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合集下载

枣庄市矿产资源储量表

枣庄市矿产资源储量表
81.1
0
0
932.3
932.3
制灰用灰岩
0
0
11
万吨
0
0
13.5
13.5
0
0
88.5
88.5
建筑用砂
0
0
7
万米3
0
0
10.7
10.7
0
0
67.4
67.4
砖瓦用粘土
0
0
103
万米3
0
0
64.215
64.215
0
0
3620.84
3620.84
水泥用粘土
0
0
1
万吨
0
0
27.8
27.8
0
0
222.55
222.55
附表3枣庄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
矿产名称
矿山数
产量
矿业产值(万元)
大型
中型
小型
单位
大型矿山
中型矿山
小型矿山
合计
大型矿山
中型矿山
小型矿山
合计

3
13
69
万吨
629.69
453.14
367.42
1450.24
107113.7
60343.69
46023.92
213481.31
铁矿
0
0
3
万吨
0
0
21.1
玻璃用石英岩
0
0
2
万吨
0
0
0.5
0.5
0
0
2.1
2.1
建筑用花岗石
0
0

枣庄市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

枣庄市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

枣庄市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
王运福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枣庄市矿产资源的开采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当地甘泉寺的碑碣记载,1308年(元至大元年),就有人在该地区挖窑采煤。

13世纪中叶,民间采煤业逐渐兴盛起来。

明代诗人满碧山“磨塘山欲尽,煤井地皆空”的诗句,就是对该地区的采矿描述。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直隶后补知县戴华藻等人集资筹办峄县中兴矿局,1899年(清光绪25年)改为中兴煤矿有限股份公司。

开采陶土烧瓷的历史可上溯到北朝晚期,
距今约1400年;开采铁矿石手工冶铁有500多年的历史。

【总页数】1页(P33)
【作者】王运福
【作者单位】枣庄市薛城区地矿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
【相关文献】
1.基于MAPGIS的枣庄市地质灾害评价及其防治研究 [J], 张照营;凌娟
2.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及其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张和生;赵勤正;王智
3.刍议枣庄因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及预防 [J], 唐敏
4.采矿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 [J], 庞仙笛;王健
5.山东省枣庄市地质灾害现状研究及防治建议 [J], 张斌;王标;胡蕾;张朋朋;颜晓莉;王小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枣庄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5年)的通知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枣庄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5年)的通知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枣庄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7.28•【字号】枣政字〔2015〕31号•【施行日期】2015.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枣庄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5年)的通知枣政字〔2015〕31号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大企业:市政府同意《枣庄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现就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通知如下:一、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以及“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修订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减轻和避免地质灾害可能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各区(市)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认真编制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科学运用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多种手段,有效规避灾害风险。

要充分发挥专业监测机构作用,开展地质灾害勘查和群测群防工作。

要定期检查督促,确保完成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三、各级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规划》的要求,严格落实防治责任,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

对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要坚持谁引发、谁治理,明确责任单位,落实防治责任。

《规划》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印发。

枣庄市人民政府2015年7月28日。

济宁市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济宁市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泗水县北部曲阜市北部汶上白石一带 区内构造较复杂以 断裂为主除东部山区可见外其余均隐伏于第四系之下
$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分布特征 济宁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 $($ 处其中崩塌共 $%4 处 如下表 占总数的 4)&33M 规模小型 $%% 处中型 4 处 按地域划分泗水县 31 处邹城市 (% 处嘉祥县 $) 处曲 阜市 4 处梁山县 L 处微山县 3 处任城兖州各 $ 处 按岩土 体 类 型 划 分 岩 质 崩 塌 $%1 处 仅 有 $ 处 为 土 质 崩塌 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残蚀孤峰地带威胁对象为临近 村居农田林地公路行人以及采石矿山等
$&) 地质概况
区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 太古界泰山群主要出露于泗水
邹城市东南部寒武2奥陶系主要分布于泗水邹城市嘉祥梁
. Al山l石R炭ig2侏h罗ts主要R隐e伏se于r中v西ed部.第四系地层之下新近系和第
四系广泛发育于中西部平原区和东部山间洼地及河谷地带
岩浆岩主要为泰山期及燕山期侵入岩分布于邹城市东南部
理论研究 !"#$%&$'(') *+&,-./&$01$21(3$&)%$4)0)$)
科技风 "#$% 年 & 月
济宁市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荣飞5孟宪洲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济宁"$&$!%%
摘5要崩塌为济宁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丘陵区" 本文概述了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分布特征!着 重分析了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有利于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济宁市共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 起发生的时间多集中于 0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06.05.19•【字号】鲁国土资发[2006]77号•【施行日期】2006.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山东省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06]77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六年五月十九日山东省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规定,按照国土资源部、省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为切实做好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建设厅、水利厅、交通厅、财政厅、气象局、旅游局等有关部门,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编制本方案。

一、上年度地质灾害发生概况全省平均降水834.0毫米,较多年平均多160毫米,属丰水年,降水的67.4%集中在汛期的7—9月份,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因而由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亦明显增多。

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33起,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

其中崩塌1起,滑坡8起,地面塌陷22起(岩溶塌陷19起、采空塌陷2起、第四系塌陷1起),地裂缝1起,特殊岩土灾害1起。

共造成81间房屋、53亩农田受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31万元。

在不同灾种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中,以滑坡最大,为77.10万元,占59%;特殊岩土灾害次之,为50万元,占38%;地面塌陷造成的损失为4万元,占3%,崩塌造成的损失较小,地裂缝没有造成经济损失。

6—9月主汛期发生地质灾害26起,占全年总数的78.8%,造成损失129万元,占全年经济损失的98.2%。

矿山采空塌陷发生在枣庄市台儿庄区、莒南县;岩溶塌陷发生在泰安市泰山区、莱芜市莱城区、临沂市城区西部、沂南县、蒙阴县;滑坡发生在青岛崂山区、淄博市博山区、临沂沂水县、蒙阴县、沂南县;崩塌发生在济南市历城区;地裂缝发生在沂水县;第四系地面塌陷发生在菏泽市牡丹区;特殊岩土灾害发生在潍坊市坊子区。

枣庄应急方案

枣庄应急方案

枣庄应急方案一、前言枣庄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级市。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灾害事件频发,给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应对灾害事件,保护人民的安全和财产,制定一份完善的应急方案至关重要。

二、灾害风险评估在制定应急方案之前,需要对枣庄市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历史数据和地理环境,枣庄市主要面临以下灾害风险:1.地震风险:枣庄位于山东半岛地震带上,地震风险较高。

2.暴雨洪水风险:夏季和秋季枣庄常常受到暴雨袭击,洪水风险较高。

3.暴风雪和低温冷冻风险:冬季枣庄可能出现暴风雪和低温冷冻现象,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4.水库溃坝风险:枣庄周边地区有多个水库,水库溃坝可能导致洪水灾害。

5.火灾风险:枣庄市区存在大量的商业区和人口密集区,火灾风险较高。

三、组织架构为了有效应对灾害事件,枣庄市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单位的应急工作。

应急管理办公室的组织架构如下:- 市长(应急管理工作领导)- 市应急管理办公室- 灾害预警与减灾处- 应急救援处- 灾后恢复重建处- 通信联络处- 公共宣传教育处四、预案制定与演练为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枣庄市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灾害预警机制:与气象、地质等部门建立有效的灾害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持续监测与预警: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及时预警,采取相应措施。

3.快速响应与救援:建立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提前培训人员,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和工具,保证快速响应和救援效率。

4.疏散和安置:制定疏散和安置预案,确保在灾害来临时能够有效疏散人员并提供安全的临时居住场所。

5.灾后恢复重建:制定灾后恢复重建方案,确保灾后地区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6.公共宣传教育:加强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

五、应急资源准备在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和利用各种应急资源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至关重要。

枣庄市市中区岩溶地面塌陷预测评价

枣庄市市中区岩溶地面塌陷预测评价
[] 度一 般 小 于 1 土体岩性结构为上部粘性土 0 m2 ,
( 粉质粘土 、 粘土 等 ) 、 下 部 粉 土 或 砂 土 的 双 层 结 构,
] 3 为易塌陷区 [ 。
区内大地构造属于中朝准地台鲁西中台隆鲁西 区域地质构 造 复 杂 , 主 要 以 凹 陷、 褶皱和断裂 断块 , 为主 , 有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流动 , 加速岩溶塌陷 的发生 。
, 将不具备岩溶塌陷发生的物质条件的地区剔
除。 2. 1 发育度 根据 区 域 地 质 灾 害 发 育 度 评 价 模 型 , 结合研究 计算 各 单 元 发 育 度 , 根 据 计 算 结 果, 统 区实际情况 , 计出 犉 2 反映整个地区的平均水平 。 根据 计算 犻=2. 综合考虑各致灾因素和实际情况 , 结果的分布规律 , 将市中区地质灾害 “ 发育度 ” 分为 4 级 :
地质灾害高发育区 1 2<犉 犻 地质灾害较高发育区 7. 0<犉 1 2 犻≤ 地质灾害一般发育区 2. 2<犉 7 犻≤ 地质灾害不发育区 0<犉 2. 2 犻≤
根据以上分类 , 对研究区进行计算 , 将研究区划 分为地质灾害不发育区 、 一般发育区 、 较高发育区和 高发育区 ( 图1 ) 。 从研究区 “ 发育 度 ” 各 级 别 分 区 的 面 积、 灾害点 各发育区有不同的特征( 表 分布和所 占 比 例 看 来 , ) 。 1
图 4 地质灾害 “ 危害度 ” 区划结果
光明路街 5 级危害区 主 要 分 布 在 市 中 区 中 心 , 2 道周围 , 分布面积为 1 4. 2 5k m, 4级危害区主要分 布在 永 安 乡 和 西 王 庄 乡 , 3级危害区主要分布在西 王庄乡的南 部 和 北 部 、 税 郭 镇 的 大 部 。2 级 危 害 区 主要在孟庄镇 。 和 1 级危害区分布较小 , 在该次地质灾害危害度区划中选取了建筑密 度、 人口密度 、 经济密 度 3 个 因 子 , 这3个因子的赋 不同的人赋值不同 , 计算 值工作具有很大的人为性 , 结果也就会有一 定 的 出 入 。 如 永 安 乡 地 质 灾 害 “ 危 害度 ” 达到了 4 级 , 但实际情况并非整个地区危害度 都很高 , 按照区划分级 , 市中心 “ 危害度 ” 为 5 级是符 合实际的 , 因为市中心建筑密度 、 人口密度和经济密 度都很大 , 同时也和 “ 危险度 ” 区划结果一致 。

枣庄老城区浅层采矿塌陷地质灾害治理

枣庄老城区浅层采矿塌陷地质灾害治理
接受治理任务的场区为当地开发公司项目购得 此地块后了解到本区为老采煤区是废弃的煤矿开采 区!"世纪."年代建井$"年代停产后经私营企业 无规律开采浅部煤层在与本工程直接有关的地基压 缩层内可能存在巷道和采煤形成的空洞该区已经 停采%"多年因年代久远无资料可查经过对本地区 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由于本区煤层较浅约为#"" 5 以浅经研究决定以高密度电法物探工程地质钻 探岩土测试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勘察根 据勘查结果对地表浅部的软弱地层进行水泥土搅拌 法复合地基处理深部注入水泥砂浆的方式综合治 理确保了工程的安全
按照地层揭露见泥岩深度(&.5 左右!地下水 位深度*5!地基开挖 深 度 # 5!软 弱 层 厚 度 为 !" %5!底板深度* 5!局 部 有 出 露& 依 据 地 质 情 况 综 合当地施工经验确定地基处理方式!采用水泥土搅 拌干法施工进行复合地基处理&按地基处理规范确 定水泥土搅拌桩参数!桩间距#&!5!搅拌桩有效桩 长.&.5!桩径.""55!水泥量("e=(5!上部%5 及软弱层进行二次复搅&检测方式为钻探取样与静 载荷试验相结合方式&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复 合地基承载力达到#$"e)6以上&
本场区上部为第四系冲洪积堆积物土层下部 为揭露石炭泥岩采空洞位于本层自上而下地层 分布如下
$素填土灰褐色或棕黄色松散"稍密土质 以黏性土和回填的花岗岩风化岩为主含有少量的 碎石块灰渣砂 粒 等局 部 为 杂 填 土厚 度 "&'"" %&%"5
%粉质黏土褐黄色浅黄色或棕黄色可塑" 硬塑厚度#&$"".&,"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