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试题解读及答案
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福建卷)含答案

2024年福建高考化学试题(答案在最后)1.福建某科研团队发现,木材中交联纤维素的木质素可替代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作为木材黏合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质素是无机物B.纤维素的分子中有数千个核糖单元C.脲醛树脂属于天然高分子D.酚醛树脂可由苯酚与甲醛缩聚得到2.药物X 与病毒蛋白对接的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Ⅰ为加成反应B.X 中参与反应的官能团为醛基C.Y 无手性碳原子D.Z 中虚框内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3.某电解质阴离子的结构如图。
X 、Y 、Z 、Q 为原子序数依序增大的同周期元素,Z 的单质为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一电离能:X>Y>ZB.最简单氢化物沸点:Y Z<C.键长:Y Y Y Z Y Q>>———D.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在水中电离:n m n 1m H YO H YO H -+-+ 4.用CuCl 探究Cu()Cu()、ⅠⅡ性质,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反应有:①()32322CuCl 2NH H O Cu NH Cl 2H O +-⎡⎤+⋅=++⎣⎦②()()233242Cu NH Cu NH Cu ++⎡⎤⎡⎤=+↓⎣⎦⎣⎦③()()23342Cu NH Cu 2Cu NH ++⎡⎤⎡⎤+=⎣⎦⎣⎦④()()2323232244Cu NH O 8NH H O 4Cu NH 4OH 6H 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2Cu +的配位能力:3NH OH-< B.()32Cu NH (aq)+⎡⎤⎣⎦无色C.氧化性:()()23324Cu NH Cu NH ++⎡⎤⎡⎤<⎣⎦⎣⎦ D.探究过程未发生反应②5.从废线路板(主要成分为铜,含少量铅锡合金、铝、锌和铁)中提取铜的流程如下:已知“滤液2”主要含23SnO -和2HPb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粉碎”将铅锡合金转变为铅和锡单质B.“酸溶”时产生33Al Fe ++、和2+Zn 离子C.“碱溶”时存在反应:2232Sn 2OH O SnO H O--++=+D.“电解精炼”时,粗铜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6.我国科学家预测了稳定的氮单质分子8N (结构如图)。
2024年贵州高考化学试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贵州卷)化学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i28Cl35.5W184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历史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发展中的交往交流交融。
下列贵州出土的文物中主要由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选项A B C D文物图示东汉南朝宋*明1选项青陶罐带盖铜托杯鹭鸟纹蜡染百褶裙九凤三龙嵌宝石金冠A.AB.BC.CD.D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Br的电子式:K+[:Br]~b.聚乙快的结构简式:一F ch=ch[万c.so;的空间结构:平面三角形D.CH3CH2C(CH3)=CH22-甲基-2-丁烯3.厨房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选生活情境涉及化学知识项A清洗餐具时用洗洁精去除油污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油污水解为水溶性物质B炒菜时不宜将油加热至冒烟油脂在高温下容易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稠环化合物A. AB. BC. CD. DC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盐变成了糊状食盐中常含有容易潮解的MgCl 2D久煮的鸡蛋蛋黄表面常呈灰绿色蛋白中硫元素与蛋黄中铁元素生成的FeS 和蛋黄混合呈灰绿色4.贵州盛产灵芝等中药材。
灵芝酸B 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中只有4种官能团B. 分子中仅含3个手性碳原子C. 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2和sp'D. 该物质可发生酯化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5.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①可用于实验室制NH3B.图②可用于除去。
⑵巴中少量的玦,C.图③可用于分离CH 2C12和CCI4D.图④可用于制备明矶晶体6.二氧化氯(C1O 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实验室用草酸(H 2C 2O 4)和KCQ 制取CIO?的反应为H 2C 2O 4 + 2KC1O 3 + H 2SO 4 = 2C1O 2 T +2CO 2 T +K 2SO 4 + 2H 2O 。
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答案及详细解析一、选择题: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答案:A解析:此题为基础题,B答案在考前多个试题里面都出现过,因为除了氯气外,其它的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
C答案应该是碘单质,D答案不能排除硫酸根的干扰。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答案解析:此题为基础题。
A答案应该为75%,C中油脂不为高分子化合物,这个选项也在考前多个试题里出现D答案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这个选项多个试题也出现,从前面两个题看来,还是没什么创新,或者考前已经被很多老师抓住题了。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B.28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答案:D解析:此题为基础题,尤其C选项平时学生练习过多次,估计每位参加高考的学生至少做个3-4次。
D选项因为是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与状态有关系。
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答案:D解析:此题也为基础题,也没什么新意,首先写出戊烷的同分异构体(3种),然后用羟基取代这些同分异构体就可以得出有3+4+1=8种这样的醇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mol·L-1的一元酸HA与b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a=b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L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答案:C解析:此题为中档题,A答案中a=b,但是无法知道酸与碱是否为强酸、强碱,反应后不一定成中性。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汇总及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汇总及答案一、选择题1.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硫酸B. 蔗糖C. 氯化钠D. 酒精答案:C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硫酸、氯化钠在水溶液中能导电,但硫酸是酸,氯化钠是盐。
蔗糖和酒精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2. 题目: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CaO + H2O → Ca(OH)2B. 2H2 + O2 → 2H2O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CO2 + Ca(OH)2 → CaCO3 + H2O答案:B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在选项B中,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升高到+1,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降低到-2,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二、填空题1. 题目:请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 碳酸钠- 硝酸铵答案:Na2CO3;NH4NO3分析:根据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碳酸钠由钠元素和碳酸根组成,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化学式为Na2CO3。
硝酸铵由铵根和硝酸根组成,铵根显+1价,硝酸根显-1价,化学式为NH4NO3。
2. 题目: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中硫酸的摩尔质量。
题目信息:2H2SO4 + 3O2 → 2Fe2(SO4)3答案:98g/mol分析: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根据元素周期表,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因此,硫酸的摩尔质量为(2×1) + 32 + (4×16) = 98g/mol。
三、简答题1. 题目:解释什么是化学平衡,并举例说明。
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且速率相等,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例如,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反应:N2(g) + 3H2(g) ⇌ 2NH3(g),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江西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江西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6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矿泉水C. 氯化钠D. 石灰石答案:C2.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碳B. 氧C. 钠D. 硫答案:C3. 在化学反应中,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氧化剂的是A. 氧气B. 氯气C. 铁D. 过氧化氢答案:C4.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氯化钠B. 氧化镁C. 水D. 铁答案:C5. 在化学反应中,下列物质中属于还原剂的是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硫酸答案:A6.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酒精B. 蔗糖C. 氯化钠D. 硫酸答案:C二、填空题(共24分,每空3分)7.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氢氧化钠:NaOH- 硫酸铜:CuSO4- 碳酸钙:CaCO3- 硝酸银:AgNO38. 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铁与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三、实验题(共20分)9. 请描述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硫酸铜溶液中铜离子的存在。
首先,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
如果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硫酸铜溶液中存在铜离子。
10. 请描述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
首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如果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碱性。
四、计算题(共20分)11.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以下实验:将10克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了4.4克二氧化碳。
请计算该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可以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五、综合题(共20分)12. 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物质的性质:-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腐蚀性,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一定加快B.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一定加快C.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一定加快答案:C解析: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反应速率。
温度升高、反应物浓度增大和接触面积增大通常都会加快反应速率,但并非绝对。
2. 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当温度升高时,K值增大,该反应()A. 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C. 不是吸热反应就是放热反应D. 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平衡常数K与反应的热效应有关。
当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增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二、填空题3. 将1.0mol/L的HCl溶液与1.0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______。
答案:7解析:HCl与NaOH等体积等浓度混合,反应生成NaCl和水,溶液呈中性,pH值为7。
4. 根据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Si解析:第三周期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元素是硅(Si),其原子序数为14。
三、计算题5. 某化学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g) + B(g) → 3C(g) + 4D(g),ΔH = -1200 kJ/mol。
若反应中消耗2mol A,求生成C的物质的量。
答案:3mol解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mol A参与反应,生成3mol C。
因此,消耗2mol A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3mol。
四、实验题6. 在实验室中,为了验证氯气和水的反应,可以采用以下实验步骤:(1)将氯气通入水中;(2)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向溶液中加入______,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硝酸银溶液解析: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加入硝酸银溶液后,盐酸中的氯离子会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氯化银,从而验证氯气和水的反应。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全国甲卷)含答案解析(原卷版)

……○…………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绝密★启用前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全国甲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0分)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 B. 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 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 D. 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2. 辅酶Q 10具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辅酶Q 10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 60H 90O 4B. 分子中含有14个甲基C. 分子中的四个氧原子不在同一平面D. 可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3.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混合:S 2−+2H +=H 2S ↑B. 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湿合:Al 3++4NH 3+2H 2O =AlO 2−+4NH 4+C. 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SiO 32−+CO 2+H 2O =HSiO 3−+HCO 3−D. 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和NH 4HSO 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Ba 2++2OH −+2H ++SO 42−=BaSO 4↓+2H 2O……○…………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4. 一种水性电解液Zn −MnO 2离子选泽双隔膜电池如图所示(KOH 溶液中,Zn 2+以Zn(OH) 42−存在)。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石油答案:C解析:纯净物是指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蒸馏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纯净物,而空气、矿泉水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是()。
A. 光能B. 热能C. 电能D. 机械能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是热能,因为反应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释放或吸收。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酒精B. 蔗糖C. 硫酸D. 醋酸答案:C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硫酸是一种强酸,属于电解质。
4. 元素周期表中,第ⅢA族元素的价电子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第Ⅲ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价电子数为3。
5.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2H2O → 2H2 + O2B.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C. 2H2 + O2 → 2H2OD. 2H2O2 → 2H2O + O2答案:C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选项C中,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氢元素的氧化态从0变为+1,氧元素的氧化态从0变为-2,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6.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下列操作中,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增加反应物浓度B. 减少生成物浓度C. 增加生成物浓度D. 减少反应物浓度答案:A解析:勒夏特列原理指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会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得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7.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NaClB. H2OC. NaOHD. MgO答案:B解析:共价化合物是由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因此属于共价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高考试题解读及答案
化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的学科,而高考化学试题则考
察了学生对于这些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本文将通过解读一道化学高
考试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试题:“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下列物质反应生成沉淀,其中与溴酸
钾反应生成的沉淀为()。
A. KCl
B. NaBr
C. Na2SO4
D. Na2CO3”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氢氧化钠的溶液是一种强碱,可以与酸发生中
和反应。
根据溴酸钾的式子“KBrO3”,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含有“Br”元素,因此可以猜测它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产生沉淀。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溴的性质。
溴是一种铁绿色液体,在化学反
应中常以溴离子(Br-)的形式存在。
根据溴离子的性质,我们知道它
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使一些物质氧化为高价态,或者与其他离子发
生沉淀反应。
根据试题中的选项,我们可以排除选项A和C,因为氯离子和硫酸
根离子都不受溴离子氧化的影响,不会与氢氧化钠产生沉淀反应。
至
于选项D中的碳酸根离子,虽然碳酸根离子可能与氢氧化钠产生沉淀
反应,但并不是本题目所问的与溴酸钾反应生成的沉淀。
因此,根据上述推理,选项B“NaBr”是正确答案。
当氢氧化钠溶液
与溴酸钾反应时,会生成沉淀,即溴离子(Br-)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溴化钠(NaBr)的沉淀。
通过解读这道试题,我们不仅明白了化学知识的应用,还能进一步理解反应的本质和溶液中离子的行为。
化学试题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察,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考验。
通过深入解读和分析试题,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当然,在高考前的准备过程中,除了对高考试题进行解读和分析,我们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复习。
充分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总而言之,化学高考试题并非单纯考察记忆,更注重对于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解读试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的解析,为自己的化学学习和高考备考提供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