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26 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6《巨人的花园》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6《巨人的花园》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巨人的花园》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巨人从一个自私、冷酷的人变成了一个善良、慷慨的人。
故事通过花园的变化和孩子们的到来,揭示了分享与关爱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故事道理,以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人物情感的把握和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分享与关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分享与关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感悟故事中的道理,学会分享与关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卡片。
3.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花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花园的印象。
然后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巨人的花园》,就是一个发生在花园里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巨人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事中巨人的变化的看法,以及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四年级《巨人的花园》语文公开课教案及板书设计欣赏优秀教案

《巨人的花园》语文公开课教案及板书设计欣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巨人的自私与孤独,体会关爱他人、快乐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巨人的心情变化。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巨人的自私与孤独,以及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卡片3.板书设计素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花园”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词语。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巨人有哪些特点?他的花园为什么荒芜?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2.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朗读与感悟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巨人的心情变化。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享朗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欣赏1.教师展示板书设计,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板书设计,教师点评并指导。
(七)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八)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课题:巨人的花园巨人:自私、孤独花园:荒芜、寂寞关爱他人:快乐、美好六、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2.在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
3.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巨人态度的前后变化,以及变化背后的原因。
《巨人的花园》教案【精选6篇】

《巨人的花园》教案【精选6篇】《巨人的花园》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内容,巩固识字。
3、让学生懂得美好的东西应该与别人共享。
【教学重难点】1、认识12个字。
2、从故事中受到教育,能够懂得美好的东西应该与别人共享。
【教学方法】游戏法、竞赛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名字叫《巨人的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巨人的花园》,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随文识字1、出示读文要求: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宝宝圈出来,并在新词下画上横线。
⑵数数本文有几段,在每段前依次标上序号,了解课文内容。
⑶注意读书姿势。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听录音范读课文,再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宝宝1、在小组内自由学习生字。
2、汇报学习情况。
(小组长带读生字、一字开花游戏、猜字游戏)3、识字比赛。
四、将生字宝宝带到课文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全班朗读课文。
2、游戏巩固认读生字。
二、细读课文1、老师出示问题,学生找出相应段落,老师指导朗读:⑴巨人不让小孩来花园玩,他做了什么?⑵小孩子不来花园后,花园什么样了?⑶孩子们来了以后,花园又是什么样呢?2、比较朗读:(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请学生抓住花园里有孩子玩和没有孩子玩时景色不同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花园里有孩子时的美丽与没有孩子时的荒凉。
个人挑战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3、积累词语库,除了课后的,你还从课文中积累了哪些词语?选择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三、齐读课文第三课时一、朗读课文二、认读生字宝宝三、学习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指导学生书写1、让学生对要写的字进行一字开花,并且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偏旁、音序。
2、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特点,并说说自己将怎样写好这个字。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6.巨人的花园》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6.巨人的花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及词句的意思
•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品德感悟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句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和感悟
2.学生会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复述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谈论花园的概念,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花园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课文《巨人的花园》。
2. 新课呈现
2.1 课文阅读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色彩,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2 生词解释
解释生词,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思。
2.3 课文分析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 情感体验
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讨论巨人的行为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与
之相关的情感与行为。
4. 情景再现
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故事情节。
5. 总结反思
通过思考讨论,总结课文内容,反思故事中所传达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
评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后反思
总结教学过程,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巨人的花园》,提
高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6.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6.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6.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他却因为自己的自私而失去了花园的美丽。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巨人终于明白了分享的重要性,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花园。
本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学会分享,只有分享才能获得快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情节。
但对于故事中深层次的寓意,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花园描写产生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体验助人为乐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故事寓意的深入理解。
3.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上,教师以提问、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意见。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朵美丽的花园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花园的认知和想象。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呈现(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故事的语言美。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操练(10分钟)1.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巨人,体验故事情节。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分享自己的看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溢、允”等生字,规范书写“荫、砌”等生字,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人物的言行,通过想象,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情感与价值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发挥想象,感受巨人的花园的美丽,以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进行拓展写话训练。
【教学难点】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激情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故事,能说一个给你深刻印象的吗(生自由汇报。
)是啊,童话故事以它生动的故事以及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真、善、美。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巨人的花园》,大家齐读课题。
这个课题很有趣,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生:“巨人”是什么样子的他的花园又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想象中的巨人是怎样的对了,童话故事就是这样超出了我们平时的生活。
(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巨人,这些孩子们在他身边显得如此的小。
想不想去巨人的花园敢不敢去有的同学摇头,没关系,巨人现在出去旅行了,跟我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词语。
2.交流感受。
三、识字学词,扫清障碍1.课件出示:绿树成荫、洋溢、允许、砌墙、禁止、告示牌、呼啸、凝视、脸颊、愉快、拆除2.开火车式认读词语。
3.指导书写。
“荫”字上部横长盖住下部;“月”撇长,伸到“阝”的底下。
“溢”字“氵”要彼此呼应;“皿”底横稍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 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教案一. 教材分析《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他却因为自己的自私,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使得花园失去了生机。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巨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重新接纳了孩子们,花园也因此恢复了生机。
课文旨在教育学生要懂得分享,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态度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分享的重要性,培养善良的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善良之心。
3.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课文原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关于花园的话题,引出课文《巨人的花园》。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朗读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适时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角色间的对话和情感变化。
5.拓展(10分钟)讨论:为什么巨人最初要把孩子们赶出花园?孩子们在花园里做了些什么?巨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为什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6.小结(5分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要懂得分享,要有善良的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3、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2、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板书:的花园)同学们,在你们印象当中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园呢?(生答)刚刚同学们各自说了自己印象当中的花园,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了花园的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的。
2、将板书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巨人的花园”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比较难读、难写的生字。
2、教师适当提醒:“拆”字是翘舌音,书写时最后一点不能忘。
注意“牌”字的书写笔顺。
3、交流初读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呢?(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重点是:美丽、凄凉)三、品悟语言,深入理解“巨人的花园”1、引导:同学们,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园很美?又是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花园很凄凉呢?请你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作适当的批注。
2、交流:走进“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
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1)引导:这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象?(柔嫩的青草、星星似的美丽花朵、桃树、唱歌的小鸟)(2)配乐指导朗读。
(3)顺读而导:是啊,花园是如此美丽,春天各种鲜花竞相盛放,秋天桃树结出丰硕的果子。
那么,读着这么美妙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当学生说到仿佛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时,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孩子们欢叫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想象画面,从超常的人物与离奇的情节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童话的神奇。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课题,解题趣1.板书课题,揭题导入。
(1)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童话,题目是《巨人的花园》。
(2)课件出示:巨人的花园。
2.简介作者,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19世纪后期英国作家、诗人、剧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主要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快乐王子》《石榴屋》等。
(1)师介绍作者,引导: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生齐读课题,交流回答。
3.看题观图,初识巨人。
(1)师:这个课题很有意思,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说说你的理由。
(2)生交流。
(预设:巨人)(3)师引导:你想象中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4)课件出示巨人图片。
①师引导:这就是巨人。
把他跟他身边的孩子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②预设:太超常了。
③师小结:童话中的人物就是这样的奇妙。
(板书:奇妙)板块二 学习字词,析词趣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引导:《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花园去瞧瞧吧!(2)读故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出示课件)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①师指名读阅读要求,并指导:读童话可不能像读普通课文一样,而是要像讲故事一样读。
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还要想办法认识不会读的字词。
②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
会认的字:硕shuò 允yǔn 砌qì 覆fù 啸xiào 缕lü 搂lǒu 颊jiá会写的字:硕shuò 允yǔn 砌qì 牌pái 禁jìn 惩chénɡ 踪zōnɡ 啸xiào 私sī 颊jiá 拆chāi①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硕、拆”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允”读“yǔn”,不要读成“yǒnɡ”;“砌”读“qì”,不要读成“qiè”;“颊”读“jiá”,不要读成“xiá”。
②生开火车认读后,全班齐读。
③指导写生字。
师引导:说说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与大家交流交流记忆方法。
④师引导生观察字形,明确字的结构、笔画、笔顺,示范写字,并指导书写。
(2)词语归类。
(课件出示三组生词)叱责北风呼啸快乐欢叫自私冰雹疯闹增添春意脸颊小鸟歌唱立刻逃走拆除桃花盛开景象可爱①生自由读词,边读边想:这三组词在课文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②师指名读词并交流这三组词。
③师小结:这三组词在课文中分别描写的是巨人、花园、孩子。
④师指导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画面,注意读出词语的味道。
⑤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板块三初识人物,感文趣1.师引导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预设:巨人)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2.生交流,师引导生用上“开始、后来、最后”等词,概括地说一说。
示例1:巨人给我留下了自私的印象。
我是从巨人突然回来,见到孩子时的样子看出来的。
示例2:巨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知错能改,我是从一开始巨人把孩子们赶走,然后明白了有孩子们的地方就有春天,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玩这些情节中感受到的。
3.师小结:这位同学用上了“一开始……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一下子把故事大意都说清楚了。
看来,抓住主人公的形象,的确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明明是同一个巨人,同学们却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说明大家都在认真思考,用心体会。
初读课文时巨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想象画面,从超常的人物与离奇的情节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2.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道理,并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板块一想象意境,品意趣1.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童话的王国,感受到了童话中奇妙的世界。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巨人的花园》,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2.品读故事开头,结合原文,体会巨人的孤独。
(1)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巨人的花园以前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
初步感知了故事的主人公巨人的形象,有的同学读出了自私,有的同学读出了知错能改。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呢?我们得细细地读读这个童话才能知道,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开头。
(2)课件出示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图片。
①师引导:这是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板书:孩子)②预设: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奔跑,愉快地玩耍,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欢乐的笑声,听到了小鸟悦耳的歌声。
(3)引导体会巨人的形象。
①师引导:孩子们在花园里尽情地欢笑,尽情地奔跑,那巨人在哪里呢?②师指名回答。
(预设:他离家去看朋友)③师引导:他在那儿住了多久?预设:他离家去看朋友,在那里一住就是七年。
④师引导:读到这,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巨人害怕孤独)(板书:怕孤独)3.读第3~5自然段,感知巨人形象。
(1)师引导:有一天,巨人回来了,看见孩子们正在花园玩。
巨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请默读第3~5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
(2)课件出示:“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
孩子们吓得跑开了。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自言自语道,“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
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玩。
”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挂出一块布告牌:禁止入内违者重惩(3)师指名交流,相机引导: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4)示例1:一个自私的巨人。
示例2:一个脾气暴躁的巨人。
(5)指导朗读。
①师指名读第4自然段,指导读出“叱责”的语气。
②师指名读第5自然段,指导读出“自言自语”的语气。
③师引导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4.朗读课文,感受巨人的花园的变化。
(1)朗读第6~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思考: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2)师引导生交流。
①师:(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巨人的花园是怎样的景象,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预设:巨人的花园,仍旧是冬天的景象)能用一个词语说说吗?(预设:凄凉)②师生合作朗读。
师读第1句,生齐读第2句。
女生读第3句;男生读后面部分。
③师引读第8自然段,生齐读第9自然段。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可是春天始终没有来,夏天也没有来。
秋天给每个花园带来了金色果实,但巨人的花园却什么也没有。
①(课件出示第10~11自然段)师:巨人的花园是怎样的景象?巨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②生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③小组讨论:巨人的花园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奇特、可爱的景象?④师指名交流。
板块二语言实践,说醒悟1.出示图片,引导质疑。
(1)师:更奇妙的还在后面呢!(课件出示巨人与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图片)(2)师引导生看图:此时的巨人在干什么?(3)示例: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里欢快地玩耍。
(4)师引导质疑:看到眼前的情景,结合我们前面读到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5)预设:之前巨人还那么生气,现在巨人为什么和孩子们和好了呢?2.品读故事结果,语言实践,体会巨人的醒悟过程。
(1)师指导:请自由朗读第12~15自然段,并思考:巨人有什么转变?用横线画出写巨人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
(2)师引导交流:巨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3)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
①师指名朗读。
②师提问:春天为什么不到这儿来了?你明白吗?请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4)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
课件出示: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
孩子们看见他,非常害怕,立刻逃走了。
花园里又出现了冬天的景象。
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
这棵树马上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
别的孩子看见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样凶狠了,也都跑了回来。
春天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①师生合作朗读。
师读每行的前面部分,生接读后面一句。
②师引导:读了这一部分,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故事神奇;春天同孩子们在一起)(5)小练笔。
师引导:看着这奇妙的一切,巨人终于明白了。
他明白了什么呢?请写下来。
课件出示:小练笔:巨人终于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生完成练笔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1:没有孩子的地方,鲜花凋谢;有孩子的地方,鲜花盛开。
示例2:有孩子的地方鲜花盛开,桃树绽出绿芽,到处草翠花开;没有孩子的地方鲜花凋谢,到处都被冰雪覆盖。
⑤师引导:用对比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巨人是真的明白了,他那颗冰冷的心开始变得温暖了,你们说的这些,用书上的一句话说,就是——(出示课件)师:我们还可以怎么说?预设:我的花园里,孩子们是最美丽的花。
⑥师小结:不管怎么说道理就是一个,那就是——孩子就是春天。
(板书:孩子是春天)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巨人变了,他不再孤独,变得快乐;不再自私,变得宽容。
板块三总结拓展,写童话1.想象围墙拆除后的景象。
(1)师引导:巨人终于醒悟了,他拆掉了围墙,迎来了春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生自由交流,想象拆掉围墙后花园里的美景。
(3)课件出示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图片。
(4)师引导生想象巨人把花园分享给孩子们后,他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
①师引导:巨人把花园和孩子们分享后,他还那样孤独寂寞吗?②预设:巨人不再孤独,因为有了孩子们的陪伴。
③猜猜巨人陪孩子们做了哪些游戏。
示例1:巨人陪孩子们做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藏在他的身后。
示例2:巨人让孩子们爬到他的身上,抱着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