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些外界物质,而在皮肤或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前均有明确的接触某种物质的病史,皮损边界清楚,表现为潮红、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大多为单一形态,自觉灼热瘙痒,甚至灼痛为临床特征。
祛除病因后可自行痊愈。
按发病机理该病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类,其中以后者为主。
尿布皮炎、漆性皮炎、化妆品皮炎是常见的几种特殊的接触性皮炎。
在中医文献中一般根据接触物质的不同及其引起的症状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因漆刺激引起者,称为“漆疮”;接触马桶引起者,称为“马桶癣”;因贴膏药引起者,称“膏药风”等。
体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同一种物质,禀赋不耐者接触后发病,体质强盛者则并不发病。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引起本病原因很多,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两类:1、原发性刺激反应:由于接触物对皮肤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反应,无潜伏期。
其严重程度与接触方式有关,与接触物的化学物质、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成正比,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所致的皮炎。
2、接触性致敏反应:属于典型的IV型迟发性变态反应。
此类致敏物质对多数人无不良反应,而仅使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病,初次接触时并不起反应,一般须经4~20天潜伏期,再接触同类物质后,可于几小时至1~2天内在接触部位或邻近部位发生皮炎。
能引起接触致敏的物质很多,常见的有:(1)动物性:皮革,毛类,羽绒制品,昆虫毒毛及分泌物等。
(2)植物性:如生漆、荨麻、无花果、银杏、芒果等。
(3)化学性:如香水,染发剂等化妆品;清凉油、红花油、磺胺粉等外用药;敌敌畏、六六六等农药;机油、橡胶、塑料化纤制品、洗涤剂等化工原料及其产品;铬盐及汞剂等重金属盐类。
另外,焦油类、氯丙嗪、香料等,经过一定时间的日光(紫外线)照射以后,可引起光毒性或光敏性接触性皮炎。
有些因素也可影响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如年龄、性别、受损部位、皮肤的状况、季节等,都应加以注意。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老年性皮肤瘙痒
引起老年性全身性瘙痒的原因很多,以干皮症(皮肤 干燥)最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萎缩和皮肤 血供下降,脂质成分发生改变、保湿功能受损,导致 鳞屑形成,通常不出现红斑或特异的皮疹。
老年性皮肤瘙痒
治疗应当包括避免频繁冷热浴,勿使用碱性肥皂。建 议患者用适当温度的浴水洗澡,使用合成洗浴剂。沐 浴频率可以限制在每周1~2次,可以用海绵擦拭体臭 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臀部。浴后以浴巾吸干水分, 而不要使劲擦拭,因为后者会使已经变薄的表皮更多 的剥脱。沐浴后马上使用保湿乳膏或软膏。保湿乳膏 或软膏应该每天使用。
瘙痒病因的评估——病史
上背部中央出现皮损提示是由某 种皮肤病引起。若仅感瘙痒而没 有皮损则提示由某些原因如精神 性和全身性的疾病引起。由于上 背部患者的手够不着,常形成未 受累的部位“蝴蝶征”(注意:若 使用了工具,则可以受累)。
瘙痒病因的评估——病史
非原发于皮肤病的瘙痒,大多数患者仅表现为皮肤抓 痕或其他继发性皮损,而没有原发性皮损。
全身性的,可以有灼热感。瘙痒通常发生在第一次感 染后3—6周,是对虫体、虫卵和粪块发生的免疫反应 所致。
以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病——寄生虫
虱病 如果没有瘙痒很难诊断虱病(pediculosis)。最初感
染部位如头皮、腹股沟的瘙痒症状是诊断头虱和阴虱 的线索。全身性瘙痒是体虱的特点,但也可以发生在 其他类型。
大多数瘙痒性疾病(不管是否有原发性损害)晚间可使 患者痒醒,而精神性瘙痒症的患者睡眠很少受影响。
体格检查
认真全面地检查皮肤、指趾甲、头皮、毛发、黏膜和 肛门生殖器部位。
评估原发和继发性损害、形态、分布状况,评估苔藓 样变,皮肤的干燥情况和系统性疾病的皮肤体征。
全身体格检查(包括淋巴结、肝脏和脾脏)可以揭示尚 未发现的系统性疾病(例如淋巴瘤)。
接触性皮炎医学PPT课件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一般不难,通常根据接触史,在接 触的部位或身体的暴露部位突然发生境界清楚 的形态单一的皮损,当去除病因后,皮损则很 快消退等特点确立诊断。 当病因不明或有数种接触物接触时,往往需要 寻找病因,这时可作过敏原测定,即斑贴试验 (patch test),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 的最简单的方法。所谓斑贴试验就是把可疑的 致敏物品贴敷于前臂内侧没有皮损的皮肤上, 然后观察2-3日,一般来讲,做斑贴试验的时 间应选择在皮炎损害治愈后或接近治愈时进行。
. 27
(二)治疗 治疗原则为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 积极对症治疗。 1 、全身性治疗: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重症者 可短期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2 、局部治疗:根据皮损炎症情况,选择适当的 药物及其剂型,也就说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 炎的治疗原则去处理。①急性期:当红肿明显时 选用炉甘石洗剂外搽;当渗出增多时可用 3 %硼 酸溶液或 0.1 %雷夫奴尔液冷湿敷。②亚急性期: 有少量渗出时可选用湿敷或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糊 剂、乳剂、氧化锌油等;对于无渗出者可用皮质 类固醇霜剂和软膏等。③慢性期则选用软膏。对 合并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如新霉素等。 。
. 7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到目 前为止尚未完全清楚。
.
8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接触性皮炎 起病较急,其皮炎表现一般无特异性, 轻症者在接触部位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 为淡红或鲜红色,或是密集分布的针尖 大丘疹;重症者红斑肿胀明显,并出现 丘疹、水疱、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清 澈,水疱破后呈糜烂面,有渗液、结痂, 亦可发生溃疡及表皮坏死脱落。
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2791-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791-变态反应性皮肤
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1、引起系统性接触性皮炎非常重要的过敏原是()
A、金
B、铜粉
C、镍[正确答案]
D、钛
2、关于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系统性再激活
B、镍铬钴是可以全身吸收的变应原
C、皮肤接触也可以通过口服、静脉吸收
D、只能通过皮肤接触吸收[正确答案]
3、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全身症状有()
A、、冷战
B、、发热、关节痛[正确答案]
C、全身起红疹并伴有刺痛感
D、苍白、头晕目眩
4、抽血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血症和瘙痒症是哪种病症的全身症状表现()
A、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正确答案]
B、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C、接触性荨麻疹
D、湿疹
5、容易全身吸收的变应原是()
A、铬、钴[正确答案]
B、铁、镍。
第16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2、3)

第十六章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免疫反应过强导致组织损伤)皮炎和湿疹是一组主要发生于皮肤浅层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可由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临床上多有瘙痒表现,皮损表现从红斑、丘疹、水疱到糜烂、结痂、鳞屑或苔藓化,尤以群集性的丘疱疹为特征,组织病理特征为表皮内海绵形成和水疱,伴有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及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等。
§1.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接触部位以外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根据其致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两大类。
前者产生原发性刺激性反应,后者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但有时很难区分二者与所致疾病的关系。
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以为致敏物,引起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高浓度时则为刺激物或毒性物质,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一)原发性刺激反应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生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皮炎。
(二)接触性致敏反应为典型的迟发型IV型变态反应。
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并无刺激性或毒性,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仅有少数人在接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在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
这类物质通常为半抗原。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接触物质有许多种类,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大类。
动物性:大部分由动物毒素或昆虫毒毛引起,前者如蚤、虱、蚊、臭虫、蜂类及水母等;后者如桑毛虫和松毛虫等,另外动物的皮毛也可引起本病。
植物性: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或其产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常见有漆树、荨麻、除虫菊、银杏等。
化学性:这是接触性皮炎的主要病因,多属变态反应性,少数属于原发刺激性。
(1)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铍等):、铬常可导致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铍既可引起原发刺激性皮炎,也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皮炎;镍金的化合物虽有潜在变应原性,但由于纯金的惰性及不溶于皮肤的分泌物中,故人体与金接触几乎从不发病,对银过敏者也少见;(2)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清洁保护产品等。
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

瘢痕形成风险降低策略
早期干预
在皮炎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缩短病程,减少瘢痕形成的机会
。
使用抗瘢痕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瘢痕药物, 如硅酮制剂、中药等,以减轻瘢
痕增生和色素沉着。
压力疗法
对于增生性瘢痕,可采用压力疗 法,如使用弹力绷带或压力衣等 ,以减少瘢痕组织的血液供应和
减轻症状。
06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 建议
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 ,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皮损,定期更换 ,并遵循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等预防 感染药物。
溃疡、坏死组织处理建议
清洁伤口
用生理盐水或温和消毒剂清洗伤口,去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
促进愈合
使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如生长因子、中药制剂等,并保持伤口湿润环境,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化。
皮肤保湿和防晒重要性
皮肤保湿
保持皮肤湿润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少水分流失,缓解皮肤干燥、瘙痒等不适。建议使用温 和的保湿产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
防晒措施
紫外线照射可能加重皮肤炎症,导致色素沉着和瘢痕形成。因此,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涂抹防 晒霜、戴帽子、使用遮阳伞等。
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方法
慢性接触性皮炎
特殊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 改变。
包括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空 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等。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接触物种类 、接触时间、接触方式等,了解症状 出现的时间、部位、严重程度以及伴 随症状。
炎患者。
新型生物制剂
如奥马珠单抗等,通过抑制免疫反 应中的关键分子,达到治疗接触性 皮炎的目的。
变态反应名词解释药理

变态反应名词解释药理
变态反应(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也被称为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异常或过度敏感对抗某种外界物质或自身组织产生的一种免疫性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暴露于特定物质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过度或不适当的免疫反应。
变态反应通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 I型变态反应:即即时型过敏反应,是最常见和最明显的过敏反应类型。
该类型的反应主要由IgE(免疫球蛋白E)介导,包括对花粉、食物、药物等的过敏,如荨麻疹、哮喘等。
2. II型变态反应:即细胞毒性型过敏反应,免疫系统攻击目标细胞表面的抗原,导致溶血、细胞毒性反应等。
例子包括输血不配型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3. III型变态反应:即免疫复合物型过敏反应,特点是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沉积在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
典型的例子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
4. IV型变态反应:即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反应发生时间较长,通常在接触物质后的24到48小时内出现。
典型的例子是接触性皮炎、接触性药物过敏等。
药理学上,变态反应的产生涉及免疫系统的复杂调节过程,包括抗原识别、抗体产生、炎症反应等。
了解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机制对于预防和处理过敏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一、引言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一类常见的皮肤疾病,包括接触性皮炎、荨麻疹和特应性皮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由于机体对某种外界物质过度敏感而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其诊断和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不适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二、诊断1. 病史采集与评估在诊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时,医生首先需要仔细收集患者的详细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曾接触到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洗涤剂、化妆品或食物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过敏史,以及过去是否曾出现类似的皮肤问题。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确立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生将寻找患者身上是否存在红斑、丘疹、水泡或结节等异常皮损,并根据其形状、颜色、分布和病程来判断可能的诊断。
3.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确定患者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反应。
通过在皮肤表面施加一小量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并观察是否出现红肿和瘙痒等变化。
这些试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准确性。
4. 实验室检查在一些疑难或复杂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特定免疫细胞或过敏抗体,并协助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三、治疗1. 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对于已经明确了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患者需要尽量避免接触,从而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这可能涉及更换洗涤剂、化妆品或食物,避免与动物接触等措施。
此外,如果有必要,在特定场合佩戴口罩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2. 局部治疗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局部症状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局部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患者可以使用含有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的外用制剂,以减轻红肿、瘙痒和水泡等不适感。
3. 内服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局部治疗可能无法完全缓解患者的症状。
此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口服抗组胺药物或类固醇来控制炎性反应。
然而,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剂量和时机。
4. 免敏治疗对于重复发作且无法明确致敏源的患者,免敏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