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的性质及方法
交通事故鉴定探寻交通事故鉴定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手段

交通事故鉴定探寻交通事故鉴定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手段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道路交通流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为了准确、公正地判断交通事故的责任和赔偿,交通事故鉴定成为必要的程序。
本文将探讨交通事故鉴定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
一、交通事故鉴定的科学原理1. 物理学原理物理学是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基础科学。
根据牛顿力学定律,交通事故中的车辆在碰撞过程中会受到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从而产生变化。
通过分析碰撞前后车辆的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量的变化,可以推导出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并找出可能的责任方。
2. 材料学原理材料学在交通事故鉴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车辆碰撞部位的材料特性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事故发生时的冲击力大小,进而判断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
此外,材料学还可以用于分析车辆构造的安全性,从而评估车辆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3. 生物力学原理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组织和器官受力行为的学科。
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生物力学原理可以用于评估人员受伤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伤害类型。
通过对人体各部位的力学特性和承受能力的分析,可以判断事故对人员造成的影响,并为赔偿提供依据。
二、交通事故鉴定的技术手段1. 现场勘查和调查交通事故鉴定首先需要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
通过勘查事故现场的道路状况、车辆残留物、车辆碰撞痕迹等信息,可以初步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可能的原因。
此外,还需要调查事故相关人员的证言和证据,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2. 车辆损伤分析通过对事故车辆损伤的分析,可以推断事故的冲击力和碰撞方式。
通过测量车辆残骸的形状和变形情况,结合材料学原理,可以确定事故的行驶速度、撞击角度等参数,为鉴定提供依据。
3. 倒车视频分析倒车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对事发时的车辆运动轨迹和碰撞瞬间进行重现和分析。
通过在视频中标记参考物体,再配合现场勘查的测量数据,可以精确地还原事故发生时的场景,并确定交通事故的责任和过程。
4. 人体伤害评估交通事故鉴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人员伤害的评估。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交通事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现象。
而车辆的安全技术检验鉴定,成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交通事故现状、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制度、检验鉴定标准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交通事故现状随着车辆总量的增加和道路交通建设的提升,交通事故数量也不断增加。
2020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总数为195.1万起,其中死亡人数为63.1万人。
要从根本上解决交通事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管理和技术手段。
其中,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二、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制度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路交通安全,对所有机动车辆进行的安全技术检验和鉴定。
中国机动车安全技术评价规程的制定,是车辆检验鉴定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是推进汽车安全技术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
机动车安全技术评价规程主要规定了检验鉴定内容、方法和标准,以及检验鉴定机构、人员的资质和管理。
三、检验鉴定标准车辆安全技术的检验鉴定,涉及到车辆的各个方面,需要按照严格标准进行评估。
车辆检验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制动性能标准制动性能是车辆安全的重要保障,车辆制动性能标准包括制动性能检测、制动延迟、制动均衡、制动力平衡、制动踏板力量等指标。
2. 灯光设备标准车辆灯光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对于夜间驾驶以及雨雾天气时的行车安全非常重要,车辆灯光设备标准主要包括前照灯、尾灯、刹车灯、倒车灯等指标。
3. 底盘检测标准底盘检测主要针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底盘件要素进行检测。
主要包括悬挂、转向、制动等方面。
4. 排放标准车辆的排放标准是国家整个环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辆排放标准主要包括排放性能、尾气污染、噪声等方面。
四、未来发展未来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制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和技术的变化。
随着智能化、互联化技术的引入,车辆的安全技术检验鉴定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比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车辆故障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车辆进行深度分析和检测。
事故车辆检定要点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检验鉴定方法和要点一、痕迹检验交通事故痕迹主要是指事故发生前后,留在现场的各种印迹和印痕。
根据痕迹的有无痕迹的形态、痕迹的分布情况、痕迹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判断现场的真伪,分析事故的成困和经过。
1.路面痕迹路面痕迹是指道路表面的破损和变形,以及遗留以其上的各种附着物、分泌物和分离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橡胶微粒等构成的制动印迹和挫压印迹。
汽车制动时.由于强烈的摩擦,常会使轮胎表面的橡胶微粒粘附于路面,形成黑色的条状印迹.这就是所谓的制动印迹。
在汽车制动初期,轮胎连滚带滑,使印迹中的胎面花纹在车辆行驶方向上被拉长,此时的印迹称为制动压印;当制动后期车轮抱死产生纯滑移时,路面上的花纹已无法辨认,成为一条连续的实心印迹,称为制动拖印,如图3—1所示。
在制动过程中,由于前轴负荷增加,前轮胎面向里弯曲,常使前轮印迹突然变宽,形成双线拖印,而后轮则由于负荷减小,胎面向外弯曲,使其印迹变窄。
正常制动状态下的制动7印迹,是两条其间距与制动轮距相同的平行直线,若前后轮距相同,则前后轮印迹的局部区段将产生重叠,重叠处印迹加深。
在紧急制动时,制动印迹不一定都是连续的,有时也会出现断续现象,其客观原因是由于车轴上下振动使车轮与路面断续接触,或者由于制动鼓失圆使制动状态不一致形成断续减速;主观原因是由于驾驶员有意识地交替踩放制动踏板,避免车轮抱死使其处于最佳制动状态。
当出现制动跑偏现象时,印迹会成为一条圆滑弧线,且内侧印迹长,外侧印迹短。
当车辆发生侧滑时,侧滑车轮的印迹产生折变,且折变后印迹稍宽,不显示胎面花纹。
一般载货汽车都使后轮先于前轮制动,先出现的制动印迹多为后轮印迹,故现场制动印迹的长度也多从后轮与地面的接触点,量到印迹的起点。
在确定制动印迹起点的位置时,应站在汽车后方,与制动印迹成一直线,且离印迹有一段距离的低角度外,进行仔细的观察。
根据制动印迹可以判断车辆的行驶路线、方向和速度,以及驾驶员采取的措施等情况。
交通事故车辆鉴定指南

交通事故车辆鉴定指南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需要对其技术状况和行驶状态进行鉴定,车辆鉴定分为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两大类。
其中车辆司法鉴定需要由省级司法行政部门授权的机构进行。
交通事故车辆的坚定是有偿服务活动,按鉴定类别要收取一定费用。
大连汽车司法鉴定中心是辽宁省司法厅依据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规定,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予以登记,编入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并公告的专业授权机构,愿以其技术优势和能力,为交警在维护交通安全、处理交通事故,共建和谐社会方面奉献一份力量!为了更好地向您提供事故车辆鉴定服务工作,特向您介绍本中心在接受委托进行事故车辆鉴定时的一般要求、鉴定项目、鉴定方法等。
一、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性能技术鉴定:(一)定义:对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性能(制动、转向、照明等性能)所进行的技术检验、分析和判断。
(二)分类:动态鉴定、静态鉴定、特殊鉴定。
(三)委托鉴定类别要求:1、动态鉴定:交通事故车辆在正常行驶条件下所进行的技术鉴定,主要对与交通事故原因直接相关的车辆安全性能进行检验、测试和分析,以判断车辆技术状况。
对于具有行驶能力交通事故车辆应该进行动态鉴定。
2、静态鉴定:交通事故车辆在静止状态或发动机处于熄火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技术鉴定,主要是对交通事故车辆与事故原因直接相关的整车状态及零部件进行分析,判断整车或某零部件的技术状况及对车辆安全性能的影响。
对于失去行驶能力的交通事故车辆须进行静态鉴定。
3、特殊鉴定:(零部件失效鉴定)对严重影响机动车安全性能关键零部件的失效形态、失效原因所进行的技术鉴定。
如鉴定车辆转向机构部件、制动部件、轮胎等是否在事故前或事故后发生失效,鉴定车辆灯光事发时是否处于点亮状态等。
(四)事故车辆委托鉴定的实施:1、具有行驶能力的交通事故车辆技术鉴定:在交通事故中未受损或受损不大,或虽受损但可经短时间内简单修复,且不改变该车原始安全技术状况即可恢复行驶能力的机动车。
属此类型的事故车辆,必须到我中心进检测线按GB7258—2004规定的要求进行检测。
交通事故中的交通事故鉴定

交通事故中的交通事故鉴定交通事故是指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车辆、行人或其他物体之间发生的意外碰撞或相互撞击的现象。
交通事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准确鉴定交通事故成为维护司法公正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
交通事故鉴定作为一项专门技术工作,对于双方争议的责任判定和事故原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通事故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交通事故鉴定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为保险公司的理赔、法院的判决、公安交管部门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交通事故鉴定,可以准确判定事故责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公正性和行政效能。
交通事故鉴定的意义在于为事故责任的认定提供科学、客观的证据,确保交通事故处理的公正公平。
只有通过专业的鉴定过程,才能准确判定事故责任,避免因个人主观意识和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而产生的误判或不公。
二、交通事故鉴定的程序交通事故鉴定的程序一般包括事故现场勘查、调查取证、事故重现和鉴定结论的形成等环节。
1. 事故现场勘查:交通事故鉴定专家会到达现场,进行勘查。
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现场平面图绘制、物证采集、车辆损坏勘查、痕迹勘查等。
事故现场勘查的目的是通过现场的证据获取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
2. 调查取证:鉴定专家会调查事故相关人员,获取其口述证词。
同时,通过询问事故当事人、目击者,获取更多的事故信息。
此外,还会对视频监控、现场照片等证据进行搜集和分析。
3. 事故重现:交通事故鉴定还可以通过事故重现进行模拟实验。
通过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使用专业设备和软件,对事故发生的速度、方向、碰撞力等进行科学测算和模拟。
4. 鉴定结论:交通事故鉴定专家根据事故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和事故重现的结果,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权威性评估和判断,形成事故鉴定结论。
该结论是依法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专业鉴定结论。
三、交通事故鉴定的法律依据交通事故鉴定的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
交通事故 技术鉴定

交通事故技术鉴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工具的普及,交通事故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交通事故的技术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是指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勘察、车辆损坏情况、技术检测等手段,对交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鉴定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对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基本概念、鉴定主体、鉴定程序、鉴定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基本概念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是根据专业的交通事故技术知识和鉴定经验,对交通事故进行技术分析和论证,以确定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和损害程度的一种专业性活动。
其目的在于还原交通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客观、科学地评价事故责任,并提供技术依据以作为司法裁判的参考。
二、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主体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主体包括法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等相关法定机构,以及具有相应资质的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机构和专业鉴定人员。
法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时,常常要求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机构或专业人员出具鉴定意见,这也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事故调查: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收集事故现场资料,包括车辆碰撞轨迹、损坏情况、现场痕迹等。
2. 车辆检测:对参与交通事故的车辆进行技术检测,包括车辆损坏情况、速度状态、制动系统情况等。
3. 技术分析:根据事故现场勘察和车辆检测结果,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论证事故责任的承担程度。
4. 鉴定意见: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机构或专业人员根据事故调查和技术分析,出具交通事故技术鉴定意见。
四、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标准交通事故技术鉴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交通事故技术鉴定规范和技术标准等。
在交通事故技术鉴定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对事故现场、车辆损坏情况、驾驶行为等进行严格的技术鉴定,确保鉴定过程的客观、科学和公正性。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课程标准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在汽车构造与维修、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车辆安全管理员考证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本课程建议课时为84 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知识模块来实施。
1、课程定位本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汽车运用安全管理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2、目标确立依据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依据《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课程所对应工作的基本内容,将本课程划分为交通事故鉴定基础知识、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的性质和方法、转向系统鉴定、行驶系统鉴定、制动系统鉴定、照明信号装置检验鉴定、事故车辆安全防护和综合案例分析等几大部分,在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
内容上以任务为导向,强化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弱化知识的了解与背诵;教学指导上合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单元学习目标。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安全技术鉴定及检测检验的专业能力;具有诚信和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具有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方法能力;并且具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
事故车辆检验鉴定方案

事故车辆检验鉴定方案简介事故车辆鉴定是指对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发生火灾或溺水等情况后,对车辆损失程度、修复程度及事故责任程度等进行判断和确定的过程。
事故车鉴定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安全的必要程序,也是司法鉴定的一项重要内容。
依据事故车辆鉴定的评估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车辆基本信息事故车辆的基本信息包括注册日期、行驶里程、品牌型号、颜色、车型等,这些基础信息都可以从车辆登记证、保险单等文件中获取。
2.事故车辆损失情况事故车辆的损失情况包括车身外观、车厢内部、底部、发动机室、悬挂、刹车等多方面的损坏情况,需要通过外观检测、 X 光检测、电脑检测等技术手段来进行评估。
3.事故车辆修复情况事故车辆修复情况包括车辆的零部件更换情况、是否采用原厂零部件、整车喷漆情况、反弹留痕情况等,需要通过磨痕检测、漆面测量等方法来进行评估。
4.事故责任评估事故责任评估是指对事故责任占比进行分析,以确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的承担范围。
检验流程1.外观检测在检测车辆外观时,需要对车辆受损部位进行全面的检视,包括前保险杠、前桥、发动机舱盖、风挡玻璃、车门、车身侧裙、后桥等部位,以确定事故车辆的受损情况。
2.X 光检测X 光检测是检测事故车辆是否存在内部结构损坏的关键方法,通过高精度的 X 光成像技术来检测车辆异变情况,同时也可以检测车辆的维修情况。
3.电脑检测通过电脑检测可以检测事故车辆的功能性受损程度,包括车辆的发动机、悬挂、刹车、安全气囊等,以确定车辆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并检测车辆是否存在故障代码以及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等等。
4.磨痕检测磨痕检测是对车辆发生事故后整车是否重喷漆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检测车辆漆面厚度和磨损痕迹来判断车辆的修复情况。
结论通过以上多项检验,在考虑了事故车辆的损失情况、修复情况和事故责任评估的前提下,对事故车辆进行鉴定,确定车辆的损失程度和修复状况,确定车辆的市场价值以及补偿责任范围等,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公众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三、GA/T642-2006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
检验鉴定的基本要求 检验鉴定应依法进行。 检验鉴定机构(检验鉴定人)应具备相应的资 质,并在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检验鉴定委托单位应出具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 验鉴定委托书(以下称鉴定委托书),并提供 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相关材料。 鉴定委托书内容应符合GA40-2004的要求。
检验鉴定机构(检验鉴定人)应在检验鉴定后,出具事 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书。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第三节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 鉴定的项目和流程
1. 检验鉴定分类和检验鉴定项目 • 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按形态分为静态检验鉴定、动 态检验鉴定和零部件性能检验鉴定,按车辆的损坏状况分 为具有行驶能力的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和失去行驶 能力的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 • 确定检验鉴定项目的一般程序 • 办案人员根据事故处理的需要提出委托。 • 检验鉴定机构(检验鉴定人)根据委托要求及事故相关 材料确定检验鉴定方案、检验鉴定项目。 2. 检验鉴定流程 • 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一般流程如下页图。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机动车司法鉴定常用的标准
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A/T642-2006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 GA41-2005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 GB21861-2008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GB/ T18344-2001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18565-2001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GA40-2004 《交通事故案卷文书》 GA/T643—2006 《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GB11567.1-2001《汽车和挂车侧面防护要求》 GB11567.2-2001《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 GA406-2002 《车身反光标识》 GB/T15746 《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交通事故分判定依据是GB 7258等 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等。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 方标准中对相关技术参数、技术要求没有明确规定时,以 该车原厂技术资料提供的技术参数和技术条件作为判断依 据。对检验数据应认真分析,并对评判结果逐项确认、签 注意见。 检验鉴定机构(检验鉴定人)认为有必要勘验交通事故现 场、检查事故车辆的,检验鉴定委托单位应予协助。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第二章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 定的性质及方法
•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的性质 •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的依据及要求 •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的项目、方法及流程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第一节 交通事故车辆 安全技术鉴定的性质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第二节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 鉴定的依据和要求
• 法律依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 三十九条 • 技术依据:GB7258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和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 • 鉴定项目、方法的依据: GA/T642-2006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 验鉴定》 GB21861-2008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 和方法》
天中行车车速过快,引发车辆失控,且该驾驶员又临危处置不当,从而导致
事故发生,应负全部责任的责任认定。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 讨论的问题:
• 办案交警的作法是否正确?
• 对本案证据的采信依据应符合哪些原则? • (1)证据必须具有合法的形式。一定的事实只有符合这些形式时
才能成为诉讼证据。
•一、交通事故物证的种类: • 1、肇事车辆; • 2、事故造成的各种痕迹; • 3、事故中的各种附着物; • 4、交通事故现场散落物。 •二、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的性质 •《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鉴定结论为证据种类之一。 •交通事故车辆技术鉴定的证据: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 •证据要求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 人的生理、精神状况、人体损伤、尸体、车辆及行驶速度、痕迹、物品 及现场道路状况等需要检验鉴定的,应当在勘验现场起五日内指派或委 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检验、鉴定应 当在二十日内完成。
• (2)提供、收集证据的主体必须合法。如没有鉴定资格的人提出 的鉴定结论就不能采纳为合法的诉讼证据。 • (3)证据的内容必须合法。如提出的“证人证言”并不是对案件 有关事实的陈述,而纯粹是进行人身攻击的激愤之词,则不能被 采纳为证据。 • (4)证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违反法律程序收集的证据不具 有合法性。
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事故车辆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结果确认:该车右前轮
胎已经爆裂,但不是事故前发生的爆裂,而是事故中因该车轮与护栏基墩发 生猛烈撞击时发生的爆裂。
• 对此鉴定结论当事人不服,其理由是:“报上都登了这轮胎是事故前爆的,
为什么鉴定机构要定为是事故中撞爆的?”。 • 承办此案件的交警则坚持采信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作出了该车驾驶员在雨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是交通事故物证鉴定的一部分。
• 案例:2005年8月某日 (雨天 ),一驾驶员在成南高速公路 30km处发生单车碰撞 ★★★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中央护栏,造成一人死亡、2人受伤,车辆、路产严重受损的交通事故。案发
不久,某报记者赶赴现场,采访了驾车当事人(仅受轻伤),当事人称在事故 发生前瞬间该车右前胎突然爆裂,导致车辆突然失控而撞击中央护栏,形成 事故。(显然,如当事人所述是客观事实,则此事故的诱发主因是汽车突发的 机械事故,当事人则无多大责任。)该报将此未经核实的信息予以了刊登。 • 在执勤交警依法完成现场勘验后,要求当事人委托有法定资质的专门鉴定机 构对该车进行技术鉴定。某法定鉴定机构接受当事人委托,派出具有法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