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核心力量训练相关概念应用及方法的研究综述

核心力量训练相关概念应用及方法的研究综述

核心力量训练相关概念应用及方法的研究综述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练习和训练方法,有效地锻炼和发展人体的核心肌群,提高核心肌肉的力量、稳定性和耐力。

核心肌群包括腹肌、背部肌群、髂腰肌、臀部肌群等,它们位于躯干的中心位置,是保持身体姿势稳定和运动协调的重要肌群。

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首次由肌肉骨科科学家斯图尔特·麦基尔罗伊提出,并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成为替代传统力量训练的关键概念。

核心力量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身体的姿势稳定性、运动技能和运动表现,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提高身体的功能性。

核心力量训练常用的方法包括静力训练、动力训练和功能性训练。

静力训练是通过保持特定的姿势或动作,使核心肌群长时间保持收缩状态,增强核心肌肉的耐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静力训练包括桥起、平板支撑和脚踏车等。

动力训练是通过快速、有力地收缩核心肌肉,增强核心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常见的动力训练包括仰卧举腿、坐姿扭腰和俯卧捧球等。

功能性训练是将核心力量训练与日常生活或运动技能结合,提高核心肌群在特定动作中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功能性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单脚站立和双手球运动等。

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广泛,不仅适用于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也适用于普通人群和特定人群。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在各项运动中更加稳定和自信。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改善身体姿势,减少腰椎和颈椎的负荷,减轻腰背疼痛的症状。

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和老年人,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核心肌群的稳定性,预防和减轻腰背痛的发生。

虽然核心力量训练已经被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认知误区。

一些研究表明,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效果有限,而其他研究则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改善姿势稳定性和调整运动技能有积极影响。

核心力量训练的具体方法和程序也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最佳的训练方式和效果评估方法。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文献综述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文献综述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文献综述作者:孙培全杜雨杨威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7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1摘要本文通过对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现状、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期厘清核心力量训练研究发展的脉络,为后续研究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力量概念现状应用研究近年来,以核心稳定性及核心力量为代表的一些新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美国、德国、挪威等国家已从某些方面证明了通过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训练能使运动员的成绩得到显著提升,这种新的体能训练理论引起了我国竞技体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相关学者的认可。

通过查阅(2000-201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对近16年来核心力量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主要表现在: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核心区域和核心肌群对于核心区域的界定,大多数研究将核心区域定位在腰椎—骨盆—髋关节位置;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核心区域是指包括胸廓和脊柱在内的整个躯干。

还有的研究认为,核心区域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是以腰椎—骨盆—髋关节为主体,包括附着在它们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具体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将核心区域界定为:在人体双肩与双髋关节之间的整个躯干以及骨盆区域。

核心区域确定了,所涉及的肌群也就明确了。

核心肌群就是肌肉的起点或止点位于核心区域间的肌群。

(二)核心力量普遍研究认为,核心力量是一种与上、下肢力量并列的力量能力,是一种新出现的力量能力,它在稳定机体核心区域部位的同时使其产生最有效的位移及旋转,并且作为人体运动链中最重要的环节,担负着控制机体稳定,自身发力,传递力量的作用。

美国等国家的学者研究认为,将构成或提高核心稳定性的力量能力定义为核心力量;还有的研究认为,核心力量是功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核心力量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核心力量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核心力量训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世界上各国专家对竞技体育各个领域都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得到了更加丰富的诠释。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育训练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些欧美学者认识到躯干对于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作用,并将这个以往用于健身和康复领域的力量训练方法延伸到竞技体育领域。

他们从力学、神经科学和生理学等不同角度对人体躯干肌肉群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了“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框架。

所谓“核心”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包含32 块肌肉。

腰腹部是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核心区的范围更广,涉及的部位更广,肌肉更多。

核心区是人体的中心部位,集三维为一体,包括水平面、额状面和矢状面。

核心区在解剖结构上分为三个子系统,控制子系统:控制身体活动的神经系统;被动子系统:由骨骼和关节间的韧带系统组成;主动子系统:由核心区相关的肌肉组成。

运动神经中枢位于脊柱,但脊柱是人体骨骼结构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高强度的竞技运动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脊柱稳定性的问题。

骨盆和髋关节的肌肉,如臀大肌、臀中肌等被认为是下肢肌肉,这些肌肉具备支配下肢运动和稳定核心部位的功能。

核心稳定性不仅涉及到核心区浅层发力肌肉,还涉及深层稳定性肌肉。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的站和坐是两个主要的姿势,两种姿势的转换需要通过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运动,核心肌肉的做功形式有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种,但由于核心肌群在人体中的固定和支持的作用,其肌肉收缩形式以等长收缩为主。

每个动作转换都需要工作性质不同的肌肉协调完成。

核心部位的力量不单是单块肌肉的收缩力,更是神经对多块肌肉的支配和控制能力。

对核心区控制系统的训练,神经系统的训练是核心区本体感受功能训练的重点。

神经对核心稳定反射性调节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核心稳定状态进行干预,一种通过运动前期的预兴奋反射性提高参与肌肉的力量,为姿态的调整和承受外部负荷做好准备;一种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肌梭和腱梭反馈式调整肌肉的力量并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用力,解决核心部位的稳定、稳定程度和稳定与不稳定交替转换的问题。

国内外力量训练研究进展

国内外力量训练研究进展
力、 灵敏 等 表 现 , 以 及技 术的 掌 握 和完 成 状 况 、 战术 的运 用 程 度 , 甚 至 运 动 中 的 心 理 状 态 等 方 面 都 或 多 或 少 地 要 受 到 力 量 素 质 的 影 响, 有 时这 种 影 响 甚 至 是 决 定性 的 。 …因此 , 国内 外 众 多 的教 练 员 、

步分 为 “ 启动” 和“ 结束” 两种类型; 埃 兰 兹( 1 9 9 5 } 【 将 力 量 耐 力分
为最 大 力量耐 力 、 次 最大 力量 耐力 和有 氧 力量耐 力 ; 万 德 光 等
( 2 0 0 3 ) 研 究 指 出快 速 力 量 有 三 种 特 殊 形 式 : 爆发力、 弹跳 力和 起
两种 ; 德 国著 名 力 量 研 究 专 家 布 勒 ( 1 9 8 9 ) t 提 出 了 属 于 快 速 力量
生 活状 态 、 提 升 生 命 质量 和 从 事体 育锻 炼 的 最 基本 素 质 , 更 是竞 技 范 畴 的 “ 启 动 力量 ” 概念 , 将3 O ms 内产 生 的 力 量 ( 最大 力值 ) 作 为评 运 动 员获 取 优 异 运 动 成 绩 的 根 本 保 障 。 人体在运动 中的速度 、 耐 价 运 动 员 启动 力 量 优 劣 的标 准 ; 莱奈尔兹( 1 9 8 5 ) [ 7 1 将 快 速 力 量 进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0 8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2 8 1 3 ( 2 0 1 3 ) 0 2 ( c ) - 0 0 3 3 - 0 4
Th e Re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o f St r e n g t h Tr a i n i n g a t Ho me a n d Ab r o ad

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核心稳定性训练,简称CST,是一种针对人体核心肌肉的训练方法,旨在提高人体的核心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核心肌肉是腹肌、背肌、腰部肌肉和臀部肌肉等,这些肌肉共同为人体提供稳定性和支撑力。

CST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姿势、预防运动损伤、强化肌肉和提高身体的运动性能等。

本文将从CST的研究背景、训练原理、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等方面阐述CST。

一、研究背景CST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医学领域对脊柱疾病的研究。

当时的医学研究表明,脊柱疾病的发生与核心肌肉的弱化和失调有关。

为了预防和治疗脊柱疾病,医学界开始研究核心肌肉的训练方法。

之后,CST逐渐成为运动科学、康复医学和康复训练领域的重要训练方法。

CST不仅适用于康复人群,也适用于专业运动员和普通人。

二、训练原理CST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体核心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

核心肌肉训练的原则是通过调节重心和力线,让核心肌肉稳定身体。

核心肌肉可以为人体提供基本的平衡和姿势控制,从而保护脊柱、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此外,CST还可以提高人体的运动效率和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运动发展。

CST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平衡训练和力量训练两个方面。

平衡训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平衡动作来锻炼人体的核心肌肉。

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各种器械和自身重量等适当重量的负荷来提高人体的核心肌肉力量。

三、应用现状CST已经广泛应用于训练、康复和医疗领域。

在训练领域中,CST是训练核心稳定性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

许多运动员和教练将CST作为训练的基础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在康复领域中,CST作为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康复者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促进身体的垂直纵向的恢复。

同时,在医疗领域中,CST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脊柱疾病、损伤和病变的治疗,如脊柱压缩、腰椎退行性疾病、脊柱裂和脊柱侧弯等疾病。

四、发展前景CST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是在训练和康复领域中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在运动科学领域中,CST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动态

国外力量训练研究动态
没 有得 到相应 的加 强 。
定能带来好 的适应性。在1 周的训练计划中 ,较高的要求和疲劳 0
训练并不是增强力量的重要方法,高强度的负重训练 ,只有在非大 量练习的情况下,才是有效的。
二 、重复次数对 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
Ei J D i w tr t l( 0 7) 2 r . r k ae c n e a 2 0 对2 名优秀男运动员进行 了 重复训练研究 。研究者将受试运动员分成3 组进行卧推训练 ,分别 为4 次重复 、8 次重复 、1 组3 组6 组3 2 次重复。每周3 ,共练 习6 次 周。训练前后对肌 肉力量和爆发力都进行了测试 ,包括6 次最大重 量卧推 、3 次最大重量卧推和4 k 史密斯机卧推投掷 。结果显示 : 0g 各组 间力量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但组间变化没有显著差异。这表 明抗阻力训练 中增加强制性重复次数并不能加强力量。相反 ,过度 训练容 易引起精力耗尽 、受伤或过度训练综合症 ,因而是不可取
的。
五 、绷带提高力量训练 的效果
C ryE An es n e a ( 0 8) 4 oe d ro , t l 2 0 将4 名康奈尔大学篮球 、 摔跤和曲棍球运动员分成2 ,一组使 用橡皮绷带进行 自由重量 阻 组 力训练 ,另一组只进行单纯性的自由重量阻力训练,包括上肢 ( 卧
推 、单臂划 、颈后臂屈伸和立式肩外旋转等 ) 和下肢 ( 后蹲 、罗马
尼亚式硬拉 、弓箭步 、哑铃和肩推举组合等 )的力量练习。两组运 动员训练量相同,每次做3—6 组动作,重复2 0 ,强度为最大 —1 次 力量的7 %一9 %,每周练习3 ,共进行7 2 8 次 周的训练。训练前后分 别对运动员的肌 肉力量 、爆发力及身体成分等进行 了测试,结果发 现:使用绷带的重量训练比单纯性的阻力训练更加有效 , 中使用 其

国外关于核心力量的文献研究

国外关于核心力量的文献研究

国外关于核心力量的文献研究为了对核心稳定性进行具体的研究,在1985年Manohar 提出了脊柱稳定性概念,在正常的生理水平下,构成脊柱的生理结构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脊柱之间的位置,从而使脊髓与脊神经正常活动。

在1992年Panjabi提出了“三亚系统模型结构”,其中主要由被动支持亚系、主动支持亚系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亚系组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核心稳定性的概念。

Sommer在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认为多裂肌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是在运动中感受到的生理变化,而为了充分发挥多裂肌的综合作用,要进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

而Wendell 把核心力量定义为增强核心稳定性的能力,从而构成了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的一般含义是指由于在核心肌群的作用下,有利于稳定人体的核心部分,加强核心力量训练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人体的肢体动作完成水平。

从解剖学角度具体分析人体核心部位,认为人体核心部位主要是由腰椎、骨盆以及髋关节组成,而核心部位的一些组织及其肌肉也构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但是,一些专家学者对于核心肌肉的具体位置与数量有不同的看法,Frederick Sonm 认为:核心的实质是指人体的中间位置,并由腰椎、盆骨以及髋关节构成,具体包括29块肌肉,而组成这29块肌肉的肌群有背部、腹部以及骨盆部的肌群,但是他只是概括的指出29块肌肉,并没有具体的指出所在的位置。

Berg mark根据肌肉解剖的位置将核心肌肉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整体肌,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位于身体表层,在进行收缩时可以产生一定的力量,从而有利于在运动时进行较大幅度的动作,在方向的控制上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种类型是局部肌,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分布在脊柱的深层位置,在运动收缩时不会影响肌肉长度的变化,也不会改变运动范围。

整体肌与局部肌在不同类型的运动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但是腹横肌主要作用是稳定脊柱,多裂肌的主要作用是稳定腰椎。

Carter,J.M., W.C.Beam,S.G.McMaban, M.L.Bar和L.E.Brown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研究时,采用实验法,以20名长久保持坐姿状态的工作者为实验对象。

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现状与展望

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现状与展望

一、核心稳定性训练介绍
核心稳定性训练主要的是身体的中心区域,即腰、腹、髋部和背部。通过一 系列的训练动作,使这些部位的肌肉协同工作,维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这种 训练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还可以加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 高运动表现。
二、传统力量训练理论思考
传统力量训练主要的是肌肉体积和力量的增加,通过大重量和高强度的训练 来刺激肌肉生长和发展。虽然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加肌肉力量,但它也存在一些 问题。例如,传统力量训练可能只注重某些肌肉群的发展,而忽略了其他肌肉群, 导致身体不平衡。此外,传统力量训练可能还会增加身体的压力和受伤风险。
三、研究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三个阶段。
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的首要环节,包括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实验分组、训练方案、评估指标等方面。实验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和可 操作性,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数据的阶段,包括身体稳定 性、肌肉力量、运动表现等方面的数据。数据采集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仪器,确 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个性化训练方案:针对不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核 心力量训练方案,以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员的适应性。
4、长期效果评估:开展长期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以评估训练效果的持久 性和可能的影响因素。这有助于指导教练员和运动员制定更为科学和有效的训练 计划。
5、伤后恢复与预防:进一步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在伤后恢复和预防中的应用, 为运动员提供更加全面的康复支持和保护。
4、减少传统力量训练中对关节的冲击和压力,采用适当的重量和次数,避 免过度训练。
总之,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通过合理安排两 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从而 提升运动表现和促进健康。在实践中,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目标来制定合适的训练 计划,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教练逐渐认识到躯干肌肉的力量和韧性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对体育成绩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并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康复医学等不同的角度对躯干肌肉开始深入研究,提出核心部位(肌群)、核心稳定性的概念。

1.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康复研究
德国人Joseph Pilates以躯干是人体的发电站为基本论点,发展成一套运动模式,早期运用在肢体瘫痪病患的康复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对病痛康复的研究中,巴西Felipe 博士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

Felipe博士对6名患腰痛病女性进行了7周20节课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训练方式采用克服自重练习。

他的研究表明,核心部位稳定性力量训练对受试者能起到减轻腰痛的明显效果,并提高其腰腹部的力量、增强核心的稳定。

2.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竞技运动训练领域研究
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的重要作用以来,便将这个主要用于健身和康复的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扩展到竞技运动训练领域之中。

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在竞技运动训练领域的研究中,加拿大的研究学者提出了一种针对脊柱周围的稳定性训练。

研究中对30名篮球女运动员进行10周的核心部位的稳定性训练,结果测定发现10周的稳定性训练对运动员身体的控制能力提高有明显的效果。

国外学者Rob Lockey,在研究中也详细介绍了若干自行车运动员的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

为了增加肌肉等长收缩力量的瑞士球训练方法:俯卧滚球(prone ball roll)和仰卧腿卷曲(supine leg curl)。

Rob认为通过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使自行车运动员不断的适应这种训练,就会发现运动员一些基础性训练变得更容易完成,并且运动训练的安全性也随之增加,说明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起到了良好的训练作用。

3.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核心部位肌群的探索性研究中,国外学者 Paul J Goodman 认为核心部位肌肉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他使用健身球作为训练器材,制定了十周的核心部位力量训练计划。

与传统练习相比,健身球对提高平衡、协调、本体感受、运动知觉、力量、功率、稳定性等能力和关节活动范围有特殊作用,所以他把健
身球对核心部位力量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神经系统的适应阶段、逐步提高阶段和高级特化阶段。

Tracy Morgan Handzel 极力强调核心部位力量训练必须把力量与平衡稳定性相结合。

Ian Hasegawa 认为核心部位力量最基本的作用是维持身体的平衡稳定,提高躯干的平衡稳定性促进身体上下肢体间的力量传递。

他采取高举下蹲练习发展核心部位力量,这个练习要求身体保持正直姿势,重量落在脚跟上,在身体保持平衡稳定时下蹲,下蹲过程中重心随身体位置改变而移动,练习中核心肌肉之间必须协调发力,深层腹肌持续收缩以保持平衡,这对核心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也符合人体运动的实际特点。

这些研究都突出了方法的研究,也证明了核心部位力量训练的确是一种新型的、有针对性的并且是科学的运动方法。

4.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的实践性研究
关于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实践研究非常多,Paul J.Goodman 认为许多核心肌群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而实际的训练效果很低,由此可引发下腰痛和腹部、腹股沟、臀部等部位肌肉损伤以及代偿性的肌肉骨骼损伤;另外,不发达的核心部位的力量对步态、姿势、身体上下的力量传递、对抗外力平衡身体、肌肉输出功率有影响。

为此,他设计了一套十周的俯、侧和仰卧静力支撑练习来加强核心肌群的锻炼。

他的研究设计关注健身人群的健康和身体状况,并用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来加强他们的肌力,改善病痛的负作用,他的研究设计起到良好的健身作用。

过去在康复训练方法中,有一些用于腰腹等躯干肌肉功能恢复手段的核心部位研究,现被引用到当今的运动训练中,结合各种运动项目的特点,形成功能性更强的核心部位力量训练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