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实验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实用】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名称:土壤植物地理实习地点:湖北应山自然保护区时间:20xx年4月23日--20xx年4月25日实习人员: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xx级地理科学专业指导老师:***二实习目的与要求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和表证。
土壤植物地理实验是植物地理学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地理学者基本功的训练之一。
本实习目的是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学生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土壤与植物地理实验分析、结果计算、数据处理的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掌握和学习植物地理的实验方法和研究的技能,提高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具体要求学生:1.掌握土壤机械组成、PH值、速效磷测定技术方法。
2.对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技术和方法有一点感性认识。
3.对土壤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值、速效养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4掌握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 植物群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
认识常见植物得优势种40-50种,认识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方式与要求以10-1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小组每个人共同按规程完成取得实验结果,独自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并把个人准备的实验物品带到实验室。
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指导内容独立进行实验,按要求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比较。
记录与画图,有困难时,积极思考,分析原因,自己排除障碍,实在解决不了才找老师帮助或同学之间互相帮住。
实验结果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报告。
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形成过程、性质及其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壤地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野外调查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于2023年7月10日至7月16日,在指导老师李明的带领下,前往我国某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我国土壤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2. 掌握土壤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熟悉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土壤性质;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地点及时间实习地点:我国某地实习时间:2023年7月10日至7月16日四、实习内容1. 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了该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壤、水稻土、紫色土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土壤类型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山区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为主,平原地区则以水稻土、紫色土为主。
2. 土壤形成条件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形成环境,如红壤的形成主要受母岩、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水稻土的形成与水热条件密切相关;紫色土的形成则与母岩有关。
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通过观察土壤剖面,我们可以了解土壤的层次结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
实习期间,我们共观察了5个土壤剖面,了解了不同土壤类型的剖面特征。
4. 土壤性质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养分含量。
通过测定土壤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5. 土壤野外调查方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土壤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样方设置、土壤采集、土壤剖面挖掘、土壤性质测定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野外调查技巧,为今后的专业调查奠定了基础。
五、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 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深化了对我国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的认识。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一 土壤标本的采集 土壤标本主要包括剖面标本和分析样品两类,前者又可分为 纸盒标本和整段标本;后者又可分为一般分析样品和农化分析样 品。此外,根据土壤的诊断层还可采集特殊层次的标本,如土壤 结核及新生体的标本等。 1、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 ⑴、剖面: ① 、发生层采样(即过渡层不采) ② 、按层次采样 (从下向上) ③ 、填写标签(一式三份)
⑵、 耕作层 ①、样点的布设(方格法、蛇形曲线法、棋盘式)
蛇形曲线法 方格法
棋盘式
②、选取和制备(四分法取样)
留用 取掉 取掉 留用
⑶ 、用具和仪器:土钻、剖面刀、土壤盒、土壤袋、铅笔、标 签、]镊子、擀土棍、塑料薄膜及记录表
实验二 土壤标本的制备 1 、目的意义: —— 土壤农化分析的基础工作 2 、步骤: (1) 、风干过程:在干净阴凉和通风的房间中进行. (2) 、取风干土样:取土样约200-300克,放在平木 板上,用木制土棍反复擀碎、研磨. (3) 、过筛 (4) 、混匀—装瓶 3 、用具和仪器: 平木板、擀土棍、研钵、铜筛、镊子、天平、广口瓶 和塑料薄膜(或代用品)
设备和器材: 环刀、烘箱、分析天平、铝盒、干燥器、铁夹子、磁 盘、铁铲和剖面刀
计算公式:
w1-w2 土壤最大吸湿水%= ×100 w2 -w ⑵、土壤毛管持水量的测定:
用环刀按土壤剖面层次取原状土,然后将有孔并附滤 纸的环刀底盖盖好,放入盛有薄层水的磁盘中,保持水深2 -3毫米.此时水分受毛管力的作用,沿毛管孔隙上升,浸 泡约4-12小时,取出环刀,用滤纸擦干环刀外部,放在 已知重量的表玻璃上称重,然后再将环刀放回原处吸水至 饱和.如此操作直到恒重为止.将土样放入105℃烘箱中 烘干,测定含水量,计算毛管持水量. 结果计算: 土壤毛管持水量%= 湿土重-烘干土重 烘干土重 ×100
土壤地理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实践教学目的1. 帮助学生掌握土壤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土壤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野外调查、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教学对象土壤地理专业本科生三、实践教学内容1. 土壤地理基本概念与原理2. 土壤形成与分布规律3. 土壤类型及其特征4. 土壤肥力与土壤改良5. 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6. 野外调查与实验操作四、实践教学安排1. 课堂教学:安排12个学时的理论课程,讲解土壤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 野外实践教学:安排6个学时的野外调查与实验操作实践。
3. 综合实习:安排2周的综合实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践教学步骤1. 课堂教学(1)教师讲解土壤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土壤形成与分布规律、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3)介绍土壤肥力与土壤改良、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等相关知识。
2. 野外实践教学(1)教师讲解野外调查与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分组进行野外调查,观察土壤剖面,记录土壤类型、颜色、结构等特征。
(3)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水分测定、土壤pH值测定等实验操作。
3. 综合实习(1)学生分组,确定实习地点。
(2)根据实习地点的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条件,制定实习方案。
(3)在实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土壤肥力评价、土壤污染治理等。
(4)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果。
六、实践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 野外实践教学:通过观察、记录、实验操作等环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综合实习:通过实习报告、实习成果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实践教学保障措施1. 实践教学场地:学校应提供充足的野外实践教学场地,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
2. 实践教学设备:学校应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调查工具等,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自然地理学实验教程--土壤学实验

土壤学实验与实习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进行土壤理论分析的前提,是确保土壤分析结果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
采样的最基本原理是代表性地块和代表性土壤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了解土壤样品采集的意义方法,掌握土壤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二)实验器材土钻、铁锹、环刀、小平铲、塑料袋(三)实验原理分析目的不同,采集土样的部位也有差别。
最常见的是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和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
耕作层多点混合样的采集:为了分析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作层中养分的动态变化和供求状况,采样一般不需挖土坑,只需取耕作层(0‐20cm左右)的样品。
为了正确地反映土壤养分动态和作物长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试验区的面积确定采样点的多少,通常为 5‐20 个点,点的分布可根据地块大小,地形及肥力均匀情况分别采用下法:1.对角取样法:适合于地块小,肥力均匀,地势平坦的田块,采样约 5 点。
2.棋盘取样法:适用于地块大小中等,地势平坦,地形端正,肥力不匀,取样在 10 点以上的田块。
3.蛇形取样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形不太平坦、肥力不均、取样点数较多的田块。
先选取肥力均一的地块,根据地块的大小布置采样点,每点先用锹挖20cm,弃去,然后沿坑纵向取一薄层,多点混合到一起;或者用土钻多点钻取,混匀,用四分法弃去多余部分,留 500‐1000克作分析用。
剖面柱状混合样的采集:为了研究土壤剖面特征时取,可以通过测定剖面各层的理化性质,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果树等深根系作物施肥的参考依据。
在选择好挖去剖面的位置后,先挖剖面,规格为 2m×1m×1.5m,观察剖面形态要素后,根据剖面层次,每层从上到下削出一个土样,然后全部取下装入袋中。
有时,同时在剖面上用环刀取原状土样,每层3-4点重复,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容重、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含水量,计算孔隙度,评价其肥力性能。
上述两种样品采集后,必须同时写两个标签,装样袋内外各一个标签,注明地点、层次厚度、天气、时间、采集人等。
土壤地理实习

成因分析
1、海拔越高,坡度越大并且坡位越靠上,土层 受到的淋溶冲刷作用越强,导致上坡腐殖质层 物质不能累积,堆积到中下坡,使得中下坡土 层厚,上坡土层薄 2、地表砾石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大,在山顶的 土层很薄而夹杂着很多砾石,这就为山顶的强 淋溶提供依据 3、坡度越小坡位越下,越能收集上层淋溶而流 失的土壤,使得A层厚且发育过程中受到的环 境影响较小
土壤剖面调查方法
1、从剖面的周围环境入手(测坡位、坡度、 坡向) 2、分析剖面的母质来源及形成(如淋溶作用、 淀积作用) 3、看剖面土层颜色,初步确定分层 4、测量每层的质地、结构和紧实度,确定分 层
举例说明
1、地形:阴坡,坡向100°,坡度8°,坡脚, 116°06.112E , 41°31.991N,海拔1647m, 时间15:45:41
土壤地理实习
第三小组
实习内容
观察土壤剖面 学会调查方法 会做实验
土壤系列(三种)
阴坡土壤 阳坡土壤 森林土壤
从山脚到山顶的土壤变化
规律:
1、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腐殖质层越来越薄, 底下的土壤发育越来越简单,由A、B、C多 层次变为A、C 2、随着坡度的变化,越是陡峭的山坡(坡度 大),土壤腐殖质层越薄。 3、坡的中下位土壤腐殖质层比上坡要厚,整 体的土层深度中下坡要比上坡厚
实验
毛管支持水 饱和含水量
back
从山脚到山顶的变化
规律及成因分析
1、还是遵从海拔越高、坡位越上及坡度越大 则淋溶侵蚀越大。 2、森林土壤易受植被影响,导致土层不同于 阴阳坡的规律。比如我们调查的森林土, 由于中坡位的植被长的茂密,虽然坡度很 大但其腐殖质层还是很厚,及树木能有效 地阻挡淋溶流失 3、森林土层的发育还受到腐殖质层的影响, 影响土层发育和结构
土壤地理学的教学与实验实习改革探讨——以韶关学院为例

中经 典成熟 的手 段和方 法及 时转化 为实验 教学 内容 , 使学生 能够 在实验过程贴 近实 际 、贴 近前沿则是培养 学生创新 意识 和实践能力 的有效途径 。但 由于 目前实
验条件 的限制 ,在基 因的表达这个重要 内容还未 在实
学 生不可忽视 任何一个环节 的操作 , 都需 要认真仔 细 , 让他们 切实地 感受科学 实验中 的成功 与失败 ,体会 到 科研 工作 中的严谨和细致 。在 每次实验 操作完成后 教 师 会针 对各组 学生 ( 每组 4 ) 人 的实 验过程 和结 果 提 出
验教学 中涉 及 ,这也将是 我们 下一步 急需 改进和完善
的。
参考文献 : [ 吴丽芝. 1 ] 生命 科 学发展趋 势与现代 生物技术进展 U. ]内蒙古
系列 相关 的问题 , 学生对这些 问题去查 阅资料 、 让 进 行思考 和 自由讨论 。课堂上组 织各组学 生再 进行 自我
式” 讲学形式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和积极性 , 而且土壤
地理学 的基本知识 、 基本理论和基础方法很多 , 教材内容
没有与时俱进 , P 课件或者黑板 、 图等传统教学模 用P T 挂 式很难产生 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几年土壤地理学与生物 地理学合二为一 , 课时缩短 , 更加难 以实现教学 目标。
一
林学院学报 ,9 7 1 ( )9 — 2 1 9 ,9 4 :0 9 .
[ G s w , l ko D r tc n h r t i t n f m 2 us D C a sn T. i c l e c aa e z i r P ] o c e o c r ao o
总结 和相互 的交 流 ,交流讨论 中教师进一 步引导学生 把课堂 的理论 知识 结合和运用 到对实 际问题 的分析 中 来, 总结 出实验 经验 和出现问题的改进方法 。 通过这样 的教学 方式不仅培养 了学生观 察能力 、解决 问题 的能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实习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描述实习区域的纬度范围,如北纬30°至35°。
经度位置
描述实习区域的经度范围,如东经110°至115°。
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
描述实习区域与周边城市或地区的相对位置。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描述实习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丘陵、平 原等。
气候条件
描述实习区域的气候类型、降雨量、气温等气候特征。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根据实习区域和实习目的,学 生需学会正确采集土壤样品, 掌握样品处理、保存和制备的 方法,为后续的实验分析做好 准备。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学生需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如土 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 效钾等养分的测定,以及土壤 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 的测定。
02
提高实践能力
野外实习是土壤地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
培养综合素质
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锻炼组织协调能力、沟通
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实习任务
土壤剖面的观察与描述
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如何观察、描述和分析土壤剖 面,了解土壤类型、颜色、质 地、结构、新生体、侵入体等 土壤形态学特征。
母质
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特性存在 差异。
时间
土壤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时间长短对土壤发育和特性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4. 采集混合土样的要求 (1)每一采样点采集土样的厚度、深度、
宽窄应大体一致。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3. 采集混合土样的要求 (2) 各点随机决定,在田一般按“S”
形路线采样。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3) 采样点应避开田边、路边、沟边、 树边、特殊地形部位、堆过肥料的地方。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土壤活性有机质的测定
碱解氮的测定 土壤颗粒组土成壤的地理测学定实验
实验性质 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参考教材
土壤地理学实验
参考资料
•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编. 土壤农 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 鲁如坤主编.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中国标准 出版社
• 劳家柽主编. 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北京:农业 出版社,1988
土壤地理学实验
参考网站:
• 中国农业质量标准网 •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广东省土壤肥料信息网
划分依据:
土壤类型 地形:平原(100亩)、丘陵(1~10亩) 土壤差异情况 调查并征求农民意见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2. 每个采样单元采样点数:
一般5-10点或10-20点,不宜少于5 点。
3. 采集土样的深度:
一般采集耕层土壤,0-15cm或0- 20cm。
特殊研究目的时采集深层土样。
土壤样品制备过程:
风干 磨细 过筛 混匀 装瓶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2 土壤样品的制 备与保存
三、实验步骤 1、风干
一般分析项目都用风干土样,但有的需用新鲜土样进行分 析,如NO3-N、NH4-N、Fe2+、水分。
土壤地理学实验
土壤地理学实验
崔东: 讲师、硕士 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教研室 Tel: Email: 主要研究领域:土壤地理与环境变化
土壤地理学实验
课次 1 2 3 4 5 6 7 8 9
三、实验内容
实验项目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制备和贮存 土壤样品水分测定
容重的测定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6)测定土壤微量元素的土样采集,特别注 意采样工具的选择,要用不锈钢土钻、 土铲、塑料布、塑料袋等,防治污染。
土壤地理学实验实验1 源自壤样品的采集(7) 把所需样品装入塑料袋或布袋中,附 上标签。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于袋里,一份 扣在袋上,防治标签丢失导致样品混淆。
标签用铅笔书写,注明采样地点、采土深 度、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组成混合样的点越多,其代表性越大, 但工作量也越大。
兼顾采样的代表性和工作量。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类型——取决于试验目的
混合土样(耕层) 剖面土样 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土壤养分动态样品
施肥点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随季节改变而有很大 变化,如:冬季有效磷、钾含量一般较高。
样品制备的目的: 1、使分析用的少量土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减 少称样误差; 2、使分析样品能够长期保存,不致因微生物作 用而使养分变质; 3、挑出植物的根、石块等非土部分,使样品能 真正代表土壤本身的组成; 4、样品磨细后增大了土粒的表面积,有利于测 定时土粒与试剂反应均匀、完全。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2 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采集土样时注意时间因素,同一时间内 采集的土壤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 秋或早春等农闲时间采集土样。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三、混合土样的采集方法 1. 划分采样单元:即确定一个土样代表多
大面积土壤。可以是几亩到几十亩。原则上应 使所采土样对所研究问题在分析数据中得到应 有的反应。
采样地点:伊犁师范学院试 验田 采土深度:0-20cm 采样日期:2014.4.24 采 样 人: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四、采集土样的工具
小土铲
采样工具 管形土钻
普通土钻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五、注意事项 1、采样区内S形路线等距离随机取 2、采样点应避开特殊部位 3、每一采样点采集土样的厚度、深度、宽窄、 土样量应大体一致; 4、测定土壤微量元素的土样采集,特别注意 采样工具的选择,要用不锈钢土钻、土铲、 塑料布、塑料袋等,防治污染。
采集的一个土壤一般1kg左右,而分析时只从其中取 几克到几百毫克。 一个土样足以代表一定面积的的土壤具有相当难度!
因此: 采样不合理引起的误差往往远高于样品分析的误差; 对一个没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分析毫无意义!!!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样误差的控制
在田间任意取若干点,组成混合样,相当 于多点的平均值。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4) 一个混合样品重量在1kg左右。 重量超出:把各点采集的土样放在塑料布上捏碎、 混匀、摊平,用“四分法”取对角两份,弃去其余部 分。如果仍然超重很多,继续用“四分法”弃去多余 样品直至所留样品在1kg左右。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5)几个相互比较的样品组应由同等数量的 土样组成。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实验目的 学会根据分析目的选择采样田块,掌握
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方法 二、实验内容 • 采样田块的选择 • 采样点的确定 • 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 • 土样的装袋与标签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1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组成复杂,不均一 样品采集量很少! 参与化学分析的数量更少!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2 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2 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一、实验目的 掌握土壤样品的风干方法,根据分析目
的选择样品研磨和过筛细度,掌握土壤样 品保存方法。 二、实验内容 • 土壤样品的风干和去杂 • 土壤样品的磨细和过筛 • 土壤样品的保存
土壤地理学实验
实验2 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