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转换
高三语文《图文转换》教学设计

《图文转换》教学设计课题《图文转换》课时2课时考点、知识点图文转换属于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范畴,能力层级为E级。
此类题考查时,往往涉及对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能力的综合考查。
学习目标《考试说明》虽未把图文转换单独列为一个考点,但高考中往往把它作为一种命题形式,对考生进行单独考查。
重、难点剖析考点规律,明确考察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一、备考指津:图文转换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题型。
它涉及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及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
试题所用材料大都是选自报刊、网络中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现象的漫画、新闻图片、调查材料,以及国内外的某些节日或社团活动所采用的徽标,展现新鲜的生活内容,使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试题反映的思想较分明,其主题都是弘扬真、善、美,贬责假、恶、丑,考查考生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判断与认知。
近年新课标区域的试卷,涉及图文转换的频次较低,但根据高考题型轮换考1、复习回顾高考题型及答题情况。
2、学生提出做此类型1、展示近三年高考试题,引导学生回顾做题的方法。
2、明确考点、常见题型。
二、图文转换种常见的题型1.图表转换:“图表→文字”转换型2..图画转换:“图画→文字”转换型3.图标转换:“徽标→文字”转换型从考查的具体形式与内容来看,需要考生具备以下知识储备及能力素养:(1)分析图画、图案、图表等有关材料的内容,理解其蕴涵信息的能力;(2)辨析或挖掘某些隐含信息的能力;(3)对材料进行综合性鉴赏评价或推断的能力;(4)准确概括、描述图画、图案、图表信息的能力。
三、解答图文转换题要领指导:(1)看标题。
标题是图表(图画、图标)的眼睛,通过“画眼”可以洞察主题。
因此,把标题和图表(图画、图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图表(图画、图标)的含义所在。
高考图文转换题目解题思路与技巧(共90张)

(福建卷)16.今年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分别就全球粮食价格飙升可能引发的后果发出预警。阅读下 面图表,请你就我国粮食问题写一条宣传标语(16字以内)。 (3分)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⑴_该__校___8_0_%__的__图__书__存___在__不__同__程__度__的___损__坏__象__。 ⑵_学__生__不__爱___惜__图__书__,__社__会___公__德__意__识__淡__薄___。__
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画。 画家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 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为幽默、 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 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 意) 。
漫画基本特点:
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注释三部分构成。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
想 ,有的虽没有标题但一定有鲜明的主题; 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文字提示或注解。
2、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 的含义。(指出其中一点 即可)______________
解题方法指要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 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 序、空间顺序)。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 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比如此题可作如 下想象:徽标图形部分像中文的“之”字, 像运动的 人形;红色,寓意太阳,深蓝色,寓意蓝天, 绿色寓 意大地。
2024中考专项复习:图文转换 课件(共33张ppt)

典例精析
拟写标题
请给以下漫画拟一个标题。
参考答案:《爱与碍》《还“我”生存空间》《扭 曲取标题。 2.讽刺性漫画可用《如此XX》格式或者反语的 修辞方法。
砍伐,这说明大树已经被砍完了,
答案:(3分)(1)示例一: 耐心等待;示例二:守株待 “伐”。 (2)示例一:鞭挞人们的贪婪 和对自然无情的破坏;
这就归结到人类滥砍滥伐,无情破 坏大自然的主题上来了。由此就可 分析出漫画寓意,这个寓意可从两 个角度分析,一是揭露了什么,一 是提倡什么。
示例二: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
考点解读: 所谓图文转换题,即将图画、图表等材
料转换为文字表述。图文转换题综合考查考 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从图画、 图表等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 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图文转换题常见的题型: (1)揭示漫画寓意或给漫画拟标题;(2)解释徽 标的组成或象征意义。 (3)揭示图表的走势或 概括图表反映出来的情况变化。(4)为图片 写一句或几句话。
与自然和平相处。
(三)徽标类 (济宁高频考点)
【考点解说】 这类题目就是以图画(或徽章)
为材料,需用文字将其内容表述出来, 将其深刻的意义揭示出来。这种题型往 往创设了问题情境,要求描绘出图画 (或徽章)的内容,并以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图画(或徽章)所反映的问题。
解题思路: 读—思—写
(1)读—画面组成要素。
考点巩固练
【江苏连云港中考】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3分) (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分)(不能以“无题”为题,
不能超过6个字)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高中语文《图文转换(图画类)——命题类型与解题方法》课件

参考答案:
这枚邮票的主体是两个
可爱的卡通儿童拜年的形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物两边是门墩和春联,背
后是两扇打开的大门,门内 有一方照壁,照壁上贴着羊 形象的年画,中间是一个福
【方法】 2、介绍内容+动词、
字。
形容词
画 文 转 换 ——生动介绍画面内容
(3)生动介绍邮票中的内容。(4分)
跳皮筋
斗公鸡
24. 板报栏目二 赏邮看画我参与(3分)
请选择一枚邮票,描述邮票中的画面。要求35字左右,
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画 文 转 换 ——介绍画面内容+修辞
(2)介绍邮票中的画面。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100字以内。(4分)
参考:
这枚邮票的主体是两个 可爱的卡通儿童拜年的形象。 人物两边是门墩和春联,背 后是两扇打开的大门,门内 有一方照壁,照壁上贴着羊 形象的年画,中间是一个福 字。
图疑 文义 共相 欣与 赏析 ,。
图文转换
(图 画 类)
——命题类型与解题方法
目标解读
根据要求,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 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2016河北中考考试说明
考查频率与分值
年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分 6分 ---- 5分 6分 ---- ---- ---- 6分 值
考查类型主要有:
图画类、图表类。
图画类:
包括漫画、邮票、剪纸、宣传画、 照片等。
画 文 转 换 ——介绍画面内容
(2008年 河北)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4分)
(2010年 河北)用说明性的语言简要介绍画面的内容。(3分)
高考图文转换题解题方法

高考图文转换题的解题技巧方法一、解答“图表类图文转换题”的方法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
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学生去续写。
2.仔细认读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对图表,学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
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个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
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不同的图表形式,题干有不同的要求,答案表述也各异。
答题时应注意:(1)题目中的关键词。
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往往有“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这样一些标志性的词语。
(2)题目中有特殊限制。
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永福句表达要表明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年号和数字的规范。
(3)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等,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50%左右)”“大部分(55%——70%)”“绝大多数(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总之,要根据图表数据的变化规律来选用词语表达。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图文转换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图文转换【考点分析】新课标最新《考试大纲》虽并未把图文转换单独列为一个考点,但高考中往往把它作为一种命题式。
从考查的具体形式与内容来看,需要考生具备以下知识储备及能力素养:(1)分析图画、图案、图表等有关材料的内容,理解其蕴涵信息的能力;(2)辨析或挖掘某些隐含信息的能力;(3)对材料进行综合性鉴赏评价或推断的能力;(4)准确概括、描述图画、图案、图表信息的能力。
【考情分析】(1)综合性强。
图文转换涉及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及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
(2)紧扣时代脉搏。
所选用的材料大多来自报刊、网络中反映社会现象或生活现象的漫画、新闻图片、调查材料,以及国内外某些节日或社团活动所采用的徽标,能紧扣生活或时代的脉搏。
近年新课标区域的试卷,涉及图文转换的频次较低,但根据高考题型轮换考查的规律,也不排除对这种空缺几年的题型重新考查的可能,因此备考时不可忽视。
【考点精析】一、图文转换的特点有内涵——所给材料均蕴涵一定的信息,或揭示某种现象,或表达某种寓意。
有规律——所给材料往往有特定的规律,由此可得出判断。
【特别提醒】做任何图文转换题,都要根据要求认真分析所给图画(徽标、图表),同时还要有主题(话题)意识,因为题目往往紧扣图画(徽标、图表)的主旨或主要话题来设置。
二、三种常见的题型1.“图画→文字”转换型2.“徽标→文字”转换型3.“图表→文字”转换型【方法归纳】一、认真审题,确定题型与要求图文转换题命题形式多样,只有明确命题的类型与具体要求,才能确定做题的思路与方向。
二、理清思路,据题型解答1.“图画→文字”转换:三“看”一“联”(1)三“看”:看画面、看标题、看注释,明确画面的构成要素。
审读图画的过程就是对图画中的人、景、物等信息点认知的过程,除审读图画本身之外,图画的标题、画面中或画面外的注释文字等都是解读画面的关键要素。
第5讲 图文转换

-10-
【答案】(1)示例一:1 凝聚力量,抗击疫情 示例二:2 新门神 (2)图1: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戴着外形像船头 的口罩,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点明主题。简洁凝 练,号召有力。 图2:借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 替换为“霍去病”“辛弃疾”,表达人们去病、弃疾的愿 望。翻新传统,巧妙贴切。
-17-
一条大鱼;一只猫站在陷阱的右侧,瞪大眼睛看着那 条大鱼。众所周知,猫吃鱼,但是鱼的下方有陷阱,这 条鱼对于猫来说,充满了诱惑,却也是危险重重,所以 寓意就是:最诱人的地方最危险,拒绝诱惑才能避免 陷入危险境地。注意字数制。
-18-
2.[2020·广东模拟]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 求答题。
-16-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 能力。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 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首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 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 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 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 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画面内容的描述要使 用说明性语言,本题在漫画的左下方有一个陷阱,陷 阱底部有尖锐的东西;在陷阱上面的两侧各立着一根 木杆,两根木杆被一条绳子连接起来,在绳子上挂着
-14-
1.[2020·山东潍坊七中高三三模]请用简洁的语言描 述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不超过 150个字)
-15-
答案:(描述)在漫画的左下方有一个陷阱,陷阱底部有 尖锐的石块(或“尖刺”“尖锥”“竹签”等);在陷阱上面 的两侧各立着一根木杆,两个木杆被一条绳子连接起 来,在绳子上挂着一条大鱼;一只猫站在陷阱的右侧, 瞪大眼睛看着那条大鱼。 (寓意)最诱人的地方最危险,拒绝诱惑才能避免陷入 危险境地。
高考语文专题四 图文(表文)转换

返回
[解题方略]
解答流程图类题 3 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流程图表达对象 如上题题干中显示的对象是“中华文化体验”。 第二步,认清图示,细分流程图环节构建 要注意弄清流程图有几个环节, 每个环节包含哪些构成 要素,各环节和各要素间是何种关系(常见有“并列关 系”“承接关系”“从属关系”等)。如“中华文化体验” 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并列环节, 每个环节又包含多项并列的具体内容。
返回
第三步,提炼要点,按顺序全面概括 概括时要选择恰当的过渡语和关联词连缀几个环节或概 念, 选择恰当的动词准确概括流程的具体方式, 按“总分式” 或“分总式”来说明事件或行为的步骤过程。 如[例 2]先提炼 出“体验内容(讲座之旗袍、围棋、国画,活动之太极拳、中 国结、剪纸)”和“体验方式(体育课,手工课,年终表演、 展示 )”两个要点,后依次介绍这两个重要环节,中间用 “并”一词连接。概括体验内容是“总”,恰当地选用动词 “开设”“开展”;概括体验方式是“分”,用动词“体 验”“举行”说明流程。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例3]
(2015· 全国卷Ⅰ)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
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 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参考答案]
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
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 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 水污染的决心。
度较高,侧重景观欣赏;2016年游人对城市文化和民俗特 色的关注度较高,侧重文化体验。
返回
[解题方略] 解答词云图类题的 2 个注意点 根据词云图自身独特的特点,做题时须注意以下两点: 1.观察所有词语,重点关注异形词语,如变大的字体等。 2.进行分类,根据题干要求概括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专题探究图画转述与探究题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图画解读题,一般要求考生给各种类型的图画取名、介绍画面、概括画面内容,分析画蕴含的道理和揭示的社会社会现实,对画面所反映的内容谈自己的看法、启示、感受等。
另一类是图标题,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诠释图标的构图设计及含义、概括图标蕴含的信息、评价图标创意等。
河南省近五年中考中2010年未涉及外,近四年都涉及了图画类试题。
二、命题解读中考语文对图画转述与探究题的考察主要有一下两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考察点。
(1)图画题(图片题)图画题包含两类习题:①实景图片,含照片、影视截图、美术作品等,内容多与社会热点话题或文学名著有关。
②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一种艺术形式。
漫画又称讽刺画,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
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在考题中,有时给出一幅漫画,有时给出一组漫画,但都是表现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
考察方式是:(1)描述画面(2)概括寓意(3)拟写标题。
(4)发表图画的感想。
一般描述画面的内容是说明性文字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顺序客观介绍图画内容;写图画寓意则是透过图画的内容来解释图画表现的主旨;发表读画的感想则更深入一步,要结合图画的寓意,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来发表看法。
(2)图标文字转换题图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具有构思新颖、寓意深刻等特点,经常出现在考题中的有商标、会标、徽标、标识等,一般要求考生诠释图标的构图设计及含义、概括图标蕴含的信息、评价图标创意等。
徽标,是某机构或组织的标志,寄寓着该组织的文化内涵。
近几年徽标题较多,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力求避免遗漏徽标内容。
解说画面依照一定的顺序,一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空间顺序,遵循有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进行分层描述。
由表及里揭示象征意义,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材料内容以及地域特色,尤其要深挖徽标“色彩”的深层含义。
(3)答题方法1、认真读题。
有关图片、徽标的题目大多作为“综合性学习”的一道小题出现,画面的内容、主题也与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有关,即便是独立命题,题面中也常常会有相关的介绍,所以,阅读图标之前,先要认真审题,从题面获得尽可能多的有利于了解画面内容和寓意的信息。
2、仔细观察。
观察图片、徽标,一要看画面的整体结构,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或内外结构。
二要看组成画面的具体内容,有什么人,在做什么;有什么事物或符号,呈什么状态;有没有文字,内容是什么,是哪个人说的话还是指什么而言。
观察完毕后,如果题面要求介绍画面内容,则用简洁的语言,依据画面结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如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外到内或由主到次等)依次介绍;如果题目要求根据示意图完成某项活动,也要按照一定顺序,说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怎样做。
3、理解内涵。
通过了解画面内容,结合题面所给提示,可以明确画面所示内容与社会生活中哪一方面的热点话题有关;继而根据图标指向的话题,进一步揣摩画面具体内容,理解图标的寓意。
一般来说,图片中的实物图,其主题多为揭示某种社会现象;而漫画的寓意多为揭露、讽刺、批评某一类人或现象,当然也有客观反映社会现实及讴歌、赞美为主题的漫画,具体可以话题为指向,通过分析画面中的人或拟人化的物之言行来获得;徽标的寓意多为呼吁或提倡某种精神品质,具体可通过分析画面内容的象征意义来获得。
一般答题格式:构图元素(外形)→象征义(寓意)。
三、备考策略(1)漫画题1、题型链接(河南近五年中考真题再现)(1)(201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9分)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右图)在材料一的图画中,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4分)(2)(2012)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要办节水宣传画展。
请你从下面两幅画中任选一幅,结合画面内容,从寓意、构思等角度写一段推荐语。
(60个字左右)(5分)2、方法解析2013年中考材料一考察读图及语言概括的能力,既要注意图片中劳作的农民,还要注意图中的文字部分。
从时间、习俗、农作、雨水四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①时间的确定②习俗③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④农民进入农。
旷时节(意思对即可。
每点1分,共4分)2012年中考材料题,解读本题,一是要明确题目要求,“世界水日”交代了活动背景和主题,“任选一幅”指明了答题对象,“画面内容,寓意、构思”指明了答题角度,“写一段推荐语”点明了答题具体要求。
二是要看懂图。
结合漫画的画面来思考其寓意。
第一幅图注意绳子的长短,第二幅图两个文字表现其和水之间的关系。
结合“世界水日”,我们明白主题是提醒我们要节约用水。
答案:示例一:我推荐第一幅画,因为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从祖辈的井到父辈的井再到子孙的井,井绳越来越长,意味着井越来越深,地下水越来越少,提醒人们要节约用水。
示例二:我推荐第二幅画,因为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利用“家”和“冢”两字“点”的位置不同,把“点”变形为水滴,提醒人们如果不节约用水“家”就会变成“冢”。
(从寓意、构思等角度,结合画面内容与节水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表明观点,1分;具体阐述,3分;语句通顺,1分。
共5分)(2)图标题1、题型链接(河南近五年中考真题再现)(1)(2014)右边是此次大赛的宣传画,请说明该画面的内容。
(5分)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5分)(2)(20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3分)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
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
它代表了个人最真类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
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
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
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
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
(3分)2、方法解析2014年中考题,要求解说画面依照一定的顺序,一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空间顺序,遵循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进行分层描述。
由表及里揭示象征意义,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意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本题则是要“紧扣要求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进行,第一步认真观察图,明确画面内容,一是图形,二是文字,第二步安排说明顺序,从图到文,第三步,组织语言,做到文从字顺。
答案:示例一:该宣传画由左右两部分构成。
(2分)左边有图案和文字,图案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图案右下角是“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
(2分)右边是“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
(1分)(意思对即可。
共5分)示例二:该宣传画由图案与文字两部分构成。
(2分)图案位于画面的左边,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
(1分)文字部分包括图案右下角的“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和小字右边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
(2分)(意思对即可。
共5分)2011年中考题解析: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画注三部分构成。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主题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画情画景:画注是对画情画景的提示与注解。
描述画面内容,要从整体上观察和分析它的情境,又要注意画面中的一些细节,按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不要遗漏。
注意画面上众多的人+未必@的变形,联系“材料二”的结尾句,可以得出微博传递着众人的声音,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结论。
答案:徽博传递着众多人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意思对即可)四、全国真题精练(1)(2014齐齐哈尔)仔细观察右边漫画《传承》,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2分)(2)(2014牡丹江)仔细观察漫画《寸步难行》,写出它的含义。
(2分)寸步难行(3)(2014眉山模拟题)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养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这幅“聊天”漫画图是“社区养老”宣传栏上的一幅警示图,请你结合画面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4分)①画图上反映了老人的哪些现状?(2分)②说说漫画的讽刺意义。
(2分)(4)(2014东营)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
(3分)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5)(2014宁夏)观察下边这幅图,按要求答题(4分)①说明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2分)②为这则公益广告拟写一个标题(2分)(6)(2010·河北)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共5分)①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图的内容。
(3分)②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
(2分)(7)(2010·贵阳)读图,不仅能迅速直观地获取信息,而且那些意蕴丰富、赏心悦目的画面往往能发人深思,令人遐想。
请从下面图中任选一幅,认真观察,并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放飞思绪,写出你从中读出的丰富内容。
(每幅图至少要读出两层意思) (4分)我多么希望 (图一) 中学生跳集体舞(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