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新版
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

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第三单元“生活语文”的第九章“家庭与社会”,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成员及关系、家庭日常用品识别、简单社会交往用语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家庭成员及关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家庭日常用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简单社会交往用语,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及关系的表达、家庭日常用品的识别。
教学重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社交能力的锻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日常用品实物、教学卡片、录音机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家庭成员、家庭日常用品的兴趣。
2. 讲解:展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及关系;展示家庭日常用品实物,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名称。
3. 例题讲解:以家庭成员为例,讲解如何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家庭成员及关系;以家庭日常用品为例,讲解如何用词语描述物品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家庭成员及关系,用词语描述家庭日常用品。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家庭成员及关系、家庭日常用品识别的比赛,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庭与社会2. 内容: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家庭关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家庭日常用品:电视、冰箱、洗衣机、桌子、椅子、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的家庭,并用简单的句子介绍家庭成员及关系。
列出你家里的五个日常用品,并用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的家庭有爸爸、妈妈、哥哥。
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老师,哥哥在上大学。
示例:我家里的五个日常用品是电视、冰箱、洗衣机、桌子和床。
电视很大,冰箱很凉,洗衣机可以洗衣服,桌子可以吃饭,床很舒服。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10篇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
几种小动物玩具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的衣物和袜子
教
学
过
程
按照物品的归类,将物品有序地摆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上等
1、师动手教生叠衣服
2、生跟随练习
3、自己整理
4、师把相同类型的物品放在一起
5、把之前整理好的物品弄乱,让生重新整理
6、 师把现在物品摆放的情况拍下来,把图片打印出来贴在旁边,以提醒学生
教学反思
因为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先示范再自主练习整理
课程领域
生活适应
教学内容
用电安全
授课日期
2020年 月 日
送教学生
学生能力
分析
学生由于生缺乏生活常识。对电的危险性认识不到位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懂得不安全用电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观看《小花猫生病了》,知道小花猫不爱洗手然后生病
(三)学习洗手
1、洗手顺序:挽袖子——拧开水龙头——将手打湿——抹肥皂——两手对搓——冲洗——关水龙头——用毛巾擦干
2、师示范
3、幼儿按洗手顺序进行练习。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第一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意义与目的1.1 理解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概念1.2 探讨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3 明确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目标和意义1.4 分析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优势和挑战第二章:特殊儿童的评估与鉴定2.1 介绍特殊儿童的评估方法和工具2.2 分析特殊儿童的鉴定标准和流程2.3 探讨评估和鉴定结果对送教上门的指导作用2.4 强调评估和鉴定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特殊儿童权益第三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教学策略3.1 分析特殊儿童的学习特点和需求3.2 介绍适合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3 探讨如何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目标3.4 强调教师与家长、康复师等团队成员的协作与沟通第四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操作4.1 介绍送教上门的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4.2 分析如何准备教学资源和环境4.3 探讨如何进行家庭访问和与家长沟通4.4 强调特殊儿童送教上门中的安全与保护措施第五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评估与反思5.1 介绍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评估方法和指标5.2 分析评估结果对教学策略调整的意义5.3 探讨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持续专业发展5.4 强调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持续改进和优化的重要性第六章:家庭支持与社区资源的整合6.1 介绍家庭在特殊儿童送教上门中的角色和支持方式6.2 分析社区资源对于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的重要性6.3 探讨如何整合家庭和社区资源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6.4 强调家庭与学校、社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第七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心理支持7.1 分析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可能面临的心理挑战7.2 介绍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心理教师的的角色7.3 探讨如何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7.4 强调心理支持对于特殊儿童教育质量和家庭满意度的意义第八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案例分析8.1 分析具体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案例8.3 探讨案例中的教学方法和家庭支持方式的适用性8.4 强调案例分析对于提高特殊儿童送教上门质量的重要性第九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法律法规与政策9.1 介绍特殊儿童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9.2 分析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指导作用9.3 探讨如何在实践中遵守和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9.4 强调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保障特殊儿童教育权利的重要性第十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未来发展10.1 探讨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0.2 分析未来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10.3 探讨如何提高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质量和效果10.4 强调全社会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意义与目的:理解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概念、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其目标和意义,以及分析优势和挑战。
残疾、弱智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残疾、弱智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教案:残疾、弱智儿童送教上门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生活适应》第四章第二节“认识自己”,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2. 认识自己的内在特点;3. 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学目标:1. 帮助残疾、弱智儿童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和内在特点,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残疾、弱智儿童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提高残疾、弱智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帮助残疾、弱智儿童理解和掌握“认识自己”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和内在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残疾、弱智儿童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图片、卡片、镜子等。
2. 学具: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残疾、弱智儿童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 讲解教材内容:教师用图片和卡片展示残疾、弱智儿童的外貌特征,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让残疾、弱智儿童分成小组,互相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4. 作业布置:让残疾、弱智儿童用彩笔在作业本上画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并写上相应的词语。
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自己2. 板书内容:外貌特征、内在特点、兴趣爱好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残疾、弱智儿童回家后,让家长帮忙拍照,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用彩笔在作业本上画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并写上相应的词语。
2. 作业答案:根据照片和教材内容,画出残疾、弱智儿童的外貌特征,并写上相应的词语。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残疾、弱智儿童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拓展知识面。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残疾、弱智儿童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学技巧和窍门:1. 语言语调:使用简单、清晰、温和的语言,语调亲切友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教案】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一、教案背景在小学教育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身体有残疾的儿童。
由于身体上的局限,这些孩子通常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到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
为了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我们可以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为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套适合小学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教学方案,以帮助他们克服身体上的困难,获得优质教育。
二、教案目标1. 确保残疾儿童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2.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
3. 帮助残疾儿童克服身体上的困难,提高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4. 培养教师对残疾儿童的理解和关爱,并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帮助。
三、教学步骤1. 教师了解残疾儿童的状况在开始送教上门之前,教师需要了解每个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
这包括残疾类型、身体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借助家长、医生等人员的协助,教师可以全面了解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为后续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根据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这个计划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创设适合残疾儿童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为残疾儿童创设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
这包括调整教室的座椅、桌子高度,提供辅助设备,如听觉设备、视觉辅助工具等。
同时,为了满足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教室的布局也需要合理安排,以确保他们能够自如地进行学习和活动。
4.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送教上门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残疾儿童的不同情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这包括口述讲解、实物示范、图像辅助、身体互动等。
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并注重以多种感官进行教学,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5. 配备个人助教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教师可以配备个人助教,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帮助。
2023修正版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概述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旨在帮助残疾儿童克服由于行动不便而无法到校接受正常教育的困难。
通过提供上门教育服务,使得残疾儿童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其全面发展。
目标- 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确保残疾儿童能够接受正常的小学教育。
- 帮助残疾儿童克服身体上的障碍,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教学效果。
措施第一步:需求评估- 确认残疾儿童的上课需求,包括教学科目、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
- 了解残疾儿童的特殊情况,包括身体残疾、听觉障碍、视觉障碍等。
第二步:教材准备- 根据残疾儿童的教学需求,寻找合适的教材和教辅材料。
- 确保教材内容简单明了,符合残疾儿童的认知水平。
第三步:教师培训- 为上门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包括特殊教育知识、沟通技巧等。
- 培养教师的耐心和爱心,以及对残疾儿童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步:教学实施- 提供定制化的教学计划,根据残疾儿童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安排。
-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体,包括口头交流、图像辅助、互动游戏等。
第五步:教学评估- 针对残疾儿童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 与残疾儿童的家属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其学习进展和需求。
第六步:教学改进- 根据教学评估结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 倾听残疾儿童和家属的反馈意见,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
效果评估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对小学残疾儿童的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提升其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和家属反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送教上门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结论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是为了帮助残疾儿童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而制定的一项教育方案。
通过专业的教师培训、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定期的教学评估,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
此外,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沟通也是成功实施送教上门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第一章:送教上门的意义与目的1.1 了解送教上门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我国残疾儿童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儿童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接受教育。
强调送教上门对残疾儿童的重要性,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1.2 明确送教上门的目标确保残疾儿童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
提高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残疾儿童与家庭、社会的融合。
第二章:残疾儿童评估与分类2.1 残疾儿童的识别与评估介绍残疾儿童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如何识别和评估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2.2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评估结果为残疾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
第三章:送教上门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残疾儿童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教学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培养残疾儿童的实践能力。
3.2 教学方法的应用采用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图片、教具、游戏等。
注重手把手教学,帮助残疾儿童掌握技能。
第四章:家庭支持与协作4.1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在残疾儿童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鼓励家长参与教学过程,给予心理和生活上的支持。
4.2 家庭协作的方式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与家长交流儿童学习进度。
培训家长教育技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第五章:送教上门的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估定期对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求。
5.2 教学效果的反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家长,使其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
鼓励家长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改进教学质量。
第六章:送教上门的安全与伦理6.1 安全知识教育教授残疾儿童基本的安全知识,如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方式、防火防盗等。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无潜在危险物品。
6.2 伦理原则与尊重强调尊重残疾儿童的人格和选择,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侮辱。
保护残疾儿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章: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7.1 特殊教育资源介绍了解和介绍各类特殊教育资源,如专业教师、辅助设备、教材等。
2024版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

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
05
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残疾儿童在送教 上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 注意力、参与度、反应速 度等,来评估教学效果。
测试法
针对送教上门的教学内容, 设计相应的测试题目,对 残疾儿童进行测试,以了 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反馈法
向家长或监护人收集反馈 意见,了解残疾儿童在送 教上门后的进步和存在的 问题。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 将学习内容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 的方式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
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个别化教学
针对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 化的教学方案,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 求。
合作学习
鼓励残疾儿童与其他儿童一起合作学 习,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 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03
认知训练
颜色识别
利用颜色块、玩具等教 具,教授孩子识别基本
颜色。
形状认知
通过积木、拼图等游戏, 引导孩子认识不同形状。
数字教育
利用数字卡片、计数器 等工具,教孩子认识数
字和简单计数。
方位认知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教孩子认识上下左右等
方位概念。
语言训练
01
02
03
04
发音练习
特点。
显著成果
采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教学 手段,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参与度和专注力。
多元化教学方法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残疾儿 童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学习习 惯,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
家校合作
经过送教上门服务,残疾儿童在知 识技能、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书写练习
练习法(贴图文数字条)
2、听写数字
练习法(数数再写数字)
3、比较大小
操作法、游戏法
4、评估
口试、笔试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时间:12月11日
教师:
学生:
课时数:3
送教内容:建立6--10的数字概念
送教过程:
1、唱数0—10,10--0
游戏法(前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退着唱)
2、认数,数实物
儿歌、游戏法(贴标签)
3、用手指表示数字
游戏法(手指变变变)
4、书写练习
书空、临摹、看图写数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时间:12月15日
教师:
学生:
课时数:3
送教内容:应用10以内的数字
送教过程:
1、说一说,如:(9)张桌子
练习法
2、比一比:谁多谁少?
操作法
3、操作:请给我5支笔
演示法(小小服务员)
4、目测实物数量
练习法(完成统计表)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第三课时培养计算能力
时间:9月18日
教师:
学生:
课时数:3
送教内容:建立0—5的数字概念
送教过程:1、唱数
游戏法(木头人)
2、认数
游戏法(数字变一变)
3、数实物
学具操作、比一比
4、用手指表示数字
儿歌《手指变变变》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时间:12月8日
教师:
学生:
课时数:3
送教内容:书写0—5,并能比较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