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1
接触性皮炎的诊治常规

接触性皮炎的诊治常规接触性皮炎是与外源性物质接触所致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根据病因将其分为两种类型: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或原发性刺激性皮炎由外源性刺激物通过非免疫机制所致。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发病机制为迟发型变态反应,其主要依赖于特异性致敏T细胞的活化。
【临床提要】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1)急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化学烧伤的特征是边界清楚的红斑、水疱和大疱、糜烂及溃疡。
(2)慢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①最常见,常累及手部和前臂。
②受累部位瘙痒、触痛、疼痛皲裂,脱屑性红斑,边界不清,伴发小水疱。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1)常有接触致敏物史,皮损与致敏部位一致,但气体、粉尘致敏的则于暴露部位。
(2)急性ACD,为红斑、丘疹、水疱或大疱,但眼睑、阴茎和阴囊等处的常以红斑和水肿为主,临床上皮肤损害比较一致。
3.慢性ACD,为苔藓样变、鳞屑形成和皲裂,可伴有丘疱疹。
4.有瘙痒、烧灼或胀痛感。
病程为自限性,1~2周内痊愈;反复接触变应原则会转变为慢性皮炎。
5.变应性者接触物斑贴试验常呈阳性。
【治疗处理】(一)治疗原则①寻找和去除刺激物或变应原;②应用斑贴试验鉴定变应原;③指导患者,改善环境,加强防护,尽量避免再次接触接触物;④皮肤损害对症处理。
(二)基本治疗1.作用靶位(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抑制刺激物所致的反应,减轻急慢性炎症及水肿,水疱及溃疡;(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抑制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对抗其释放的各种炎性介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2.病因治疗仔细寻找变应原,避免接触。
3.系统治疗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中医中药。
4.局部治疗(1)紧急处理,冲洗接触致敏物质;(2)润肤剂,中度至强效糖皮质激素,依照皮炎湿疹选择药物及剂型。
(三)治疗措施1.局部治疗(1)急性期:①大量液体冲洗。
强刺激物接触后,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局部10~30分钟;强碱损伤可用醋酸、柠檬汁、硼酸等溶液中和,而强酸损伤用弱碱性液体(碳酸氢钠溶液、肥皂水)冲洗。
接触性皮炎的科普知识PPT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避免抓挠
抓挠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感染,应尽量避免。
保持指甲修剪,可以减少不小心抓挠的机会。
谢谢观看
感染需要专业的抗生素治疗。
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避免接触
尽量避免与已知的过敏源和刺激物接触。
使用防护手套和护肤品可以减少皮肤暴露。
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保持皮肤健康
保持皮肤清洁和滋润,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保湿霜,有助于保护皮 肤。
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了解过敏源
接触性皮炎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 2. 为什么会发生接触性皮炎?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5.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
定义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炎症,通常由接触某种物 质引起。
这种物质可能是过敏源或刺激物,导致皮肤出现 红肿、瘙痒和起泡等症状。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
类型
接触性皮炎分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和刺激性接触 性皮炎两种。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由过敏反应引起,而刺激性 接触性皮炎则是由直接接触刺激物造成的。
什么是接触性皮炎?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红肿、瘙痒、干燥、脱皮等。
严重时,可能出现水泡或渗出液体的情况。
为什么会发生接触性皮炎?
为什么会发生接触性皮炎?
进行过敏源测试,了解自己可能过敏的物质 。
这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避免接触。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药物治疗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局部类固醇等。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瘙痒和炎症。来自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冷敷
接触性皮炎的名词解释

接触性皮炎的名词解释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与人体对外界刺激物质的过敏反应有关。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对接触性皮炎进行综合解释。
在了解接触性皮炎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概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起到了保护、感知和调节体温等重要功能。
而接触性皮炎是一种途径特异性的皮肤炎症,通常是由于人体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反应造成的。
这种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并在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发作。
接触性皮炎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过敏性和刺激性。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外界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激活免疫细胞并释放炎症介质。
这些介质会导致皮肤的充血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引发不适症状。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药物、化妆品、金属等。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则是由于外界物质直接对皮肤造成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而非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
这种类型的皮炎常见于长期接触刺激剂的人群,如清洁工人、装修工人等。
接触性皮炎的症状主要包括红肿、瘙痒、疼痛以及皮肤的干燥、脱屑等。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症状一般在接触过敏原后几小时内发作,并会逐渐加重。
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则较为直接,病人可能在接触刺激剂后立即感到皮肤不适。
疼痛和瘙痒感是接触性皮炎最常见的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皮肤溃烂、出血等并发症。
要确诊接触性皮炎,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皮肤检查。
在病史询问方面,医生会询问病人关于接触过敏原的情况,包括接触时间、频率、接触部位等。
在皮肤检查方面,医生会观察皮肤的病变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皮肤刮片检查或过敏试验,以排除其他皮肤病的可能性。
针对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治疗方式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个体差异。
一般而言,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并预防复发。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激素药物、抗组胺药物和角质软化剂等。
对于严重的病例,医生可能会采用口服激素治疗或光疗等更加积极的干预措施。
中医药治疗接触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接触性皮炎的研究进展摘要:总结2010-2019年间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接触性皮炎的相关文献,从接触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中医分型、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疗效评价及小结与展望6个方面,对中医药参与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概况作一总结,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
关键词:接触性皮炎;中医药;中医外治法;内外合治;综述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黏膜暴露或接触某些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主要包括由接触刺激物导致组织损伤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接触过敏原导致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两种[1]。
前者多因接触细胞毒性或腐蚀刺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和斑蝥等而引发[2],可以直接损害人体细胞;后者主要为Ⅳ型变态反应,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质而引发。
目前,西医治疗此病主要是运用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等,且注重避免再次接触致病原,具备一定效果。
但在临床实际诊疗中,多因致病原难以明确,或因患者工作性质较难改变等使治疗方案较难实施[3],且药物因其不良反应及尚不明确的远期影响,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限制。
中医无接触性皮炎病名,通常将其归属于“漆疮”“膏药风”“马桶癣”的范畴。
《诸病源候论·漆疮候》言:“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也。
”《洞天奥旨》认为漆气因能收湿而入于肺经,主张通过蜀椒研末涂于鼻孔的方法预防和治疗漆疮,表明古代医家已经对本病有了相当系统的了解。
笔者通过查阅知网、万方数据库,以近10年中医药治疗接触性皮炎的文献为主要参考,对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日后临证用药提供思路及方法。
1 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和病机祖国医学对接触性皮炎的病因描述早有记载,《巢氏病源·卷五十》言:“人无问男女大小,有禀性不耐漆者,见漆及新漆器,便着漆毒,令头面身体肿,其隐疹色赤,生疮痒痛是也。
”即认为接触性皮炎因接触漆具而引发,明确了诱因。
《接触性皮炎》课件

05
研究进展与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与成果
过敏原检测
研究接触性皮炎的过敏原 ,如化学物质、植物和动 物成分等,以确定过敏原 的来源和致敏机制。
免疫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接触性皮炎的免 疫机制,包括免疫细胞的 激活、炎症因子的释放以 及过敏反应的调节等。
临床治疗研究
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包 括药物治疗、光疗和免疫 疗法等,以提高接触性皮 炎的治疗效果。
分析结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接触性皮炎。其中,主要病因包括化学物质、植物、 动物等过敏原的接触。
病例讨论与总结
讨论内容
针对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 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强调预防和 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总结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与 过敏原的接触密切相关。对于患者,应尽早 确诊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预防 过敏原的再次接触。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 中,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接触 史等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表现为圆形或椭 圆形的淡红色斑疹,表面 附有细小鳞屑,多发生于 躯干和四肢近端。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了解全身状况。
辅助检查
皮肤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和鉴别诊断。
03
治疗与预防
一般治疗
避免接触致敏物质
立即停止接触致敏物质,防止病 情恶化。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进行 诊断。
诊断流程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观察皮疹特点、了解接触物、排除其 他类似疾病。
中医治疗接触性皮炎良方 (1)

中医治疗接触性皮炎良方一、接触性皮炎概况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粘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皮炎。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一般有三类:1.化学性:这是导致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日常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皮革、塑料及橡胶制品等;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外用药物如汞剂、磺胺制剂、抗生素软膏、清凉油等;杀虫剂及除臭剂;各种化工原料如汽油、油漆、机油、染料等。
2.植物性:有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或其产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如漆树、荨麻、除虫菊、银杏、补骨脂、猫眼草等。
3.动物性:动物的毒素,昆虫的皮毛如斑蝥、毛虫等。
二、接触性皮炎的症状1.一般起病较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或大疱,疱壁紧张,内容物澄清,水疱破后为糜烂面。
皮炎发生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一致,境界非常鲜明。
当皮炎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肿胀明显而无鲜明的边缘。
2.自觉症状大多有“瘙”“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恶心及头痛等。
3.本病的病程有自限性,一般于去除病因后,经适当处理约1~2周痊愈。
但再接触过敏原可再发。
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4.农业生产中的浸渍糜烂型稻田皮炎,多在连续下水田劳动后数日或数周发病,初发时在指(趾)间褶皱处皮肤浸软、肿胀、发白、起皱,继之表皮擦破,露出红色基底,并有少量渗出。
易合并继发感染。
掌跖角质增厚处呈蜂窝状约绿豆大至黄豆大的角层剥脱。
轻者停止下水田劳动数日可自愈,擦烂严重或伴有继发感染者恢复较慢。
三、治疗接触性皮炎的处方处方一蒲公英30克,白鲜皮30克,车前草30克,桑叶10克,黄菊花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苍耳草10克,制大黄10克,生甘草3克。
潮红渗出者,加生地30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干燥脱屑者,加当归10克,白芍10克,莶草10克;色素沉着伴肤皮肥厚,加玉竹10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
接触性皮炎

结果分析:
假阴性:
1.斑试条件与现场条件不一致; 2.时间不足,遗漏 迟发反应; 3.配制的试验浓度太低; 4.技术操作 失误; 5.机体敏感性因治疗而减弱。 假阳性: 1.配制的试验浓度太高;2.橡皮膏的刺激;3.交叉 反应。 注意事项:1.试验浓度必须对正常人的皮肤无刺 激; 2.皮炎的急性期不宜进行试验,以免加重病 情;3.注意准确操作、正确观察,对反应结果作全 面细致的分析判断。
后,再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等途径系统 应用该物后,引起接触部位的皮炎。 非湿疹样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毛囊炎、 扁平苔藓、紫癜、色素沉着等非湿疹样 改变
皮炎的预后
轻型的皮炎祛除病因后,局部给
予清和保护,可不治自愈,稍重 者常1~2周痊愈。
接 触 性 皮 炎
四.组织 病理
急性接触性皮炎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接 触 性 皮 炎
(一)诊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阳性接触史,于接触部位突然发生 界限清楚的红斑、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坏死,去除原因后迅速消失,再次暴露 后又可再发,一般不难诊断。必要时, 作皮肤斑贴试验,以查明过敏原。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接 触 性 皮 炎
测试系统:抗原分离系统:斑试器、抗原、 胶带三部分; 直接用系统:国内尚未推广。 操作步骤:20~40分观察,72小时判读。 结果判定: NI 未试验 ? 可疑 ± 轻度红斑 + 红斑、浸润、少量丘疹 ++ 红斑、浸润、丘疹、水疱 +++ 红斑、浸润明显、广泛水疱、大疱 开放性试验(ROPT):每日两次,7日。
(TCR)识别抗原后,引起细胞一系列的变化,
接 触 性 皮 炎
使之活化,这个过程即为潜伏期,或称致敏期, 一般4~25天。特异性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内增殖抗 原,抗原刺激的T淋巴细胞的活化因TCR的暂时 消失而终止,此时T细胞的活化进入第二阶段, 不依赖抗原阶段。活化的淋巴细胞在LC和角质形 成细胞分泌的IL-1的刺激下,产生多种淋巴因子, 包括IL-2,淋巴细胞在几天内大量增殖,主要为 CD4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淋巴细胞传播至全身, 进入血液,进入全身组织,包括皮肤。终末效应, 效应细胞到达皮肤组织,如再遇到相应变应原, LC、效应细胞在局部相遇,产生多种淋巴因子, 造成皮肤炎症→红斑、丘疹、浸润、水疱等。
接触性皮炎的定义、病因与症状诊断、治疗、须知

接触性皮炎的定义、病因与症状诊断、治疗、须知【定义】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物品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或大疱,甚至出现坏死。
【病因】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因素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一、原发性刺激:是指接触物对皮肤有直接的刺激作用,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后均可发生反应。
强酸、强碱等化学品→本身刺激性强烈,触后短时间内发生急性皮炎。
洗涤剂、汽油等→本身刺激性不强,若长时间接触,也能引起慢性皮炎。
二、变态反应:是指接触物本身无强烈刺激性,大多数人接触该物品后并不发生反应,仅少数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
在接触部位发生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应。
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简示:在皮肤中贮存飘落皮肤形成花粉与皮肤中载体蛋白结合(抗原)再次进入皮肤诱导期形成激发期同类花粉(抗原)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表皮细胞受到破坏而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急性皮炎表现。
【过敏原】植物性: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皮、根。
过敏原动物性:皮、毛、羽或昆虫分泌的毒素(毛虫毒素)化学性:农药、油漆、染料、化妆品、塑料等。
【发病机制】接触性皮炎为典型的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属于ⅳ型超敏反应,通常是由于接触小分子半抗原物质,如油漆、燃料、农药、化妆品和某些药物(磺胺和青霉素)等引起,小分子的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经朗格汉斯细胞摄取并提呈给T细胞,使其活化、分化为效应T细胞,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
是一种抗原诱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
本病发病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紧张、初起疱内液体澄清,感染后形成脓疱;水疱破裂形成糜烂面,甚至组织坏死。
接触物若是气体、粉尘、病变多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如手背、面部、颈部等,皮炎境界不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发病机理
(一)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一)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 1)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 2)无一定潜伏期; 3)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
清楚; 4)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属于IV型变态反应 分为诱导期和激发期两个阶段
Q:浓盐酸?
一、病 因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可将病因分为: (一)原发刺激型
强刺激物:强酸、强碱 弱刺激物:有机溶剂
(二)变态反应型
动物性:昆虫毒液、毒毛 植物性:漆树、荨麻 化学性:化妆品、装饰品、外用药、 金属制品、化工原料、日常生活用品
化学性——主要的原因
金属制品:如金属饰物、腰带扣、眼镜架等,甲 醛,其中硫酸镍过敏较多;
皮肤性病学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Hypersensitivity Dermatoses
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例一 接触性皮炎
外贴膏药所致
病例二
病例三
外用眼霜所致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最常见(几十种),各类皮肤病中占第一位; 皮损变化多端,不同时期处理均有差异
变态反应的概念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发生超越正常 生理范围的免疫应答,在与抗原相互作用 下,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或组织损害,发 生异常病理损害性应答,这种过高的免疫 应答称为变态反应。
IV型变态反应——发病机理
IV型变态反应——发病机理
(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
1)有一定潜伏期 2)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强致敏物、
高度敏感者); 3)易反复发作; 4)皮肤斑贴试验阳性;
中药外洗所致
接触性皮炎发生部位与常见接触物
头面:染发剂、头油、眼镜架、化妆品、杀虫剂、 植物花粉
化妆品:如染发剂、唇膏、眼霜、除汗剂等,尤 其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有较强的致敏性;
化工制品:橡胶、塑料、化纤制品、水泥等等; 某些外用药:
原发刺激型与变态反应型的鉴别
鉴别要点 发病人群 发病时间 与接触物剂量和 浓度的关系
病程
原发刺激型 任何人 0-2天 有
短,数天
变态反应型 少数人 4-25天 无
涉及变态反应的皮肤病
类型
皮肤病
Ⅰ型 速发型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Ⅱ型 细胞毒型
药物过敏性贫血、天疱疮
药 疹Ⅲ型 免疫复合物型 源自管炎、狼疮性肾炎Ⅳ型 迟发型
接触性皮炎、湿疹
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
皮肤或粘膜接 触外界某些外界物 质后,在接触部位 为主发生的急性或 慢性炎症反应。
颈:衣领或围巾中染料、项链等 腋:除臭剂、除汗剂等 躯干:衣料、洗涤剂、肥皂、金属吊带 臀、阴部:染色裤、避孕用具、除草剂 手、腕:橡胶手套、洗涤剂、手表带、 脚:染色袜、橡胶、塑料鞋等
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查找可能的致敏原
小结
概念 发病机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