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病毒-2013-2014(2)

合集下载

2014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2单元 第3章 第1节 病毒教学案2

2014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2单元 第3章 第1节 病毒教学案2

病毒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学习明白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通过学习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2.能力目标:(l)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噬菌体等,使学生初步具有哲学思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正确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第一节病毒)学生展示自明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的模样,过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还是生物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病毒有哪些生命活动。

(三)病毒的生命活动1、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二”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讨论)均为结晶体。

4、知识拓展:朊病毒是由1 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生物化学家坦利·普鲁辛纳发现的,其本质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能引起“瘙痒症”和“疯牛病"(症状: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到瘫痪死亡),人的朊病毒已发现四种。

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一、选择题1.下列病毒的类型中,错误的是( )。

A. 动物病毒B. 植物病毒C. 真菌病毒D. 噬菌体2. 以下关于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B.C. 病毒不能在一般的培养基上生存D. 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3. 艾滋病病毒类型属于( )A. 植物病毒B. 动物病毒C. 细菌病毒D.4. 下列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是( )。

A. 烟草花叶病B. 流行性感冒C. 鸡瘟和猪瘟D. 痢疾5. 噬菌体是指( )。

A. 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B. 寄生在人体细胞内的病C. 寄生在动物细胞内的病毒D.6.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病毒能够引起人和动物、植物的多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2023年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情

2023年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情

脊灰虽然俗称“小儿麻痹症”,但小孩和成人都有可能得,儿童发病率较成人高。脊灰野病毒通过受污染的 食物和水传播,通过口腔进入体内后会在肠道大量滋生细菌,且前期非常隐蔽难以发现,进而传播给其他的人。 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其隐性感染者。
2003-2009年,已有29个国家发生了133起脊灰野病毒输入事件,并有60起暴发疫情,2014年以来,脊髓灰 质炎野病毒病例扩散巴基斯坦、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赤道几内亚、喀麦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索马 里等都出现新发脊髓灰质炎病例。而夏季又是疾病的高发传播季,可能会造成国际性的灾难传播。
全球消除脊灰行动自1988年开展以来,1988年至2013年期间该病发病率下降了达99%之多。全世界大多数国 家和地区停止了脊灰传播。
但2013年-2014年期间,研究人员发现全球范围内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WPV)感染病例激增达86%,该数 据令人堪忧。据报道,2013年感染热潮中发现,巴基斯坦WPV感染病例增加了60%,之后WPV感染蔓延至5个之前已 宣布根除脊髓灰质炎的国家。
脊灰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的,所以经常在外吃饭的人们应注意选择比较干净卫生 的饮食环境,也要注意小孩不要直接饮用生水。
疫情发展
2014年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情(小儿麻痹症),2014年5月,世卫组织因为小儿痳痹症在亚洲、非洲以 及中东的疫情爆发发布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拿被列入疫区国的尼日利亚举例,自 2014年 7月 24日以来,未发生过 1型野生脊灰病毒导致的病例。2015 年 9月 25日,尼日利亚被正式从流行国名单上删除。历时1年4个月。
2014年8月,针对全球多个国家报告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病例,疾控部门已展开布控, 监测系统将密切**全球脊灰疫情动态,严防脊灰野病毒入侵。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册(登分版) (2)paiming (1)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册(登分版) (2)paiming (1)

品德 83 80 90 84 90 84 77 82 78 81 81 84 88 87 78 80 76 84 77 75 72 82 72 73 80 76 87 82 84 87 76 78 84 89 70 76 69 72 70 72 75 79 79 81 72 81 62 83 65 80 68 62
名次
3 2 6 12 10 8 5 3 6 3 2 5 10 9 5 9 7 4 3 2 11 10 9 9 6 2 3 7 5 5 10 7 3 4 8 2 7 1 5 3 5 4 4 4 3 12 11 4 9 1 8 5 1 4 1
110305 110217 110615 111240 111042 110805 110562 110321 110605 110316 110241 110543 111057 110958 110565 110918 110754 110422 110320 110257 111147 111046 110963 110930 110617 110210 110350 110767 110546 110518 111019 110717 110356 110405 110802 110260 110713 110104 110550 110335 110508 110437 110444 110446 110327 111233 111115 110434 110957 110123 110814 110564 110143 110417 110146
88 88 90 88 92 98 90 90 82 91 91 76 85 82 90 96 89 88 87 93 87 77 67 90 89 94 92 86 87 75 94 94 89 84 89 94 89 91 79 94 88 90 83 88 92 84 89 82 82 88 91 77 91 83 84

2013-2014-2运筹学模拟题-新(3)复习进程

2013-2014-2运筹学模拟题-新(3)复习进程

管理科学基础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0分。

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代号填在括号内。

)略。

二、问答题(每题4分,共20分)某公司正在制造两种产品,已知制造每件产品所占用设备的工时及调试时间,已知每天可用能力及单位产品利润,问如何制定生产计划使获利最大。

使用“管理运筹学”软件,得到的计算机解如图所示,回答下面的问题:(1)写出相应问题的数学模型;两种产品的最优产量是多少,此时最大利润是多少;(2)写出对偶问题的数学模型;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是什么;(3)如果要增加设备工时生产,选择哪个(A 、B 、调试时间),为什么;(4)哪些工时数没有使用完,没用完的加工工时数为多少;(5)产品I价格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最优解不变?(6)如设备A工时数增加到30,总利润能增加多少,原问题最优解是否发生变化。

三、计算题(60分)1、(20分)某厂I、II、III三种产品分别经过A、B两种设备加工。

已知生产单位各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设备的现有加工能力及每件产品的预期利润如下表所(1)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求获利最大的产品生产计划。

(2)如果上述最优解不变,求产品I的单件利润的变化范围。

(3)若有一种新产品,生产一件所需的设备台时分别为:A设备3小时,B 设备2小时,单件利润为2.5元,问该新产品是否值得生产?(4)如果A设备工时减小到30,问对原问题会造成什么影响?答:(1)⎪⎩⎪⎨⎧≥≥≥≤++≤++++=0,0,03054345536..54max 323213213211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z则,3,0,5321===x x x ,最大赢利35*=z (2)产品I 的利润变化范围为[3,6] 0525-31-4-0051-5-314-0015-31-4-1≤⋅⋅+≤⋅⋅+≤⋅⋅+)()()()()()(λλλ21-≤≤λ(3)值得生产。

2013-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重点[1]

2013-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重点[1]

八年级生物上册易考点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各类动物的特征1、腔肠动物:水母,海蜇、水螅、海葵、珊瑚虫2、扁形动物:涡虫、日本血吸虫。

共同特征有口无肛门。

3、线形动物:口有肛门。

蛔虫4、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5、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大多具有贝壳,章鱼、蜗牛、石鳖、河蚌等6、节肢动物:虾、蟹、蝗虫(所有昆虫)蚯蚓: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主要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刚毛有辅助运动的作用。

下雨天蚯蚓跑出地面主要是为了呼吸。

蝗虫:身体主要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呼吸的器官:气管。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7、鱼类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①运动器官:鳍(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鱼前进的动力;背鳍、腹鳍、臀鳍:维持鱼体平衡胸鳍:辅助转换方向)侧线:感知水流和障碍物。

②、呼吸器官:鳃。

③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一是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8、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大鲵蝾螈。

9、爬行动物:龟、鳖、蛇、鳄 10、鸟类,流线型,前肢变成翼。

胸肌发达,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11、哺乳动物:(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组成。

骨:杠杆作用关节:支点作用肌肉:动力作用(2)骨胳肌结构: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肌腱骨胳肌特性: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013-2014版金榜化学(人教版,选修4)同步课堂配套课件: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3.2.1

2013-2014版金榜化学(人教版,选修4)同步课堂配套课件: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3.2.1

电离程度减小。
【拓展延伸】水的离子积是温度的函数 虽然水的离子积是纯水电离得到的,但是适用于任何溶液,无 论盐溶液、酸、碱和水,只要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就不变, 也不会随着浓度、溶液种类的改变而改变。
【特别提醒】(1)在使用水的离子积时应特别注意温度对其的影
响; (2)改变温度只是改变水的电离程度,在纯水中仍然是氢离子和
1.水的电离 极弱的电解质 ,水的电离存在电离平衡。 (1)水是一种_____________ 2H2O H3O++OH- ,通常简写为: (2)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H H++OH-。 2O ________________ 水的电离常数表达式为: K电离
c(H ) c(OH ) 。 c(H 2 O)
(3)室温下(25 ℃),纯水中c(H+)=c(OH-)=__________________, 1.0×10-7 mol·L-1
c(H2O)可以视为常数。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符号:KW。 KW=c(H+)·c(OH-) 。 (2)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3)适用范围: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溶液。 温度 有关,升高温度KW_____ 增大 ,降低温度 (4)影响因素:只与_____ 减小 ,室温时,KW=__________ 1.0×10-14 。 KW_____
4.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一般用刚洗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滴于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分析:玻璃棒必须洁净、干燥,如刚洗过不擦干就蘸取待测液,

玻璃棒上有水,会使被测溶液因稀释而影响结果。
5.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分析:只有在室温时,pH=7的溶液才呈中性,当温度小于室温 时,pH=7的溶液呈酸性,当温度大于室温时, pH=7的溶液呈碱 性。

普通微生物学 周德庆 第三版 复习重点

普通微生物学  周德庆  第三版 复习重点

普通微生物学周德庆第三版考试复习重点2013-2014海洋大学生技和环科绪论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柯赫氏法则:用琼脂配制对分离细菌十分有效的固体培养基(须先灭菌),以划线方式进行样品稀释,从而轻而易举地在琼脂平板上获得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培养。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8.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答:①物种的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革兰氏染色法: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成分,由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胺组成。

缺壁细菌:在自然界或在实验中某些细菌进行自发突变,不能合成胞壁。

主要包括L型细菌、球状体、支原体和原生质体。

L型细菌:在实验状态或宿主体内发生自发突变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异染粒:可用墨蓝或TTC染成紫色,是无级机磷酸的聚合物。

羧酶体(羧化体):存在于一些自养菌细胞内的多角体或六角形内含物。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2013-2014(1)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理论复习题

2013-2014(1)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理论复习题

2013-2014(1)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理论复习题一、单选题1、MMX是指带有___________的CPU芯片。

CA、自动录音B、大量寄存器C、多媒体功能D、数据压缩2、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在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_____上。

CA、设备技术B、信息技术C、微电子技术D、电路制造技术3、串行接口RS232和USB相比较,在速度上是________。

BA、RS232快B、USB快C、根据情况不确定的D、相同的4、以下__________属于系统软件。

CA、AuthorwareB、CAI软件C、VC++D、FrontPage5、乐器数字接口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_。

CA、RS232CB、USBC、MIDID、FM6、目前按 USB2.0标准,USB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_______Mbps。

DA、56B、240C、256D、4807、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是________。

BA、物质、金钱、石油、股票B、物质、能源、信息C、粮食、煤炭、电力、因特网D、物质、能源、因特网8、____________不被认为是操作系统中可用来支持多媒体的功能。

CA、具有多任务的特点B、采用虚拟内存管理技术C、支持多媒体信息检索功能D、具有管理大容量存储器的功能9、在PowerPoint 2010中,可利用__________来组织大型幻灯片,以简化其管理和导航。

BA、A.动画刷B、节C、占位符D、视图10、常用的IP地址包括ABC三大类,其中,A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_______。

DA、1-172B、1-168C、128-191D、1-12611、在html中,“提交按钮”的type属性值为______________。

BA、formB、submitC、resetD、tijiao12、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一般包括外部设备和_________。

AA、主机B、中央处理器C、存贮器D、运算器和控制器13、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体是__________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噬菌体的繁殖
第二节 噬菌体
二、噬菌体的繁殖
病毒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和场所,使病毒核酸表达和复制, 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
(3)增殖(病毒基因组的表达与复制存在着强烈的时序性)
第二节 噬菌体
二、噬菌体的繁殖
(4)成熟(装配)
第二节 噬菌体
二、噬菌体的繁殖
(5)裂解(释放)
第二节 噬菌体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五、亚病毒因子

类病毒: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RNA分子,它能感染寄主细胞并
在其中进行自我复制使寄主产生病症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五、亚病毒因子

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辅助病毒)
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由裸露的RNA组成; 例如:绒毛烟斑驳病毒、莨 •其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的协助;菪斑驳病毒、苜蓿暂时性条 单独的拟病毒或辅助病毒 不能使植物受到感染; 只有两者同时存在时才能 感染宿主。 斑病毒、地下三叶草斑驳病 毒中的拟病毒RNA两者合在 一起才能感染和复制;
(1)吸附
尾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 受体接触,可触发尾丝散开,附着 在受体上,随之把刺突、基板固定
第二节 噬菌体
二、噬菌体的繁殖
(2)侵入 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 使细胞壁产生小孔;尾鞘收缩, 核酸通过中空的尾管压入胞内, 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
吸附
尾钉固着
尾鞘收缩
尾管穿入
DNA注入
第二节 噬菌体
致病机理不太清楚;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中,朊病毒不破坏 寄主细胞的酶,而是使正常的寄主基因产生更多的致病蛋白
病毒的群体形态(p69)
噬菌斑: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 包含体:是寄主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形成的蛋 白质结晶体,内含1至几个病毒粒子。 枯斑/空斑:

第二节 噬菌体

定义:噬菌体(phage)是侵染原核生物的病毒。 一、噬菌体的形态及分类 基本形态为蝌蚪形、微球形和线状3种

类病毒:只含具有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 拟病毒:只含不具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 朊病毒:只含具有侵染力的蛋白质组分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四、病毒的分类 根据对寄主的影响程度划分为2种病毒 温和性的病毒: 病毒的基因组可以与寄主基因组同 时复制,并且可以形成一种溶原化状态, 从而不导致细胞死亡。 烈性病毒:感染后能杀死细胞的病毒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双层平板法
问题2:1个烈性噬菌体粒子侵染1个宿主 细胞后,经过烈性增值周期后,1个宿主 细胞能释放多少个子代噬菌体?
噬菌体的繁殖曲线——一步生长曲线 概念
\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该
曲线反映3个重要的特性参数,即潜伏期、裂解 期、裂解量;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五、亚病毒因子

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具有侵染性的蛋白质颗粒,称为
Prion,即朊病毒,毒朊 。 1982年,美国加洲大学旧金山分校动物病毒学家S. B. Prusiner 发现羊瘙痒病是蛋白质侵染引起的疾病,并称为“Prion”即朊 病毒
现在已经发现与朊病毒有关的疾病有羊瘙痒病、疯牛病(BSE)、人的库 鲁病(震颤病)和克─雅氏病。有人还推测人类的一些慢性退化性紊乱疾 病,像早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等疾 病也可能是由朊病毒引起的。
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教学大纲关于本章学习要求
本章重点、难点: 1. 病毒的形态构造 2. 温和噬菌体与毒性噬菌体 3.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本章思考题: 1. 病毒的特点、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 2、噬菌体的效价与溶源性? 3.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4. 各类病毒复制的主要过程? 5. 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
二、噬菌体的繁殖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效价: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pfu)或感染中 心数,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 噬菌体粒子数 测定的方法——双层平板法
双层琼脂平板法
需要配置2%和1%琼脂的两种培养基,以2%琼脂培养基作底层铺 成平板,然后将对数期的生产菌悬液0.2ml,待检样品0.1ml以 及冷却至45 ℃左右1%琼脂培养基3~4ml混合倒入底层平板上, 37 ℃培养过夜,如果存在噬菌体,在双层琼脂上层将出现透明 的空斑,即为噬菌斑。

根据对寄主的影响程度不同,分为 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第二节 噬菌体
二、噬菌体的繁殖

(一)烈性噬菌体
\ 定义:感染宿主细胞,能在宿主细胞内增值,产生大量
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一类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 体,其可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值(复 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5个阶段而 实现其繁殖。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二、病毒的形状和大小
1.病毒的形状
病毒形态多种多样,有球状、棒 杆状、蝌蚪状和线状等多种形态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多数—球状(腺病毒、蘑菇病毒) 人、动物、真菌 少数—枪弹状或砖状(弹状病毒、 痘病毒) 多数—线状和杆状(TMV、家蚕核 型多角体病毒) 少数—球状(花椰菜病毒) 蝌蚪状(T2、T4 、λ噬菌体) 细菌病毒(噬菌体) 线状(fd、M13) 球状(MS2 、φX174 )
植物、昆虫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2.病毒的大小
病毒个体用纳米(nm)量度 病毒个体大小相差悬殊,10-300nm;通常在100nm左右 较大的病毒如痘类病毒250-300*200-250nm;最小的 病毒如菜豆畸矮病毒9-11nm;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三、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1. 病毒粒子结构
类病毒:
1971年T.O.Diener阐明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原是一种具有 感染性和自主复制能力的低分子RNA(类病毒,Diener,1971)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Potato spindletuber viroid,PSTV), 这是一种导致马铃薯严重减产的病原体,棒状,无蛋白外壳; 它仅含一个由359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环状RNA分子(相对分子 质量约100 000)。该分子内有很多碱基(~70%)通过氢键配对而形成双 螺旋区,未配对碱基则形成内环。双螺旋区与内环交替排列形成一 个伸长的棒状分子; 类病毒RNA相对分子质量虽小,但能独立侵染寄主,侵入寄主 后也能自我复制,不需要辅助病毒。
(2)二十面体对称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2)复合对称 大肠杆菌 T4噬菌体是复合对称病毒的代表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2)复合对称 大肠杆菌噬菌体T4是复合对称病毒的代表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2)复合对称:大肠杆菌噬菌体T4
头部
z z
头部:212个衣壳粒, 二十面体对称 核心:在头部内,线状 双链DNA
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少数RNA病毒能以RNA为遗传物质。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病毒的化学组成
病毒蛋白质:
主要在构成病毒结构、病毒的侵染与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1)结构功能 衣壳蛋白包在病毒核酸外面构成病毒的基本结构──核 衣壳,保护着病毒核酸免遭破坏 (2)吸附 噬菌体的尾丝与流感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刺突吸附在宿主细 胞表面的受体上; (3)破坏宿主细胞膜与细胞壁 如噬菌体的溶菌酶与流感病毒的神经氨 酸酶; (4)增殖 如DNA和RNA聚合酶、 RNA复制酶、逆转录酶等核酸复制酶以 及合成病毒蛋白质所需的各种酶等。
毒粒(viron):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
核衣壳 包膜 衣壳
衣壳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三、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病毒粒子结构
裸露病毒 核心(核酸) 壳体(蛋白质) 核衣壳
壳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由称为衣壳粒的亚单位组成; 核衣壳是任何病毒(指“真病毒”)都具有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三、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病毒粒子结构

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为裂解性周期或 增殖性周期。 现以T偶数噬菌体为例说明


T4 噬 菌 体
尾髓 尾鞘
颈部
基板 尾丝 刺突
毒性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5个阶段 (1)吸附;
增 (2)侵入; 殖
(3)增值(复制与生物合成); (4)成熟(装配); (5)裂解(释放)
第二节 噬菌体
二、噬菌体的繁殖

无 单链DNA有包膜 的病毒类型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四、病毒的分类 根据寄主划分为5种病毒

动物病毒:人类病毒(300余种)
脊椎动物病毒(931种) 昆虫病毒(1671种)

植物病毒:600余种 真菌病毒:100余种 细菌病毒:2850余种 拟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四、病毒的分类 根据化学成分划分为2种病毒 真病毒 亚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一、病毒的特点
1.病毒的定义 含一种核酸(DNA或RNA),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只能依 靠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完成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并经装配而达到增值,又能在细胞外以无生命的大分子状 态存在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2.病毒的特点
(1)形态极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需借助电 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2)无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 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 (3)只含有1种核酸:DNA或RNA ; (4)没有核糖体,也没有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酶,必须 严格活细胞内寄生; (5)病毒不会长大,不经分裂繁殖,而是在宿主细胞内 合成大量组分,通过装配而增殖 (6)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第一节 病毒的特性

病毒的化学组成

脂类和糖类(包膜病毒):
脂类主要是磷脂、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糖类主要是葡萄糖, 龙胆二糖,岩藻糖,半乳糖等,与碱基或氨基酸相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