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内部结构

合集下载

和田玉结构、毛孔、皮色放大20倍、24倍、60倍的样子,好神奇!

和田玉结构、毛孔、皮色放大20倍、24倍、60倍的样子,好神奇!

和田玉结构、毛孔、皮色放大20倍、24倍、60倍的样子,好神奇!近年来和田玉籽料价格一路飙升,由于利益的驱使,造假者层出不穷。

对于那些肉眼无法识别的染色籽料,不是老行家的爱好者,如何辨别它的真伪呢?和田玉的质检部门会用显微镜观察和田玉的质地结构、细腻度、有无人工染色,玉友也可以通过掌握和田玉放大后的形态,长期多角度积累一些经验,对收藏和田玉进行初步鉴定有很大帮助。

那么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中看到的和田玉长什么样呢?放大后的和田玉结构和田玉在放大后的显微矿物质形态:中国新疆和田玉与世界上其他软玉有不同点,主要是:矿物粒度非常小,一般在0.01毫米以下,矿物形态主要是隐晶及微晶体纤维柱状;矿物的组合排列以毛毡结构最常见。

和田玉在放大效果下的显微结构有以下6种:毛毡状结构这是和田玉最普通的一种结构,透闪石颗粒非常细微,粒度大小均匀,在偏光显微镜下无法分清其轮廓。

犹如毛交织成毡毯一般,非常均匀地无定向的密集分布。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

见这种结构均为短柱状的透闪石组成,矿物粒度非常小,其大小(长×宽)一般为0.0046×0.0013毫米、0.0063×0.0036毫米,长:宽3:1或2:1。

显微叶片变晶结构这是和田玉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在偏光显微镜下见透闪石颗粒形状如同叶片状,大致沿长轴定向分布。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

见这种叶片变晶结构均为柱状或者长柱状的透闪石组成,矿物粒度非常小,其大小(长×宽)一般为0.001×0.0028毫米、0.004×0.0008毫米、0.012×0.0012毫米,长:宽3:1或5:1或10:1。

显微纤维变晶结构在偏光显微镜下,见透闪石多呈纤维状聚集,大致沿长轴定向分布。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

见这种纤维变晶结构呈现细长柱状或集合形态。

矿物粒度大小(长×宽)一般为0.0004×0.000021毫米、0.00021×0.00007毫米长:宽20:1或30:1。

和田羊脂玉(带图)

和田羊脂玉(带图)

和田羊脂玉(带图)羊脂玉:籽玉其中最珍贵的白玉是羊脂玉,凝如白脂。

目前1公斤羊脂玉价值30万元以上。

真正的羊脂玉,不仅白若羊脂,且绝不反青,其油脂度特高,不是一般色度达到羊脂级的山料或子玉可匹敌的。

羊脂玉取得难度之高加上其稀有度,可以这样说,现在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精绝之品羊脂玉。

而现如今自称羊脂玉的,其实大多数是高白色的山玉或子玉。

如市面上时常看到的所谓“羊脂玉”,如不带皮的,大部分为高白的山料。

羊脂玉的鉴别要点必须满足五个方面,即质地纯、结构细、水头足、颜色羊脂白、油性重。

1、质地纯——羊脂玉中透闪石矿物含量达到99%羊脂玉存在于围岩蚀变最完美的地段,羊脂玉就赋存于透闪石岩岩相中。

2、结构细——羊脂玉中透闪石呈显微纤状变晶结晶及成集合体,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下可对透闪石结晶粒度进行测定,羊脂玉中透闪石纤维状长度(纵向)0.033-0.01mm,宽度(横向)0.0006这些显微纤状、绒毛状、毡状透闪石晶体互相交织在一起,组成绒毛状结构、毡状结构、交织结构。

3、水头足——水头、灵地都是玉石透明度的称谓,在透闪石玉中常从厚度2mm为标准,白玉在这准则中呈现半透明—不透明,羊脂玉的水头足说明呈现半透明状。

4、颜色为羊脂白——羊脂白不是纯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黄色,质地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浅灰色调。

5、油性重——羊脂玉在人们手掌中不断的触摸过程中,自而然之,在玉石表面产生一种"油性"感,在一些和田细白玉中也有此现象,当羊脂玉坠于水中,提起玉体,可滴水不粘,因此油性重的羊脂玉绵性也特好,所谓绵性,也就是韧性。

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冒充和田玉的仿冒品: 1.大理岩这种玉石颜色呈白色,光泽是蜡状光泽,内部结构为水线状、条纹状。

2.水石这种玉石主要成分是石英岩,其硬度较高,但脆性强,易断裂。

内部结构是颗粒状。

颜色呈苍白的颜色,光泽看上去较干涩。

3.岫玉它是产于辽宁省岫原县,是中国另外一种玉石。

锂蓝闪石和田玉结构特征

锂蓝闪石和田玉结构特征

锂蓝闪石和田玉结构特征
锂蓝闪石和田玉是地球中富含锂元素的矿物,它们的结构特征对于地
质学和矿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锂蓝闪石是一种含锂的辉石矿物,其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

而田玉则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其结构属于单斜晶系。

这两种矿物的结构特征不仅影响着它们的物理性质,还影响着它们的产状、成因和地球化学过程。

本文将通过对的分析,探讨它们在地质学和矿物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锂蓝闪石是一种颜色多变的矿物,其晶体结构由六方堆积的硅氧四面
体和四面体共享顶点形成。

锂离子以六方堆积的硅氧四面体为基础,填充在六方堆积的硅氧四面体和四面体之间的间隙中。

锂蓝闪石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较好的电性能和离子传导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池等领域。

另外,锂蓝闪石的稀有元素含量较高,有助于研究地球化学过程和地球深部构造。

田玉是一种绿色或灰色的硅酸盐矿物,其晶体结构由氧六面体和硅氧
四面体相间排列而成。

田玉的结构特征使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因此在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同时,田玉中的镁、铝、锰等元素的含量也反映了岩浆演化历史和地壳作用过程,对研究地质过程和构造演化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锂蓝闪石和田玉作为富锂矿物,在现代工业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
地位。

它们的结构特征不仅影响了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还提供了重要的
地质信息和构造演化线索。

通过深入研究锂蓝闪石和田玉的结构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构造,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锂蓝闪石和田玉的成因机制、地球化学特征和应用前景,以期发现更多关于地球内部的奥秘。

感观鉴别和田玉的产地

感观鉴别和田玉的产地
青 海产 和田玉 的 结 构 里常见 有比 主体玉石结构更为透明的玉筋(俗称水 线,老坑料一般没有),细小松散的点
32
2012-04 总第124期
玩玉·鉴玉
状、絮状结构是它的典型特征;其次玉 料色彩丰富,除白色系列外,还有青白、 青、绿(翠青)、黄、糖、紫(烟青)色等 多种颜色也是青海产和田的一大特征。
新疆不同地区所产和田玉在感 官鉴别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和田产和田玉油性好,色度 纯正,质地滋润细腻,杂质少。如果
31 2012-04 总第124期
玩玉·鉴玉
和田料
和田料
青海料带绿色
青海料烟青带绿色
是仔料,其打磨出来的作品表面润泽干 净,在玉器造型艺术和精雕细琢方面均 优于青海料、俄料、韩料等其他产地的 和田玉料。
目前,市场上所见的和田玉主要 产自新疆、青海、俄罗斯、韩国等地,少 数品种产自贵州、岫岩以及台湾等地。 各地所产和田玉的矿物组成成份、内 部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们之间无论是 从材质的优劣、感观的油润细腻程度, 还是从价格高低上比较都有较大的差 异。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地所产和 田玉在感观上的不同特征。
4. 天山矿区产和田玉主要为碧 玉,因其具体产地在玛纳斯境内,故有 “玛纳斯碧玉”之称。玛纳斯碧玉颜色 不够理想,多带蓝色调,色浅,杂质、裂 纹及黑点多,油润度不够,质地也较粗。
5. 阿尔金山矿区产和田玉(今称 “金山玉”)除少量属青玉外,主要为碧 玉,其特征与天山矿区的极为相似。
青海产和田玉(俗称:青海料) 青海产和田玉是上世纪90年代初 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青海格尔木昆 仑山三岔口附近发现并开始采掘至今 的。其产出地段属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 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约300余公里,与 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

任何盘玩的东西都讲究个密度

任何盘玩的东西都讲究个密度

任何盘玩的东西都讲究个密度,不管是木头还是白玉和翡翠,只有密度高的东西才耐盘玩,疏松的东西是不会好玩的。

这里所说的密度于物理学上密度(也称比重)虽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它是指该物质是否致密,对白玉来说就是里面的晶粒的间隙大小,和翡翠的种是否老有些类似,间隙小密度高的东西在同样的打磨条件下产生的光泽会较强烈。

容易搞错的是很多人把白玉结构的致密程度也当作密度,致密度不等同于密度,虽然跟密度有很大关系,但其实这是两个概念,一个是交织程度,一个是间隙大小。

如果是开料的话看致密度就是看锯片拉出的痕迹是不是油亮的,看成品的致密度就是看光泽,光泽强烈一般致密度较高,但这又和打磨方式有关,同样打磨方式致密度高的玉料出来的光泽就会比较油亮,出来成品视觉效果就会比较好,玉质感往往会比较强。

但要注意不同的打磨方式有时会让你对玉料密度的判断产生一些偏差。

比重高的就是好玉这个观点不全对。

通过实践测量得出结论就是普通白玉要是白度很高,比重也很高,料子刚性太强油润度就会下降。

还有就是青玉的比重比白玉高,因为它成份中阳起石含量高于白玉,阳起石比重:3.1―3.3g/ cm?0?6。

青玉的比重都比白玉高,但我们不能说青玉就比白玉致密,因为氧化钙含量的增加也能提高白玉的交织程度,所以比重低的羊脂玉就比青玉致密。

因此,只有正确认识比重和致密度才是科学的态度。

一、密度(比重)物理学上比重是物体所受重力与其体积之比,常用单位为牛/立方米。

比重也指物体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和田玉的比重在2.66-3.1g/cm?0?6之间。

和田墨玉因含有质量较轻的石墨鳞片,所以它的比重只有2.66g/cm?0?6。

和田青玉的比重接近3g/cm?0?6。

新疆玛纳斯碧玉的比重在3-3.3g/ cm?0?6之间。

硬度与软玉接近有很多,但密度却很难蒙混过关。

因为天然的矿物中,与和田玉密度(2.9-3.1,多为2.95)接近者本来就很少,再加上外观相似这一条,超过99%的“鱼目混珠”者可以立即OUT了。

和田玉主要矿物成分

和田玉主要矿物成分

和田玉主要矿物成分
和田玉是一种珍贵的石头,以其独特的颜色和硬度而闻名于世。

它主要由矿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两种,分别是白色的石英和绿色的透
辉石。

和田玉通常被视为双矿物玉石,因为它只由两种矿物质构成。


要成分是石英,也称为“硅石”。

硅石在整体上是一种具有颗粒状结
构的石英晶体。

和田玉中的石英是白色的,而且它的颗粒呈细长形状,使得它在斜晶状玉石中占据主导地位。

石英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矿物之一,常常在河床、海底和地壳中发现。

在和田玉的情况下,它很可能
是通过高温、高压和地壳运动形成的。

透辉石是和田玉的另一种主要成分,通常被视为更珍贵和更独特
的成分。

透辉石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颜色,通常是绿色、蓝绿色或棕色。

透辉石是一种灰角岩类矿物,它通常在变成大理石的过程中形成。

在和田玉中,透辉石往往在石英中形成颗粒状结构。

透辉石的特殊颜
色是由其中的铁、锰、铬等矿物元素引起的,它们被溶解在熔融的岩
浆中。

总之,和田玉的主要成分是白色的石英和绿色的透辉石。

这些矿
物通过地壳变形、高温和高压等过程相互交织形成了坚硬、坚韧和耐
磨的玉石。

和田玉的成分和颜色因产地而异,有时还可能包含其他矿物,但总体上,它们构成了这种令人着迷的、经久耐用的玉石。

和田玉打灯光结构图

和田玉打灯光结构图

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青海料结构及鉴别。

白玉特有的显微结构宏观表现为特殊的内部纹理,具有鉴别意义。

用强光电筒从侧面照射,肉眼即可发现内部纹理的存在。

白玉中的纹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均匀分布的云絮状纹理类似天空中的白云,呈细密的絮状均匀分布(图1)。

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优质仔料中。

不均匀分布的云絮状内部纹理虽呈云絮状,但分布不均匀(图2)。

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一般仔料中具乳质感的半透明状在侧光照射下,呈混浊的半透明状,类似于稀释的牛奶(图3),有时可有透明度相对较差的细小团块。

这种现象在新疆产山料中常见。

定向分布的不规则条带在具乳质感的半透明基底中有不规则条带定向分布(图4 )。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新疆于田矿区产的山料中。

粒状镶嵌结构透明度各异的不规则粒状彼此镶嵌分布(图5 )。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俄罗斯产白玉中。

“糖粒状结构” 侧光照明下,类似于聚集在一起的许多糖粒,“糖粒”内部比较透明,“糖粒”间为不透明的絮状物充填(图6)。

这种现象常见于青海产白玉中。

以下韩料透光照4. 杂质新疆产白玉除透闪石矿物外,还有少量杂质矿物存在。

其中,只有石墨矿物肉眼可见,呈细小的黑点零星分布。

白玉中含大量石墨时,可形成墨玉。

因此白玉中的小黑点也可作为识别标志。

5. 密度白玉的密度为2.95左右,比大多数其它玉石的密度大。

用手掂时,有沉甸甸的感觉。

常见赝品及鉴别与白玉相似、常用来冒充白玉的品种主要有白色仿玉玻璃、白色石英岩、白色大理岩等。

白色仿玉玻璃在普通玻璃原料中加入不透明添加剂熔制成白色玻璃,再雕刻成摆件、小挂件(图7 )。

鉴别特征:没有油脂光泽;强光照明、放大观察可见有零星气泡;内部非常均匀,没有玉纹之类的东西存在;雕工毛糙,放大观察可见玻璃中典型的贝壳状断口。

白色大理岩大理岩的主要成分是CaCO3,常作为建材使用,色白、透明度好时也可作为低档玉石使用。

市面上常见大型雕件和小挂件(图9 )。

鉴别特征:没有油脂光泽;内部纹理与白玉迥然不同;密度低,手掂份量轻。

和田玉的结构

和田玉的结构

和田玉结构较为粗糙,且叶片状,多了亦影响玉
石的价值。六、放射状或帚状变晶结构。透闪石
颗粒组成的结构为放射状或帚状。多是因为玉石 形成环境导致结构不同。
2dz0f5c7a 易经算命/
云朵给这段过去灌上溢满的纯白温柔。电视里:那温柔的妈妈
见到,其特点是矿物颗粒细小,光学显微镜下无
法观测其轮廓,颗粒大小均匀、形成毛毡状。这
一结构影响和田玉致密程度和细润感。二、显微 纤维隐晶质变晶结构。这种结构由隐晶质透闪石
和纤维状透闪石组成,纤维状透闪石多表现为弱
定向排列。三、显微纤维变晶结构。透闪石颗粒
和田玉的结构是鉴别时的重要特征,我们常
常以缜密、纤维交织等形成和田玉结构,且以通
过放大镜能观察到细密的毛绒状或状交织结 构确定其为和田玉。其实和田玉结构远比这种说
法更为复杂,它一共有六种主要结构,了解这些
玉石结构,或者对我们选择鉴定有很大的帮助。
一、毛毡状隐晶质变晶结构。这是最为典型的一 种和田玉结构,在白玉、青玉等等之中常常可能
呈平等分布,多为纤维状聚集在一起。四、显微 片状隐晶质变晶结构。玉石结构包括片状和隐晶
云朵给这段过去灌上溢满的纯白温柔。电视里:那温柔的妈妈
质透闪石,片状透闪石并不多,且为弱定向性,
和田玉中的杂质多是这类片状透闪石,它表现为
斑点状,多了影响玉质,在雕琢之中,雕师也会 想法除去或遮掩。五、显微片状变晶结构。这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田玉结构白玉主要由透闪石矿物组成,是著名的玉石品种,其中羊脂白玉“白如截肪”、质地细腻温润,为玉中极品,可遇不可求。

按产出状态,一般将白玉原料分为山料、山流水料、仔料三种类型。

山料:指从白玉原生矿脉中开采出来的玉料。

一般棱角分明、裂纹较多、质地较差。

因为没有经过风化作用,因而不带皮。

山流水料:原生矿脉出露地表后经受一定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而自然崩落,后经冰川、季节性洪水等搬运一定距离,有一定的分选但不彻底。

山流水料不像山料那样棱角分明,有一定的磨圆度,裂纹较少,质地一般比山料好。

仔料:原生矿脉中的玉料经河流长距离搬运、分选,质地相对疏松、多裂的部分被逐渐磨去,变为磨圆度好、裂少的小块玉料,这种料称为仔料。

仔料大多有褐黄、褐红或黑色外皮。

白玉的简易鉴定方法在实验室里,利用常规珠宝鉴定手段可以很容易地解决白玉的鉴定问题。

对于一般消费者和商家而言,可用以下几种简易方法识别白玉。

1. 颜色白玉常呈白色、灰白色、青白色,有时可见橙黄、褐红、灰黑色风化外皮。

2. 光泽白玉由极细小的透闪石矿物交织成特有的毛毡状结构,因而表面细腻温润、具有特征的油脂般的光泽,这种现象在其它玉石中还没有发现,可以作为鉴别标志。

油脂光泽的明显程度与白玉的显微结构有关,而显微结构又与白玉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密切相关,也即与产地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而言新疆产白玉的油脂光泽较强,青海产白玉较差,俄罗斯产白玉介于二者之间。

将白玉与其它玉石对比,可以很容易地识别油脂光泽。

3. 内部纹理白玉特有的显微结构宏观表现为特殊的内部纹理,具有鉴别意义。

用强光电筒从侧面照射,肉眼即可发现内部纹理的存在。

白玉中的纹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均匀分布的云絮状纹理类似天空中的白云,呈细密的絮状均匀分布(图1)。

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优质仔料中。

不均匀分布的云絮状内部纹理虽呈云絮状,但分布不均匀(图2)。

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一般仔料中具乳质感的半透明状在侧光照射下,呈混浊的半透明状,类似于稀释的牛奶(图3),有时可有透明度相对较差的细小团块。

这种现象在新疆产山料中常见。

定向分布的不规则条带在具乳质感的半透明基底中有不规则条带定向分布(图4 )。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新疆于田矿区产的山料中。

粒状镶嵌结构透明度各异的不规则粒状彼此镶嵌分布(图5 )。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俄罗斯产白玉中。

“糖粒状结构” 侧光照明下,类似于聚集在一起的许多糖粒,“糖粒”内部比较透明,“糖粒”间为不透明的絮状物充填(图6)。

这种现象常见于青海产白玉中。

4. 杂质新疆产白玉除透闪石矿物外,还有少量杂质矿物存在。

其中,只有石墨矿物肉眼可见,呈细小的黑点零星分布。

白玉中含大量石墨时,可形成墨玉。

因此白玉中的小黑点也可作为识别标志。

5. 密度白玉的密度为2.95左右,比大多数其它玉石的密度大。

用手掂时,有沉甸甸的感觉。

常见赝品及鉴别与白玉相似、常用来冒充白玉的品种主要有白色仿玉玻璃、白色石英岩、白色大理岩等。

白色仿玉玻璃在普通玻璃原料中加入不透明添加剂熔制成白色玻璃,再雕刻成摆件、小挂件(图7 )。

鉴别特征:没有油脂光泽;强光照明、放大观察可见有零星气泡;内部非常均匀,没有玉纹之类的东西存在;雕工毛糙,放大观察可见玻璃中典型的贝壳状断口。

白色大理岩大理岩的主要成分是CaCO3,常作为建材使用,色白、透明度好时也可作为低档玉石使用。

市面上常见大型雕件和小挂件(图9 )。

鉴别特征:没有油脂光泽;内部纹理与白玉迥然不同;密度低,手掂份量轻。

白色石英岩石英岩是一种普通的岩石,主要由石英矿物组成,质地细密、透明度好时可当低档玉石使用。

由于石英岩价廉,常仿冒白玉出售。

鉴别特征:无油脂光泽;在某一特定方向可见平行条带状构造(图10);遇酸发生化学发应,释放气泡;硬度低,用小刀可刻划。

和田玉的"结构"和田玉基本上是由透闪石的微晶——隐晶质集合体构成的,依据矿物组分及其表现形式,可将其分为显微纤维状透闪石、片晶透闪石和杂质矿物3个部分。

显微纤维状透闪石部分占组成的绝大多数,一般含量为80%~90%或更高。

含量愈高,表现在手标本上为结构愈细致均一。

显微纤维状透闪石依据其形态和大小,又可分为隐晶质部分、无定向毡状显微纤维鳞片、近平行的纤维束以及放射状(帚状)纤维团等。

1.隐晶质部分:在显微镜下无法分清透闪石的颗粒大小和形态,以基质形式存在,聚偏光现象明显,干涉色较低,交织成毡状、团块状;2.无定向毡状显微纤维鳞片:由不定向透闪石显微纤维杂乱交织成的集合体,大小在显微镜下不可测,但形态可以依据消光现象大致分清;3.近平行的纤维束:透闪石纤维沿长轴近似地平行排列,消光方向平行于纤维延长方向;4.放射状(帚状)纤维团:团簇状纤维透闪石呈放射状分布,具微弱的波状消光现象。

片晶透闪石一般呈单个的片状透闪石出现,长0.05~0.20mm,宽在0.01~0.02~0.05mm之间,有时会更大一些,片状透闪石的长宽比约为3:l~5:l左右。

其在和田玉中往往不是主要组成,大约占10%~20%左右,含量多时使和田玉的均一性和透明性受到减弱或破坏。

肉眼观察和田玉时,见到的透明一半透明均一基底上有不透明略带乳白色调的、不同形态的斑状物,即为片晶透闪石的较大颗粒,好似冷凝的米汤中所见残留的煮烂的米粒,这就是工艺上俗称的“汤”或“石”。

杂质矿物所占比例甚小,一般为个别出现,总量多不超过1%。

它们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白玉中,见有磷灰石和磁铁矿以及少量的榍石,磷灰石一般粒径为0.025mm 左右,磁铁矿为0.01 mm左右,榍石大小变化范围较大。

磷灰石在镜下可见其典型的六方柱横切面形态,表明白形程度较好。

磁铁矿呈自形或半自形。

榍石在单偏光下为褐黄色,具弱多色性,自形程度较差,正交偏光下干涉色带矿物本身颜色,含量一般为几粒。

青王中杂质矿物除个别磷灰石、磁铁矿外,还具有斜黝帘石和微量的石墨。

青白玉中杂质矿物主要同白玉,有时兼有青玉的矿物杂质。

另外,和田玉还具有下列不常见的交代残余结构:1.残缕结构:包裹在变斑晶或变晶透闪石中的残余矿物,与基质中同种残余矿物沿变余层理内外断续相连。

这种结构表明,在变斑晶或变质矿物原地重结晶末完全吸收和排除掉原岩相应组分、而在应力不强、反应不充分的环境下形成,它为我们分析和田玉变质作用环境及条件提供了有效的证据;2.交代冠状结构:表现为片状透闪石沿被交代的白云石残骸的晶体边缘有规律的排布,证明了白云石在含热水溶液的参与下,在晶体粒间经过交代作用形成软王,即白云石+SiO 2+H20(汽)+透闪石。

和田玉的构造系指其组成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和空间的相互关系及配合方式。

对于和田玉的构造,古代以“缜密以栗”称之,与现代的“致密一致”是相同的。

和田玉的构造可分为两类:1.块状构造:是和田玉最常见的构造,和田玉为致密块体,构造均一,具该构造的和田玉具有毡状显微交织结构、纤维变晶结构和片状变晶结构;2.片状构造:和田玉成片状,这是后期构造应力所形成,具该构造的玉石多不能利用,无实际经济价值。

田玉主要结构有以下6种: 1.毛毡状隐晶质变晶结构:这是和田玉最典型的一种结构,表现为:透闪石颗粒非常细微,粒度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清其轮廓,大小均一,交织成毛毡状。

具有该结构的和田玉表现为细润而且致密,是优质和田玉所具备的特性。

该结构在白玉、青白玉、青玉、墨玉中均可见到,与和田玉质地紧密相关;2.显微纤维一隐晶质变晶结构:指由纤维状透闪石和隐晶质透闪石组成的结构,其中纤维状透闪石呈弱定向排列;3.显微纤维变晶结构:透闪石多呈纤维状聚集,大致平行分布;4.显微片状隐晶质变晶结构:指主要由片状透闪石和隐晶质透闪石组成的结构,其中片状透闪石的含量不高,具有弱定向性。

肉眼观察手标本时,片状透闪石表现为斑点状杂质;若大量存在,则会影响玉石的质量,在琢磨时需要剔除,故具有该结构的玉石质地一般较差;5.显微片状变晶结构:透闪石颗粒呈叶片状分布,具有该结构的玉石质地一般较粗,甚至无经济价值;6.放射状或帚状变晶结构:该结构在和田玉中较少,是纤维变晶结构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透闪石纤维颗粒聚集成帚状,并伴有微弱的波状消光现象。

推断可能是在气水溶液热变质的条件下,透闪石围绕中心强烈向四周急速生长,结晶成放射状。

新疆和田玉的结构---和田玉的岩石结构特征现将笔者研究的和田玉部分手标本及相应的薄片镜下观察描述示于(表I):和田玉主要结构归纳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和田玉主要结构有以下6种:1.毛毡状隐晶质变晶结构:这是和田玉最典型的一种结构(图版I-1),表现为:透闪石颗粒非常细微,粒度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清其轮廓,大小均一,交织成毛毡状。

具有该结构的和田玉表现为细润而且致密,是优质和田玉所具备的特性。

该结构在白玉、青白玉、青玉、墨玉中均可见到,与和田玉质地紧密相关;2.显微纤维一隐晶质变晶结构:指由纤维状透闪石和隐晶质透闪石组成的结构,其中纤维状透闪石呈弱定向排列;3.显微纤维变晶结构:透闪石多呈纤维状聚集,大致平行分布;4.显微片状隐晶质变晶结构:指主要由片状透闪石和隐晶质透闪石组成的结构(图版I-2),其中片状透闪石的含量不高,具有弱定向性。

肉眼观察手标本时,片状透闪石表现为斑点状杂质;若大量存在,则会影响玉石的质量,在琢磨时需要剔除,故具有该结构的玉石质地一般较差;5,显微片状变晶结构:透闪石颗粒呈叶片状分布(图版I-3),具有该结构的玉石质地一般较粗,甚至无经济价值;6,放射状或帚状变晶结构:该结构在和田玉中较少(图版I-4),是纤维变晶结构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透闪石纤维颗粒聚集成帚状,并伴有微弱的波状消光现象。

推断可能是在气水溶液热变质的条件下,透闪石围绕中心强烈向四周急速生长,结晶成放射状。

另外,和田玉还具有下列不常见的交代残余结构:1.残缕结构:包裹在变斑晶或变晶透闪石中的残余矿物(图版I-5),与基质中同种残余矿物沿变余层理内外断续相连。

这种结构表明,在变斑晶或变质矿物原地重结晶末完全吸收和排除掉原岩相应组分、而在应力不强、反应不充分的环境下形成,它为我们分析和田玉变质作用环境及条件提供了有效的证据;2.交代冠状结构:表现为片状透闪石沿被交代的白云石残骸的晶体边缘有规律的排布(图版I-6),证明了白云石在含热水溶液的参与下,在晶体粒间经过交代作用形成软王,即白云石+SiO 2+H20(汽)+透闪石。

新疆和田玉的构造和田玉的构造系指其组成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和空间的相互关系及配合方式。

对于和田玉的构造,古代以“缜密以栗”称之,与现代的“致密一致”是相同的,和田玉的构造可分为两类:1.块状构造:是和田玉最常见的构造,和田玉为致密块体,构造均一,具该构造的和田玉具有毡状显微交织结构、纤维变晶结构和片状变晶结构;2.片状构造:和田玉成片状,这是后期构造应力所形成,具该构造的玉石多不能利用,无实际经济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