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 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年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

相对年龄: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粘化过程:粘粒的形成与积累过程为粘化过程。

白浆化过程:土体出现还原性游离Fe、Mn使土体亚表层漂白的过程,都可称白浆化。

土壤发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主要发生层:A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和R层(基岩)

钠代率:代换性钠离子占代换性盐基总量的百分数.

地下水的临街深度:在蒸发最强烈的季节,土壤表层不显积盐的最浅的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发生学:土壤是独立的原始自然体,土壤有独立的发生发展过程,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剖面形态特征的科学称为土壤发生学。根据发生学的观点:有什么自然条件就有什么样土壤类型,土壤形成与环境条件是统一体。

土壤地理学:既然土壤类型受环境条件制约,成土因素中的气候,生物和母质的分布都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性,因此受此成土过程影响的土壤类型必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的科学即为土壤地理学。

区域地理土壤学:土壤不仅是自然的地理体,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环境要素,因此,区域地理土壤学是运用土壤地理学原理,研究一定区域内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土壤利用与改良,从而为区域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土壤地带性:土壤分布表现出地理规律性称为土壤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包括土壤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指高山或高原土壤分布)和区域地带性(指由于地形或地质地貌学特征引起的变异),归根结底是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也是自然界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

土壤纬度地带性:土壤与纬度基本平行的分布规律。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棕壤(辽宁、山东半岛)-黄棕壤(江苏、安徽、豫西、鄂、湘等)-红壤(长江南)-砖红壤(南岭以南包括台湾省)。

土壤经度地带性:土壤水平地带也受所在大陆外形、山脉的走向、风向、洋流海拔等地理因子的不同和干扰,使之偏于纬度圈,而与经度基本相平行称经度地带性。

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区别:

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浸水,土休封闭于静水状态下,得不到通气与氧化,土壤矿质中的铁、锰处于还原低价状态,土体显青色或青黑色。若砂质土体,则一般呈灰青色,闭结,不松散;若粘性土质则呈粘糊状青泥,其塑性强,而少裂隙或铁、锰结核,潜育化过程可发育成沼

泽土。

潴育化过程:间歇性渍水,土壤中易变价的Fe、Mn物质,出现还原与氧化交替,因此,在潴育化过程中,Fe、Mn在渍水中往往被还原而迁移,当土体内的水位下降时,又被氧化成高价Fe,锰氧化物产生沉淀,潴育化土体可出现锈斑,锈纹或结核。

白浆化过程:土体出现还原性游离Fe、Mn使土体亚表层漂白的过程,都可称白浆化,其机理是:在有机质参与的还原条件下,加上侧渗水活动,带走被还原的铁、锰离子,使土壤变白。

母质的类型母质类型按成因可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两大类,残积母质是指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物;运积母质是指母质经外力,如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作用而迁移到其它地区的物质。

母质的作用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本材料,是土壤的“骨架”部分的来源。土壤有90-98%为矿质部分,是母质风化形成的。植物矿质养分元素的来源,母质风化释放的各种元素作用如下:母质的矿物、化学组成、物理性状对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都有重要影响。

母质的粗细及层理变化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母质的机械组成和矿物风化特征直接影响土壤质地,从而影响土壤形成以及一系列土壤性状。土壤分类的目的1、在于阐明土壤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发展的规律;2、指出各土壤发育演变的主导及次要过程;

3、揭示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之间必然联系,确立土壤发生演化的系统分类表。

4、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壤,发展和配置农、林、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有效经营管理土壤,提高农、林、牧业生产水平,指出明确途径。

土壤分类的原则1、发生学观点是分类的指导思想。2、把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统一起来进行分类。3、正确处理土壤分布的地带性与隐域性问题。4、注意典型性与过渡性的辨证关系。5、注意区分土壤的现代特征和残遗特征。

土壤分类的依据以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剖面形态、属性及肥力特征等综合因素为依据。高级分类单元:以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主要属性为主,适当考虑肥力特点。低级分类单元:以属性与肥力特征为主,也要照顾成土条件与过程及剖面特征。

土壤分类单元国家现行土壤分类制: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以土类和土种为基本分类单元。

一.棕色针叶林土(淋溶土纲)

剖面结构:O-Ah-AhB-Bs-C-D。PH:4.5-5.5特点:枯枝落叶层

二.暗棕壤(暗棕色森林土)(淋溶土纲)地带性土壤

1、剖面形态: O-Ah-AhB-Bt-C2.五个亚类:(一)暗棕壤(二)草甸暗棕壤(三)白浆化暗棕壤(四)潜育化暗棕壤(五)灰化暗棕壤

三、白浆土(淋溶土纲)

母质:第四纪河湖粘土沉积物剖面形态: Ah-E-Bt-C三个亚类:1、白浆土2、草甸白浆化土3、潜育白浆土PH:偏酸

一成土过程

1、潴育淋溶:母质粘重,透水性差,由于冻层的存在,每当融冻或雨量高度集中的夏秋季,土壤上层经常处于干湿交替过程,导致土体内铁锰等有色物质的氧化还原的多次交替。当土湿时,铁锰被还原为低价,随水移动,一部分随侧渗水淋洗到土层外;大部分在水分消失时氧化成高价原地固定下来,形成铁锰结核和胶膜。由于铁锰不断淋洗和重新分配的结果,使土壤亚表层脱色形成灰白土层-白浆层。

2、粘粒机械淋溶:降水充沛,土壤中粘粒产生机械性悬浮迁移。即土壤在干湿交替过程中,干时土体产生裂缝和孔道,湿时粘粒分散于下身水流中,并随水流沿裂缝与结构面向下移动,土壤裂隙和结构面都有明显的胶膜和粘粒淀积物,粘粒本身无矿物和化学组成的明显改变

3、草甸过程:高温多雨,草甸植物生长茂盛,土壤表层有机质积累明显,荒地表层可达10%,钙、镁及植物所需的其他营养也明显富集。白浆土的利用及低产原因分析1、白浆土的利用现状耕地比例,54.1%;32.45%;12.45%。 2、白浆土低产原因分析(1)耕层构造不良。

(2)养分总贮量不高,分布不均。(3)水分物理性质差。

白浆土改良途径1、深松深施肥2、秸杆还田和施草炭改良3、种植绿肥4、施用石灰5、客土、掺砂改良6、种稻改良7、水土保持和排水四、黑土(半淋溶土纲)地带性土壤

母质:第四纪的沉积物,以洪积黄土状粘土为主剖面形态: Ah-AhB-Bsq-C四个亚类:黑土、草甸黑土、表潜黑土、白浆化黑土

三大黑土带的位置:

黑土利用中尚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2)土壤肥力各因素之间的协调,用养结合不好3)受旱、涝、低温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黑土和黑钙土之间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