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地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乳房肿瘤的侵袭性与手术治疗原则

乳房肿瘤的侵袭性与手术治疗原则

乳房肿瘤的侵袭性与手术治疗原则乳房肿瘤是女性经常遇到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乳房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手术是乳房肿瘤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阶段和特点制定适当的手术治疗原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侵袭性指标与乳房肿瘤预后=======================乳房肿瘤的侵袭性指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在临床中,通常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来评估其侵袭性。

首先,乳房肿瘤大小直接影响到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

通常情况下,较小体积的乳腺癌有更好的预后,并且可以采取保留乳房组织进行手术切除。

而较大体积或有累及胸壁等其他复杂因素时,可能需要进行全切除。

其次,淋巴结转移是评估乳房肿瘤侵袭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淋巴结转移意味着乳腺癌已经向淋巴系统扩散,预示着更高的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

手术治疗中,通常会将局部淋巴结清除用以减少术后复发风险,并进行进一步病理学检查。

最后,组织学类型也是评估乳房肿瘤侵袭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乳腺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和非浸润性乳腺癌等。

非浸润性乳腺癌通常具有较低的侵袭能力和较好的预后;而浸润性导管癌则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和更不良的预后。

基于侵袭性指标的手术治疗原则===========================根据乳房肿瘤的侵袭性指标,制定合适的手术治疗原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不同情况下可采取的手术治疗原则的概述:早期乳腺癌---------------对于早期乳腺癌,即肿瘤较小且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保乳手术是首选。

保乳手术能够尽量保存患者原有的乳房组织,并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该手术通常包括肿瘤切除、边缘检查和腋窝淋巴结探查。

如果在淋巴结检查中发现转移阳性,则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中晚期乳腺癌--------------对于中晚期乳腺癌,即肿瘤较大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常规手术治疗侧重于全乳房切除。

乳腺癌:病理分型、靶向药物、系统治疗原则

乳腺癌:病理分型、靶向药物、系统治疗原则

乳腺癌:病理分型、靶向药物、系统治疗原则在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

2017年,美国新诊断的乳腺癌病例超过25万例,以一生来算,12%的美国妇女将被诊断为乳腺癌。

本综述总结三种主要乳腺癌亚型的系统和局部治疗方法:激素受体阳性/ERBB2阴性(HR/ERBB2−)、ERBB2阳性(ERBB 2)和三阴性乳腺癌。

美国一半以上的乳腺癌是在筛查乳房X光片时诊断出来的,大约三分之一被诊断为可触及的乳腺肿块。

腋窝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倒置、乳房不对称、乳腺皮肤红斑,乳腺皮肤增厚是乳腺癌的较少见表现。

在美国,62%的乳腺癌诊断时为乳腺原位癌,31%的乳腺癌扩散到区域淋巴结。

只有6%的乳腺癌在诊断时是转移的。

病理诊断及分型乳腺癌标准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最常见的乳腺癌组织学是浸润性导管癌(占患者的50%-75%).其次是浸润性小叶癌(占患者的5%-15%).其余的患者是导管/小叶混合癌和其他较少见的组织学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两个主要分子靶点已被确定。

一种是雌激素受体α(ERα),它在大约70%的浸润性乳腺癌中表达。

ERα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受体和转录因子,当雌激素激活时,激活乳腺癌细胞的致癌生长途径。

激素孕酮受体(PR)的表达也是ERα信号的标志。

雌激素受体(ER)或PR在至少1%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被归类为HR+,使用内分泌药物下调ER信号是ER阳性或PR阳性乳腺癌的主要系统治疗方法。

第二个主要分子靶标是表皮生长因子2(ERBB2,以前称为HER2或HER2/neu)、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大约20%的乳腺癌中被扩增或过度表达,在没有系统全身治疗的情况下预后。

具有ERBB2扩增或过度表达的肿瘤是ERBB2+,具有ERBB2扩增或过度表达乳腺癌的患者受益于ERBB2靶向治疗,包括抗ERBB2抗体(例如曲妥珠单抗和pertuzumab)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apatinib and neratinib)。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中尤为常见。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乳腺癌的预后至关重要,而治疗原则是指在治疗乳腺癌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乳腺癌治疗的原则。

一、多学科综合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之一是多学科综合治疗。

乳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到多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包括肿瘤学、放射学、外科学和遗传学等。

一个好的治疗方案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共同协作,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策略。

例如,外科医生负责手术切除肿瘤,放射科医生负责放疗计划,肿瘤科医生负责化疗方案等。

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存率。

二、个体化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之二是个体化治疗。

每个患者的乳腺癌都有其独特的分子特征,包括基因突变、表达型及受体状态等,这些特征决定了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反应。

因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例如,HER2阳性的乳腺癌可以采用靶向治疗药物,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适合激素治疗。

通过个体化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三、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之三是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早期的乳腺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术治疗的原则包括肿瘤切除范围的确定、淋巴结清扫的方式以及手术后的整形等。

通常情况下,保乳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能够保留患者的乳房形态和功能。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行乳房切除术。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彻底切除肿瘤,并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四、辅助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之四是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前或手术后使用的药物治疗或放疗,旨在减小肿瘤的体积、杀灭潜在的残留癌细胞以及减少复发的风险。

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化疗是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灭癌细胞,放疗是使用高能射线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而靶向治疗则是通过抑制肿瘤特定的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辅助治疗的目标是增加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并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三阴型乳腺癌治疗方案

三阴型乳腺癌治疗方案

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乳腺癌可分为多种亚型。

其中,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ER、PR和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

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三阴型乳腺癌的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将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基因突变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3.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阴型乳腺癌的预后较差,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4. 持续治疗:乳腺癌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三、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乳腺切除术:适用于早期、单侧乳腺癌患者。

(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适用于局部晚期、双侧乳腺癌患者。

(3)乳腺癌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肿瘤较小、切缘阴性、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2. 放疗治疗(1)术前放疗:对于局部晚期、肿瘤较大、切缘阳性或存在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术前放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手术切除率。

(2)术后放疗:对于局部晚期、切缘阳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存在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3. 化学治疗(1)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肿瘤较大、切缘阳性或存在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手术切除率。

(2)辅助化疗:对于早期、切缘阴性、肿瘤较小、无远处转移的患者,辅助化疗可降低远处转移风险。

(3)解救化疗:对于复发或转移性三阴型乳腺癌患者,解救化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4. 内分泌治疗由于三阴型乳腺癌缺乏ER、PR等内分泌受体,内分泌治疗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效果有限。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1)方案一:EC方案
药物:表柔比星(Epirubicin)+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剂量:表柔比星60mg/m²,环磷酰胺600mg/m²
用法:每3周为一个周期,共4-6个周期
(2)方案二:TC方案
药物:多西他赛(Docetaxel)+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剂量:多西他赛75mg/m²,环磷酰胺600mg/m²
用法:每3周为一个周期,共4-6个周期
2.辅助化疗
适用于手术后乳腺癌患者,旨在消灭残留微小病灶,降低复发风险。
(1)方案一:AC方案
药物:表柔比星(Epirubicin)、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剂量:表柔比星60mg/m²,环磷酰胺600mg/m²
2.联合化疗: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耐药性。
3.序贯治疗:根据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合理安排化疗药物的序贯使用。
4.靶向治疗:结合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5.注意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三、化疗方案
1.新辅助化疗
适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旨在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成功率。
3.靶向治疗
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
(1)HER2阳性患者
药物: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剂量:首剂4mg/kg,后续2mg/kg,每3周为一个周期,共1年
(2)激素受体阳性患者
药物:来曲唑(Letrozole)或阿那曲唑(Anastrozole)
剂量:2.5mg或1mg,每日一次,口服,共5年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2019 CSCO 乳腺癌指南解读

2019 CSCO 乳腺癌指南解读

2019 CSCO 乳腺癌指南解读2019年,CSCO乳腺癌指南更新,这份指南意味着临床医生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帮助乳腺癌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和生存率。

下面我们来系统解读这份指南。

一、乳腺癌治疗原则乳腺癌治疗的原则是综合治疗,即结合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以根治治疗为优先,包括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

而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应强化全身治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在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放疗可以有效地缩小肿瘤,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二、早期乳腺癌治疗策略1. 早期乳腺癌根治治疗方法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根据指南,根治手术的原则是尽可能保留乳房外形,且达到治疗目的,常见的方法包括乳腺保留手术和乳腺切除手术。

同时,在乳腺保留手术术后,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进一步降低复发和死亡率。

对于乳腺切除手术患者,则需进一步做乳房重建手术,帮助患者维持较好的身体形态。

2. 早期乳腺癌化疗策略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不是强制要求的治疗方法。

但是指南强调,对于以下患者,化疗是必要的:(1)ER、PR均为阴性的患者,包括node-negative、node-positive和HER2-negative患者;(2)HER2阳性患者;(3)node-positive、ER阳性或PR阳性的患者,特别是有其他不利预后因素的患者。

在化疗药物上,文献强调,AC、CMF为常规方案,但是,对于HER2阴性患者,可采用TC或DC方案;对于HER2阳性患者,需加用靶向药物。

3、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策略对于ER和PR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指南推荐在手术后进行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tamoxifen和AIs等,单药或联合用药均可。

同时,长期内分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

三、进展性乳腺癌治疗策略1. 进展性乳腺癌全身治疗策略对于进展性乳腺癌患者,全身治疗是重中之重。

指南中,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

乳腺癌的分期与综合治疗原则

乳腺癌的分期与综合治疗原则

乳腺癌的分期与综合治疗原则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临床上,对乳腺癌进行恰当的分期以及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乳腺癌的分期1. 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目前乳腺癌最常用的分类系统,它将肿瘤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M)三个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因素组合给出相应的分期结果。

根据TNM分期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确定适当治疗方案。

2. 女性全身情况评估除了TNM分期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妇科内分泌情况、家族史等因素来进行进一步评估。

这些因素能够影响到患者对放化疗及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适应性,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原则1. 手术治疗手术是乳腺癌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早期乳腺癌,可选择进行全乳切除或者局部切除。

根据肿瘤大小以及分期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或者前哨淋巴结活检。

对于晚期乳腺癌或已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可能需要行乳房切除并且联合辅助性放化疗。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高能X线或者其他射线来杀死残留在手术后胸壁或淋巴结区域内的可能存在的恶性细胞,降低复发率并提高生存率。

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并减少可能存在于整个身体内其他部位可能存在的癌细胞。

化学治疗通常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以减少肿瘤内分泌情况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分期和乳腺癌类型,化疗药物可以有所不同。

4. 内分泌治疗许多乳腺癌是由于雌激素引起的。

因此,内分泌治疗通过使用荷尔蒙制剂(如酮叮体、他莫班等)来抑制雌激素的产生和作用,减少肿瘤生长并控制细胞增殖。

这种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5. 靶向治疗某些特定基因突变会导致乳腺癌细胞异常增长。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

随着诊断和治疗的进步,乳腺癌的生存率和治愈率逐渐提高。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乳腺癌的诊疗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制定本《中国乳腺癌诊疗规范》。

一、诊断1.1 临床表现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乳房肿块、皮肤异常、溢液、乳腺疼痛等。

乳房肿块的性质、质地、可移动性、边界清楚性对于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有任何异常表现,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乳腺癌筛查及进一步诊断。

1.2 影像学检查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和乳腺MRI等。

乳腺X线摄影能够提供乳房内部的结构信息,对于早期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乳腺超声可以帮助判断乳腺肿块的性质,对于鉴别良恶性肿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乳腺MRI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病灶定位、局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的最可靠依据。

多数情况下,通过乳腺穿刺活检即可获得组织学诊断。

有时候,需要进行乳腺手术切除肿瘤进行病理诊断。

二、分期乳腺癌的分期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采用乳腺癌分期系统为基础进行分期。

三、治疗原则3.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侧重于最大限度地控制乳腺癌的局部病变和远处转移,同时尽量减轻治疗的副作用。

3.2 综合治疗乳腺癌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综合手段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手术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础,通过手术可以控制局部病灶。

放射治疗可以杀灭残留癌细胞,减少复发率。

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两种方式,可用于术前和术后治疗。

靶向治疗是针对乳腺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选择性作用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3.3 术前辅助治疗对于患有大肿瘤或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术前辅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20万新发乳腺癌患者。

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

如手术、放疗水平提高,化疗、内分泌药物的发展和新的生物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乳腺癌的药物治疗可在手术前、手术后,以及复发转移后,控制患者的疾病发展,增加手术切除机会,提高治愈率。

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分类治疗的策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临床获益,体现合理用药的原则。

一、病因和易患因素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是由多因素构成的。

危险因素包括持续地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未育和晚育、既往乳腺组织学异常、基因易感性和尚不清楚的环境因素。

(一)雌激素初潮早、绝经晚及绝经后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女性由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延长,其乳腺癌发病率较高。

如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激素替代治疗延长了自然月经后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无替代治疗者的1.3倍。

(二)妊娠催乳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乳腺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妊娠第1胎晚的或未生育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增高。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哺乳对乳腺癌也有预防作用。

(三)乳腺良性病变一般认为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瘤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的2倍,多数研究者认为乳腺小叶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四)家族史和遗传基因有研究发现,有1个乳腺癌一级亲属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2倍;有2个一级亲属者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

既往有乳腺癌病史,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2 ~ 4倍。

(五)环境因素环境方面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脂饮食、乙醇摄入、吸烟、缺乏锻炼等。

而既往局部放疗也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二、病理分类与临床分期(一)病理分类乳腺癌的病理分型较多,国内采用以下病理分型:1.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除外伴发浸润性癌者)。

此类乳腺癌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者,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

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3.浸润性特殊性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腺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分化较高,预后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

分化较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判断预后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5.其他罕见癌。

(二)临床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乳腺癌TNM分期法见表1所示。

表1 乳腺癌的TNM分期分期T N M0期Ⅰ期Ⅱa期Ⅱb期Ⅲa期TisT1*T0T1*T2T2T3T0T1T2T3T3N0N0N1N0N0N1N0N2N2N2N1N2M0M0M0M0M0M0M0M0M0M0M0M0Ⅲb期Ⅲc期Ⅳ期T4T4T4任何T任何TN0N1N2N3任何NM0M0M0M0M1*包括T1及T1mic三、临床表现(一)乳腺肿块乳腺肿块常为患者就诊的首发状态,一般多为单发,质地坚硬,增大较快,可活动。

(二)皮肤和乳头癌细胞侵及皮肤和乳头,表现为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内陷。

(三)乳头溢乳乳头溢乳可为血性或浆液性,此时可涂片做细胞学检查。

(四)转椅灶表现1.区域淋巴结转移常见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融合或固定。

2.血行转移多见于肺、肝、骨和脑等转移,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五)炎性乳腺癌表现炎性乳腺癌表现为乳房皮肤呈炎症样改变,由局部可扩大到全乳房,皮肤颜色浅红或深红色,同时伴有皮肤水肿、增厚、表面温度升高等。

四、诊断要点(一)X线诊断乳腺X线检查可降低受检人群乳腺癌死亡率。

全乳数字化钼靶检查比常规乳腺钼靶检查曝光剂量低而组织细节分辨率更高,可进一步提高钼靶诊断的敏感性。

但乳腺X线检查对年轻致密乳腺组织穿透力差,一般不建议对35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女性进行乳腺X线检查。

(二)乳腺超声检查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检查较有价值,可作为乳腺X线检查的联合措施。

肿块较小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行乳腺肿块穿刺活检。

(三)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MRI)乳腺MRI诊断进展迅速,能发现钼靶、B超及临床检查阴性的乳腺癌。

文献报道,MRI发现乳腺恶性疾病的敏感性是94%~100%,特异性为53%~97%,是公认最敏感发现小叶癌的影像学方法,对多中心、多灶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其他方法。

(四)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对于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FDG-PET可检出67%常规影像学检查(如CT检查、MRI和骨扫描)阴性的转移灶。

(五)病理学检查活检标本的病理学结果作为最终诊断依据。

切除活检时应先做快速冷冻切片检查;如为恶性则行根治性手术,同时标本应作激素受体测定。

如无快速冷冻切片条件,可在病理证实后2~4周内再行手术。

五、治疗原则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对局部病灶进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或以上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

各种治疗手段的选择要依据肿瘤组织学特征、原发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腋窝淋巴结状况、肿瘤激素受体水平和HER-2状态、有无可检测到的转移病灶、并发症情况、患者年龄以及绝经状态等。

(一)综合治疗原则1.Ⅰ期手术治疗为主,目前趋向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

对具有高危复发倾向的患可考虑术后辅助化疗。

2.Ⅱ期先手术治疗,术后再根据病理和临床情况进行辅助化疗。

对肿块较大、有保乳倾向的患者,可考虑新辅助化疗。

对部分肿块大、淋巴结转移数目多的病例可选择性做放疗。

3. Ⅲ期新辅助化疗后再做手术治疗,术后再根据临床和病理情况做放疗、化疗。

以上各期患者,如果受体阳性,应该在化疗、放疗结束后给予内分泌治疗。

4.Ⅳ期以内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外科手术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单纯切除术及小于全乳切除的术式等。

术式选择应尽量减少手术破坏、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力保留乳房外形,但必须严格掌握以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

(三)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后作辅助放疗、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放疗。

近年来,放射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中起了重要作用。

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如下:1.原发灶肿瘤较大估计直接手术有困难及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明显增长者。

2.原发灶有明显皮肤水肿或胸肌粘连者。

3.腋淋巴结较大或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者。

4.争取手术切除的炎性乳腺癌患者。

5.应用术前化疗肿瘤退缩不理想的病例。

6.单纯乳房切除术后。

7.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结转移者。

8.根治术后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占检查的淋巴结总数一半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

9.术后病理证实乳内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照射锁骨上区)。

10.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者作根治术后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11.以减轻转移灶症状为目的的放疗。

(四)药物治疗1.化学药物治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身化疗的目的在于根除机体内残余的肿瘤细胞以提高外科手术的治愈率。

(1)术后辅助化疗: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

而近期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化疗受益与雌激素受体状态间的相互作用,证明ER阴性乳腺癌患者可从化疗中获益更多。

辅助化疗适应症:①原发肿瘤直径大于1cm;②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③不伴有严重内脏器质性病变;④非妊娠期。

在化疗方案的选择方面,多项研究显示多种药物的联合化疗优于单药化疗。

低危组腋窝淋巴结阴性化疗方案可选择CMF×6周期或AC∕EC×(4~6)周期。

有高危复发因素的腋窝淋巴结阴性化疗方案可选择FAC∕FEC×6周期或TC×6周期(多西他赛∕环磷酰胺)。

腋窝淋巴结阳性可选择的化疗方案有AC×4→T×4(AC 序贯紫杉醇),FEC×3→T×3(FEC序贯多西他赛),TAC(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6周期;也可以在G-CSF支持下,采用每两周一次的剂量密集化疗,ddAC×4→ddT×4;或ddA→ddT→ddC(多柔比星序贯紫杉醇序贯环磷酰胺)。

辅助化疗宜术后早期应用,首程化疗建议待手术伤口愈合后开始,争取在术后3~4周应用,最迟不能超过术后1个月,如果待病灶明显后再用,将降低疗效。

辅助化疗需要达到一定的剂量,达到原计划剂量的85%时效果较好。

治疗期不宜过长,对乳腺癌术后主张连续6~8疗程的化疗。

辅助化疗一般不与内分泌治疗或放疗同时进行。

乳腺癌常用辅助化疗代表方案见下表2方案药物剂量及方法间隔及总周期数CMF 环磷酰胺(C)甲氨蝶呤(M)5-Fu(F) 500mg/m2 ivd1、850mg/m2 iv d1、8500mg/m2 iv28天×6周期d1、8AC 多柔比星(A)环磷酰胺(C) 60mg/m2 iv d1600mg/m2 iv d121天×4周期EC 表柔吡星(E)环磷酰胺(C) 100mg/m2 iv d1600mg/m2 iv d121天×(4~6)周期CAF 环磷酰胺(C)多柔比星(A)5-Fu(F) 500mg/m2 iv d150mg/m2 iv d1500mg/m2 ivd1、821天×6周期FEC 5-Fu(F)表柔吡星(E)环磷酰胺(C) 500mg/m2 ivd1、860mg/m2 iv d1、8500mg/m2 iv d128天×6周期TAC 多西他赛(T)多柔比星(A)环磷酰胺(C) 75mg/m2 iv d150mg/m2 iv d1500mg/m2 iv d121天×6周期TC 多西他赛(T)环磷酰胺(C) 75mg/m2 iv d1600mg/m2 iv d121天×4周期AC→T 多柔比星(A)环磷酰胺(C)序贯紫杉醇(T) 60mg/m2 iv d1600mg/m2 iv d1175mg/m2 iv 3hd121天×4周期21天×4周期FEC→T 5-Fu(F)表柔吡星(E)环磷酰胺(C)序贯多西他赛(T) 500mg/m2 iv d1100mg/m2 iv d1500mg/m2 iv d175~100mg/m2iv 3h d121天×3周期21天×3周期密集AC→T 多柔比星(A)环磷酰胺(C)序贯紫杉醇(T) 60mg/m2 iv d1600mg/m2 iv d1175mg/m2 iv 3hd114天×4周期14天×4周期密集A→T→C 多柔比星(A) 60mg/m2 iv d1 14天×4周期序贯紫杉醇(T) 序贯环磷酰胺(C) 175mg/m2 iv 3hd1600mg/m2 iv d114天×4周期14天×4周期(2)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化疗、初始化疗和诱导化疗,是指在手术或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以全身化疗作为乳腺癌的第一步治疗,然后再行局部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