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题

合集下载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D2. “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的意思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件事C. 每天反省三次D. 每天反省三遍答案:C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应解释为: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服答案:B4.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A. 愤怒,郁闷B. 愤怒,启发C. 郁闷,启发D. 郁闷,郁闷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焉”字的用法是:A. 语气词,无实义B. 代词,指代“他们”C. 语气词,表示肯定D. 语气词,表示疑问答案:A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字应解释为:A. 这B. 正确C. 就是D. 表示判断答案:C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字的意思是:A. 不要B. 忘记C. 忽视D. 忽略答案:A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A. 迷惑,危险B. 危险,迷惑C. 迷惑,迷惑D. 危险,危险答案:A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A. 心胸宽广,心胸狭窄B. 心情愉快,心情忧郁C. 心胸宽广,心情忧郁D. 心情愉快,心胸狭窄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

答案:孔子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

答案:孟子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知”和“仁”分别指:答案:智慧,仁德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______思想。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题一、基础练习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夜.缒而出(在夜里)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 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7.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敢以.烦执事又欲肆其西封.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8.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9.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⑤10.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项训练——课内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项训练——课内文言文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5、以下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很多人)6、以下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可怪也欤?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7、以下分析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比照,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比照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1、看着___红遍,层林尽染,鹰在长空中翱翔,鱼在浅水中跳跃。

2、和同学们一起青春年少,互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你还记得吗?那些日子多么美好。

3、她就像那盛开的丁香花一样,在雨中哀怨地低垂着。

4、她在这寂静的雨巷里徘徊,像我一样,迷茫不知所措。

5、她就像夕阳中的新娘一样美丽,波光中的艳影令人陶醉。

6、这不是清泉,而是天上的彩虹。

7、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长在软泥上青荇的旁边。

8、没有仁义之心,就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没有武力之时,就会被人欺负。

9、高渐离击筑,所有的士兵都流泪哭泣。

他再次前行唱道:“___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的声音激昂慷慨,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10、大事不能忽视细节,否则会犯错误。

11、真正的勇士,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

12、沉默哦,沉默哦!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掌握加点字词的意思1、___和___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不礼貌,同时也与楚国勾结。

2、即使我年轻时很强壮,现在老了,已经无能为力了。

3、我不能早早地使用你,现在急需你,这是我的过错。

4、如果丧失了郑国,有益于君主,我敢于冒烦扰之事。

___离得很远,君主知道这很困难。

5、与邻国的关系很亲密,而与君主的关系很淡薄。

6、如果放弃郑国,作为东道主,我们共同面对行李来往的困难,君主也不会有所损失。

7、晋国,有什么不满意的呢?8、既然东封了郑国,又想西封,如果不失去秦国的话,将会怎样取得呢?9、为了利益晋国,只有君主考虑。

10、剥夺别人的力量,不是仁德;失去了自己的力量,不是明智;以混乱代替秩序,不是武力。

11、现在___被___用千金买下来了,他的家乡有万家之多。

12、太子说,我想去拜访他。

如果现在去了却不履行诺言,那么秦国还不能亲近我们。

13、___因为穷困而归降丹国,___不忍心因为私人原因伤害老者的感情,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

14、秦国对待将军非常残忍。

他的父母和亲戚都被杀害了。

15、我经常想起这件事,痛苦得入骨,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语文必修一文言教材复习题(含答案)

语文必修一文言教材复习题(含答案)

语文必修一文言教材复习题(含答案)系统复习和梳理了必修一的文言知识点。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复习学案主备:郭丹同备:高三语文组审核:何香菊一、学习目标: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要让他们加强朗读和背诵环节。

2、让学生确立文言文学习要重视语言积累的意识,让他们了解新大纲对文言文考点的具体要求。

3、巩固文言教材的基础知识,为专题复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烛之武退秦师》检测练习一、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项()和()相同①以乱易整②以其无礼于晋③焉用亡郑以陪邻...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二、解释完全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项。

①敢以烦执事。

(胆敢)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同)..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为了)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过河;围墙)...⑤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⑥吾其还也。

(还是)...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⑧失其所与,不知。

(结交;同“智”)...⑨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礼物;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

)...⑩何厌之有?(满足).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B.公从(听从,同意)之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D.许(答应)之2.下列句子,“言”的意思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言”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察纳雅言C.广故数言欲亡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3.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②公从之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⑤投诸渤海之尾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文段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文段二]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高中必修1课内文言文名篇填空训练

高中必修1课内文言文名篇填空训练

高中必修1课内文言文名篇填空训练一、填空题1. 诸葛亮(刮骨疗毒)> 原文:原文:>> 孔明言:“宴间人多,泄漏不密。

若大王再问起盗贼之事如何是好?” 左右皆沈默。

孔明言曰:“某有良.....计,大王使人����闻吾病,说吾疑有致命之疾。

请法正准备忠心人丁五百名看守。

但在疗治之时,命法正取岳阳地处阴冷之地,构修数座新屋。

每日令人察思其室,大王切勿见疑。

” 孙权曰:“如此甚好,吾不相疑也。

”于是传令。

> 填空:填空:>> 孔明言:“宴间人多,泄漏不密。

若大王再问起盗贼之事如何是好?”左右皆沉默。

孔明言曰:“某有良(计)计,大王使人(传)闻吾病,说吾疑有致命之疾。

请法正准备忠心人丁五百名看守。

但在疗治之时,命法正取(靠)岳阳地处阴冷之地,构修数座新屋。

每日令人察思其室,大王切勿见疑。

” 孙权曰:“如此甚好,吾不相疑也。

”于是传令。

(计)计,大王使人(传)闻吾病,说吾疑有致命之疾。

请法正准备忠心人丁五百名看守。

但在疗治之时,命法正取(靠)岳阳地处阴冷之地,构修数座新屋。

每日令人察思其室,大王切勿见疑。

” 孙权曰:“如此甚好,吾不相疑也。

”于是传令。

2. 乡村四月(其二)> 原文:原文:>> 我说:“请问,刘君家在哪里?”>> 返径言:“就是这.....................茫茫人海中,你如何看得出我住在哪里?!”>> 我理解那个返径,拧开了玩具魔戒。

> 填空:填空:>> 我说:“请问,刘君家在哪里?”>> (他)返径言:“就是这(夏天)茫茫人海中,你如何看得出我住在哪里?!”(他)返径言:“就是这(夏天)茫茫人海中,你如何看得出我住在哪里?!”>> 我理解那个返径,拧开了玩具魔戒。

3. 舟过安仁(浔阳江上二首其一)> 原文:原文:>> 短篷绡带带春风,>> 枉别离,今宵雨薄云浓。

高一课本上文言文练习

高一课本上文言文练习

文言文翻译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7.:“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8.“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0.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太子迟之,请辞决矣!”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4.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15.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16.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7.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19.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0.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2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5.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26.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7.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28.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9.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一、默写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恰同学少年,;,。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

3、她是有丁香一样的,丁香一样的,丁香一样的,在雨中哀怨,。

4、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5、,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6、,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7、软泥上的青荇,,,我甘心做一条水草!8、,不仁;失其所与,;,不武。

9、高渐离击筑,,,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

10、大行不顾细谨,。

,,何辞为?11、真的猛士,,。

12、沉默呵,沉默呵! , 。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掌握加点字词的意思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邻之厚.,君之薄.也。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7、夫.晋,何厌.之有?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9、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1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1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1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18、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19、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20、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2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2、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23、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24、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5、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26、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27、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2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9、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30、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1、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32、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3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3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6、不然,籍.何以至此?3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8、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3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0、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4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三、常见虚词、实词专项练习(一)将加点字正确词意的序号选入相应的括号内1、【而】(连词A 、并列 B 、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C 、承接,可译为“就”“接着” D 、转折 E 、假设 F 、修饰,连接状语)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⑵朝济而.夕设版焉()今急而.求子()⑶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夜缒而.出()⑷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⑸偏袒扼腕而.进()⑹今日往而.不返()⑺荆轲和而.歌()⑻又前而.为歌()⑼荆轲遂就车而.去()⑽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⑾图穷而.匕首现()⑿而.为留待()⒀伏尸而.哭()⒁秦王还柱而.走()⒂秦王必喜而.善见臣()⒃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⒄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⒅劳苦而功高如此()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2、【以】(A、介,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B、动,认为,以为C、介,用D、介,把E、介,在……的时候F、表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G、表处所、时间,译为“在、于”H、表示凭借,译为“凭,靠”I、表目的,译为“用来,以致”J、表修饰,相当于“而”K、通“已”已经)⑴以.其无礼于晋()⑵敢以.烦执事()⑶焉用亡郑以.陪邻()⑷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⑸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⑹丹不忍以.己之私()⑺可以.解燕国之患()越国以.鄙远()⑻愿得将军之首以.先秦()⑼使工以.药淬之()⑽日以.尽矣()⑾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⑾以.次进()⑿而卒惶急无以.击轲()⒀而乃以.手共搏之()⒁遂拔以.击荆轲()⒂必得约契以.报太子()⒃寿毕,请以.剑舞()⒄军中无以.为乐()⒅阙秦以.利晋()⒆以.试人,血濡缕()3、【为】(A、做B、作为,当作(变为、成为)C、认为D、是E、如果,假如F、介,给、替G、介、因为(为了)H、介、被I、句末语气词)⑴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⑵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⑶嘉为先言于秦王()⑷愿举国为内臣()⑸使子婴为相()⑹为击破沛公军()⑺皆为龙虎()客何为者()⑻为之奈何()⑼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⑽约为婚姻()⑾若属皆且为所虏()君王为人不忍()⑿军中无以为乐()⒀窃为大王不取也()⒁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之】(A、到……去B、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C、指示代词,这、此D、助,的E、助,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F、宾语前置标志G、助词,无实义)⑴是寡人之过也()⑵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⑶何厌之有()⑷将焉取之()⑸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⑹亦去之()⑺天下之利匕首太子迟之()顷之未发()⑻为之奈何()⑼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⑽珠宝尽有之()⑾吾属今为之虏矣()⑿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焉】(A、于何,在哪里B、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什么C、语气助词D、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⑴子亦有不利焉()⑵焉用亡郑以陪邻()⑶朝济而夕设版焉()⑷将焉取之()⑸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2、不得持尺兵.()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3、顾.计不知所出耳()终以不顾.()顾.笑武阳()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图穷.而匕首见()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其意.常在沛公()闻大王有意.督过之()7、君安与项伯有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8、不如因.善遇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9、沛公不胜.杯杓()刑人如恐不胜.()1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乃令张良留谢.()张良入谢.()11、且.为之奈何()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1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大礼不辞.小让()何辞.为()辞.曰:“臣之壮也……”()13、沛公起如.厕()固不如.也()刑人如.恐不胜()四、选择填空《烛之武退秦师》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B.无能为也已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失其所与,不知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对对方的敬称)..(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之力不及此(那人,指秦穆公)C.不可,微夫人..D.失与所与.,不知(给予的)3.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现象相同的两句是()A.秦军.氾南B.夜.缒而出D.秦伯说,与郑人盟.C.共其乏困..4.找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焉用亡郑以陪邻D.敢以烦执事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6.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B. 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 许.之(答应)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 亦去之《荆轲刺秦王》1.对下面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翻译: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求行动。

B.唯大王命之。

翻译:只有大王掌握着命运。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翻译:去了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翻译:秦王用一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2.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 秦王必说见臣。

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太子迟之迟:认为……晚了B.请辞决矣请:请求C.今日往不反者反:反复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5.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其人居远未来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入不测之强秦D.复为慷慨羽声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 ①②③B. ④⑤⑦C. ②③⑧D. ①⑥⑧《鸿门宴》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如,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而。

2.句中加点词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B.范增数目项王C.人皆得以隶使之D.籍吏民,封府库3.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沛公不胜杯杓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④范增数目项王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秋毫不敢有所近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③④⑤ B.②⑤⑦⑨ C.②④⑥⑧D.①③⑤⑧⑨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谢”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C.乃令张良留谢. D.张良入谢. 6.选出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范增数目.项王 C.常以身翼.蔽沛公D.吾得兄.事之 7.选出与“籍.吏民,封府库”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项( ) A.交戟之士欲止.不内B.刑.人如恐不胜 C.沛公奉卮酒为寿. D.日.夜望将军至 E.沛公欲王.关中F.此其志不在小.8.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B.巨是凡人C.籍何以至此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9.对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时与臣游游:交往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缘故C.沛公起如厕如厕:上厕所D.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次10.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亚父者,范增也A.得复见将军于此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此天子气也D.吾属今为之虏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