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示空间采光设计的优化策略

合集下载

博物馆灯光控制解决方案

博物馆灯光控制解决方案

博物馆灯光控制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博物馆已经不再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场所,它更是教育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灯光在博物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展品提供合适的照明,营造出适宜的氛围,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展品。

本文将深入探讨博物馆灯光控制解决方案的七个关键方面。

二、照明质量和舒适度光谱选择:为了保护文物,应选择与太阳光接近的光源,如LED 灯,它可以模拟自然光并减少紫外线辐射。

亮度调节:不同的展品需要不同的光照强度。

控制系统应根据展品的需要和参观者的位置来调整灯光亮度。

色温可调:色温的调节对于创造适当的氛围至关重要。

暖色光更适合展示古董,而冷色光则能更好地突出现代艺术作品。

三、节能和环保高效节能灯具:采用高效率、长寿命的LED灯具,减少更换频率和维护工作量。

智能控制: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只在有参观者活动时才开启照明,或根据外部光线自动调节灯光亮度。

节能模式:设置节能模式,如定时开关或根据人流感应调节灯光,降低能耗。

四、艺术性和主题性灯光艺术设计:灯光不仅为展品提供照明,也可以作为艺术品来设计,增强展厅的艺术氛围。

主题照明:根据展览的主题和内容,使用灯光突出展品的特色和背后的故事。

动态光影效果:结合多媒体技术,创造动态的灯光效果,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的展览体验。

五、空间感和层次感照明分区:根据展厅的布局和功能分区,为每个区域提供适当的照明,增强空间感。

层次照明:通过使用不同亮度和颜色的灯光,创造出丰富的光影层次,引导参观者的视线。

焦点照明:使用聚光灯或其他专业照明设备突出展品的关键部分,增强展品的视觉冲击力。

六、安全性和稳定性防震防潮设计:考虑到博物馆的特殊环境,灯具和控制设备应具备防震和防潮功能。

过载保护:设置过载保护功能,防止电流过大对灯具和电路造成损害。

应急照明:在紧急情况下,应确保有足够的应急照明来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七、拓展性和创新性可编程控制:采用可编程控制系统,方便后续的升级和维护,也支持各种复杂的照明场景预设。

博物馆展览陈列的优化方法研究

博物馆展览陈列的优化方法研究

博物馆展览陈列的优化方法研究博物馆展览陈列是指博物馆在特定的展览空间内,通过合理的布局、展示手段和展览内容,将馆藏文物或者相关主题展示给观众。

良好的展览陈列可以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文物,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

本文将重点研究博物馆展览陈列的优化方法。

一、展览陈列布局的优化1. 空间规划:根据展览主题和文物的特点,合理规划展览空间,确保观众顺利游览,同时考虑流线与交通流量的合理安排。

2. 展馆设计:根据展览内容和观众的需求,设计展馆布局,在展览陈列中设置分区和过渡区,以便观众有序参观,同时利用展览空间的各个角落进行陈列,提高展览的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3. 多媒体融合:在展览陈列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声音等,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和参与感,丰富展览的展示手段。

二、展览内容的优化1. 主题鲜明:确定展览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并贯穿整个展览陈列,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展览的主旨。

2. 时间序列:对于历史类或者文化类的展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传承。

3. 多样性内容:在展览中安排多样性的文物或者内容,丰富观众的视觉和感官体验,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兴趣。

三、展示手段的优化1. 展示方式:选择适当的展示方式,如平面展示、立体展示、实物展示、模型展示等,根据文物的特点和展览的需要进行选择,提高文物的展示效果和观众的观赏体验。

2. 陈列设计:设计合理的陈列布局,包括展品的排列、高度、角度等,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观赏展品,同时避免拥堵和观赏不便。

3. 色彩搭配:选取恰当的色彩进行展览陈列,使展览更具美感,同时能够突出文物的特色和氛围。

四、观众体验的优化1. 观众导引:设置导览图、导览语音等,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览的内容和布局,提供参观指南,提高观众的参观效果和体验。

2. 学习互动:设置互动展品、触摸屏、参观讲解等,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物,参与到展览中,提高观众的学习和参与度。

3. 线上延伸:为展览设置线上资源,如网站、APP等,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参考资料,方便观众深入了解展览,同时提供线上互动和社交功能,增强观众体验。

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是展示文物和艺术品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照明设计可以提升展品的视觉效果,增加观众的参观体验。

在实际的展陈过程中,照明设计也会面临各种问题,影响到展品的呈现效果。

本文将就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照明不均匀在博物馆展陈中,很多展品需要通过照明来突出其特点和细节。

由于展陈空间的复杂性和展品的多样性,往往会导致照明不均匀的问题。

有的地方光线过强,有的地方光线过弱,影响了观众对展品的整体观感。

对策:为了解决照明不均匀的问题,需要在展陈布展之前对展馆的照明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测试,确定每个展区的需求和特点,量身定制照明方案。

可以采用导轨照明系统、聚光灯、筒灯等多种照明设备,结合灯具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使光线能够均匀地覆盖每一个展品,提高整体的展陈效果。

问题二:光线色温不合适博物馆的展陈通常需要使用暖色调的光线来营造氛围和美感,但有时候在照明设计中会出现光线色温不合适的问题,使得展品的色彩和细节无法真实呈现。

对策:选择合适的光源和灯具是解决光线色温不合适问题的关键。

在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中,可以选择LED灯具,因为LED灯具具有成本低、寿命长、色温可调等优点,能够满足不同展品的照明需求。

可以根据展品的特点和环境需求,适当调整灯具的色温和亮度,以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

问题三:照明对展品的保护不足恰当的照明设计可以突出展品的特点和美感,但过强的光线也可能会对展品造成褪色、老化等损害,影响展品的保护和保存。

对策:为了保护展品,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需要在照明强度和时间上做出控制。

可以采用调光灯和定时控制装置,根据展品的材质和特点设定合适的光照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强的光线直接对展品造成伤害。

还可以通过使用特殊的照明材料和技术,如UV滤光玻璃、抗紫外线照明等手段,进一步降低光线对展品的危害。

问题四:照明设备和布线设计不合理在博物馆展陈中,照明设备和布线的设计经常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如灯具过多导致视觉混乱、布线过于杂乱等,影响到整体的照明效果和展陈品质。

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良好采光和温湿度控制的博物馆?

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良好采光和温湿度控制的博物馆?

如何设计一个具有良好采光和温湿度控制的博物馆?
要设计一个具有良好采光和温湿度控制的博物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博物馆的布局和建筑风格要合理规划。

博物馆的布局要充分考虑人流和展品的布局,同时要考虑到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需求。

在建筑风格上,应该采用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

其次,博物馆的窗户设计要合理。

窗户的位置、大小和数量要充分考虑自然采光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到通风的需求。

此外,窗户的设计还要考虑到防止外界热量的影响,以及防止内部温度的过度变化。

第三,博物馆的照明设计要科学。

除了自然采光外,人工照明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照明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展品的照明需求,同时也要考虑观众的舒适度。

此外,照明设计还要考虑到节能环保的需求。

第四,博物馆的温湿度控制要稳定。

温湿度对博物馆展品的保存和观众的参观体验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安装先进的空调和通风系统,以保持稳定的温湿度环境。

此外,还要考虑节能环保的需求,采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

最后,博物馆的设计要考虑到安全和防护的需求。

博物馆是一个高价值的公共场所,因此安全和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在设计中要考虑安装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安全设施,以确保博物馆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具有良好采光和温湿度控制的博物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布局、建筑风格、窗户设计、照明设计、温湿度控制和安全防护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博物馆。

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改进对策

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改进对策

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改进对策1. 提升陈列品质:博物馆应该注重展品的保护和呈现,确保展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通过修复和保养,保证展品的展示效果。

注重陈列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利用灯光、装置等手段,增强观众的审美感受。

2. 加强展品解说:在展览中加强对展品的解说和故事讲述,增强观众参与感。

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观众提供全面的解读和信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展品。

3. 创新展览形式:博物馆可以通过创新展览形式,增加观众的参与度。

比如丰富的互动环节,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使观众可以参与到展览中,增强体验感和参与度。

4. 增加教育性:博物馆展览应该注重教育功能,在展览中融入一定的教育元素,使观众能够学到知识,增长见识。

可以通过讲解员导览、讲座、教育活动等方式,提供更加深入的知识传授。

5. 增加互动性:在展览中增加观众互动环节,使观众可以参与到展览中,增强参与感。

可以设置一些互动展项,如触摸、试验、游戏等,使观众可以亲身体验展品所呈现的内容。

6. 加强展览规划:在展览规划中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确保展览内容有条理、章节分明。

合理规划展品的陈列顺序和布局,使观众能够有清晰的参观路径,全面了解展品内容。

7. 制定参观指南:为了方便观众参观,博物馆可以制定参观指南,提供参观路线、展览介绍、观展须知等信息。

为观众提供便利设施,如座椅、休息区、餐厅等,增加观众的舒适度。

8. 多样化展览内容:博物馆应该着力丰富展览内容,不断推出新的主题展览,吸引不同兴趣的观众。

可以与其他博物馆、文化机构、学术机构合作,借用和展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物,增加展览的多样性和国际化。

9. 增强社会影响力:博物馆应该注重自身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服务功能。

通过举办社会活动、教育讲座、公益展览等方式,积极回馈社会,增加博物馆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10. 利用科技手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博物馆可以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增强展览效果。

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大量文物,增加展览的内容丰富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的讲解服务等。

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博物馆照明设计在展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展品的观赏性、保护展品免受光照的损害,并为参观者提供舒适的视觉体验。

在博物馆照明设计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光线不均匀、光照强度不合适、色温不匹配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光线不均匀光线不均匀是博物馆照明设计常见的问题之一。

如果某一展品只有部分被照亮,而其他部分处于阴暗状态,将会严重影响观赏效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对策:(1)增加照明设备:增加照明设备的数量和分布,使整个展品能够均匀受光。

可以采用墙壁或天花板上的投光灯,或者安装在展柜顶部的专用展柜照明灯。

(2)使用间接照明:间接照明将光线从墙壁或天花板上反射回来,可以使光线更加均匀地照射到展品上。

可以使用反射材料来增加反射率,如白色涂料或反光板。

2. 光照强度不合适光照强度的选择对于展品的保护和观赏效果都至关重要。

光照强度过强可能会导致展品变色、褪色和老化,而光照强度过弱则会使展品不易观赏。

以下是解决光照强度不合适的对策:(1)使用可调光灯具:可调光灯具可以根据展品的特点和要求,调整光照强度。

可以根据不同的展品和展陈需求,灵活地调整光照强度,以达到最佳的展览效果。

(2)使用策略性照明:通过设置局部照明,即只对展品的特定部分进行照明,可以使照明强度更加集中,避免对整个展品施加过强的光照。

3. 色温不匹配色温不匹配是指照明灯具所发出的光线的色温与展品本身的色温不一致。

如果色温不匹配,将会影响展品的色彩表现,使观众无法真实地感受到展品的色彩。

以下是解决色温不匹配问题的对策:(1)选择适合的灯具:不同类型的灯具有不同的色温,如白炽灯具有较低的色温,白光LED灯具则有较高的色温。

根据展品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灯具,确保展品的色彩得到准确呈现。

(2)使用可调色温灯具:可调色温灯具可以调整发出的光线的色温,以适应不同展品的需要。

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调整色温,使之与展品的色温相匹配。

博物馆展厅设计中LED光源的运用

博物馆展厅设计中LED光源的运用

博物馆展厅设计中LED光源的运用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LED光源被广泛运用。

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具有高亮度、低能耗、寿命长、体积小、环保等优点的新型照明光源,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照明方式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探讨LED光源在博物馆展厅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LED光源作为主要照明光源,可以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

博物馆展厅要求照明效果柔和、均匀,以保证观众在观展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展品细节。

与传统的照明方式相比,LED光源具有发光均匀、无闪烁、色彩还原度高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博物馆展厅设计的要求。

此外,LED光源的亮度和色温可根据不同展品的特点进行调节,从而更好地展示展品的真实色彩。

其次,LED光源能够实现多种灯光效果,增强展品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博物馆展厅不仅仅是展示展品,更是通过灯光的设计和运用,为观众营造出艺术氛围和观展体验。

通过调整LED光源的颜色、亮度、光线角度等参数,可以实现多种灯光效果,如聚焦照明、投影照明、柔和照明等,从而使展品在不同的灯光下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让观众对展品产生更多的感受和理解。

第三,LED光源在博物馆展厅中的应用还可以实现环境照明和装饰照明的双重效果。

博物馆展厅不仅要保证展品的展示效果,还要通过环境照明和装饰照明来塑造特定的展览氛围。

LED光源的灯具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展厅的设计风格和展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灯具进行装饰。

比如,在古代艺术品展厅中使用仿古灯具,可以提高观众的身临其境感;在科技展厅中使用现代感强的灯具,可以增强展品的科技感。

最后,LED光源具有低能耗、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等优势,符合博物馆展厅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照明方式常常需要大量能源,并且照明设备的维护和更换成本较高。

而LED光源的能耗较低,寿命长达数万小时,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和减少维护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对于博物馆展厅来说,这意味着能够更好地控制运营成本,同时也符合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博物馆展厅照明应用及改进策略——以珠海市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展厅照明应用及改进策略——以珠海市博物馆为例

061博物新知博物馆展厅照明应用及改进策略—以珠海市博物馆为例博物馆展厅照明应用及改进策略—以珠海市博物馆为例贺德孝珠海市博物馆,广东珠海,519000内容提要:展厅照明融合了光度控制、时间控制、生态控制等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确保文物展示安全的前提下,在展览设计中适当而准确地应用照明技术,可以提升展品展示效果和展览质量。

本文在分析珠海市博物馆现有场馆灯光照明状况的基础上,就博物馆照明的应用及其改进办法做初步探讨,以期为当下博物馆展厅照明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展厅照明 应用 改进策略珠海市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坐落于珠海市景山路九洲城。

珠海市博物馆创建于1985年,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迁入现址。

目前,位于珠海市情侣中路的新馆正处于展陈施工阶段,有望于不久的将来向社会公众开放。

笔者因参与新馆的展陈施工,对展厅和展品的照明设计有所接触,兹不揣简陋,结合珠海市博物馆(如无特别说明,珠海市博物馆皆指九洲城馆区)展厅照明现状,探讨博物馆展厅照明的改进方法。

一、珠海市博物馆展厅照明现状(一)基本陈列“珠海本土文物集粹”的照明现状珠海市博物馆各展厅因无自然采光,故全部采用人工照明方式来满足展览展示和观众参观需求。

基本陈列展厅照明主要分为展示照明和展柜照明两部分,展示照明50%使用的是普通的吸顶式日光灯照明,30%使用普通暖光色MR16‒LED 直射低压灯杯,20%使用新型LED 灯和反射式照明天花灯。

展柜则全部使用普通暖光色MR16‒LED 直射低压灯杯。

因珠海市博物馆的展厅面积比较小,故展出的展品并不多,如第三展厅“珠海本土文物集粹”展,主要展出宝境湾出土的部分文物及馆藏部分精品,所用的照明照度[1]变动幅度不大,照度为15~45LUX [2],可以基本满足观展需要。

其他基本陈列展厅是展示重点文物之处,照明情况各不相同,[1] 照度(Illuminance ):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 ф与该面元的面积dA 之商,该量的符号是E ,单位为勒克斯(LUX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展示空间采光设计的优化策略作者:王鑫张宇飞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升,博物馆展示空间中采光被人们所关注和探讨。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大量建设博物馆,通过对这些博物馆光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大多数采用的是人工照明的方式,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光的合理应用可以节约能源消耗,在室内照明设计中,应将自然采光作为主导。

光是参观展览物品的唯一视觉要素,只有借助光线,展览物才能展示给参观者。

因此,采光设计成为整个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最基本的设计内容,是展示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达,通过计算展示空间在不同状况下的采光参数和对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光环境进行方针分析,对其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采光优化策略,进而改善博物馆展示空间的采光质量。

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光的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良好的采光设计能营造一种氛围,创造出一种完美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空间;采光设计;眩光;优化策略博物馆的采光艺术是每一位设计师都需要面临的课题,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采光设计的优劣,它是衡量博物馆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采光要营造出一种让人舒适的感受。

良好的采光设计还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高度的色彩还原。

在采光设计的理论工作中,要注意灵活运用,这样空间才不会显得枯燥单一,才能给观众带来舒适愉悦的观赏体验。

不仅在展示展品,还能将展品的魅力充分体现在观众面前。

因此要充分的将天然光环境和展示空间的设计进行紧密的联系。

采光设计的优化是博物馆展馆中一项重要的设计问题,在使用天然光的同时,还必须辅以适当的人工照明,营造出柔和自然的环境。

1.良好的采光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作用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发展和传承文化的载体,收藏着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

博物馆不仅肩负着教育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使命,更是连接历史和人类的文化桥梁。

而对于博物馆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展示博物馆内的展品,通过完美的照明设计,使其展品在观众面前重现的展现其魅力。

创造良好的采光环境是博物馆展示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

光是美丽也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事物都因为有了光都会变得生机勃勃充满趣味,有了光才能使展示空间成为良好的室内建筑。

1.1良好的采光能够对展品起到保护作用展品的保护对于博物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室内条件都可能对展品造成一定的损伤,只要设计合理的照度加上可控的光线,那么就能找到完美的平衡点,通过被动式采光的装置进行全新的采光策略,根据展示空间的实际环境状况进行合理的采光设计,禁止使用闪光灯,合理的分析室内光环境的变化特征,并且对展品采光设计提出有效策略,进而对展品进行有效的保护和高度的还原。

1.2良好的采光能够起到节能环保作用博物馆建筑中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采光具有节能、无污染、光线自然等特点,因此节能采光设计中首先要注意灯光照明的位置,采光布置的范围尽可能的设计在博物馆参观活动者的范围内。

使用反射罩、反射面等发射较少光的损耗。

对于博物馆的展品而言,进行视觉性采光设计体现了人文主义情怀和绿色环保的理念,自然光柔和明亮,被很多博物馆应用,但是自然光受环境影响较大,有时会出现刺眼的、可因此视觉下降的眩光,这就需要着重于改善采光质量,提高对眩光的关注度,因为它是一种不良的照明现象,提高预防策略,最大程度的降低眩光对展示空间造成的影响,在节能环保的同時也能更好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2.博物馆采光的设计要点在博物馆中,展品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因此在进行采光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对展品的光害控制,这样才能实现对展品的科学保护,才能对历史文化进行完整的传承。

光影的传承是建立在展品科学保护的基础之上,采用适宜的照度、避免阳光直射展品、进行合理的照度分布、采光口不占或者尽量避免可供展出的墙面、避免反射眩光和映像。

采用改变天然光光色的采光材料。

在博物馆的照明设计中,色温、显色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在这方面,人工光源是无法与自然光相比拟的,且自然光的合理利用,还可有效的节约能源.早在1789年,法国的罗浮宫就选用了天顶采光,使整个墙壁用于展览.虽然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发明了人工光源,并应用于博物馆的室内照明设计中,但天然采光仍占着主导地位.只是在本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报告显示,由于自然光的采用,使展品颜色衰减、有机物质腐化,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全部被封闭起来,单纯采用人工照明.但随着科技和建筑的发展,人类发现了自然光的组成部分,并能成功地加以控制,于是天然采光重新回到了博物馆、美术馆的照明设计之中.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博物馆灯光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充分的展现博物馆的主体。

3.博物馆的采光现状为了更好地掌握博物馆的采光现状,笔者对洛阳新区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建筑物的全景来看该博物馆主要采用高侧窗来进行自然采光,通过展示空间、采光现状、陈列布局等内容进行调研,并且亲身体验了博物馆的观感感受,通过调研显示,发现博物馆在采光设计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陈列方式较为单一,互动性较差,不够贴近大众群体,较少设计适合展品特性与陈列布局形式等进行的采光设计。

(2)采光系数设置过大导致展示空间中对反射眩光和映像的控制不够。

(3)很多展品只是单纯的照明,内部光线仍然较为昏暗。

4.采光设计的优化4.1顶点采光保障博物馆提供均匀的照度,使整个墙壁用于展览,在博物馆的采光设计中,顶点采光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是顶点采光分为直射光和漫射光,它们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展品,不能达到均匀的垂直照射,特别是天顶与墙面的亮度对比容易产生不舒适的眩光,必须进行严格控制。

可以由玻璃构成一个三角形采光空间,射出的光平行的撒向两侧的墙面,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眩光的产生,我们采用自然光时也要注意到光进入空间的过滤材质,我有个想法,就是经过光的反射,间接的引入到空间里面,这样在特殊的天气的情况下可产生光束这一物理效应.这样不仅满足了采光,而且也能达到了非常不错的艺术效果.并且顶点采光只适用于单层的建筑物的展品。

4.2气窗采光气窗采光也叫高侧窗采光,主要应用于雕刻和绘画的小型展览,但是艺术品挂在侧窗附近也极易引起眩光,因此需要进行优化,将窗外的景色和陈列的展品相辅相成,增加艺术效果,将景色和陈列融为一体,将采集的自然光经过处理后投向展区的过道,让整个室内空间作为展区。

历史建筑改建的博物馆中常见这种类型的采光方式。

博物馆建筑合理启用气窗采光,建筑设计和照明设计密切配合创造更多的艺术人文价值,是行业发展趋势;将展品形象突出且文脉清晰的展现给观众、将展厅塑造成舒适宜人的文化传播空间,是博物馆职能实现的要求。

从宏大的自然光到细微的物体阴影,既是人类视知觉的影响因素又是塑造博物馆光环境的有利手段。

以观众视知觉特征为基点展开博物馆照明设计,将成为提升博物馆照明品质的重要途径,依据光影位置以及文物固有色彩等因素,将若干展品组成视觉统一的有机整体,亦可利用光影组织的不同将各组别的基调区别开来以使主题鲜明。

此举不仅是为营造视觉效果,更重要是为观者在读取历史信息时提供清晰的条理逻辑。

4.3谨慎选择光源对于光不敏感的石质文物,应该谨慎选择光源,对光敏感的展品做好保护措施,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尽可能的延长寿命,对博物馆的各类展示空间进行采光设计优化,进一步优化采光窗等构件。

很多书画对光线较为敏感,在设计时要考虑对展品造成的伤害,对此提出相应的采光优化策略,有效的改善采光的均匀度,减弱反射眩光的产生,才能使各类展示空间获得适宜的采光形式。

4.4有效抑制眩光眩光的危害程度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眩光会降低视觉功能,严重会导致眼疲劳,分散注意力,因此要有效的控制观众和周围物品的亮度,注意在照明灯具的配置和遮光板的设置,使其降低画面亮度有效的抑制放射眩光,眩光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观众的感觉,采光的亮度分布和亮度范围不适宜,或者二者存在极端的对比,都会引起不舒适感。

因此,要对眩光进行有效的控制,观众或者其他物品在光泽面上产生的影响不应该妨碍观众观赏展品,并且应该选用色温不小于3300K的光源作为照明光源。

5.其他类型展厅的采光优化应用上述方法对博物馆的门厅和字画展厅进行采光设计优化。

5.1门厅现代博物馆门厅的一般分为中庭式与开敞式(大面积窗体)两种,可作为展出主题展品的展示空间。

本文的中庭式门厅平面为矩形,朝向为南北向,入口设于首层南面,其尺寸为50m×44m×18m。

中庭上部开设平天窗;开敞式门厅平面也为矩形,南北朝向,尺寸为40m×27m×18m,形成通透开敞式的门厅空间。

展品的尺寸为4.2m×2.5m,为集中式陈列。

围绕展品一周设8个视点。

经采光仿真分析,确定中庭式门厅宜采用平天窗采光,开敞式门厅采用“大面积天窗+大面积侧窗”的采光组合。

两种门厅的采光系数均可满足采光要求,观赏区都具有较高的采光均匀度,且无明显眩光产生。

相对而言,采用大面积侧窗和大面积天窗的开敞式门厅,其室内的照度分布更为均匀;中庭式门厅在四周的照度低,而中部的照度高,这种照度分布有利于形成视觉焦点,起到突出主题展品的作用。

在2种门厅的采光优化方面,应注意控制进入门厅的天然光,尤其是开敞式的展厅,由于开窗面积较大和采光系数较高。

为了避免过量的太阳直射光所引起室内过热,需采用低透射率的窗玻璃或设置导光板等遮光措施,合理组织光源,使其形成有阶层的视觉秩序,展品周围出现符合客观规律的阴影投向,可避免出现展品的信息紊乱,便于观者理解。

5.2字画展厅由于一些字画对光线较为敏感,设计时要考虑光线对展品造成的损害,在保证展示要求的前提下,应控制在展品上的光暴露值。

本文中的字画展厅为南北朝向,尺寸为12m×9m×4.5m。

在室内的侧墙上布置展品。

在观赏流线上设置12个视点,由东北向顺时针依次编号为1~12。

由于书画展品一般需要近距离观看。

其采光形式有平天窗、低侧窗、高侧窗和锯齿形天窗四种。

结语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也重新的认识了博物馆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博物馆的消费群体也日渐扩大,为了更好的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博物馆展示空间采光设计也在进一步的优化,一个成功的博物馆离不开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好的采光设计直接关系到博物馆展品的观赏度以及展品的保护度。

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很多博物馆展示空间都未能做好馆内的采光设计,不能充分的体现出产品的美感,需要提出相应的采光优化策略,根据展品的特性和陈列的布局等提出相应的采光设计方案,找到最为适合的采光好形式,合理的运用自然光,提高博物馆的光环境质量,形成一种较为天然的光环境。

参考文献:[1]彭小云;南京、南昌地区建筑中庭光环境的调查研究[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2]罗涛;赵建平;燕达;王闯;照明控制模型在动态光环境与能耗模拟中的应用[A];2016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3]王雅静;黄海静;张青文;重庆地区养老院光环境实测及分析[A];2017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与智慧照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7年[4]罗涛;动态光环境计算方法及其应用[A];2016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5]李卓;刘刚;姚鑫;苏小明;马剑;郑州市居住区夜间室外光环境调查与分析[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6]趙蓓;余庄;建筑光环境的计算机模拟设计——阅览室光环境的计算机模拟与实测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7]赵建平;王书晓;办公室光环境评价体系研究[A];海峡两岸第十四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7年[8]杨春宇;张青文;陈仲林;城市夜间光环境规划的定量内容研究[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