下游是指中国三峡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
3、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
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水陆交通发达。
4、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麓,东至黄海东岸,北至桐柏山、大别山南麓和黄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钱塘江和杭州湾以北的沿江平原。
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100-400公里,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主要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平原、何丽霞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长江中下游的资源条件

(1)水资源丰富。 (2)河流水系、湖泊发育。
(3)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4)水旱灾害频发。
• 气候资源
• 处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 温和湿润,降水充足,雨热同期。
• 土地资源
• 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主要以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 沃。
矿产资源
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 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金属矿产 铁矿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湖北的大冶、黄石、鄂 州,安徽的庐江、马鞍山、梅山等地均有规模较大的铁 矿,是武汉、马鞍山、南京、上海等钢铁基地的矿山基 地,但这些铁矿中贫矿占储量的90%以上。锰矿分布在 湖南湘潭、安徽沿长江一带。 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丰富的 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本区钨矿的资源量约 占全国的55%、锑矿占38%、铜矿占36%。 2、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中,明矾石、金红石、 磷矿石、水泥用石灰岩等储量较大。
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南北不同
山地 草甸土 山地棕壤 山地 暗棕壤 山地黄棕壤 山地黄壤 山地红壤 黄棕壤 红壤 北亚热带的淮阳山地 中亚热带的南岭
山地棕壤
本区土壤的特点
1、富铝化特征显著
2、风化壳的残留特征显著。本区土壤大多 是在古风化壳的基础上形成的。长江以北 为弱富铝风化壳;江南为富铝风化壳。 3、经济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比较深刻。 由于人得长期作用,有的土壤演变为水稻 土,有的则演变为旱地耕作土。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图
3、能源资源
安徽的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淮南和淮 北,但却不能满足本区的需求,所以能源资 源主要从区外运进。 油气资源少,但江汉平原、两湖盆地、苏北 平原、东海大陆架均为油气勘探区,其中东 海大陆架具有采掘前景。
(3)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4)水旱灾害频发。
• 气候资源
• 处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 温和湿润,降水充足,雨热同期。
• 土地资源
• 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主要以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 沃。
矿产资源
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 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金属矿产 铁矿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湖北的大冶、黄石、鄂 州,安徽的庐江、马鞍山、梅山等地均有规模较大的铁 矿,是武汉、马鞍山、南京、上海等钢铁基地的矿山基 地,但这些铁矿中贫矿占储量的90%以上。锰矿分布在 湖南湘潭、安徽沿长江一带。 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丰富的 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本区钨矿的资源量约 占全国的55%、锑矿占38%、铜矿占36%。 2、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中,明矾石、金红石、 磷矿石、水泥用石灰岩等储量较大。
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南北不同
山地 草甸土 山地棕壤 山地 暗棕壤 山地黄棕壤 山地黄壤 山地红壤 黄棕壤 红壤 北亚热带的淮阳山地 中亚热带的南岭
山地棕壤
本区土壤的特点
1、富铝化特征显著
2、风化壳的残留特征显著。本区土壤大多 是在古风化壳的基础上形成的。长江以北 为弱富铝风化壳;江南为富铝风化壳。 3、经济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比较深刻。 由于人得长期作用,有的土壤演变为水稻 土,有的则演变为旱地耕作土。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图
3、能源资源
安徽的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淮南和淮 北,但却不能满足本区的需求,所以能源资 源主要从区外运进。 油气资源少,但江汉平原、两湖盆地、苏北 平原、东海大陆架均为油气勘探区,其中东 海大陆架具有采掘前景。
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

3、科技发展
在明代,科技的发展也开始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当时,政府重视农业技术的 研发,推广耐旱、耐涝作物的种植,提高了农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此外,水利 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助于减少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的冲击。
五、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的研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当 时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政府、民间组织和科技发展都做出了 努力。虽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极端气候事件的背景下,仍显得不 够完善。
内容展开
1、河道与湖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道和湖泊形态多样,水文特征各异。长 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段,各段水文特征差异明显。 其中,中游段地形复杂,洪水季节易出现洪涝灾害;下游段地势平坦,水文受人 类活动影响较大。这些特征对于江湖水交换产生重要影响。此外,该地区的湖泊 众多,如洞庭湖、鄱阳湖和巢湖等,它们在水交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过去的几年里,考古学家们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期矿冶遗址进行了系统 的调查和发掘。这些工作揭示了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的矿冶业的迅速 发展。发现的遗址数量众多,规模各异,分布广泛,时间跨度大,表明长江中下 游地区是中国早期矿冶业的重要发源地和繁荣地。
当时的矿冶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当时的矿工已 经掌握了高超的采矿技术和冶炼技艺。矿石的采掘、粉碎、焙烧、熔炼等一系列 工序都已具备,并且出现了多种新型的采矿方法和冶炼设备。此外,还发现了一 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遗物,如铁陨石、陨铁石等,表明当时的矿冶技术已经达 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农业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尤为显著。在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温和降水 的变化,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农 民采取了多种农业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加强水利建设等。然而,在极端气候 事件的背景下,这些措施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对农业生产和粮的气候 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 苏州市 武汉市 无锡市 南京市 杭州市 宁波市 长沙市
10168.52 6363.78 4204.96 3900.57 3788.32 3632.47 3258.90 3235.97
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中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下游地区 长江中游地区
【合作探究】 沿江 地理位置
长江中游地区
长江三角洲
环境因素
• 3、从区域联系的角度,说明实现长江中游地区和下游地 区协调发展的主要举措。
解读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归纳整理:
劳动力、资源等
经济欠发达地区
经济较发分析洞庭湖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原因
解读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自然地理 环境特征:
气候 植被 土壤
资源
水稻
棉花
油菜
发达的农业
水产品
上海宝钢
武汉汽车制造
上海高科 技产业园
发达的工业
武汉轻纺
张家界
西湖
上海金 融中心
发达的第三产业
上海世 贸大厦
2013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主要城市GDP全国排名
名次 城市 2013年上半年GDP(亿元) 所属区域
1 5 9 10 11 13 17 18
解读一——区域地理特征 地形 河流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高东低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 水量大、年际变化大、无结冰 水量大小及变化,结冰期,含沙 期,含沙量小,汛期集中夏季 量,汛期,有无凌汛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特点 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和水稻土 土壤类型、肥沃程度 有色金属矿产、 矿产资源、能源、旅游资源等。 旅游资源、水资源丰富
解读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区位条件差异
沿江、沿海 自然 • 1、据材料1,归纳长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在农业种植结构 有色金属、铁矿丰富 条件 资源 矿产、能源短缺 变化上的共同点,分析出现这种发展变化的可能原因。 水能丰富等
地价 较低 较高 • 社会 2、据材料 2,对比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区 交通 无海运 海运发达 位条件的差异。 经济 劳动力 廉价 素质高 条件 科技水平 较低 较高
鱼(渔业):河湖
2、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 通航条件(自然条件):水量、水系、地形、结冰期 通航价值(社会经济条件):运输量(人口、经济)、其他 运输条件(海运、铁路、港口等) 3、从社会经济和资源条件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业发达的 原因。
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社会经济: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
【体验探究】
同学们,如果你是江豚的代言人, 希望人类作出哪些改变来挽救洞庭湖的 生态,让洞庭湖成为永远的家园?
山东省北镇中学 冯燕
位置和范围
110°E
115°E
安 徽 省
120°E
江 34°N 苏 上 省 海 市
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湖北省
湖 南 省
江 西 省
浙 30°N 江 省
26°N
解读一——区域地理特征
【自主学习】
结合课堂资料,自主思考以下问题:
1、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 的原因。 米(种植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