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事故损伤因果关系鉴定评估标准
交通事故导致脑外伤脑梗心脏支架因果关系鉴定

交通事故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事件,但往往被忽视的是,交通事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身体伤害,包括脑外伤、脑梗和心脏支架使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交通事故与这些身体伤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鉴定,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
1. 交通事故对脑外伤的影响交通事故是导致脑外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车辆发生碰撞或翻车时,乘车人员头部可能受到严重冲击,从而导致脑部受损。
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事故的力度和具体情况。
有些脑外伤可能表现为轻微头晕,而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意识丧失。
在鉴定交通事故与脑外伤之间的因果关系时,需考虑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对脑部的影响。
2. 交通事故对脑梗的影响除了直接的头部受伤,交通事故也可能对身体其他部位造成影响,间接导致脑梗。
在车祸中可能受伤导致血管受损,进而影响到脑部的血液供应。
脑梗的发生严重程度可能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评估其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
3. 交通事故对心脏支架的影响在交通事故中,患有心脏病的患者使用心脏支架的可能性增加。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较严重的事故,对心脏支架造成额外的冲击可能导致支架移位或破损,进而加重心脏病患者的病情。
需要对交通事故对心脏支架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因果关系。
从以上几点来看,交通事故与脑外伤、脑梗和心脏支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鉴定这种因果关系需要多方面的证据,包括事故的现场情况、受伤者的医疗记录等。
在司法和医疗领域,对交通事故导致身体伤害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十分重要,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评估和判断。
在个人观点上,我认为对交通事故导致脑外伤、脑梗和心脏支架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受害者的权益保护和司法公正。
在鉴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便对事故责任和赔偿进行合理的判断。
总结回顾,交通事故对脑外伤、脑梗和心脏支架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影响,鉴定其因果关系需要全面的评估和证据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增加大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以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和权益。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工具相撞、翻车、坠车、火灾、爆炸等意外事件。
在这些事故中,受伤人员的伤残评定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受伤人员的权益和赔偿问题。
为了确保伤残评定的公正和准确,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伤残评定标准,以便对受伤人员的伤情进行评定和赔偿。
首先,对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评定,需要根据《道路交通事故伤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评定。
这个标准是根据受伤人员的伤情和功能障碍程度来确定的,分为轻伤、中伤、重伤和特重伤四个等级。
根据受伤人员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定,然后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和评定。
其次,伤残评定标准还包括了对受伤人员的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定。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比如肢体残疾、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功能障碍程度鉴定标准》,医生会对受伤人员的功能障碍进行详细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确定其功能障碍等级。
另外,伤残评定标准还包括了对受伤人员的伤情稳定期的评定。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的伤情稳定期是指受伤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伤情的稳定状态。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情稳定期鉴定标准》,医生会对受伤人员的伤情稳定期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确定其伤情稳定期的长短。
最后,伤残评定标准还包括了对受伤人员的临床治疗情况的评定。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可能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临床治疗,比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治疗情况鉴定标准》,医生会对受伤人员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确定其临床治疗情况的等级。
总之,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受伤人员的权益和赔偿问题。
各相关部门和医生都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定,确保评定的公正和准确,为受伤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和赔偿。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等级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等级鉴定标准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等级鉴定标准是对事故受害者伤残程度进行评估的依据,用来确定受害者应获得的相应赔偿和补偿。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等级鉴定标准。
首先,根据《人民法院刑事诉讼法解释(2016修正)》和《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解释(2017修正)》,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等级鉴定标准分为10级,从1级到10级依次递增。
1.一级伤残:指因事故造成轻微身体伤害或精神损害,不需治疗或需简单处理,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饮食、外貌或护理无明显障碍。
2.二级伤残:指因事故造成一项或多项身体功能减退,日常活动和劳动能力有轻度受损,但仍能自理,饮食、外貌或护理有轻度障碍。
3.三级伤残:指因事故造成一项或多项身体功能较重度受损,日常活动和劳动能力有较明显受损,需要他人协助,且饮食、外貌或护理有明显障碍。
4.四级伤残:指因事故造成一项或多项身体功能丧失,或导致一定程度的智力障碍,完全丧失或只能以他人协助方式生活,丧失自理能力。
5.五级伤残:指因事故造成两项或以上重要器官或身体功能完全丧失,丧失生活工作能力。
6.六级伤残:指因事故造成两项或以上重要器官或全身多处重要器官功能丧失,丧失生命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生活工作能力。
7.七级伤残:指因事故造成全身多处重要器官功能丧失,生命全部寄托在他人照料下。
8.八级伤残:指因事故导致弥白中器官功能丧失,生命全部寄托在他人照料下。
9.九级伤残:指因事故导致终身失明、双目失明、双目失明伴全身瘫痪等严重生理缺陷。
10.十级伤残:指以终身失能、无生命迹象、需持续监护为主要特征的生命危险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鉴定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鉴定结果还需要根据事故受害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
总结起来,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等级鉴定标准根据受害者的身体功能损害程度和生活能力受损程度进行评估,并按照等级划分进行分类。
这些鉴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客观和公正的依据,以保障受害者的权益和合理获得赔偿和补偿。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交通安全问题,在交通事故中,许多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伤残,对于这些人员的伤残评定标准,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定。
一、基本定义1.1 伤残:指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
包括残肢、残废、手、足、眼、耳的丧失或者不能正常使用;身体机能的损害,如运动功能、感知功能、认知功能等。
1.2 轻伤:指人员在交通事故中受到轻微伤害,发生交通事故当日或后日内伤势能够自行康复,并不需要住院治疗,且治疗费用低于200元人民币。
1.4 重伤:指人员在交通事故中的伤势非常严重,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或有残留后遗症或者不能恢复正常身体功能。
1.5 伤残程度:指人员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伤害后,伤残程度的大小。
二、伤残程度的评定标准2.1 描述创伤严重程度的方法:(1)根据患者的病历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患者的症状、损伤和障碍;(2)评估患者的身体与功能障碍,可以采用身体损伤程度分级法进行评估。
2.2 身体损伤程度分级法:(1)轻伤: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等级为1-20级。
2.3 判断伤残程度的其他因素:(1)年龄:越年轻的人恢复能力越强,造成的伤残程度也较轻。
(2)治疗时间:治疗时间越短,恢复的机会越大。
(3)原有健康状况:原有疾病会加重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势。
三、伤残赔偿标准3.1 轻伤赔偿标准:医疗费用低于200元人民币,通常根据伤势大小适当补偿。
3.2 中度伤赔偿标准:(1)医疗费用高于200元人民币,由保险公司负责支付。
(2)伤残赔偿由出险人或者保险公司支付,赔偿标准应该根据受害人的伤残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进行判断。
(2)同时应支付住院费用、营养费、护理费等其他相关费用。
(3)如果患者在事故后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充分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赔偿金。
四、结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伤残评定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制定标准能够保障受害人的权益,同时也可以提高司机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碰撞、侧翻、失火、爆炸等意外事件。
交通事故造成的伤残是指受害人因交通事故而导致身体功能、器官结构或外貌发生永久性损伤或残疾的情况。
为了对交通事故伤残进行准确评定,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
首先,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根据《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GB/T 8423-2008)进行评定。
该标准是我国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基本依据,包括了对不同伤残程度的描述和评定要求。
根据标准,伤残程度分为十级,从轻微伤到极重伤残,每级的评定标准都有详细的描述和评定要求,评定人员需要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定,以确定其伤残程度。
其次,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了对受害人身体功能、器官结构和外貌的评定要求。
在评定身体功能方面,需要对受害人的肢体功能、感觉功能、语言功能等进行评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功能障碍程度。
在评定器官结构方面,需要对受害人的内脏器官、四肢、头部等进行评定,确定其结构损伤的程度。
在评定外貌方面,需要对受害人的面部、颈部、胸部等进行评定,确定其外貌损伤的程度。
评定人员需要全面、客观地评定受害人的伤残情况,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此外,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还规定了评定程序和方法。
评定程序包括了初步评定、复查评定和鉴定评定三个阶段,评定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评定,确保评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评定方法包括了体格检查、医学检查、功能评定、器官结构评定和外貌评定等,评定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确保评定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最后,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是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根据评定结果,受害人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和救助,保障其生活和就业权益。
因此,评定人员在进行伤残评定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确保评定结果的公正和客观,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是对交通事故伤残进行准确评定的重要依据,评定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定,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交通事故定损如何准确评估车损和人伤

交通事故定损如何准确评估车损和人伤交通事故定损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或相关机构对车辆损失和人身伤害进行评估,并为受损方提供相应的赔偿。
准确评估车损和人伤对于保险公司和受损方都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受损方能否得到公正合理的赔偿。
本文将介绍如何准确评估交通事故中的车损和人伤。
一、车损评估1. 车辆信息收集:定损员需要收集事故车辆的基本信息,包括车牌号码、车辆型号、购买日期、车龄等。
此外,还需要记录车辆事故前的状态,包括是否有预先存在的损伤和车辆维修记录等。
2. 外观损伤评估:定损员会仔细检查车辆的外观损伤情况,包括车身刮擦、凹陷、玻璃破损等。
通过目视检查和测量,确定损伤范围和程度,并拍摄照片作为后续定损和理赔的依据。
3. 内部损伤评估:除了外观损伤,车辆内部的损伤也需要评估。
定损员可能需要检查引擎、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是否受损,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量。
4. 取证和证据保全: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定损员需要在评估过程中收集相关的证据和取证。
例如,事故现场照片、车辆停放位置、警察笔录等。
这些证据可以在后续的理赔过程中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人伤评估1. 获取伤者信息:定损人员需要从伤者处获取基本资料,如姓名、年龄、职业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伤者的伤情描述和就医记录。
2. 伤情评估:定损人员会根据伤者的症状和就医记录,评估其伤势的轻重程度。
这可能需要依托医生的诊断报告和专业知识。
3. 医疗费用评估:根据伤者的就医记录和医疗费用清单,定损人员可以评估出伤者的医疗费用支出。
这包括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等。
4. 伤残评定:对于伤情较为严重的伤者,定损人员还需要进行伤残评定。
这是根据伤者的残疾程度和影响程度来确定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
三、附加信息1. 事故责任认定:事故责任认定是交通事故定损的关键部分之一。
定损人员需要仔细调查和分析事故现场、证人证言等,以确认事故责任的归属。
2. 保险条款解读:定损人员需要对涉及的保险条款进行解读,确保赔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交通事故车辆定损标准

交通事故车辆定损标准交通事故车辆定损标准是指根据车辆损坏程度和修复所需费用等因素,确定事故车辆的经济赔偿范围和损失金额的一项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车辆损坏程度评估:定损标准的第一步是评估车辆的损坏程度。
评估应考虑车辆不同部位的损坏情况,例如车身、车窗、车灯、机械部件等。
根据损坏程度的大小,通常将车辆损坏分为轻微、一般、严重和报废四个等级。
2. 材料修复费用评估:根据车辆损坏的部位和程度,评估修复所需的材料费用。
这包括车身板材、玻璃、灯具、零部件等修复所需的材料成本。
3. 工时费用评估:根据车辆损坏的部位和程度,评估修复所需的工时费用。
不同部位和程度的损坏需要不同数量的工时,工时费用也会不同。
4. 配件费用评估:如果需要更换配件,需要评估所需的配件费用。
对于常见的车辆配件,可以参照市场价或厂家建议零售价进行评估。
5. 修复时效评估:车辆修复的时效性也是定损标准的一部分。
通常规定修复所需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定的期限,以保证车主能够尽快恢复使用。
6. 折旧费用评估:对于使用一段时间的车辆,在估算修复费用时可能需要考虑车辆的折旧程度。
这需要根据车辆的年限、使用情况、市场价值等因素进行评估。
7. 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例如车辆已经进行过多次维修、车辆本身存在其他质量问题等,可能需要对定损标准进行特殊处理。
在确定车辆的定损范围和损失金额时,除了上述内容,还需要考虑当地交通事故的法律法规、保险公司的相关政策以及行业内的惯例等因素。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评估人员可能会根据自身经验和判断进行灵活处理,以确保定损结果的公正和合理。
总之,交通事故车辆定损标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评估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只有通过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估和处理,才能确保车主在交通事故后得到及时、合理的赔偿。
车祸事故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车祸事故伤残等级鉴定标准车祸事故伤残等级鉴定标准是按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标准进行评估的。
该标准将人体损伤程度划分为一级至十级,其中一级伤残最严重,十级伤残最轻。
在车祸事故中,常见的伤残等级包括以下几种:一级伤残: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植物状态;极度智力缺损(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
2. 头面部损伤致:双侧眼球缺失;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5级。
3. 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4. 颈部损伤致呼吸和吞咽功能严重障碍。
5. 胸部损伤致:肺叶切除或双侧胸膜广泛严重粘连或胸廓严重畸形,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心功不全,心功Ⅳ级;或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6. 腹部损伤致: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双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7. 肢体损伤致:三肢以上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二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另一肢丧失功能50%以上;二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第三肢完全丧失功能;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第二肢完全丧失功能,第三肢丧失功能50%以上;一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另二肢完全丧失功能;三肢完全丧失功能。
8.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76%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伤残等级鉴定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受害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标准。
如果您遇到了车祸事故,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机构进行评估和处理。
二级伤残:1. 颅脑、脊髓损伤致:重度智力缺损(智商34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需随时有人帮助才能完成;完全性失语;双眼盲目5级。
2. 头面部损伤致: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盲目4级;或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3级以上;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盲目3级以上;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盲目3级以上,另一眼盲目4级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动车事故损伤因果关系鉴定评估标准吉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行业协会机动车事故损伤因果关系鉴定评估标准目次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用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技术要求4.1 法律责任4.2 人员4.3 仪器设备4.4场所与环境4.5 鉴定(评估)程序和方法4.6 档案管理5 服务客户附录:仪器设备配置清单引言当因事故造成车辆损伤后,便涉及到保险理赔或车辆维修等问题,进而可能引发事故双方受损车辆所有人与保险公司、维修企业之间因保险理赔问题、受损车辆维修质量问题发生争议,甚至诉诸法律。
因此,通过鉴定评估,清晰事故车辆损伤的因果关系,为保险理赔和维修质量的判定提供技术依据。
机动车事故损伤因果关系的鉴定评估是集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手段和实践经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工作。
同时,现代汽车又是集机械、液压、电子、自动控制、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产品,且事故发生时的状况千差万别,因事故造成车辆损伤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因此,机动车事故损伤因果关系的鉴定评估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非常科学严谨的技术流程。
为了规范机动车事故损伤因果关系鉴定评估工作,体现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必要制定针对从事机动车事故损伤因果关系鉴定评估工作应依据和遵循的技术标准。
为此,吉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行业协会技术专家组成员编写了本文件。
本文件的制定和实施为保险理赔、维修质量的判定或司法裁定提供技术支持。
机动车事故损伤因果关系鉴定评估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事故损伤因果关系鉴定评估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接受客户委托从事机动车事故损伤因果关系鉴定评估业务的机构和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包括修正单)注意标注日期的引用。
GB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5746 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方法GB21861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与方法RB/T214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8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要求RB/T219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司法鉴定机构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7258、GB15746、GB21861、RB/T214、RB/T218、RB/T219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检查根据专业判断确定其与通用要求的符合性活动。
3.2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量、试验或估计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3.3检测按照程序确定合格评定对象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
3.4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3.5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或出具鉴定证书。
3.6勘验鉴定人现场对其特定对象进行勘察、检验和取证的活动。
3.7鉴定评估鉴定评估人员运用专门知识或科学技术对所设计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4 技术要求4.1 法律责任机动车事故损伤因果关系鉴定评估机构和人员应遵照独立、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开展鉴定评估业务和出具鉴定评估报告,并对鉴定评估报告的内容和结论意见承担法律责任。
4.2 人员4.2.1 机动车事故损伤因果关系鉴定评估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评估机构须具备《资产评估法》规定的设立条件,取得吉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行业协会颁发的备案证书;4.2.2 技术含量较高或争议较大的项目由评估协会专家组至少3-5人集体仲裁,并以数据或检测结果为依据。
4.3 仪器设备4.3.1 鉴定评估机构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满足附录表的要求。
4.3.2 应对鉴定评估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由影响或计量溯源性有要求的仪器设备有计划地实施检定或校准,并保持在有效期内使用。
4.3.3 所有检定、校准合格满足检验检测要求的仪器设备均使用于绿色合格标识,并标明仪器的名称、编码和有效期。
4.3.4 鉴定评估所用仪器设备,包括软件系统应得到有效保护,避免出现检验检测结果失效。
4.4 场所环境4.4.1 事故车辆损伤因果关系的鉴定评估活动中,当检验检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或环境条件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4.4.2 当环境条件和场所不满足勘验和检验检测要求时,应停止鉴定评估活动。
4.4.3鉴于目前天津市鉴定评估机构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差的实际情况,为保证报告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暂时允许不具备实验室及设备条件的鉴定评估机构与具备条件的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确保承接的因果关系鉴定项目具有检验检测数据为依据,并据此出具鉴定报告。
4.4.4合作协议需明确合作期限和合作内容,附检测机构介绍及设备仪器明细、照片。
4.5 鉴定评估程序和方法4.5.1委托受理与终止4.5.1.1 委托人应向鉴定评估机构提交委托书,鉴定评估机构应对客户委托内容进行分析,确认委托事项描述是否详实或有疑问,确认本机构的技术条件和能力能否满足客户需求,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4.5.1.2 委托方或当事人应向鉴定评估机构提供实施鉴定评估所需的完整信息,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鉴定评估机构应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可采用性进行确认。
当提供的信息不完整可能会造成鉴定评估意见的局限性或出现错误结果时应及时告知委托方,委托事项变更应征询委托方书面同意。
4.5.1.3鉴定评估机构承接的鉴定项目不得分包。
为完成鉴定委托要求需要其他机构提供部分监测数据时可以协作,但不得将抽样/取样、鉴定结果的分析与判断,以及鉴定意见的形成等工作进行分包。
4.5.1.4 当委托方不能按鉴定机构的要求提供补充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鉴定过程和结果时,应终止该项目。
4.5.2 制订鉴定评估大纲4.5.2.1 委托受理后,机构根据委托事项的需要拟订工作纲要,其内容至少包括: a)鉴定评估事项名称b)鉴定评估内容c)鉴定评估依据d)鉴定评估人员组成e)鉴定评估鉴定程序和方法f)出具鉴定评估报告4.5.3 鉴定评估的实施4.5.3.1 项目组应不少于3人且满足4.2.1要求的鉴定评估技术人员组成要求,并独立完成委托鉴定活动,不受任何形式利益的干扰。
4.5.3.2 鉴定人员应遵照鉴定大纲要求,实施不同的鉴定程序和方法。
4.5.3.3 实施鉴定评估时应记录实时环境条件。
当鉴定活动对环境条件有强制性要求而其不能满足开展鉴定评估活动时,应终止鉴定活动并记录实际环境条件。
4.5.3.4 鉴定评估活动中需要外部专家提供技术支持的,评估机构应聘任外部专家,需要在鉴定评估报告的特别事项中说明,并保留评估记录,外部专家所承担的工作不属于分包。
4.5.3.5 实施鉴定评估活动前,鉴定人员应核查确认鉴定所用仪器设备的适用性及检定/校准的状态,并予以记录。
4.5.3.6 开展鉴定评估活动中,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实行回避制度和相关人员现场见证制度。
4.5.3.7 鉴定评估人员应对事故受损车辆或损伤的总成/零部件进行现场勘验。
可通过摄录像等手段记录损伤痕迹,并运用专业经验,通过检查、检验和必要的测量检测等方法,取得车辆或总成/零部件损伤状况的证据。
4.5.3.8 当采用检查、检验等人工经验鉴定的方法不足以取得因果关系分析的效果时,应采用专用仪器设备对某一特定对象或参数进行检测,以获取定性定量的、客观准确的数据结果。
4.5.4 记录4.5.4.1 鉴定评估机构应保留自委托受理开始至鉴定评估终结全过程的完整的记录。
4.5.4.2 记录内容应真实、客观,及时,不应追记或补记。
记录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时,被更改部分应采用杠改法,不得涂抹,且应由更改人签认,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4.5.4.3 记录的信息应足够详细、全面和清晰。
记录可采用书写、绘图、影像、录音、照片、摄像、计算机和激光扫描等方式方法。
对于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应予保护和备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或修改。
4.5.5 鉴定评估报告4.5.5.1 鉴定评估人应通过汇总鉴定实施过程的所有记录,认真分析事故车辆损伤原因和损伤结果的关联性,得出鉴定结论意见,并形成鉴定评估报告。
4.5.5.2 鉴定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客观、完整,技术数据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鉴定结论意见应科学、严谨、准确,体现专业性特点。
4.5.5.3 鉴定评估报告的信息应足够详细,符合鉴定评估报告的基本要求,不得出具模棱两可、仅供参考等结论。
有协作单位时,需协作单位及人员签字盖章。
4.5.5.4 鉴定评估报告应由唯一性标识和编号。
4.5.5.5 鉴定评估报告宜以电子版形式存储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及备份,按《资产评估法》规定的保存年限妥善保存。
4.5.5.6 对已发布的鉴定报告的修改应以追加文件的形式予以替换,被替换的报告须注以唯一性标识和更改日期。
4.6 档案管理4.6.1 机构应设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保存档案信息资料,保证档案资料安全。
4.6.2 每个案例应独立存档并有明确标识。
4.6.3 档案存档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委托书、与委托人沟通记录、委托受理协议、客户提供的信息资料、鉴定大纲、鉴定实施过程记录、鉴定报告及其附件。
4.6.4 所有以电子版形式存储的档案信息资料均采取保护措施并予备份留存。
5 服务客户5.1 机构应遵循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组织开展鉴定评估活动。
5.2 鉴定评估技术人员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及实践经验独立开展鉴定评估活动,不受任何形式利益的干扰,客观分析车辆损伤因果关系,确保鉴定评估结论意见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5.3 鉴定评估人员应对鉴评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5.4 鉴定评估机构应将报告上传到评估协会的平台系统上,自动生成序列号和防伪二维码备案。
5.5 对已完成的报告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应认真分析,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1] GB/T18344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2] GB/33195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3] GA 41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4] GA 50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验照相[5] GA/T952 法厅科学机动车发动机号码和车架号码检验规程[6] GA/T1087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7] GA/T1133 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8]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部令第132号)[9] JT/T795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10] 汽车损伤鉴定、检测修复技术标准与保险理赔规范操作实用手册本标准自团体标准颁布之日起试行。
本标准由吉林省机动车鉴定评估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吉林市机动车鉴定评估行业协会2018年11月30日1 120件套 1 09014A 1579 京东全公制汽车维修工具套装汽修汽保工具组套棘轮扳手套筒组合 120+1件套2 螺丝刀组套 1 9306 243 京东世达(SATA)十字螺丝刀工业汽修家电维修拆机梅花螺丝起子工具组93063 胎压表 1 FSD-201 515 京东风速FSD-201数显高精度液晶数字电子胎压表汽车轮胎充气表加气枪SN73804 卧式千斤顶 1 SATA2.5 698 京东世达(SATA)重型卧式液压千斤顶2.5公吨978135 12v便携式气泵1双杠强力198 京东普仕顿汽车应急电源12V便携式打气泵双杠打气筒车载高压充气泵带灯双缸打气泵6 启动电源 1 纽曼W18标配268 京东纽曼W18 汽车应急启动电源车载电瓶搭打火启动宝器12V便携多功能7 电瓶线4米 1 汽车搭电4米99 京东沿途汽车电瓶搭火线电压过载保护器+反接报警+电压检测+LED照明4米搭电8 录音笔(内存大点)10小时以上1 32G内存368 京东纽曼(Newsmy)录音笔V19 32G 支持音频线转录双麦克风微型迷你高清远距降9 制动液检测笔1 笔形48 京东刹车油检测笔刹车油测试笔刹车油更换检测仪汽车制动液测试仪10 轮胎花纹深度规1 W4591 8 京东Wynns威力狮轮胎深度测试规轮胎花纹深度测试仪测量规W459111 刹车片厚度规1刹车片厚度尺38 京东刹车片厚度尺12 机油监测仪(油质)1TIMKEN-6f1800青岛奥龙星迪检测设备润滑油抗磨监测13 制动压力表 1 A0018 800 阿里巴巴汽车刹车油压力表ABS制动系统检测仪A001814 转向压力表 1 jc-a8101 545 阿里巴巴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压力测试仪压力测试表压力表15 发动机综合分析仪1EA1000B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9800阿里巴巴检测汽车发动机及电控系统的全新设备,该机通过传感器采集信号,经前端预处理器处理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以不同的形式输出,可以直观、方便的对发动机进行故障检测、分析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