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资源条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姜 伟(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成矿带,在地质运动当中形成的独特的地下矿藏存在着稳定的沉积岩。
在开采过程当中如何进行深部找矿,已经成为矿藏开采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带作为我国东部的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和相关的规模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
笔者根据当前成矿带的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成矿带的新型开发模式。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规律;模式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5-0166-2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metallogenic models of the middle an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JIANG Wei(Guizhou provincial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uclear industry,Guiyang 550025,China)Abstract: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a famous metallogenic belt in China. There is a stable sedimentary rock in the unique underground mineral deposit formed in geological mo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how to carry out deep prospect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consider in the process of mineral exploitatio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s an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 in eastern China, the research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scale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On the basis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he current metallogenic belt, a series of discussions have been made, and a new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has been built on this basis.Keywords: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rule; mode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带位于扬子陆块北边,拥有独特的成矿优势和成矿条件。
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资源介绍

湖北省
湖北旅游资源丰富,山水名胜与 文物古迹二者兼备。人誉“第一 山”的道教名山武当山为道教圣 地。号称“华中屋脊”和 “绿 色宝库”的神农架是重要自然保 护区,不仅珍稀动物种多,“野 人之谜”更令人关注。
湖北的地理环境特点(自然的) 地理: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地理位置为东经108°21'116°07',北纬29°05'-33°20'。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其余为鄂西山地、 鄂北网地与鄂东低山丘陵。北靠河南,南接江西、湖南,东邻安徽,西依四川,西北与陕西接 壤。东西宽740.6公里,南北长470.2公里。 旅游资源:雄伟的长江三峡驰名世界。七十二峰朝大顶, 二十四涧水长流,人誉“第一山”的道教 名山武当山武当山为道教圣地。号称 “华中屋脊”和“绿色宝库”的神农架是重要自然保护区, 不仅珍稀动物种多,“野人之迷”更令人关注。湖北人文旅游景观具有时代跨度大, 历史价值 高的特点, 这里既有古人类长阳人遗址, 屈家岭文化遗址, 又有众多的古三国胜迹和楚都遗址 “纪南城”; 既有辛亥革命遗址起义门、阅马场、又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及“八七会议” 会址。文物古迹与革命胜迹遍布全省。
两岸泊舟无数,宿醉未 醒的船夫从晨曦中的吊 脚楼边匆匆跳到船头, 妖冶泼辣的女子在楼头 挽留相好的船夫,被山 匪抢了媳妇的小裁缝垂 着泪锁纽扣。”(沈从 文《边城》)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4A 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为中国古代著名四 大书院之一;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 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 岳麓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书院始建于北宋开 宝九年(公元976年),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 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时势 变迁,迨及晚清(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 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千年学府,弦 歌不绝”,至今书院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 机构面向全球招生。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概述

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长江中下游旅游进入快速发 展期,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品质提升阶段
当前,长江中下游旅游正逐步从 快速发展向品质提升转变,注重 旅游品质和游客体验,推进旅游 产业升级和创新。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
01
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持续
该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 产,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杭州 西湖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02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长江风光
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壮丽的长江 风光,游客可以乘船游览长江,
欣赏沿岸的山水画卷。
湖泊与水库
该地区有许多湖泊和水库,如鄱 阳湖、巢湖、洪泽湖等,这些湖 泊和水库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
04 旅游管理与服务
旅游政策与法规
旅游政策
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 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政策,包 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市场推广等 ,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旅游法规
为了规范旅游市场和保障游客权益, 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旅 游法规,包括旅游合同管理、旅游服 务质量标准、旅游安全管理制度等。
旅游设施与服务
住宿设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各种类型的住宿设施,包括星级酒店、经济 型酒店、民宿和农家乐等,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餐饮设施
该地区的餐饮业十分发达,有各种口味的美食供游客选择,包括地 方特色菜、小吃和各类中西式餐厅等。
交通设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网络,以及 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游客出行。
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拥有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如扬子鳄、中华鲟等珍稀物种,为生 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部分: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
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
地形地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在50米以下,境内港汊纵横,湖泊密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
气候及土壤: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降水年变化量较大。
最低月均温高于0度,无霜期210~270天。
土壤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
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
水文特征:长江三角洲东濒海洋,地势低平坦荡,河网如织,湖泊众多,其水系包括长江河口水系、太湖水系、运河水系、钱塘江水系和甬江水系,构成特有的水乡泽国的三角洲水系。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湖泊是太湖,它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环湖出入的河道220余条,其中人湖70余条,出湖150多条,湖水蓄量达46.7亿m^3。
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渠交叉,河道相连,水系发达。
由于平原地区水位落差小,流速不大,受水利工程的高度控制和闸门启闭及引排水的影响,水流流向不定。
河湖除承受当地地表水径流外,还承受上游15个省区面积约200万km^2范围的来水。
大水年份,长江三角洲就是上游各水系的洪水走廊,由于面临海洋,易遭台风暴雨及风暴潮袭击,常出现外洪、内涝或外洪内涝同时并发的水灾;枯水年份,上游来水少,往往造成严重干旱并加剧河湖水质恶化。
另外,部分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塞,河床坡降变缓,水库泥沙淤积使泥沙吸附污染物,加重了水环境的污染,增加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难度。
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网稠密,多湖泊,长江干流流经此地,该地区的河流径流大,汛期长,无结冰期。
但存在泥沙淤积和水污染问题,且多年来的围湖造田使得湖泊不断缩小,降低其对洪峰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区今年来洪涝灾害有所加重。
资源: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范围,年均温14~18℃,1月均温O~5.5℃,7 月均温27~28℃;年降水量1(XX)~1500毫米,比华北平原多1~2倍,季节分配较均匀;无霜期Zro~270天,〕ro℃积温达45(X)、5以叉)℃。
长江中下游平原-图

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如 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旅游城市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有多个旅游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等,这些 城市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
05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环 境保护与治理
水资源保护
总结词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确保长江中下 游平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湖泊众多,水系 发达,主要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 洪泽湖等。
河流冲积平原
该地区是由长江、淮河、钱塘江等河 流的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河网密布, 湖泊众多。
水文特征
01
02
03
水资源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资 源丰富,包括长江、淮河、 钱塘江等大河,以及众多 湖泊和地下水。
水位季节性变化
强化水资源管理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 测和评估,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核心区域设立水资源保 护区,限制开发活动,保护水源地。
推广节水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工业和家庭节水技术,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土地资源保护
总结词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障长江 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湿地保护与恢复
加强湿地保护区建设,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提高湿地蓄洪、调节气候等功能。
水体治理与净化
开展水体治理工程,减少污染源排放,恢复 水体生态功能和透明度。
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
推进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 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06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未 来展望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地理特征:位置:110°E~122°E, 28°N~34°N (115°E, 30°N穿过平原中部)范围:湘,鄂,赣,皖,苏,沪,浙,长江中下平原地形:河流冲积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地势:地势平坦,低平,长江三角洲在10米以下地貌:东西狭长,宽窄不一,河湖密布,水乡泽国。
外力作用以流水堆积为主---河流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水文特征:长江及其支流。
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汛期长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
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长江中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
长江下游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大而变幅小,来水过程较为稳定,有利于发展航运。
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沅江、湘江、赣江。
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气候: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10℃积温为4000ºC~6500ºC,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本区年降水量在800mm~1000mm,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
6月中下旬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受副高的影响形成“伏旱”。
属于湿润地区资源:矿产:湖北大冶铁矿,安徽马鞍山铁矿,江西德兴的铜矿,浙江秦山核电站水能:三峡,葛洲坝旅游: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南京,黄山、庐山、三峡,还有我国古代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人文地理特征:农业:农业生产:优势:气温高,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工业力量雄厚。
制约因素:台风,洪涝,7、8月份的伏旱江汉平原、长江沿江滨海平原是商品棉基地工业:工业生产:以沪宁杭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中南京的石化、杭州的轻纺工业较为突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和轻纺等工业。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20课时 认识跨省区域----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

(1)读图说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 是 沿长江分布 。目前,沿江经济带正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说出长江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哪些 有利的条件 水资源,便利的。交通,淡水产品,旅游资源等; (2)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船过长江三峡要经 过五级船闸蓄水、放水(图3),使船闸水面与上游水面保持一 致。写出在长江三峡修建多级船闸的原因 位于二、.三级阶梯交
消瘦”,茶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把羊引进茶园,节省了人力
又保持了水土,分析人工锄草导致土壤肥力“消瘦”的原因
。
人工锄草破坏草原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5)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根据
A 图4判断下列生态问题及其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地区的生态问题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1.读下图,青藏高原上独特的地表景观是( C )
A.林海茫茫
B.沟壑纵横
C.雪山连绵
D.黄沙遍野
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读三江源示意图,完成2~3题。
2.三江源地区( C )
A.傣族儿女载歌载舞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绿草如茵,人口稠密 D.山高谷深,一山有四季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沼泽具有调蓄作用
二、青藏高原
2.生态环境保护(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2)地位: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是世 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有“中华水塔”之称, 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 (3)存在问题: ①表现: 冰川萎缩、湿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
长江中下游的资源条件

(3)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4)水旱灾害频发。
• 气候资源
• 处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 温和湿润,降水充足,雨热同期。
• 土地资源
• 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主要以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 沃。
矿产资源
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 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金属矿产 铁矿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湖北的大冶、黄石、鄂 州,安徽的庐江、马鞍山、梅山等地均有规模较大的铁 矿,是武汉、马鞍山、南京、上海等钢铁基地的矿山基 地,但这些铁矿中贫矿占储量的90%以上。锰矿分布在 湖南湘潭、安徽沿长江一带。 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丰富的 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本区钨矿的资源量约 占全国的55%、锑矿占38%、铜矿占36%。 2、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中,明矾石、金红石、 磷矿石、水泥用石灰岩等储量较大。
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南北不同
山地 草甸土 山地棕壤 山地 暗棕壤 山地黄棕壤 山地黄壤 山地红壤 黄棕壤 红壤 北亚热带的淮阳山地 中亚热带的南岭
山地棕壤
本区土壤的特点
1、富铝化特征显著
2、风化壳的残留特征显著。本区土壤大多 是在古风化壳的基础上形成的。长江以北 为弱富铝风化壳;江南为富铝风化壳。 3、经济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比较深刻。 由于人得长期作用,有的土壤演变为水稻 土,有的则演变为旱地耕作土。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图
3、能源资源
安徽的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淮南和淮 北,但却不能满足本区的需求,所以能源资 源主要从区外运进。 油气资源少,但江汉平原、两湖盆地、苏北 平原、东海大陆架均为油气勘探区,其中东 海大陆架具有采掘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中下游大旱人祸分析
大旱祸首是气候异常
天灾之外有人祸
1、河道湖泊非法挖沙 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 、 下降 2、地方小水电站干旱期间大量拦蓄水发电 、 3、各地水利设施老化 难以满足抗旱需求 、 4、南方丰水地区抗旱预案长期缺位 、
长江中下游洪灾人祸分析
1、长江中上游植被被破坏,从根本上动摇 、长江中上游植被被破坏, 山体植被拦蓄功能。 山体植被拦蓄功能。 2、将奔腾的河流拦腰截断,建大小发电站, 、将奔腾的河流拦腰截断,建大小发电站, 挡住了洪水的去路。 挡住了洪水的去路。 3、围湖造田,大面积湿地消失,蓄洪能力 、围湖造田,大面积湿地消失, 降低。 降低。 4、拉直海岸线,填海造田,将近海湿地填 、拉直海岸线,填海造田, 为平地。 为平地。
水资源特征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5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 954×108 m3,占 × , 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7%。水资源的特征 %。水资源的特征 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 为: (1)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丰富 (2)河流水系、湖泊发育。 河流水系、湖泊发育。 河流水系 (3)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天然水质好 (4)水旱灾害频发。 水旱灾害频发。 水旱灾害频发
水旱灾害的特点
1、持续时间长 、 2、危害范围广 、 3、灾害损失达 、
反思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接受数次长江洪水教训。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接受数次长江洪水教训。 只有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搞好关系, 只有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搞好关系, 才能有效抵御各种自然灾害。 才能有效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我们不能总是 在自然灾害面前“怨天” 尤人” 在自然灾害面前“怨天”不“尤人”,用 百年一遇” 千年一遇” “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回避人类的责 如果在短短几十年内, 任。如果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的十几次自 然灾害都是“百年一遇” 然灾害都是“百年一遇”的,人类对自然的 破坏就难逃其责。 破坏就难逃其责。
长江中下游地区资源状况
一、水资源 二、气候资源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资源 四、矿产资源
一、水资源丰富
本地区是河网稠密,湖泊众多,素有“ 本地区是河网稠密,湖泊众多,素有“江 南水乡”的美称。 南水乡”的美称。 1、河流 、 本地区主要的河流有汉江、湘江、赣江、 本地区主要的河流有汉江、湘江、赣江、 黄浦江、钱塘江、沅江、淮河等, 黄浦江、钱塘江、沅江、淮河等,大部分 河流都是属于长江水系。 河流都是属于长江水系。
植被与土壤
(一)自然植被明显的南北过渡 一 自然植被明显的南北过渡 长江江中下游平原以北为常绿与落叶阔叶 混交林,乔木层以落叶阔叶树为主, 混交林,乔木层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夹有少 量耐寒的常绿乔木树种。 量耐寒的常绿乔木树种。典型常绿阔叶林分 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 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本区针叶林分布 在北部或海拔较高处的杉木林中, 在北部或海拔较高处的杉木林中,混生的植 物种类较单纯。 物种类较单纯。分布在本区南部海拔较低处 的杉木林,混生的植物种类较多。 的杉木林,混生的植物种类较多。 本区竹林分布广泛,种类甚多,例如毛 本区竹林分布广泛,种类甚多, 刚竹、淡竹等。 竹、刚竹、淡竹等。
(二) 土壤 二
本区占优势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 本区占优势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 北亚热带以黄棕壤为主。长江以南, 北亚热带以黄棕壤为主。长江以南,500~ ~ 9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多属红壤和山地红 以下的低山丘陵多属红壤和山地红 壤分布所在,黄壤大多散见于较高的山地。 壤分布所在,黄壤大多散见于较高的山地。 本区水稻栽培历史悠久, 本区水稻栽培历史悠久,长江中下游平原和 广大山区河谷地区,都有水稻土分布。 广大山区河谷地区,都有水稻土分布。湖荡 洼地有零星的沼泽土。 洼地有零星的沼泽土。滨海平原有局部盐渍 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南北不同。 土。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南北不同。
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南北不同
山地 草甸土 山地棕壤 山地 山地黄棕壤 暗棕壤 山地黄壤 山地棕壤 山地红壤 黄棕壤 红壤
北亚热带的淮阳山地 中亚热带的南岭
本区土壤的特点
1、富铝化特征显著 、 2、风化壳的残留特征显著。本区土壤大多 、风化壳的残留特征显著。 是在古风化壳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在古风化壳的基础上形成的。长江以北 为弱富铝风化壳;江南为富铝风化壳。 为弱富铝风化壳;江南为富铝风化壳。 3、经济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比较深刻。 、经济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比较深刻。 由于人得长期作用, 由于人得长期作用,有的土壤演变为水稻 有的则演变为旱地耕作土。 土,有的则演变为旱地耕作土。
• 气候资源
• 处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处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 温和湿润,降水充足,雨热同期。 温和湿润,降水充足,雨热同期。
• 土地资源
• 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 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主要以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 沃。
矿产资源
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 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 资源比较贫乏 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比较贫乏, 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金属矿产 铁矿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湖北的大冶、 黄石、 鄂 铁矿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 、 湖北的大冶、 黄石、 安徽的庐江、马鞍山、 州 , 安徽的庐江 、 马鞍山 、 梅山等地均有规模较大的铁 是武汉、马鞍山、南京、 矿 , 是武汉 、 马鞍山 、 南京 、 上海等钢铁基地的矿山基 但这些铁矿中贫矿占储量的90 以上。 90% 地 , 但这些铁矿中贫矿占储量的 90 % 以上 。 锰矿分布在 湖南湘潭、安徽沿长江一带。 湖南湘潭、安徽沿长江一带。 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 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丰富的 地区,是铜、 锑的主要产地。 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本区钨矿的资源量约 占全国的55%、锑矿占38%、铜矿占36 55%、锑矿占38%、铜矿占36%。 占全国的55%、锑矿占38%、铜矿占36%。 非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资源中,明矾石、金红石、 2 、 非金属矿产 : 非 金属矿产资源中 , 明矾石 、 金红石 、 磷矿石、水泥用石灰岩等储量较大。 磷矿石、水泥用石灰岩等储量较大。
汛期长。 2、汛期长。
2、湖泊 、
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湖泊最为集中的地区之 长江下游地区是我国湖泊最为集中的地区之 我国湖泊 按分布地区,可分为以下五个湖区 五个湖区: 一,按分布地区,可分为以下五个湖区: (1)两湖平原湖群。 两湖平原湖群。 两湖平原湖群 (2)赣皖湖群。 赣皖湖群。 赣皖湖群 (3)苏皖湖群。 苏皖湖群。 苏皖湖群 (4)太湖湖群。 太湖湖群。 太湖湖群 (5)江淮湖群 江淮湖群
河流特征
1、水量丰富
长江中下游区主要河流与黄河水量比较
河流名称 赣 江 湘 江 沅 江 钱塘江 汉 江 黄 河 流域面积 /km2 83 000 94 230 90 410 47 300 173 620 752 440 河流长 /km 764 817 1 060 466 1 532 5 464 平均流量 /(m3•s-1) 2 030 2 010 2 130 998 1 910 1 480 径流总量 / (108m3) 640.3 633.7 677.0 315.0 541.0 465.7
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
植被少-------植树造林、种草 植树造林、 植被少 植树造林 水利设施落后------兴修水利 兴修水利 水利设施落后 湖泊淤积、蓄洪不足------退田还湖 湖泊淤积、蓄洪不足 退田还湖 河道宣泄不足-------整治河道、修筑堤坝 整治河道、 河道宣泄不足 整治河道 防灾意识不足-------加强宣传 加强宣传 防灾意识不足 预报滞后-------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预报滞后
中国铁矿资源分布图
3、能源资源
安徽的煤炭资源丰富, 安徽的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淮南和淮 但却不能满足本区的需求, 北,但却不能满足本区的需求,所以能源资 源主要从区外运进。 源主要从区外运进。 油气资源少,但江汉平原、两湖盆地、苏北 油气资源少,但江汉平原、两湖盆地、 平原、东海大陆架均为油气勘探区, 平原、东海大陆架均为油气勘探区,其中东 海大陆架具有采掘前景。 海大陆架具有采掘前景。 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三峡段, 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三峡段,清 汉江、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 江、汉江、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