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

合集下载

肾病综合征 PPT

肾病综合征 PPT

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
1.合理安排休息:注意休息,如水肿明显、合并感染、大量蛋白 尿应卧床休息。严重水肿者应经常变换体位。
2.预防感染:因为患者本身的免疫能力低下,且长期使用免疫抑 制剂,故很容易发生感染的并发症。注意进行无菌 操作,定时开窗通风,嘱患者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
3.饮食护理: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蛋白摄入以0.8-1.0g/kg/d, 钠盐摄入小于3g/d,脂肪摄入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的植物油为主。
5.练习憋气:病人俯卧于床上,腹部垫一枕头,练习吸 气后屏气30s。 6.术前常规用药:邦亭1ku肌注,舒乐安定2粒口服。
护理
术后
术后3小时:
术后3小时内每小时饮水300ml,以保证每小时有一次尿
标本。
术后6小时:
1.术后常规平卧6小时可解开腹带和左、右侧卧翻身。
2.卧床24小时,术后一般测血压8次,前4次之间间隔半 小时,后4次之间间隔1小时,血压平稳后停止。
病因
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原发性NS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多种病理类型构成。
分类
儿童
原发性
微小病变型肾病
(三膜一局一微小)
继发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过敏性紫癜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青少年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微小病变型肾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过敏性紫癜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2.若出现严重水肿,应减少肌肉注射的次数和频率。
原因:由于低蛋白血症、消化不良及胃肠功能较弱,血液 中的胍类物质十分容易随唾液排出,在口腔中经分 解作用最后产生氨,而氨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作用, 引发口腔溃疡。
措施:1.饭前饭后及时漱口。 2.若病情较重,应每天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口腔护理。

肾病综合征健康宣教

肾病综合征健康宣教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分析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如内容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结果反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改进健康促进计划
评价结果
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01
患者对医疗保健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03
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后,医疗保健资源的利用得到优化。
肾病综合征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01.
基本概述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03.
危险行为因素
04.
健康教育策略
05.
健康促进计划
06.
健康促进计划评价
基本概述
肾病综合征定义
01
04
02
03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
06
低蛋白血症:血液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07
高脂血症:血液中脂肪含量增加
08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大于5
水肿:可表现为全身水肿或局部水肿
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
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急性肾衰竭等
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3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由肾脏疾病引起,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03
健康效果改善率:通过健康促进计划,肾病综合征患者健康状况改善的比例
04
患者满意度:对健康促进计划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05
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健康促进计划,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程度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
分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 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感染、遗传、免疫、药物、环境等因 素均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病理机制
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免疫炎症反应、 细胞外基质沉积等导致肾小球滤过屏 障功能障碍,蛋白质大量丢失。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等。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
目录
• 肾病综合征概述 •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 肾病综合征的预防与保健 • 肾病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 肾病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肾病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 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 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 的临床综合征。
总结词
老年肾病综合征的护理与保健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包括心理支持、生活照顾、营养补充等。
详细描述
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 态和情绪。同时,生活照顾和营养补充也是非常重要的,患 者需要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进行运动锻炼, 增强体质。
案例三:慢性肾病综合征的长期管理
饮食调理
01
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适 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 鱼、瘦肉、蛋、奶等。
02
控制盐的摄入量:减少 盐的摄入,避免过咸的 食物和饮品。
03
控制脂肪摄入量:减少 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 动物内脏、肥肉等。
04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矿 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 菜、水果等。
04
肾病综合征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与康复
诊断标准

肾病综合征综

肾病综合征综

临床表现
全身水肿 (1)水肿开始多见于眼睑及面部,晨起明显,以 后渐波及全身,且随体位变化(低处最肿)。 (2)严重者眼睁不开,阴囊肿大如小汽球, 可有胸水、腹水、呼吸困难。 (3)水肿为凹陷性。 (4)反复出现,迁延很久。 (5)无明显诱因,约30%有病毒或细菌感染。
PN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①微小病变型—静电屏障损伤(T细胞免疫失调) ②非微小病变型—分子屏障损伤(免疫复合物) ③遗传基础:激素敏感型(HLA-DR7)

频复发(HLA-DR9) 家族性表现
病理生理
大量蛋白尿
定性(+++~++++) 定量:≥50mg/kg.d
低蛋白血症
(1)适应症 a、频繁复发和反复者 b、对激素依赖和耐药者 c、激素副作用严重者

低蛋白血症——促进肝合成脂蛋白↑
(脂蛋白为大分子物质难以从肾脏排出)
高脂血症—— 导致肾小球硬化、
肾间质纤维化
水肿
1.低蛋白血症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白蛋白<25g/L→组织间隙潴留
<15g/L有胸水、腹水形成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容量↓ 尿
→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加→又刺激抗利 激素分泌→心钠素减少→尿少→水钠 潴 留→凹陷性水肿(水份渗到组织间 隙)。
①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1周内3 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 ② 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③ 血浆胆固醇高于5.7mmol/L ④ 全身浮肿
单纯性肾病——具备以上四项条件。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小结
§ 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知识 § 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治疗 §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知识
§ (四)肾活组织病理检查
§ (五)肾B超检查 双肾正常或缩小。
治疗方案
1
2

3
4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主要治疗 并发症治疗
Ø 休息 Ø 饮食
Ø 利尿:噻嗪类、Ø 糖皮质激素 Ø 抗凝、抗血小
襻利尿剂、潴钾 Ø 免疫抑制剂: 板粘附
利尿剂
烷化剂、环孢素A、Ø 降脂
吗替麦考酚酯、 他克莫司
Ø 其他并发症 (感染、急性肾
更换为泼尼松龙(等剂量)口服或静脉滴注。
糖皮质激素
-患者对激素的反应:
根据患者对激素的治疗反应,可将其分为“激素敏 感型”、“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三类,其 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应有所区别。
激素敏感型-规范用药8周内NS缓解 激素依赖型-激素撤减过程中或停用激素后
14天内复发者 激素抵抗型-规范化激素治疗(足量12周)
25g/L时,易形成静脉血栓。 (2)维持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
间于正常的一倍; (3)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或香豆素类药物 (4)抗凝的同时可辅以抗血小板
药物; (5)抗凝及溶栓治疗时均应避免
药物过量导致出血。
治疗要点
⒈一般治疗 ⒉利尿消肿 ⒊抗凝治疗 ⒋糖皮质激素 ⒌其它免疫抑制药物
⑴其用药原则是:起始足量、 缓慢减药、长期维持。
高脂血症
血容量
肾小球滤过率 ADH ALD 利钠因子
水钠潴留
水肿
水分转入间质
并发症
§ 感染 § 血栓、栓塞并发症 § 急性肾衰竭 §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一)尿液检查 § (二)血液检查 § (三)肾功能检查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 Nephrotic Syndrome,NS)
内容
肾病综合征的概况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思路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概况
是由多种病因和多种病理类型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综合征, 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典型临床表现:
NS病生与临床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 <30g/L
NS病生与临床低蛋白血症
尿中丢失白蛋白 >肝代偿合成
原 因
胃肠道:严重水肿,吸收不良
NS病生与临床低蛋白血症
对机体的影响
低蛋白血症 尿中多种蛋白丢失的影响 •感染:IgG、补体旁路B因子 •高凝状态:脂代谢改变、抗凝、纤溶有关因子 •内分泌系统紊乱:甲状腺结合蛋白 •微量元素缺乏:血清转铁蛋白 铜蓝蛋白 锌结合蛋白 •对药代动力学影响:药物结合蛋白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老年
膜性肾病
糖尿病肾病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继 小球肾炎
肾淀粉样变性
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骨髓瘤性肾病

淋巴瘤或实体肿瘤
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NS病生与临床大量蛋白尿
原 因
NS病生与临床大量蛋白尿
NS病生与临床大量蛋白尿

病所引起,占75%


继发性 NS
征Hale Waihona Puke 遗传性NSAlpot综合征
病因分类
Secondry NS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引起者
感染:乙肝、丙肝相关性肾炎 药物、中毒 肿瘤:实体肿瘤、多发性骨髓瘤 系统性疾病:SLE、过敏性紫癜、肾脏淀粉 样变 代谢性疾病:DN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文章目录*一、肾病综合征的概述*二、肾病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三、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四、肾病综合征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六、肾病综合征的防治方案肾病综合征的概述1、定义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2、别称肾综3、发病部位肾4、传染性无传染性5、高发人群儿童6、科室肾内科肾病综合征的典型症状1、肾病综合征的典型症状肾病综合征有4个主要特征,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全身显著水肿。

2、肾病综合征的分类 2.1、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三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病因不明,占小儿肾病综合征的90%、2.2、按病理分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型肾病最为常见,占80%~85%;非微小病变型:占10%~15%,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等。

2.3、按临床分型:①单纯型NS:占80%以上;②肾炎型NS:占20%以下。

2.4、按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分型:激素敏感型NS;激素耐药型NS;激素依赖型NS、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

在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过敏性紫癜为多见。

许多疾病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损伤,导致肾病综合征。

成人的2/3和大部分儿童的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急进性肾炎等。

按病理诊断主要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它们的相对发病率和特征见表1。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为:感染、药物(汞、有机金、青霉胺和海洛因等)、毒素及过敏、肿瘤(肺、胃、结肠、乳腺实体瘤和淋巴瘤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淀粉样变及糖尿病等。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紫殿肾,乙肝肾,见于中青年; 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性、骨髓瘤性肾病、实
体瘤见于中老年。
胃肠粘膜水肿, 蛋白质的吸收少
大量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 膜通透性增 高为其主要 原因;
病理生理
肝脏代偿合成仍 不能满足丢失和 分解部分
血浆白蛋白
低血浆白蛋白
水肿
高血脂症:
肝合成脂蛋 白增加、脂 蛋白分解减 少相关。
第五节 肾病综合征
定义: 肾病综合征由 (1)尿蛋白>3.5; (2)血浆白蛋白低于30; (3)水肿; (4)血脂升高等, 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分 类 (1)
—原发性:
微小病变:儿童多见 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膜性肾病:老年多见
分 类 2)
—继发性:
过敏性紫癜肾炎、乙肝肾、、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见于儿童;
1. 青壮年多发,男性 >女性; 2. 2. 多有前驱感染症状,部分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 3. 3. 肾病综合征表现外,绝大多数伴有明显血尿; 4. 4. 病情持续进展,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贫血出现早; 5. 5. 5070%有持续血清C3降低; 6. 6. 对激素、细胞毒药物治疗常无效。病变进展快。
诊断与鉴别诊断
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特点: (1)有糖尿病; (2)糖尿病后数年出现尿的改变。
肾淀粉样变
骨髓瘤性肾病
治疗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抑制免疫与炎症 中药治疗 并发症的防治
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饮食应正常量(1.0)高 质量蛋白质(富含必须氨基酸的 动物蛋白),热量要充分 (30~35),水肿时应低盐(<3)
肉眼血尿,病变进展缓慢,肾功能损害出现的晚。 (4)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 (5)治疗反应:约25%病例可自行缓解。早期(未形成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综合征(NS)就是一临床症候群,分为原发与继发两大类,皆由肾小球疾病引起。

在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必须严格按照下列三步进行:①就是否肾病综合征?②就是否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③就是哪种肾小球疾病引起得肾病综合征?1、肾病综合征得诊断肾病综合征由以下四个方面得临床表现组成: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大于3、5g/d);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可轻可重,严重时常伴体腔积液);④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脂增高)。

前两条为诊断所必需,只有①②③、①②④或①②③④齐备时,肾病综合征诊断才能成立。

大量蛋白尿就是导致肾病综合征各种表现得基础。

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且原尿中部分白蛋白在近端小管上皮中降解(每日可达10g),即刺激肝脏代偿性增加蛋白合成,若这一代偿合成仍不能补足蛋白丢失因此,准确测定尿蛋白量就是诊断肾病综合征得前提,尿蛋白定性或尿蛋白半定量不能替代尿蛋白定量检查。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得诊断肾病综合征诊断成立后,还必须除外先天遗传性疾病及全身系统疾病导致得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才能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能引起肾病综合征得遗传性肾脏病不多。

在儿科,主要见于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包括芬兰型及非芬兰型,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此病常在新生儿(芬兰型)或婴幼儿期(非芬兰型)发病,呈现肾病综合征及进行性肾损害,数年后即至终末肾衰竭。

此病发病率不高,国内罕见,应根据发病年龄、临床病理表现及家族史来诊断本病。

在内科,能引起肾病综合征得遗传肾脏病更少,仅见于极少数Alport综合征病人。

Alport综合征得遗传方式呈异质性,多为性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年已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报道。

此病在10岁前发病,以血尿(100%病有血尿)、蛋白尿(多为少量蛋白尿,仅极少数呈现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并常伴神经性耳聋及眼疾(球性晶体及黄斑病变)。

本病属性染色体显性遗传时,家族中男性病人病情常明显重于女性,男性多于30岁死亡。

肾脏组织电镜检查证实本病主要病变在肾小球基底膜,可见增厚与变薄得基底膜相间,在增厚得基底膜中致密带变宽并纵向劈裂成网,故在已知上述各种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得临床表现后,即可试从临床表现推断病理诊断,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中:①发病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从小至老依次为MCD(儿童、少年)、MsPGN及FSGS(青少年)、MCGN(青壮年)、MN(中、老年)。

②起病情况:起病急、临床呈单纯肾病综合征者,主要为MCD;感染后急性起病并呈现急性肾炎综合征者,主要为MsPGN及MCGN;隐袭起病多为MN及FSGS;而MsPGN及MCGN在无前驱感染情况下也可隐袭起病。

③血尿:感染后3日内出现肉眼血尿者多为IgA肾病;无肉眼血尿,乃至无血尿者主要为MCD及MN。

④肾功能不全:MCGN肾功能不全出现早、进展快; MN肾功能不全出现晚、进展慢;FSGS及重度MsPGN确诊时已多有肾功能损害;而MCD及轻度MsPGN肾功能常正常。

⑤其她:IgA肾病血清IgA 水平可能增高;MCGN病人血清补体常持续降低。

由于肾小球疾病有下列特点:一种病理类型可呈现多种临床表现,而一种临床表现又可来自多种病理类型,二者之间广泛存在着交叉联系,所以绝不可能完全推断正确。

一般来说,临床医师根据临床表现推断病理类型得最高准确性也只有60%~70%。

因此,要准确地作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得基础诊断,仍必须进行肾穿刺病理检查。

" 4、肾病综合征得治疗4、1 对症治疗-利尿消肿注意勿利尿过度、过猛,以免血液浓缩形成血栓,病人体重以每日下降0、5~1、0Kg为宜。

4、2主要治疗-抗免疫抗炎症导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得肾小球疾病几乎都就是免疫介导性疾病,而且多为免疫介导性炎症,故其主要治疗必为抗免疫及抗炎症治疗。

4、2、1 合理应用各种治疗药物类固醇激素尽管激素治疗存在多种方案,但就是一般均遵循"足量、慢减、长期维持"得用药原则。

①开始用量要足:以泼尼松为例,起始剂量需达到每日1mg/kg(不过,多数国内医师主张最大量不超过60mg/d),足量(≥40mg/d)服药12周。

②减撤药要慢:有效病例每2-3周减原用量得1/10,当减至 20mg/d左右时疾病尤易反跳,更应谨慎。

③维持用药要久:常以隔日20mg顿服作维持量,共服半年至1年或更久。

起始量足有利于诱导疾病缓解,减量慢及维持用药久可预防疾病复发。

某些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尤其少数病理为微小病变或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者)可以试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0、5-1、0g溶于5%葡萄糖静脉点滴,隔日1次,共3次。

用药期间,必须注意防止感染、水钠潴留及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

细胞毒药物包括盐酸氮芥、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及长春新碱等,它们常与激素配伍应用。

此类药物中氮芥疗效最佳,但因副作用大(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及局部刺激),临床现已少用,或仅用作二线药物(环磷酰胺疗效不佳时)。

该药多在睡前从静脉点滴得三通头中推注,始量1mg/次,渐增至5mg/次,每周注射两次,直至累积量达80-100mg。

现在临床最常用环磷酰胺,每日100mg口服,或200mg静脉注射,累积量达6-8g停药。

该药出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及胃肠反应,但远比盐酸氮芥轻,此外还有中毒性肝炎、性腺抑制(主要为男性)、脱发及出血性膀胱炎等副作用,均应注意。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每次0、75/m2体表面积,或每次1g溶于5%葡萄糖静脉点滴,每月1次,共6次),虽已广泛应用于狼疮性肾炎(尤其肾间质病变重者),但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未必有特殊优越性。

苯丁酸氮芥也可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常用量为每日0、15~0、2mg/kg,共服8~10周,累积量达10~15mg/kg停药。

该药副作用与环磷酰胺相似,但比环磷酰胺轻。

霉酚酸酯为新型得免疫抑制剂。

该药选择性作用于T、B淋巴细胞抑制免疫,而对其它体细胞无作用,故副作用小(仅轻度胃肠反应,偶有轻度贫血或白细胞减少)。

霉酚酸酯也常与激素全用,剂量1-2g/d,分两次空腹口服,需持续服药1年以上。

有人认为此药对膜性肾病(包括II期膜性肾病)疗效远较其它细胞毒药物良好。

环孢素A该药选择性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抑制免疫反应,临床也常与激素合用,起始用量常为5mg/kg、d,分两次口服,2~3月后缓慢减量,共服药半年6~12个月。

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药物血浓度,以保持其谷值在100~200ng/ml。

该药对某些给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除外)病例,尤其呈激素依赖性者,有一定疗效,但就是该药副作用大(急、慢性肾毒性、肝毒性、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齿龈增生以及多毛症等),故一般只作为二线用药。

雷公藤中药雷公藤根(去皮)含有多甙、二萜内酯、三萜甾醇、倍半萜生物碱等30多种化学成分,现知其中某些成分主要为雷公藤多甙,故临床现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30-60mg/d,分3次服用,也多与激素配伍)。

雷公藤多甙也有一定副作用,如性腺抑制(男性精子生成减少,女性月经紊乱)、肝脏损害及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但比环磷酰胺轻。

此外,雷公藤可导致急性肾衰竭,需注意。

肾病综合征治疗困难,常逐渐发展至终末肾衰竭,经过治疗如能减少尿蛋白排泄及延缓肾损害进展即为成功,不宜盲目制订过高目标。

治疗时也应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或霉酚酸酯)联合应用,若无明显副作用,激素足量用药时间要更长(甚至6个月),减药速度要更慢,维持治疗要更久。

对部分无效病例(尤其就是激素依赖者),也可试用环孢素A。

4、3、4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所致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此病理类型病例治疗常无效,疾病进展快,易于进入终末肾衰竭。

因此,治疗目标只能定为延缓肾损害,而且不易达到。

此病理类型得肾病综合征可参考上述重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得治疗方案进行,不过,不提倡用环孢素A,因为已证实无效。

有学者主张该型肾炎病人应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双密达莫300mg/d或阿司匹林100mg/d)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认为对延缓肾损害进展有益。

4、4并发症防治4、4、1感染感染就是肾病综合征得常见并发症,包括细菌、病毒及霉菌感染等,其中以血行播散性结核及深部霉菌感染最严重,可威胁病人生命。

感染得防治原则就是:①不盲目给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得病人并用抗生加尿蛋白排泄及损害肾脏,早已被废弃,目前主张每日蛋白入量以0、8~1、0g/kg为宜。

近年研究发现,饮食蛋白组成(氨基酸成份)也影响尿蛋白排泄,故有学者提倡肾病综合征宜多进大豆蛋白为主得素食,而不宜多动物蛋白,此观点也应重视。

②促进肝脏合成蛋白:从前多用同化激素(如苯丙酸诺龙),但疗效不著而副作用大,现已不用。

北京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经多年研究推荐用中药当归30g、黄芪60g煎剂每日一剂,可促进蛋白合成,现已推广应用。

③减少尿中蛋白丢失:可应用ACEI(如苯拉普利、雷米普利等),该类药能减低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并能改善肾小球滤过膜选择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可减少30%~50%)。

近年,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问世,该类药治疗作用在某些方面与ACEI相似,亦有良好应用前景。

肾病综合征由于体内金属结合蛋白及内分泌素结合蛋白随尿丢失,导致机体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及活性维生素D缺乏,这也应通过饮食及药物补充进行治疗。

其中服用25(OH)D3或1、25(OH)2D3治疗活性维生素D缺乏及低钙血症疗效最佳。

4、4、5 特发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本身可引起一种机制欠清得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能与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及原尿中大量蛋白在少尿时与Tamm-Horsfall蛋白共同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导致"肾单位内梗阻性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