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和羊》教学设计_1.doc

合集下载

骆驼和羊_教案(共5篇)

骆驼和羊_教案(共5篇)

骆驼和羊_教案(共5篇)第一篇:骆驼和羊_教案骆驼和羊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

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1.“墙、茂、腿”要重点讲解字形、笔顺。

理解“围墙、茂盛”等新词。

2.第4自然段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看图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使学生理解骆驼和羊都在夸耀自己的长处,互不服气,所以争论起来。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重点。

(二)“俩、盛、输、跪、模、扒”等字音不容易读正确。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利用教学挂图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呀?(2)板书课题《骆驼和羊》。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课文,看谁读书不出错。

2.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1)谁愿意读一读课文?(2)这位同学读得有问题吗?如:“俩”应读li3,不读“li3ng”。

“大模大样”的“模”应读m*不读m$。

“扒”在墙上,应读b1,不读p1。

再如:“盛、输、跪”等字都易读错,要注意在读书时正音。

3.听你身边的同学读书,注意黑板上这些字的读音。

(同座位同学互相读)4.(顺序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回忆这个小故事。

5.请你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如:(1)第一幅图上画了骆驼个子高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羊太矮了,它伸着脖子也吃不到树叶。

(2)第二幅图上画了羊很矮,一点儿也不费力地走进园门去吃青草,可骆驼太高了怎么也进不去。

(3)第三幅图上画了老牛给骆驼和羊讲道理:只看自已的长处,不看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骆驼和羊》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骆驼和羊》章节。

教学内容详细讲述了骆驼和羊两种动物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通过故事形式,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了解动物世界中的生态平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骆驼和羊的基本特点,理解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适应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骆驼和羊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适应性。

重点:掌握骆驼和羊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骆驼和羊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适应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骆驼和羊的适应性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5. 小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骆驼和羊的适应性,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骆驼和羊的特点2. 骆驼和羊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3. 重点句子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骆驼和羊适应性的理解。

答案要求:不少于100字,要求语言通顺,表达清晰。

2.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骆驼和羊”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适应性,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骆驼和羊》教案

《骆驼和羊》教案

骆驼和羊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骆驼和羊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2.掌握骆驼和羊的区别和联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骆驼和羊的习性和适应环境;2.骆驼和羊的区别和联系;3.骆驼和羊的分类思维;4.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方法1.图片讲解法: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骆驼和羊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惯等;2.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骆驼和羊的不同点和相似点,并进行分类整理;3.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骆驼和羊的适应环境和生活习性;4.问答互动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骆驼和羊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骆驼和羊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外貌特征,感受生活的一些习性,以便于后续学习时更好理解。

第二步:学习内容(25分钟)1.骆驼和羊的适应环境和生活习性–骆驼生活在干燥的气候和沙漠地带,羊则生活在较为湿润的环境和山地草原上;–骆驼的脚掌宽大而有弹性,可以在沙漠中行走,羊的蹄子和脚掌相对较小;–骆驼可以长时间不进食和饮水,而羊需要定时进食和饮水,不能长时间禁食。

2.骆驼和羊的区别和联系–骆驼高大而沉重,长有驼峰,可以储存食物和水分,羊体型相对而言较小;–骆驼耳朵大而曲折,能够遮住眼睛,羊则耳朵小而直立;–骆驼的头部较长而弯曲,羊的头部相对短小。

第三步:分类整理(15分钟)引导学生以骆驼和羊的特点为分类标准,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第四步:合作探究(2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探究骆驼和羊的适应环境和生活习性,并用课堂语言进行展示和汇报。

第五步:课堂问答(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骆驼和羊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骆驼和羊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小学课文《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骆驼和羊》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骆驼和羊》。

2.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

1.2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能够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描述骆驼和羊的特点。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骆驼和羊》是一篇关于骆驼和羊特点的科普课文。

课文通过描述骆驼和羊的外貌、生活习性等,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动物的特点。

2.2 词汇和句型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有:骆驼、羊、脖子、脚掌、沙漠、旅游等。

重点句型:骆驼的脖子很长,可以吃到高高的树叶。

羊的脚掌很宽,可以在沙漠中稳定行走。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 引入课文《骆驼和羊》。

3.2 新课内容学习1. 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2.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3.3 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小组内讨论骆驼和羊的特点,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骆驼和羊,通过动作和语言展示它们的特点。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朗读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骆驼和羊》,家长签字确认。

4.2 家庭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并与同学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5.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材料课文《骆驼和羊》文本骆驼和羊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生词卡片作业本6.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录音设备(可选)第七章:教学步骤7.1 课前准备检查教学资源准备情况确保投影仪或白板正常运行准备好生词卡片7.2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骆驼和羊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对骆驼和羊的了解7.3 课文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解释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信息7.4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展示骆驼和羊的特点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和回答7.5 巩固练习通过填空、连线等练习巩固词汇和句型让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型描述其他动物7.6 总结和新课预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预告下一节课的学习主题第八章:教学策略8.1 差异化教学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参与互动活动8.2 任务型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英语8.3 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关注学生的个体进步,而非只看结果第九章:教学反思9.1 课堂观察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9.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听取学生的建议,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9.3 教学改进根据观察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资源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针对性辅导第十章:教学计划延续10.1 后续课程安排规划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递进性10.2 长期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10.3 家校沟通鼓励家长在家支持孩子的英语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骆驼和羊》,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

小学课文《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骆驼和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差异,包容他人。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尤其是骆驼和羊的生存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骆驼和羊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讨论:骆驼和羊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技巧。

5. 总结:(1)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2)教师强调关爱动物、尊重差异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周围动物,了解它们的生存技巧,并与同学分享。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骆驼和羊的资料,进行比较学习。

(2)以“我眼中的骆驼和羊”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程度。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的表现。

骆驼和羊语文教案

骆驼和羊语文教案

骆驼和羊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骆驼和羊》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寓言故事《骆驼和羊》的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1.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讲述一个寓言故事《骆驼和羊》,故事讲述了骆驼和羊在过桥时的经历,骆驼因为自己的高傲和自私,不愿意帮助羊,导致两人都不能过桥。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3 教学步骤2.3.1 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

2.3.2 分析故事中骆驼和羊的行为,引导学生理解他们的行为导致了什么后果。

2.3.3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尊重他人。

第三章:小组讨论3.1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骆驼和羊的行为,思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尊重他人。

3.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3 教学步骤3.3.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

3.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3.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明确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第四章:角色扮演4.1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骆驼和羊的故事情节,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4.2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4.3 教学步骤4.3.1 教师分配角色,引导学生理解角色特点。

4.3.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给予指导。

4.3.3 教师总结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5.2 教学方法采用总结法,教师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骆驼和羊教案(精选(1)

骆驼和羊教案(精选(1)

骆驼和羊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骆驼和羊》。

全文围绕骆驼和羊两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进行描述,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各自的优势。

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骆驼和羊的外貌、生活习性、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 学会通过对比手法,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意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对比手法分析课文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比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2. 教学重点:课文生字词的学习,骆驼和羊特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b.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骆驼和羊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进行思考。

c. 讲解课文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请运用对比手法,描述骆驼和羊的特点。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要求,独立完成练习。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对比手法,描述身边的事物。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骆驼和羊》2. 板书内容:a. 骆驼特点:耐旱、耐寒、能负重b. 羊特点:温顺、活泼、善跑c.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各自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你身边的两种动物或植物。

示例答案:猫和狗:猫性格独立,喜欢独处;狗忠诚友善,喜欢群居。

2. 答案要求:语言通顺,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骆驼和羊》教案(精选

《骆驼和羊》教案(精选

《骆驼和羊》教案(精选《骆驼和羊》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动物世界》章节,详细内容为《骆驼和羊》一文。

本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骆驼和羊两种动物的特点,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教师指导读音、书写。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分析对比的写作手法。

5. 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讨论。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骆驼和羊》2. 生字词:驼、骆、峰、瘦、矮、长、短、细、粗3. 对比手法:高与矮、长与短、细与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段话描述两种动物的特点。

答案:(1)略(2)示例:狮子和兔子,一个威武雄壮,一个娇小可爱。

狮子有着浓密的鬃毛,长长的尾巴,力大无穷;而兔子则有着柔软的耳朵,短短的尾巴,动作敏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生字词,了解了骆驼和羊的特点,但对对比写作手法的运用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物,尝试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写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精读课文与小组合作环节;3. 作业设计中的对比写作手法练习;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对比手法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⑴小声读读第二句。

然后从图中找到围墙,想想围墙是什么意思?(如:围墙是围绕园子建起来的墙。


⑵边指图边提示第二句的内容。

师:园子里种了
生:许多树。

(一起回答,以下同)
师:茂盛的枝叶____
生:伸出墙外来。

师:茂盛的枝叶
生:长得特别好的枝叶。

(教师相机板书)
⑶指导朗读。

(谁能有语气地读一读这一句?)
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


3、图文结合理解三、四句。

⑴从图上哪些地方能看出骆驼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
⑵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四句,边读边想边画出羊吃树叶的动作。

(如:抬、扒、伸)
⑶看图说说扒在墙上的样子?
(如:羊用前脚使劲抠着墙,生怕脚滑下来。

它上半身的力气都用在墙上了可怎么也够不到树叶,真急人。

能简单说出所
看到的就可以)
⑷谁能把骆驼和羊吃树叶时的样子有语气地读出来。

⑸骆驼用这个办法证明____
生:高比矮好。

(教师相机板书)
4、指导朗读第五句。

⑴想想骆驼现在是什么心情?(很得意)
⑵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骆驼的心情吗?
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5.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不肯认输是什么意思?如:不想承认自己失败了。

6、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总结学法引导学生自学。

2、羊用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看法对。

根据学法小组自学。

思考提示
⑴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
⑵羊怎样走进园子吃青草?
⑶骆驼在门前有什么表现呢,请你画出表现骆驼动作的词。

3、小组自由学习讨论,教师随机指导。

4、学生汇报。

(1)生:骆驼和羊来到又窄又矮的园门前。

师:看图把又窄又矮的门和骆驼的身子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门还没有骆驼的身子宽,骆驼前后腿之间形成的半圆都比门宽。


(这个又窄又矮的门还没有骆驼腿高呢!)
(2)生:羊大模大样走进园子。

师: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怎么理解大模大样这个词?
(羊走进园子时一点也不费劲,它很得意,因为它知道骆驼进不去。

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大模大样的意思说出来就可以。


师:有语气地读一读第二句。

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


(3)生: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

表示骆驼动作的词有跪、低、钻。

师:有语气地读读第三句话。

(4)小组比赛朗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四]学生讨论:
1、自由讨论到底高好还是矮好呢?说说你的理由。

2、可能有以下4种观点:
⑴高好。

因为长得高才能吃到从围墙里伸出来的树叶。

⑵矮好。

因为个子矮才能走进又窄又矮的园门。

⑶都好。

理由同⑴、⑵。

⑷都不好。

长得太高钻不进园门,太矮也吃不到树叶。

3、同学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在第4自然段中老牛把你们的看法做了总结。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老牛是怎样评理的呢?(生读课文有关句子)
2、老牛的话是什么意思?理解:长处、短处
3
你能用不同的句子说一说吗?
出示句型:只看到而看不到(学生能谈出1、2点就可以)
生:老牛是在批评它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缺点)。

生:老牛是在批评它们,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优点)。

生:老牛是在批评它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看到不到自己的短处(缺点)。

生:老牛是在批评它们,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缺点)。

4、你认为怎样做才对?(出示:___,这才是对的)补充完整,注意不要与别人说的一样。

5、如果你就是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谈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生:我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是不对的。

生:我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是不对
的。

生:我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6、如果骆驼和羊再次相遇会怎样?
生:它们会互相帮助,用我的长处弥补你的短处,用你的优势弥补我的劣势。

7、你能续编一段故事吗?
学生自由发言
[六]拓展思维
1、大家想一想,在你所认识的动物中,它们行为往往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你能用两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来说明只要互相帮助,就能把事情办好吗?
如:鸡和鸭可以互相帮助。

2、平时生活中同学之间有哪些事可以互相帮助?学生自由发言
(三)小结
(四)作业设计:
续写故事: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

板书设计
高(长处)
(短处)矮骆驼和羊
高(短处)(长处)矮◆
[2004-08-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