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针灸病历

合集下载

针灸科住院病历范文

针灸科住院病历范文

针灸科住院病历范文【病历】。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科室,针灸科床号,301。

主诉,右腰痛半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自述右腰部疼痛半年余,间断发作,无明显诱因,疼痛性质为隐痛,伴有酸胀感,活动后加重。

近1周来疼痛加重,伴有右下肢放射痛,伴有麻木感,夜间睡眠受影响。

无发热、无恶心、无呕吐。

无大小便异常。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个人史,饮食起居无异常。

体格检查,患者面色苍白,自主呼吸,心率80次/分,血压120/80mmHg,体温36.5℃。

右腰部有明显压痛,右下肢肌力减弱,右下肢酸痛明显,右下肢腓肠肌反射减弱。

辅助检查,腰椎MRI示,L4/5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

诊断,右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方案,采用针灸治疗,配合中药熏洗。

针灸治疗方案,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穴,如肾俞(BL23)、大肠俞(BL25)、承山(BL62)、委中(BL40)、阳陵泉(GB34)、阳关(SI3)等穴位,采用毫针,每次留针20分钟,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

中药熏洗方案,采用艾叶、红花、川芎、当归、白芷等药物,煎煮后用布包裹患处,每日熏洗30分钟,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疼痛程度、活动功能、睡眠情况等。

处理过程,患者配合治疗,每次针灸治疗后疼痛减轻,右下肢酸痛感明显减轻,夜间睡眠明显改善。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需继续配合针灸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久坐或久站,避免扭伤腰部,注意保持腰部温暖。

复诊时间,下周三复诊。

【签名】主治医师,李四时间,20XX年X月X日。

【总结】。

本例患者因右腰痛半年,加重1周入院,经详细检查诊断为右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采用针灸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明显改善。

出院后继续配合治疗,预后良好。

关于腰痛的中医病历

关于腰痛的中医病历

腰痛病例:患者,女性,21岁,间断腰痛2个月余于12月初住院。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痛,久坐或久站后加重,改变体位可缓解,未诊治。

1个月前,于前倾体位时腰痛加重,弯腰或转身时加重,直立位略缓解。

晨起有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对症处理:(1)体针疗法:取肾俞、委中,后溪。

寒湿加腰阳关、阿是穴,针后配艾灸及拔罐;劳损所致加委中刺血,局部刺络拔罐;肾虚加命门,志室、太溪,用补法加灸。

(2)耳针疗法:取腰。

腰椎、神门、皮质下。

腰痛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

主穴:阿是穴【诊断要点】腰痛重着,痛连臀国,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

【处方】命门、大肠俞、阴陵泉、委中2.湿热腰痛【诊断要点】腰痛,痛处灼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处方】阴陵泉、三阴交、委中3.瘀血腰痛【诊断要点】有腰部外伤史,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日轻夜重,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处方】命门、委中、膈俞、血海4.肾虚腰痛【诊断要点】腰痛酸软,喜揉喜按,反复发作,遇劳则甚,双膝无力,阳虚则手足不温,腰背少腹冷痛,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阴虚则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健忘耳鸣,舌嫩红脉弦细数。

【处方】肾俞、太溪、腰阳关、委中肾阳虚:关元、气海肾阴虚:绝骨、照海其它疗法:耳穴贴压:腰椎、骶椎、肾、神门头针:取穴:下肢感觉区、足运感区。

方法:1.5寸毫针沿皮刺入,捻转1~2分钟,然后通以电针,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

右侧加重原因可能是椎间小关节紊乱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椎炎等可以引起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针灸腰痛病案

针灸腰痛病案

针灸腰痛病案腰痛案病案概要吴某,女,38岁,2010年5月15日初诊。

主诉:慢性腰腿痛,加重1个半月。

症候:有腰痛病史,经住院治疗好转。

但久行则左下肢痛酸凉,感觉障碍,足跟冷,脚外侧麻,行路有跛行。

苔白,脉沉滑。

曾查X 线显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向后突出。

经络诊察:手太阳经、足太阳经异常。

辨经:病在足太阳经筋。

选经:足太阳经、督脉。

选穴:针刺至阴(左,放血10滴)、后顶。

二诊:针后当日症状明显好转。

取左秩边、委中,右顶结节。

三诊:左下肢痛已消失,唯久站、久行时感下肢麻(大腿后侧)、酸(外侧)。

取右顶结节,左京骨(有结块)。

疗效:治疗3次以后痊愈。

医案解读患者腰5-骶1椎间盘突出,伴左下肢凉、左脚外侧麻,属足太阳经筋病。

左足外侧麻,表示有血虚,左至阴穴放血引阳通络,促进气血流动。

后顶穴用了两个针,一个直接往下针;另一个也在后顶针,但沿着人字缝往足太阳经左斜下透。

搓针后顶穴(编者按:针刺后,沿着针身,用手指向下搓头皮数次)的同时用医者的左腿膝盖顶住患者腰部,搓完针后让患者走一下,观察她的腿有无变化。

患者穿上高跟鞋站起来腰腿一点问题都没有,很敏捷地走动,自述腰腿行走已无障碍,跟刚来时完全不同。

由于患者的腿疼位于足太阳经筋,后续治疗加了秩边和委中,秩边主“腰痛”。

委中“主膝痛及拇指,腰夹脊沉沉然,遗尿腰重不能举体”。

找后顶穴发现右侧顶结节有异常反应,可理解为后顶的变位。

针后效果显著。

腰部受到损伤时,经筋、肌肉、韧带皆能变位,腧穴也能随着变位。

腧穴在皮、脉、肉、筋、骨之间,它们一有变动、错位,腧穴自然也变动。

如一条长河末端发生地震或暴雨,导致峡谷两边山崩或泥石流,碎石下落河中,堵塞河流。

河水不停涌来,绕过壅塞处,致使水流变慢,而影响上游水流速度。

河流末端像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上端等于顶结节的变位。

搓针后顶旁的顶结节时要求患者踹脚,能让筋肉顺利复位。

经络诊察时候发现京骨有一个结块,说明足太阳经筋有气血、代谢物的堆积(由于经筋受损,气血流动不畅,能产生堆积,形成结节、结块)。

针灸治疗腰痛病历范文

针灸治疗腰痛病历范文

针灸治疗腰痛病历范文一、基本信息。

1. 姓名:老王。

2. 性别:男。

3. 年龄:45岁。

4. 职业:货车司机。

二、初诊日期。

[具体日期]三、主诉。

“大夫啊,我这老腰啊,疼得我都快直不起来了。

就这后腰,像被人狠狠揍了一顿似的,好长时间了,这几天更是疼得厉害,都影响我开车赚钱养家了。

”四、现病史。

老王这腰痛的毛病已经有两三年了。

刚开始就是偶尔疼一下,像那种隐隐的小痛,他也没太在意。

毕竟自己是货车司机嘛,天天坐在驾驶座上,想着可能就是累着了。

可是最近半年,这疼痛就越来越频繁了,尤其是在长时间开车或者搬重东西之后,后腰就像被一根筋扯着,又酸又痛。

这几天呢,早上起床的时候都费劲,得慢慢侧身起来,腰根本不敢用力。

自己在家贴了些止痛膏,刚开始还有点效果,到后来就没啥用了,这才决定来医院看看。

五、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有吸烟史,大概每天一包烟,喝酒比较少,偶尔应酬喝一点。

无药物过敏史。

六、体格检查。

1. 腰部检查。

患者站立位时,腰部肌肉稍紧张,脊柱生理曲度变直,在腰4 5棘突旁有明显压痛,双侧竖脊肌也有压痛,且右侧压痛较左侧明显。

直腿抬高试验:左侧抬高约70°时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右侧抬高约60°时出现疼痛,加强试验阳性。

2. 其他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七、中医辨证。

1. 舌象。

舌质淡红,苔薄白。

2. 脉象。

脉象弦紧。

3. 辨证分析。

老王长期从事货车驾驶工作,久坐伤肉,气血运行不畅,腰部经络阻滞,不通则痛。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均为气血不畅、经络阻滞之象。

诊断为瘀血腰痛。

八、针灸治疗。

1. 选穴原则。

根据经络辨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上的穴位为主。

因为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督脉“贯脊属肾”,这些经脉与腰部关系密切。

2. 穴位选取。

主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

配穴:阿是穴(就是在他腰部压痛最明显的地方取穴)、秩边。

3. 针法操作。

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部和下肢。

腰腿痛针灸科病历

腰腿痛针灸科病历

气息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涩。

时间: 2012-月 -日检查R:18 次/分 Bp:/mmHg于 2012-月 -日 时:分经门诊入院记录姓名 出生地 山东安丘性别 女性 职业 职业年龄 岁 入院日期 2012-月-日 时 :分 民族 汉族 记录日期 2012-月-日 时 :分 婚姻 婚况 病史陈述者 患者本人及家属发病节气 节气主诉:患者腰部疼痛不适时间加重时间。

现病史:患者时间前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不适,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受 天气变化影响不大。

时间前诱因加重,曾于家中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 ,效果,现为求 系统治疗来院。

入院见症:腰部疼痛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 、“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输 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月经及)婚育史、家族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无外地长期旅居史,否认 疫源疫区接触史。

无特殊不良嗜好,生活作息规律,适龄婚育,家人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 史。

中医望、闻、问、切:患者神色 形态 语声 以上所述内容记录属实。

患者或家属签名: 体格T:36.5 CP:78 次/分中年女性 ,神志清 ,精神可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查体合作,步行入病房。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五官无畸形。

双眼睑无水肿,结 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鼻无畸形及异常分泌物。

口唇无 紫绀,牙龈无肿胀,伸舌居中,咽部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

颈部对称,无颈静脉怒张,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触觉 语颤正常,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不大,心率78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柔软,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 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

腰腿痛针灸科病历

腰腿痛针灸科病历
专科检查: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无肿胀,双下肢无水肿。腰部压痛并左下肢放射痛,叩痛并放射痛。双“4”字试验体征,双直腿抬高试验体征。仰卧挺腹试验体征。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减弱。巴宾斯基征体征。双下肢肌力Ⅴ级。深浅感觉存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2012-月-日腰椎CT
2012-月-日腰椎X线片
3.给予微波,腰椎牵引,针刀松解、中药熏蒸等配合治疗
4.静滴药物以活血化瘀、消炎止疼对症治疗,配合口服杜桑腰椎宁胶囊。
5.以上方案以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取得同意。
2012-月-日8:00张晓伟主治医师查房
今日张晓伟主治医师查房,患者诉腰部疼痛同前,纳眠可,二便调,体温不高。张晓伟主治医师仔细查体,阅片,详细询问病史后嘱继续遵医嘱治疗。卧硬板床,病情续观。
T:36.5℃P:78次/分R:18次/分Bp:/mmHg
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查体合作,步行入病房。舌淡苔薄白脉涩。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畸形及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牙龈无肿胀,伸舌居中,咽部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颈部对称,无颈静脉怒张,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正常,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柔软,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未查。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腿痛

针灸科住院病历

针灸科住院病历

针灸科住院病历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住院号:2021001
主诉:右侧腰痛1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右侧腰痛,无明显诱因,疼痛程度轻微,未引起重视。

近1个月来,疼痛加重,伴有右下肢放射痛,影响行走。

患者到当地医院就诊,行腰椎MRI检查,提示L4/5椎间盘突出,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考虑手术风险较大,选择到我院中医科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未规律服药,无手术史。

个人史:饮食习惯正常,无烟酒史。

体格检查:神志清醒,精神状态良好。

右侧腰部有明显压痛,肌力5级,右下肢感觉减退,腰椎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

辅助检查:腰椎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

诊断:右侧腰痛,L4/5椎间盘突出。

治疗方案:针灸治疗。

治疗过程: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每日1次,共计10次。

治疗过程中,选用针刺穴位为:足三里、膀胱经俞穴、
肝俞穴、肾俞穴、腰阳关、委中、中脘、气海、关元、骶椎等。

针刺深度为1-1.5寸,留针20-30分钟。

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不适感,针刺部位无明显红肿。

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腰痛明显减轻,右下肢放射痛减轻,行走能力明显提高。

出院时,患者自述疼痛程度为2/10,肌力5级,右下肢感觉减退减轻。

随访情况:患者出院后,每周到我院门诊随访1次,共计4次。

随访期间,患者症状稳定,未出现复发。

结论:针灸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缓解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但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仍需结合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中医针灸病历写作范文30份

中医针灸病历写作范文30份

中医针灸病历写作范文30份病历 1患者姓名:___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教师主诉:腰疼痛2个月,伴有酸胀感。

现病史:患者自2个月前开始出现腰疼痛,疼痛多发生在下午和晚上,伴有酸胀感,活动后稍有缓解。

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体格检查:腰部有明显触痛,叩击痛明显,活动障碍。

辨证:腰痛属于寒湿痛,肾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案:针灸配合艾灸,选用主穴鲁大椎、肾俞、肾阳交,辅以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针灸治疗过程:每周2次,每次30分钟,共治疗4周。

治疗效果:经过4周的治疗,患者腰疼痛明显减轻,酸胀感减少,活动障碍明显恢复。

病历 2患者姓名:___性别:女年龄:32岁职业:办公室职员主诉:失眠,头痛。

现病史:患者自1个月前开始出现失眠症状,入睡困难,醒来时头痛。

就寝环境没有变化,没有心理压力。

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体格检查:精神状态一般,头部有压痛,颈部肌肉紧张。

辨证:失眠属于心火亢盛,气血不畅所致。

治疗方案:针灸配合艾灸,选用主穴内关、神阙、心俞,辅以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位。

针灸治疗过程:每周3次,每次40分钟,共治疗3周。

治疗效果:经过3周的治疗,患者失眠症状明显减轻,能够较快入睡,头痛症状缓解。

总结:以上是30例中医针灸病例的概述。

根据不同病状和辨证结果,采用针灸配合艾灸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针灸病历
患者信息:
姓名:XX
性别:女
年龄:45岁
职业:办公室职员
主诉:
腰痛持续三个月,加重一周。

疼痛位于腰部正中及两侧,伴有局部肌肉紧张和僵硬感。

久坐、久站或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稍有缓解。

病史摘要:
患者三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自行贴敷膏药及口服止痛药,效果不佳。

一周前疼痛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既往无腰部外伤史,无手术史,无其他慢性疾病。

体格检查:
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局部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受压症状。

诊断: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腰肌劳损可能性大)
治疗方案:
1. 针灸治疗:选取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阿是穴等穴位进行针刺,配合电针刺激,以增强疗效。

每周治疗三次,共治疗四周。

2. 中药热敷:使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进行热敷,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3. 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如桥式运动、飞燕式运动等,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治疗过程记录:
第一次治疗后,患者自觉腰痛有所减轻,局部肌肉紧张感缓解。

治疗一周后,患者腰痛明显减轻,久坐、久站后疼痛不再加剧。

治疗四周后,患者腰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无压痛感。

治疗结果:
经过四周的针灸治疗及中药热敷、康复锻炼,患者腰痛症状完全消失,腰部功能恢复正常。

建议患者继续加强腰部肌肉锻炼,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随访。

随访记录:
随访三个月,患者腰痛未再复发,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