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案

《秋天》第一课时一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一加等方法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2个偏旁。
在对比中会写“了、子”2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朗读课文,读准“一”的不同读音。
3.认识自然段。
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认识“秋”字1.多媒体课件播放秋景画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都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2.引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秋天》,去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认读:“秋”是我们本课要认识的生字,这个字是由学过的哪两个字组成的?根据学生发现,相机提示:秋天是禾苗成熟的季节,所以“秋”里有一个“禾”利用词卡反复认读“秋、秋天”。
5.学生给“秋”组词找朋友,如秋天、秋风、秋雨。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教师示范读(分段停顿要明显些),并提醒学生看着课文,认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要求:听老师生字的读音和语气的变化,身子坐正,左手扶住书,右手跟着老师的朗读,老师读到哪儿,学生指到哪儿。
过渡:老师读完后,觉得秋天真美啊,你想读读,感受秋天的美丽吗?2.根据学情需要,教师一句一句教读,学生跟读。
3.根据跟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难读的字,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含声母n、l的字音。
4.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自己读自己的。
5.出示几组重点关注的带拼音的词语,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自主读——指名读——齐读,必要时教师范读。
(1)PPT出示:liáng huáng lái yè凉了黄了来了叶子①多媒体相机将“了、子”缩小,帮助学生读好轻声。
②出示词语,“一”字加拼音变红。
(2)PPT出示:yí yì yí yī一片片树叶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引导学生发现“一”字音调的不同,并借助拼音读正确。
①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②教师领读。
③分组读。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秋天)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
教师询问学生关于秋天的印象, 并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图片导入
展示关于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感 受秋天的氛围,并引出本课的主
题。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秋天有关的故事,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出本课的
主题。
新课学习
识字学习
通过识字卡片、识字游戏等方式,教授学生关于 本课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拼音学习
通过拼音卡片、拼音游戏等方式,教授学生关于 本课拼音的发音和拼读。
课文学习
通过朗读课文、讲解重点词句等方式,引导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
课堂练习
朗读练习
让学生朗读课文,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书写练习
让学生练习生字的书写,并纠正学生的笔顺和笔画。
语言运用
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跟上节奏。
练习不够充分
02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时候练习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对于知识
的掌握程度不够理想。
课堂秩序需要加强
03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有时候课堂秩序需要加强管理,确保学生
能够认真听讲。
改进措施
针对讲解速度偏快的问题,可以在备课时更加注重知识点的分布和讲解时间的安排 ,适当放慢讲解速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02
教学方法多样
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互动、练习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知识。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秋天的美
景。
03
学生参与度高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
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0个认读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关上书本也可以正确拼读出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掌握“一〞字的发音规律。
教学重点:1.掌握“一〞字的发音规律。
2.了解作者对秋的热爱。
一、话题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用心去感受,我们就会发现它独特的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它的美吧!〔出示课题,让学生念课题两遍〕。
二、整体感知1.不知道在同学们的记忆里秋是怎样的呢?学生举手,答复。
〔出示课件—关于秋天的记忆〕师:原来大家的感受都不一样呢。
那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文中如何描写秋天的吧。
〔展示朗读要求〕2.学生自由朗读。
3.老师范读。
4.学生仿读。
三、学习认读字大家读得很认真,可课文中有十个认读字伙伴在等着我们认识呢。
老师已经找到他们在文中的位置。
大家先小声的读,不会的小朋友请借助拼音自己拼。
〔出示课件〕1.老师自由抽查,关上课本还能正确发音并做出正确手势的同学,老师奖励小红星。
2.开火车认字。
3.认偏旁。
〔板书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4.大家都会认呢,真棒!可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好奇怪呀,文中有一个“一〞字居然有不同的读音呢。
现在老师把这段话给大家找出来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给这里面的“一〞字标上正确的读音呢?〔展示文段,根据学生读音标识拼音〕好!现在,我们一起把这段文字读两遍吧。
大家读得可真好,为自己鼓鼓掌!四、具体感知1.熟悉了课文,不知大家发现秋的变化了吗?请小朋友们来帮老师一起找一找,看看课文中哪些字告诉了我们秋的变化。
板书文字:凉、黄、落2.大家都找到了这三个字吗?谁能告诉我他在书上的哪个地方呀?学生举手答复。
大家都说在哪里,但是老师完全不知道同学们说的具体的位置,看来我们还需要学习另一个知识点,那就是——自然段。
〔课件展示:自然段——由一句话或是几句话组成的文章段落就叫自然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秋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听懂课文《秋天》的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2.能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3.能够朗读课文《秋天》,感受语言的美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欣赏秋天的美丽。
2.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爱读书,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听懂课文后,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生活实物等教具,引起学生对“秋天”这一话题的兴趣,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
2.学习《秋天》课文•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难点,让学生跟读。
•分段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与表达。
3.课文赏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秋天是蓝蓝的?为什么说秋风轻轻吹?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让部分学生朗读《秋天》课文,其他同学齐心协力帮助纠正发音。
•组织小组学生合作,完成小组绘本《秋天》的制作,展示并赏析。
2.课文情感体验•播放秋天相关的音乐、视频,带领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和美丽。
•组织学生进行秋天主题的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感。
五、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秋天》的答案,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背诵课文《秋天》,并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爱。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秋天》课的教学,学生对秋天这一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也不断探索和改进,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成长。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本⼩学语⽂⼀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课时)部编本⼩学语⽂⼀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教学设计(第⼀课时)⼀、教材解读《秋天》是部编义务教育⼩学语⽂⼀年级上册第⼀组课⽂的⾸篇课⽂。
这是⼀篇写景类散⽂,作者抓住了“天⽓、树叶、天空、⼤雁”等事物的特点,描绘了“天⾼⽓爽、黄叶飞舞、北雁南飞”的景⾊,全⽂洋溢喜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抒情⾊彩。
课⽂在结构上先描述,后抒情。
1、2⾃然段先选择最具秋天特征的⼏样景物来写,结尾段话锋⼀转,⽤感叹句“啊!秋天来了!”直抒胸臆,表达置⾝秋光之中的愉悦⼼情。
教学时,作为“课⽂”部分的开篇之作,教师⾸先要指导学⽣认识⾃然段,学会数⾃然段。
接着,抓住⽂末抒情语句,引读1、2⾃然段,通过寻找秋天的变化,读懂课⽂,探寻抒情缘由。
在语⾔上,课⽂巧妙运⽤“⼀”的变调、对仗式短语(天⽓凉了、树叶黄了)、复字关联词(那么……那么……,⼀会⼉……⼀会⼉……),使句⼦读起来⾼低起伏、节奏分明、充满⾳韵美。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范读、学⽣跟读,指导学⽣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尤其注意指导读好停顿,读准“⼀”的变调、轻声⾳、⼉化⾳。
随着课⽂的学习,学⽣还要认识“秋、⽓”等10个⽣字和⽊字旁、⼝字旁、⼈字头3个偏旁。
掌握“横撇”⼀个笔画,会写“了、⼦”等4个字。
其中,从本课开始,出现了偏旁教学。
偏旁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识记⽣字字形和理解字义有⾮常重要意义。
教学时,可引导学⽣通过观察⽐较发现字变成偏旁后的差别,还可以引导学⽣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建⽴偏旁和字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标1.认读10个⽣字;运⽤⽣活识字、熟字加⼀加、溯源析形等⽅法重点识记“秋、⽓、了、树、叶、⽚”;学习“⼝字旁、⽊字旁”;认识新笔画“横撇”,学写“了、⼦”。
2.认识⾃然段,把课⽂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受“⼀”的⾳变。
3.学习课⽂第⼀⾃然段,初步了解秋天特征,感受对仗式短语、叠词营造的秋景美,积累语⾔。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三、教学准备1.幻灯⽚2.微课《“⼀”的⾳变》、《认识⽊字旁》3.课⽂范读视频4.⽣字卡等四、教学过程:(⼀)插图引路,故事造境,初识“秋”1.出⽰插图,引导表达。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会认读“秋、气、了”等10个生字。
认识“木、口、人”3个部首;会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认识“乛”1种笔画。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4.感受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陶冶情操。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秋天景象的美丽。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一)自由读课文。
看音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自由读圈画生字。
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标序号)按自然段再来读一读,把课后我们要认识的、要会写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三)读带拼音词语。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吧?现在它们来到屏幕上了。
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一)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
那么……那么……“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
(指导读)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全文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浓浓的秋意。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秋天教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秋天教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欣赏、比较与发现,初步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了解课文中的形符、声符和汉字的演变;尝试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描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描摹等方式掌握生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美好的意境,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短的开场白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一起探究秋天美好的意境。
(二)新授1. 观察与欣赏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欣赏秋天的美景,并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秋天的特征。
2. 形符、声符和汉字的演变教师介绍形声字的基本知识,并请学生尝试分析“秋”字的形符和声符。
教师展示“秋”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体,并请学生观察这些字之间的演变过程。
教师简要介绍“秋”字的历史和意义。
3. 课文学习与生字掌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经验和成果。
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并请学生分析其他生字的字形,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在田字格中描摹这些生字,掌握基本的笔画和笔顺。
4. 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总结秋天的基本特征,如气温下降、树叶变色、果实成熟等。
5. 拓展阅读与欣赏教师推荐相关的诗歌和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美好。
(三)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汉字的奥秘。
三、作业布置1. 抄写本课生字两次。
2. 搜集有关秋天的成语、诗句或美文。
四、板书设计1. 秋天(一)课时)晴朗的天空高飞的大雁丰收的田野凉爽的天气一片片落叶一颗颗果实大地换新装愉快的我们充满好心情教学反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识字阶段,因此我着重强调了识字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观察图片和总结秋天特征时表现得非常积极,这表明他们对秋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秋天》课文公开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秋天》课文优秀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好。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
(2)运用小组讨论、问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寻找答案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好。
(3)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寻找答案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
2. 问答法:运用小组讨论、问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出示秋天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3)教师总结,引出今天的课文《秋天》。
2. 课文朗读(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1)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字词意思。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字词。
(3)学生组内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 课文理解(10分钟)(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学生通过课文寻找答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天》第1课时教案
导读:设计说明:
阅读一篇文章就是打开阅读世界的一扇窗户。
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可以采取图文结合,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低年级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注意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
(教师)
2.预习课文。
(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乛”。
2.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3.认识大自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
(教师)
2.预习课文。
(学生)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用时:5分钟)
1.(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引出课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2.引入新课《秋天》。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用时: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读文要求对照拼音把字读准确、画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
4.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
(2)教师引导开火车读。
(3)小老师带读。
(4)指导学生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5)教师引导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组织学生游戏。
5.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引问: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
些特征?
2.引导学生看图第2个自然段引问。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写什么?
(2)大雁是怎样飞的?
(3)理解“一会儿”。
(4)引导同学找“一”字的不同读音。
(5)指导学生朗读。
3.引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读课文,回答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说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啊”表示什么?
(3)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4.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出赞美之情。
5.指名读。
6.引导齐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看图,背诵。
2.师生会背。
3.指名背诵。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整节课中,利用多种形式的自由读,分段读,齐读,调动学生的读书
热情。
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绚丽多彩。
激发了学生发现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认识了自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创设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