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考化学试题
2024年高考真题化学(北京卷)含解析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北京卷)化学(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操控方法,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41Ca原子,实现了对同位素41Ca的灵敏检测。
41Ca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长达10万年,是14C的17倍,可应用于地球科学与考古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Ca钙24s40.08A.41Ca的原子核内有21个中子B.41Ca的半衰期长,说明41Ca难以失去电子C.41Ca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小于14C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D.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41Ca原子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A正确;【详解】A.41Ca的质量数为41,质子数为20,所以中子数为412021B.41Ca的半衰期长短与得失电子能力没有关系,B错误;C.根据题意41Ca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要大于14C衰变半所需的时间,C错误;D.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41Ca原子的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本题选A 。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A.22H O 的电子式:B.4CH 分子的球棍模型:C.3+Al 的结构示意图:D.乙炔的结构式:H C C H≡——【答案】A【解析】【详解】A .22H O 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A 错误;B .4CH 为正四面体形,4CH 分子的球棍模型:,故B 正确;C .Al 的原子序数为13,即3+Al 的结构示意图:,故C 正确;D .乙炔含有碳碳三键,结构式为:H C C H ≡——,故D 正确;故选A 。
3.酸性锌锰干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
关于该电池及其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作电池的负极材料B.电池工作时,+4NH 向负极方向移动C.2MnO 发生氧化反应D.锌筒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Zn-2e Zn =【答案】D【解析】【详解】A .酸性锌锰干电池,锌筒为负极,石墨电极为正极,故A 错误;B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石墨电极)方向移动,故B 错误;C .2MnO 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C 错误;D .锌筒为负极,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2+Zn-2e Zn =,故D 正确;故选D 。
2024年湖南高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

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B. 氢氧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C.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D.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答案】D【解析】【详解】A.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故A正确;B.氢氧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能量进行利用,减小了直接燃烧的热量散失,产物无污染,故具有能量转化率高、清洁等优点,B正确;C.脱嵌是锂从电极材料中出来的过程,放电时,负极材料产生锂离子,则锂离子在负极脱嵌,则充电时,锂离子在阳极脱嵌,C正确;D.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错误;本题选D。
2.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A. NaOH的电子式:B. 异丙基的结构简式:C. NaCl溶液中的水合离子:Cl分子中σ键的形成:D.2【答案】C【解析】【详解】A.NaOH由Na+和OH-构成,电子式为:,故A正确;B.异丙基的结构简式:,故B正确;C.Na+离子半径比Cl-小,水分子电荷情况如图,Cl-带负电荷,水分子在Cl-周围时,呈正电性的H朝向Cl-,水分子在Na+周围时,呈负电性的O朝向Na+,NaCl溶液中的水合离子应为:、,故C错误;Cl分子中的共价键是由2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未成对电子的3p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p-pσ键,形成过D.2程为:,故D正确;故选C。
3. 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不合理的是.A A B.B C.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被水蒸气轻微烫伤,先用冷水冲洗一段时间,再涂上烫伤药膏,故A正确;−的NaHCO3溶液,故B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C.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性不大,但易溶于乙醇,苯酚不慎沾到手上,先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故C正确;D.酒精灯打翻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可以隔绝氧气,也可以降温,故D正确;故选B 。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汇总及答案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汇总及答案一、选择题1.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硫酸B. 蔗糖C. 氯化钠D. 酒精答案:C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硫酸、氯化钠在水溶液中能导电,但硫酸是酸,氯化钠是盐。
蔗糖和酒精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2. 题目: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CaO + H2O → Ca(OH)2B. 2H2 + O2 → 2H2OC.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D. CO2 + Ca(OH)2 → CaCO3 + H2O答案:B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在选项B中,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升高到+1,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降低到-2,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二、填空题1. 题目:请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 碳酸钠- 硝酸铵答案:Na2CO3;NH4NO3分析:根据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碳酸钠由钠元素和碳酸根组成,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化学式为Na2CO3。
硝酸铵由铵根和硝酸根组成,铵根显+1价,硝酸根显-1价,化学式为NH4NO3。
2. 题目: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中硫酸的摩尔质量。
题目信息:2H2SO4 + 3O2 → 2Fe2(SO4)3答案:98g/mol分析: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根据元素周期表,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因此,硫酸的摩尔质量为(2×1) + 32 + (4×16) = 98g/mol。
三、简答题1. 题目:解释什么是化学平衡,并举例说明。
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且速率相等,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例如,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反应:N2(g) + 3H2(g) ⇌ 2NH3(g),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高考真题试题分析

高中化学高考真题试题分析1.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下列措施不利于大气中CO2减少的是( )A. 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B. 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C. 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D. 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答案】C【解析】解:A.氨水能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则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氮肥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故A错误;B.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故B错误;C.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不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故C正确;D.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故D 错误;故选:C。
A.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氨水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B.化石能源的使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C.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D.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来源与减排措施,题目很简单,关键是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排放来源以及减排方法等基础知识,注意联系化学与生活。
2. 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火和燃烧B. “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C. “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D. 硫磺是“发烛”发火和燃烧反应的催化剂【答案】D【解析】解: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发光和燃烧,故A正确;B.熔硫磺的薄松木为“发烛”,具有可燃性,即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故B正确;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如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故C正确;D.硫磺具有可燃性,参与反应作反应物,不是催化剂,故D错误;故选:D。
2023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答案

2023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答案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答案【试题分析】一、选择题今年的高考化学选择题部分,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的酸碱性等。
题型设计上,注重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测试,同时加入了一些新颖的元素,如新型材料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等,以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填空题填空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公式、化学方程式的运用能力,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题目设计贴近实际,如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书写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计算题计算题部分重点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题目涵盖了化学计量、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溶液的浓度计算等,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并能够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四、实验题实验题部分是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一大亮点,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还考察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题目设计注重实验的实际操作性,如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解析1. A2. B3. C4. D5. E(具体解析略)二、填空题答案解析1.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滴定管、烧杯等。
3. 描述实验操作步骤:首先,将试剂A加入烧杯中,然后缓慢加入试剂B,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反应完成。
三、计算题答案解析1. 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n(A) = 0.5 mol。
2. 根据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n(B) = 1 mol。
3. 根据溶液的浓度公式,计算溶液的浓度:C(B) = 0.5 mol/L。
四、实验题答案解析1. 实验原理:根据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实验的可行性。
2. 实验操作:按照题目要求,正确操作实验器材,记录实验数据。
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高考化学试卷的分析主要涉及试卷的难度、题型、知识点覆盖以及命题特点等方面。
以下是对高考化学试卷进行的分析:
1. 难度分析:高考化学试卷通常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主要考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简单运算能力;非选择题则相对复杂,包括计算题、综合题和解析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整体而言,试卷的难度多为中等偏上,并具有适当的层次性,涵盖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 题型分析:高考化学试卷的题型多样化,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解析题等。
选择题主要用于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填空题和计算题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解析题则更注重考察同学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知识点覆盖:高考化学试卷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与计算、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键、化学动力学、溶液和化学量等多个知识点。
试卷中常出现的知识点包括酸碱、氧化还原、电化学、有机化学等。
4. 命题特点:高考化学试卷的命题特点是紧密联系课本知识,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考查,但又突出应用和拓展性的考察。
试题既注重细节的掌握,又注重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
命题风格偏向实际、多样化,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而言,高考化学试卷旨在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
对考生来说,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实际应用能力,合理备考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2024年吉林省高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化学本试卷共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异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Ti 48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文物见证历史,化学创造文明。
东北三省出土的下列文物据其主要成分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A.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B.北燕鸭形玻璃注C.汉代白玉耳杯D.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答案】A【解析】【详解】A.金代六曲葵花鎏金银盏是合金,属于无机金属材料;B.北燕鸭形玻璃注是玻璃制品,属于硅酸盐材料;C.汉代白玉耳环是玉,属于含有微量元素的钙镁硅酸盐材料;D.新石器时代彩绘几何纹双腹陶罐是陶器,属于硅酸盐材料;综上A选项材质与其他三项材质不用,不能归为一类,答案选A。
2.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SiO的晶体类型:分子晶体A.中子数为1的氦核素:12HeB.2PCl的空间结构:平面三角形C.2F的共价键类型:p-p σ键D.3【答案】C【解析】【详解】A .中子数为1的He 核素其质量数为1+2=3,故其表示应为32He ,A 错误;B .SiO 2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为共价晶体,B 错误;C .两个F 原子的2p 轨道单电子相互重叠形成p-p σ键,C 正确;D .PCl 3的中心原子存在1对孤电子对,其VSEPR 模型为四面体型,PCl 3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型,D 错误;故答案选C 。
高考化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高考化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高考化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高考化学是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试卷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水平的评估。
本报告旨在对高考化学试卷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为高中化学教学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二、试卷难度分析本次高考化学试卷总体难度适中,考察的知识点覆盖面广,题目设计合理,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1.选择题选择题在试卷中占有一定比例,考察了基础概念和基本知识,对于考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很好的考察作用。
选择题的难度适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多样且广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2.填空题填空题考察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定理的掌握程度,难度相对较大。
题目设计灵活多样,既考察了计算能力,也考察了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解答题解答题是试卷的重点部分,对于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有很好的考察作用。
解答题题目设计合理,既考察了知识掌握程度,又考察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试卷知识点分布分析本次高考化学试卷涉及的知识点分布比较均衡,覆盖了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具体分析如下:1.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内容,本次试卷对无机化学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其中包括了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酸碱中的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等。
2.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次试卷对有机化学的考察比较全面。
包括了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式的写法、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机理等。
3.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高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本次试卷对物理化学的考察比较全面。
包括了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热力学等。
四、试卷题型设计分析本次高考化学试卷的题型设计合理,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1.选择题选择题设计了多种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
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广泛,考察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填空题填空题设计灵活多样,既考察了计算能力,也考察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高考化学试题
分析高考化学试题
化学是一门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学科,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相融合产生了诸多的交叉学科。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分析高考化学试题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一、总体评价
理综卷化学试题整体特点为:立足课本,凸显实验,淡化运算,选材新颖,贴近生活,稳中有升,区分明显。
与2015~2016两年全国Ⅰ卷理综化学相比,2017年全国Ⅰ卷理综化学延续了全国Ⅰ卷理综化学的一贯命题思路和命题风格,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突出了主干知识,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突出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体现了即将到来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种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很多试题情境较新,但均考查核心考点。
整套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
同时强化知识点相互渗透,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试卷整体分析
源于教材回归课本
试题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还注重对知识的整合,考查方式灵活多样。
选择题侧重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大,难易搭配合理。
考题的内容与课本的联系增大,如7题的有机概念考察,8题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10题中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原理,12题的元素化合物推断,
35题基态钾原子的能层特点与电子云轮廓图形状等,为课本上内容的延伸,充分体现了回归教材的命题趋势。
突验题(26)以蛋白质中氮含量测定出发为背景,考查方式较前几年更加贴近生活,落脚点重视基础操作和流程,在描述实验现象和解释原因上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实验试题特别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考查了基本操作、常用仪器、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定量实验测定等。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做过实验的'学生,有利于中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对脱离实验的化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在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回归化学本质。
能力立意难度适中
工业生产流程题(27)取材于真实的、广阔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问题设计更加灵活,化学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重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但不管如何灵活多变,工业生产离不开反应原理中的方向、速率和限度问题。
Ⅰ卷以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制备为载体,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转化率分析,溶度积等常规问题问题,综合性较强问题区分度明显。
第(4)问的过氧键数目比较新颖,但但难度不高。
原理题(28)延续化学原理综合应用的拼题,考查学生应用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转化率、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等理论联系实际。
此题(1)(2)问难度不大,区分度在第(3)问。
实际上,我们只要抓住主要矛盾,便可简化解题思路。
第(3)的问题是改变条件后转化率的变化情况,主要考查学生的平衡计算能力。
对于一中学生而言,这道题目应该是试卷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